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517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docx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元测验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测验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农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农业是文明的基础。

(1)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3)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4)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独立开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

二、农业发展在推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1.经济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农业的出现使产品出现了剩余,可以有一部分人不再专职从事农业生产,国家管理者和保卫者得以出现。

2.政治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和阶级对立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协调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3.兴修水利

在最早的亚非文明古国中,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兴修水利特别是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集广大流域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建立统一的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

4.抵御外敌

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等资源,战争不断,组建强大的部落联盟在对外战争中获胜就成为国家出现的现实原因。

三、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特征

1.被动的交流方式

新航路开辟后,无论是美洲食物物种传入亚欧非大陆,还是亚欧非食物物种传入美洲大陆,都是地理大发现以后由殖民者进行的,属于被动的交流方式。

2.推动社会转型

新航路开辟以后,无论是美洲,还是亚欧非大陆,物种交流都推动了人口增长,丰富了食物来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虽然这种交流未能推动社会的快速转型,但各地的社会形态仍缓慢发生变化。

3.出现世界市场的雏形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食物物种在亚欧非各地市场上出现,数量和品种随着时间推移也急剧增加,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双重的历史作用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对亚欧非和美洲大陆来说,都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如随之而来的疾病、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破坏生态环境等。

四、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双重作用

1.积极作用

(1)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了劳动力的生产强度,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2)食物储备技术不断进步,推动新兴技术和产业不断涌现,人类加强了粮食储备能力,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3)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充分保证粮食供应和安全食品供给,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2.消极作用

(1)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减少了农业劳动力数量,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导致非农产业就业压力增大。

(2)集约化农业大量消耗有限的资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一定程度上会加大资源的消费和浪费,同时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3)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影响政府公信力。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

7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对远古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当时的社会中,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

B.女性主要从事家务劳动,成为男性的仆人

C.女性生育和抚养子女,还负责采集食物

D.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主要从事家庭副业

解析:

远古时期,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食物,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2.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认为,新石器时代有四大特征:

农业的产生、动物的驯养、陶器的制作、磨制石器的使用。

关于这四大特征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原始农耕开始出现

B.原始农业起源与江河密切相关,因为大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C.家畜饲养是在野生动物被驯化的基础之上展开的

D.生产工具获得进步是手工业出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解析:

原始农业出现后,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前提下,一部分人得以脱离食物生产,专门从事制陶、采矿等手工业劳动,推动手工业的出现,因此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学会用火取暖

B.掌握动植物生长知识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种植和饲养水平提高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人类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本质上是由生产工具的进步造成的。

故选C项。

答案:

C

4.如图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模型,它最能反映原始农业出现后,早期人类生活的特征之一是(  )

A.家畜饲养

B.迁徙流浪

C.农耕聚落

D.等级分化

解析:

从姜寨遗址的模型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古代居民过定居生活,小房屋环绕大房屋,说明是聚族而居,因此判断其特征是农耕

聚落。

答案:

C

5.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此为了保证农业丰收,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灌渠和排水沟及维护灌溉系统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

C.疏通尼罗河流域的淤泥及兴修水利工程

D.将征服的希洛人变为奴隶进行耕作

解析: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处两河流域,为了实现旱涝保收,修建水利工程是统治者必须采取的措施,因此A项正确;B项与题干无关;C项尼罗河是在非洲,可排除;D项是对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描述,排除。

答案:

A

6.某历史课堂正在探究“古希腊的农业发展状况”,下列材料可以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

A.古希腊流传的神话故事

B.古希腊戏剧中的农民形象

C.古希腊葡萄酒作坊遗址

D.古希腊墓葬出土的小麦遗存

解析:

如果研究古希腊的农业发展状况,最为可信的应该是古希腊墓葬出土的小麦遗存,因此D项正确;A、B两项作为神话和戏剧显然可信度不高;C项葡萄酒作坊体现了手工业成就。

答案:

D

7.某学生对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探究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距今约一万年前,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水稻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解析:

一万年以前,虽有农耕生产,但是先人的食物主要还是来自采集、狩猎,故A项错误;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平均分配,B项错误;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C项错误;史前墓葬品的差别,反映了社会等级的存在,D项正确。

答案:

D

8.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被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亚洲人口的膨胀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美洲的食物物种传到亚洲,引起“餐桌革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正确。

答案:

C

9.成书于17世纪初的《涌幢小品》中记载:

“又有六月柿,茎高四五尺,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叶似艾,花似榴,种来自西蕃,故又名蕃柿。

”文献记载中的果蔬是(  )

A.南瓜        B.番茄

C.辣椒D.黄瓜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描述“又有六月柿……种来自西蕃,故又名蕃柿”可知文献记载中的果蔬是番茄。

答案:

B

10.清朝园艺著作《花镜》有如下表述:

“番椒,一名海疯藤……丛生白花,秋深结子,俨如秃笔头倒垂,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其味最辣,人多采用……冬月取以代胡椒。

”这说明(  )

A.辣椒原产地是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

B.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C.清朝时期辣椒既作观赏又可食用

D.“其味最辣,人多采用”表明辣椒最受西南地区人民喜爱

解析:

题干史料是关于辣椒的记述,“悬挂可观……取以代胡椒”,说明清朝辣椒既可作观赏又可食用,因此C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的是番茄,排除B项;从材料内容看不出辣椒最受西南地区人民喜爱,因此排除D项。

答案:

C

11.1492年2月,西班牙王室收到来自美洲的报告说:

“小麦、大麦和其他种子已经播种,但在收获之前会有几个月的时间,甘蔗苗和葡萄藤已经种下,但它们何时繁殖结实呢?

”这可以证明(  )

A.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葡萄、甘蔗被带入美洲种植

B.西班牙王室积极提倡在美洲种植甘蔗、葡萄

C.甘蔗和葡萄深深影响了美洲居民的生活

D.小麦、大麦、甘蔗和葡萄的原产地都是西班牙

解析:

通过题干信息“小麦、大麦和其他种子已经播种”“甘蔗苗和葡萄藤已经种下”可知,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葡萄、甘蔗被带入美洲种植,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

12.有学者说:

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欧洲国家确立了“欧洲服务于美洲”的原则。

材料中所说的“服务”体现为(  )

A.向美洲大量倾销廉价商品

B.引进美洲农作物品种

C.把农作物和禽畜引入美洲

D.向美洲提供机械设备

解析:

17世纪,欧洲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没有大量的廉价商品向美洲倾销,故A项错误;“引进美洲农作物品种”和题干信息相反,故B项错误;“欧洲服务于美洲”即把欧洲的农作物和禽畜引入美洲,故C项正确;“向美洲提供机械设备”不符合美洲的需要和欧洲现实情况,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16世纪以来,食物物种的流动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

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物种交流(  )

A.影响了社会生活

B.助力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D.促进了社会的更替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食物物种交流,欧洲疾病传入美洲,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说明食物物种交流影响了社会生活,但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的更替,故选A项,排除D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人口分布,排除C项。

答案:

A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

”由此可知(  )

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中“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说明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这体现了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近代科学与殖民扩张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新航路开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

C

15.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这对农业的影响是(  )

A.使欧美各国快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高科技设施农业获得突破性进展

C.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D.推动农作物播种、收割的自动化

解析: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16.1958年德国成功开发了谷物冷却机,到1990年,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机械低温制冷储粮技术,这表明(  )

A.现代农业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