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436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杨氏之子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难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

“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

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

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

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

“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1有感的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杨氏之子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难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

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2默写课文的生字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晏子使楚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学习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1.揭题解题。

⑴、使:

出使。

⑵、简介晏子。

⑶、简介“春秋”:

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2.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

”“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3.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⑵、区别“大(da)夫”与“大(dai)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4.学习1、2、3、自然段。

⑴、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

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只好”)

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⑷、扣“只好”,明关系。

(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⑸、小结:

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1有感的朗读课文

2默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晏子使楚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

2.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学习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学习导入

复习上节学习内容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

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⑶、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⑷、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

 

⑸、教师点拨:

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

2.学习第5自然段。

⑴、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⑵、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

⑶、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

(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

⑷、教师点拨:

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

3.课堂小结:

根据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过人才智?

(让学生自由发言。

1有感的朗读课文

2默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3课时

学习内容

晏子使楚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2.深刻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学习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1.学习第6自然段。

⑴、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

⑵、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

2.深刻认识“晏子”。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

为什么?

(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

 

3.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写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出使到出国的晏子。

(起因)

第二段(3至5自然段):

晏子针锋相对,三次反驳了楚王对它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经过)

第三段(第6自然段):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结果)

1有感的朗读课文

2默写本课的生字

 

板书设计

 

 

 

北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内容

半截蜡烛

使用时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王治国

审阅人及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学习重点

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学习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学习用具

导学过程

 

导入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

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

(板书:

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

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

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