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955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docx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就是94年汇改。

这次汇率改革是导致94年股市暴跌到325点原因之一。

 

这是《21世纪》08年回顾这次汇率改革的采访报道:

 

19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汇率体制从此前的单一汇率制转变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汇率双轨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对“奖励出口”起到了什么作用?

 

钟伟:

1980年代的双轨制下,实际存在三种价格形式:

计划内价格、调剂价格和计划外黑市价。

计划内价格是官方制定的;计划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调剂价则是在一定的政府管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

外汇调剂市场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场外”交易市场,因为当时各地分中心不联网,调剂价格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是一个政府管制相对较少的市场。

外汇在企业之间自由买卖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需求。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扩大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保证了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此,外汇调剂市场和汇率双轨制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梅建平:

一个国家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资本账户开放过早,在经济形势突变和国外金融冲击下,国内市场发生恐慌,导致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双轨制,鼓励出口创汇,对提高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1世纪》:

l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一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哪里?

钟伟:

1994年前后的汇率并轨,大背景是企业外汇存款多,而官方外汇储备不足。

当时外汇调剂市场价格和官方价格差距甚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价是1:

5.7,而外汇调剂市场的价格则一度达到1:

10,甚至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基本上都不愿意将外汇卖给商业银行,而愿意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

一些企业为突破外汇管制、抢占市场先机,也愿意到调剂市场购入外汇。

中国的外汇管制很特殊,一方面很严,另一方面又很不严,比如中国很早就允许居民和企业持有外汇的现汇和现钞,这就形成了私人部门外汇多、官方外汇储备少的局面,调剂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官方市场却越来越萎缩。

当时通过调剂市场进行的外汇交易大约占全部外汇交易的80%-85%,通过官方市场进行的外汇交易却只占15%-20%,外汇黑市也相当活跃,这使得官方市场看起来似乎是配角了。

 

  为了增加外汇储备,缩小调剂市场与官方市场之间的价格差距,政府推行汇率并轨和强制结售汇制度,实现了外汇从企业到商业银行再到中央银行的集中,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官方汇率则直接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定为1:

8.7。

此后,政府管制较少、买卖双方自由成交、

钟伟:

2005年的汇率改革,基本思路是多次小步调整。

当时的争议很大,大多数学者主张渐进调整,认为一次性调整的风险太大,但有一部分国内学者,包括余永定和我,都主张一次性调整。

我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外汇市场缺失,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活跃的外汇交易市场。

2005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天的平均交易额估计只有30亿-40亿美元,2008年估计也不超过100亿美元。

和印度等东亚国家相比,这个交易额非常小,也和我国外贸外资规模极不相称。

市场本身的缺陷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通过市场渐进有效地调节汇率,所以只能一次性地调整,当然并非一次性调整到位。

这个“位”在哪里?

很难准确预见。

一次性调整或许不能一次到位,那就固定一段时间之后再调。

 

  第二,汇率渐进调整不利于出口商调整出口报价。

在竞争压力下,外贸企业不敢贸然地、率先地调整价格,他们只能忍受人民币渐进升值带来的压力,直到利润空间被压缩到难以为继,他们才会被迫调整出口报价。

这使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调整压力,主要是由中国的出口商而不是由国外的进口商承担。

如果是一次性升值,例如汇率从8.28直接调整到7,那所有的出口商都会瞬间调整价格,而不用考虑其它竞争对手,因为他知道竞争对手不可能不调价,那么,出口价格调整的压力,不是由我们的出口商而是由国外的进口商承担,进口商要么被迫接受中国出口商较高的报价,要么就将订单立即大规模转移到别的国家。

但它们会来不及大规模转移订单。

而渐进升值则使国外进口商有时间将订单向东亚其他国家转移。

 

  第三,渐进升值会带来热钱,它在一段时间内成了单边升值的信号。

如果是一次性的升值,比如,下午2点做决定,晚上10点宣布,明天就执行,这个时间非常短,大规模的资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被调度到境内来。

 

  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渐进升值是温水煮青蛙的做法,从经济角度来看,一次性调整可能是更优策略。

 

  《21世纪》:

从这三年的经验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殷剑峰:

三年前的汇改目标是否实现或者接近实现?

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我们很多改革都是迫于压力,汇改实际上也是如此。

我认为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汇改的目标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化需要有强势的升值。

现在决定汇率的主要是货币当局,而不是市场。

三年汇改说明,不能把它仅仅作为应付压力的政策,而是要做通盘考虑。

 

  徐刚: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无论是一步到位、小步快走,还是逆向操作,都需要有一个目标价格。

通过人为计算的方式获得目标价格,不会比通过市场方式获得目标价格更有效。

因此,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我相信更多的学者会支持自由浮动。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汇率跟普通产品不太一样。

汇率既是本币的价格,也是一种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

而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是一种国家主权。

发达国家的汇率体系,包括美元汇率的价格决定,尽管都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决定的,但也是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美联储的政策指向弱势美元,因为只有弱势美元才有利于当前美国经济走出衰退。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问题不是汇率决定方式,而是什么价格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更有利。

我的观点是,由于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尚未转移,中国应该继续保持低汇率若干年。

只要没有外部的升值压力,我们就采取低汇率政策。

现在最好的策略是停止升值。

 

注:

 

1: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就是94年汇改。

 

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3:

汇率事记:

 

2008年4月7日:

人民币兑美元逼近7.007元。

 

  2005年7月21日:

人民币汇率改革,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货币。

 

  2003年起:

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

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

 

  1997年后:

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较窄范围内浮动,波幅不超过120个基本点,并没有随宏观基本面变动而波动。

 

  1994-1996年间:

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和大量资本内流,及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承受巨大压力。

 

  1994年1月1日:

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大幅上升。

 

  1990年11月17日:

由1美元换4.7221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5.2221元人民币,贬值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相当大。

 

  1989年12月26日:

由1美元3.7036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4.7221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

由1美元换3.1983元人民币调到1美元换3.7036元人民币。

 

  1985年1月1日:

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l美元合2.7963元人民币。

 

  1981-1984年:

官方牌价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

 

  1981年起:

人民币实行复汇率,牌价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

 

  改革开放前:

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长期高估。

 

评论:

94年的汇率贬值导致了中国股市第一次超级熊市的产生,暴跌到325,这次熊市的c浪就是伴随着汇率贬值发生的。

05年的汇率改革是小步慢跑,逐步升值,实际上这也06--07年的大牛市的推动力量之一。

只是目前很少有人再分析这个因素了。

 

94年汇率改革前的官方牌价是1:

5.7。

贬值后大约是1:

8.7,由于人民币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因此一直延续到05年,05年汇率改革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政策,人民币开始缓慢升值,目前已经到了1:

6.48附近,但是和94年贬值前比较,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时间又过去了三年,汇率没有停止升值,出口顺差在逐步降低,但是外汇储备从1万亿美元到了3万亿。

这个汇率改革的争论可以结束了,对照上面的这些专家的评论,我们基本可以明白谁是谁非了。

 

但是我们的股市走了3年半的熊市。

这个熊市很特别,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模式转型。

因此,我们要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审视这个股市!

 

最近看到吴敬琏老先生对经济的评论道,94年开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改革,是造成目前通胀的主要原因。

按照目前的外汇储备央行要投放人民币80000亿,按照5倍的货币乘数创造了40万亿的流动性,这是造成通胀的主要是原因。

按照吴老的意思,是不是可以推论为改变出口型经济的导向,建立内需消费型经济,汇率需要快速升值,加速经济模式的转变,通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近担保公司遍地开花,民间资金大量流出银行体制,进入利息高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市场。

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即将有巨大的改变,否则,如果持续这样的变化,经济和货币体系必定出现重大问题。

这个货币政策的改变是什么呢?

最近和朋友们反复探讨了这个问题。

我们推测很可能是降低数量工具的使用,利用利率和汇率的配合,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促进经济模式的改变。

这也许就是高盛预测的黑天鹅事件吧。

 

1994年与2005年的汇率机制改革对比

日期:

2015-10-21作者:

石 晴 陶忠元热度:

 413℃推荐:

 0

所属栏目:

励志成长

[摘要]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经历了1994年和2005年两次汇率机制的重要改革,本文分析了两次汇率改革时的金融环境,通过两次金融机制改革成果的对比得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汇率汇率制度改革

一、引言

随着国际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仅要考虑国内的各因素还要综合国际大环境的各因素,权衡得失最后决定选择何种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汇率水平,汇率水平的变化影响到价格水平、国际收支经济总量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同时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现在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影响经济变量的问题,还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政治色彩。

二、1994年与2005年的汇率机制改革的对比

1.分析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

1994年的汇率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1)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5.8元人民币,调剂市场为1美元兑8.7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