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986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教学案例剖析.docx

《力》教学案例剖析

《格物究理》—物理远程培训简报(第二期)

栏目编辑:

陈梦瑶

截止4月1日,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的部分班级已在远程研修平台上提前发布了多期班级简报,其中不乏优秀作品。

如江苏省苏州市初中物理3班、山东德州市初中物理5班、江苏省南京市初中物理1班等,分别以丰富的照片和详细的文字描绘研修图景,从中可以发现学员们为开展远程研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次国培计划(2011)初中物理远程研修中,对各省培训期间的学员学习情况每天都要进行统计和汇总。

统计指标主要为学员的登陆率、发帖、回帖等情况。

截止2012本年3月31日,发帖数总计4766张,回贴数达17800张,日志数为687份。

已登入论坛的学员占76%,希望还未登录过论坛的学员尽早登陆学习。

另外,数字图书的学习率为36%,说明部分学员还没有充分利用数字图书。

栏目编辑:

姜涛

《力》教学案例剖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突破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橡皮泥、足球、气球、磁铁、斜面、小钢球、弹簧拉力器、冰鞋.

学生准备

预习新课,收集自己在哪些地方感受到过力的实例。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生活中,大家经常谈到力。

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的周围,你们在哪些地方感受到过力?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实例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刚才同学们举的例子很好。

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力是看不见的。

怎样确定力的存在呢?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踢足球会飞出去,让学生找出确定力存在的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思考。

认识到:

人们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其存在的。

3.那么,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刚才我们谈到,人们认识力都是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进行的,那么力究竟能产生哪些作用效果呢?

学生开展活动: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橡皮泥、足球、气球,对这些物体施力。

(可让学生采取任何方式对物体施力)。

2.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对这些物体施力的时候,对物体产生了什么效果。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踢足球和抛气球所施加的力的作用有什么相同之处?

捏橡皮泥和捏气球所施加的力的作用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根据活动回答:

捏橡皮泥的时候,所用的力把橡皮泥捏瘪了;踢足球时,所用的力把足球踢动了,……并讨论、思考总结:

踢足球和抛气球所施加的力都能使物体动起来,捏橡皮泥和捏气球的力都能使它们的形状变化。

学生归纳: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既然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那又能不能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呢?

如果可以,请同学们就用这个足球演示一下。

一个同学将足球踢动,另一个同学用力使已经运动起来的足球静止下来。

学生归纳:

力能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4.演示实验:

让小钢球从斜面上滑下,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上放一块磁铁,观察小钢球运动的变化。

并提问:

(1)是什么使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呢?

(2)力的作用能产生什么效果?

学生观察现象,发现:

小钢球运动的轨迹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向磁铁方向偏转了。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1)磁铁对小钢球的磁力使小钢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力能使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

5.老师引导学生小结: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改变。

我们把这三种作用效果归为一类,即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还能使物体的形状改变。

6.介绍力的单位:

牛顿(N)。

(主要由学生自己阅读完成学习)

让学生体会“l牛”的大小。

三、力的三要素

1.请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上讲台拉拉力器,其余同学在下面观看。

提问:

这两个同学所施加的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是什么使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呢?

学生回答:

不一样。

男同学把弹簧拉得长一些,女同学把弹簧拉得短一些。

因为女同学力气要小一些。

学生小结:

可见,力的大小是会影响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的。

2.除了力的大小会影响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请举例说明。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力的方向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如踢足球时,用力的方向不同,球飞出的方向就不同。

3.组织讨论:

阅读教材“想想做做”栏目,请学生现场进行实验,并提问:

生活中还有没有和这个相类似的例子?

进行实验的学生回答:

推门时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离门轴越远推门越轻松。

4.归纳总结出: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5.怎样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介绍表示力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

指出:

力的示意图能粗略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其中,线段的长短大致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末端的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老师示例后,学生练习作力的示意图。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展开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拍桌子,或者彼此用手相互拍打,同时注意自己的感觉。

用手拍打桌子时,手会感觉到疼,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也受到桌子对手的力,而且,越用力打桌子,手越感觉疼;彼此用手拍打时,不管谁主动,都感觉到了力。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受力物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活动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猜猜穿上冰鞋后,用力推墙,会发生什么情况?

并解释此现象。

猜想:

在推墙后,人会朝自己用力相反的方向运动。

在人推墙的同时,墙对人有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使人向他用力相反的方向运动。

4.请学生解释教材插图中的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当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时,被推的船和自己乘坐的船朝相反方向运动。

因为人在推船的同时,也受到船对自己的推力。

五、练习,小结

案例评析:

1、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本节内容很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相关经验,但他们的认知只停留表面,并没有形成准确概念。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急于提出力的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力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

为了让学生理解“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师的引导、演示、阐述,学生的思考、讨论、归纳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规律和结论主要由学生归纳,而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阐述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律和得出结论。

本节的活动设计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活动器材取材简单,效果却较为明显。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

然而,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本节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其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很普遍,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对于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普遍存在困难,尤其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此外,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在分析和画图时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一直是令很多教师头痛的问题。

据此,提出了以下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精心组织安排学生用身边物体做简单的小实验,多举一些趣味性的例子来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和思考中来,积极建构科学理解。

1.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力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使学生认识到:

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认识力。

2.通过学生活动和讨论感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问:

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用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3.通过活动认识力的三要素

教学中并不直接给出力的三要素概念,而是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必将有较深的认识,为接下来画力的示意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栏目编辑高倩

【编者按】上期《学员之声》栏目推出以后,受到物理学科各位学员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大家深入交流,积极互动,畅谈研修心得、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员之声》栏目将继续摘录各位学员的心声,来鼓舞大家学习的热情,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同时,我们也欢迎大家投稿,记录您研修的点点滴滴。

E-mail:

549212545@。

李学雷:

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因此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王彦茹:

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对知识的领悟上,学生往往会存在领悟程度的差异。

要在同一个课堂上兼顾不同领悟程度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快慢两个节拍进行教学。

让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在深化、转化知识上更进一步,让领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打好基础、有进步感。

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学生领悟快,就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沾沾自喜,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领悟比较慢的学生身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王辉: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用公式来表示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其实某些物理过程和规律不但能用公式表示,还能用图像表示。

例如: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等等。

张军:

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成效我认为主要有:

1.教学理念发生变化;2.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3.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变化;4.教师自我成长;5.地方课程丰富多彩;6.考试评价制度有了一定的改革。

栏目编辑:

冯欣

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欢迎您的到来!

“格物究理”号带您到达了第二站“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新在哪里”,今天快乐资源谷为大家推荐的是课程专家们就这一专题发表的相关文章以及沪科版九年级电子教材,期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初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是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全书分为四篇。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3、《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述评》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4、《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5、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正确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怎样看待基础课程改革?

怎样正确学习和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硕和您一起来探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6、新课程“新”在何处?

——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为老师们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新课程是怎样产生的、新课程涉及哪些内容以及新课程“新”在何处等方面进行阐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7、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转变

8、《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从“文本课程”到“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师如何走出依据课程标准将“文本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这一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步骤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快乐谷特色小点心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电子教材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点击进入: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点击进入: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点击进入: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点击进入: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点击进入: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点击进入:

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

点击进入: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点击进入: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点击进入:

欢迎点击物理课程团队其他简报:

(《格物究理》——物理远程研修简报(创刊号):

(由于创刊号简报还未上传,请技术人员在上传期简报的时候将链接加上。

《格物究理》——物理远程研修简报

(一):

(由于第一期简报还未上传,请技术人员在上传期简报的时候将链接加上。

栏目编辑:

袁令民

模块一(专题二)作业:

您认为课程改革十年后主要成效是什么?

赵永臻(初中物理8班):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更多的是教教材,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的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新一轮课改实验使教师们参与到改革中来,不再是置身于课程之外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根据学生特点,按照课改的新理念,适当地调整课程内容,使课堂更具有主动性。

课程改革呼唤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多年来的课改实践,使参与其中的物理教师切实感受到紧迫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首先,观念更新了,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观念革命,教师观念实现革命性转变——课程意识明显增强。

其次,教学行为切实转变,突出表现在:

1、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言堂现象明显改观,突出来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教”服务于“学”,正在逐步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现象。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新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起来,注重揭示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3、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王卫民(初中物理7班):

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课程改革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即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渡到"启发式”教学等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首先要从教科书上体现。

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老师们遵循了这样一个原则: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对这样一个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非常注重的。

因此现在的新教科书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逻辑性、操作性、整体落实三维目标。

现在的教科书内容丰富,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去落实课程目标。

更体现了时代性。

从物理这一课说更注重高精尖技术和观念的渗透。

更增加了乡土教材、校本课程的教学。

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仅注重概念的学习,传授式教学方式,同时也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更注重传授式,现在注重探究式;以前注重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现在的实验也更加注重分组实验、探索式的实验;以往的教学更侧重教学的结果,而现在也注重学习的过程,这些都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相信经历课程的改革,教师会取得更高的成就,学生能获得更高的能力,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期美编:

胡红田泽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