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198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docx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

.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

答:

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明初。

在戊戌变法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

留学日本的人士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演出。

2.举例说明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其音乐特点?

答:

内容:

为实现富国强兵,如沈心工的《黄河》,《中国男儿》等。

反封建宣传妇女解放,如《缠足苦》。

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教育,如《体操--兵操》。

写景抒情,如《送别》。

特点: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旋律多采用欧美,特别是日本曲调,如《中国男儿》:

也有中国曲调,如《祖国歌》:

还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沈心工的《黄河》。

3.概述沈心工和李叔同在乐歌编写上的异同?

答:

相同点:

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乐歌的填写都有像但的水平,都留学日本均独创作多声部音乐。

不同点:

以钢琴伴奏的沈心工的歌词浅显易懂,李叔通的歌词生动秀美。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梅兰芳:

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

对旦角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创立了“花衫”。

《天女散花》《抗金兵》等。

2.周信芳:

是京剧老生行当的艺术家。

发扬梅派精神,形成刚健铿锵的《宋教仁》《四进士》等。

3.程砚秋:

是京剧旦行当的艺术家。

创立了“程派”对唱腔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郑觐文:

幼年爱好音乐,擅长江南丝竹,后从师学习琵琶、古琴。

他最初当过小学音乐教师,后又应聘任上海私立仓圣明智大学古乐教师,授古典音乐。

大同乐会成立后,他担任乐务主任。

并探索、改进古乐器的制造方法。

郑觐文致力于挖掘整理编辑古典乐曲,沟通中西乐理,又致力于中国音乐史的写作,其大著《中国音乐史》。

5.大同乐会:

是我国当时规模较大,历史较长,以习研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音乐社团。

 

第三章---第六章

 

名词解释

1.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922年创建于北京,是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

2.国乐改进社:

创建于北京,是新型的音乐社团。

由刘天华发起。

3.王光祈:

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音乐学家。

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研究中国音乐,西方音乐,中西方音乐的比较。

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4.《海韵》:

徐志摩词,赵元任曲。

作于1927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

是赵元任歌曲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一首。

5.黎锦晖:

自幼酷爱民间音乐,并在中学学习西洋音乐理论和许多学堂乐歌。

他的儿童歌舞音乐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族精神。

其中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等。

简答

1.概述萧友梅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其他专业音乐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答:

1920年他回国之后参加创建了我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

1927年他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创建了上海国立音乐元。

为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他请来了一批较高音乐造诣的中外音乐家聘为音专教师。

在教学管理方面它采用两欧教育体制。

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

萧友梅作的一切使音专成为当时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他本人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2.谈论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及其合唱作品的音乐特点?

答:

赵元任的重要艺术歌曲创作大多写于20年代的"五四"时期。

主要有:

《小诗》、《教我如何不想他》。

赵元任的上述艺术歌曲的音乐一般都具有旋律优美、形象生动、感情充沛的抒情性。

他是移民拽过的立场进行音乐创作。

旋律多是五声性,和声也是照顾其旋律的五声性。

他还借鉴西洋创作的方法。

在歌曲创作中他注意词与曲的结合。

3.概述我国20世纪20年代声乐创作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答:

主要类型是以宣传革命思想的歌曲为主,代表作品:

《工农兵联合起来》《国民革命歌》《农会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五一劳动节》《八月桂花遍地开》《工人纪律八项注意》等。

4.刘天华改进国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创作方面:

音调与曲式结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吸收西洋现代音乐方面借鉴提琴的揉弦,换把,颤弓,泛音,跳弓用于二胡,在音调上也吸收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

(2)在琵琶,二胡教学方面:

他还编写了两套练习曲,并纳入专业教育体制中。

(3)整理工作:

记录了《梅兰芳歌曲谱》

(4)对记谱法的建议:

对二胡制造的改革提出“固定音高定弦”的建议。

(5)创建了“国乐改进社”

 

第七章---第八章

 

名词解释

1.《长恨歌》:

是黄自唯一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清唱剧。

也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这种体裁的作品。

2.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简称“国立音专”。

1927年在上海创建,是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由萧友梅带头组建的。

3.青主:

原名廖尚果。

曾留学德国学习法律,兼音乐。

出版了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两部音乐美学著作《乐话》《音乐通论》。

还写了许多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为代表。

4.齐尔品:

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俄罗斯人。

30年代曾在中国居住过。

为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创作了《五声音阶技巧练习》。

5.刘雪庵:

音乐教育家,曾创作《长城谣》(抒情歌曲)《中国组曲》(钢琴曲)

6.左翼音乐运动:

是30年展开的,左翼音乐工作者以聂耳,吕骥为主。

组织了“业余合唱团”“民众歌咏会”。

7.《义勇军进行曲》:

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是首爱国歌曲。

8.任光:

曾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其创作领域主要在电影音乐。

如《渔光曲》《母性之光》。

简答

1.概述黄自一生的音乐成就?

答:

(1)担当国立音专音乐理论课程教授。

(2)也在教学之余进行音乐创作。

(3)参与《和声学》《音乐史》的编写工作。

2.简单介绍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生们的创作?

答:

先后出版了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课外艺术实践和演出,如著名的“鼓舞敌忾后援音乐会”

3.介绍聂耳歌曲创作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点?

答:

他的创作类型主要以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为主。

注重民族风格和突破传统歌曲形式的创新,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民族和大众的特点,而且富于时代的特色。

 

第九章---第十三章

 

名词解释

1.山歌社:

属于国立音乐元。

出版了《中国民歌选》等民歌集。

2.《孔庙大晟乐章》:

是江文也1938年回国后所作的管弦乐曲。

3.《绥远组曲》:

即《内蒙组曲》是马思聪所做。

著名的《思乡曲》是其第二首。

《诗史》《思乡》《塞外舞曲》

4.谭小麟:

作曲家,曾赴美国留学。

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艺术歌曲《彭浪矶》,室内乐重奏《弦乐四重奏》等。

音乐偏于淡泊清秀又神情隽永。

5.丁善德:

中国作曲家,钢琴家。

作品有钢琴曲儿童组曲《新疆舞曲第一号》等,声乐作品有艺术歌曲和大合唱《黄浦江颂》等。

6.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

简称鲁艺,1938年,首先在延安成立,吴玉章任院长。

学科包括:

音乐,戏剧,文学等。

7.新秧歌运动:

40年代,首先在延安掀起。

在久仰个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人物形象,穿插新的民间形式。

8.马可:

作曲家。

曾参与《白毛女》的创作。

还创作过《咱们工人有力量》《南泥湾》等作品。

9.吕骥:

他撰写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是中国近代最早论述民间音乐的分类及研究方法的文章。

简答

1.简单介绍贺绿汀1949年前的音乐创作?

答:

1927年写下他的第一首革命歌曲《暴动歌》

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先后创作了《游击队歌》《上战场》。

1946年,它又创作了合唱《一九四二年前奏曲》歌舞剧《徐海水》秧歌剧《烧炭英雄张得胜》管弦乐《森吉德玛》和《山中的新生》以及歌曲《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主义进行曲》等。

2.冼星海一生音乐创作有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有什么代表作品和基本风格特点?

答:

有巴黎回国初期延安苏联四个阶段。

巴黎:

代表作《风》其音乐特点模仿欧洲音乐的习惯,运用现代音乐的作曲技巧。

回国初期:

代表作《救国军歌》他开始创作救亡歌曲和进步电影音乐并主持歌咏运动组织领导工作。

延安:

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它的创作灵感被激发,写了一部歌剧三人合唱。

继续回国初期的创作道路,创作形式上具有一种包容性的大型声乐作品。

苏联:

代表作《第一交响乐》主要是创作大型器乐作品。

3.介绍《黄河大合唱》

答:

这部作品是由光末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完成于1939年,由一序曲八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的形象独立又相互联系。

作品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

有借鉴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使其既有中国传统风格,又有新时代特征。

整个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咏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部作品也是宪星海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一部大合唱。

4.概述江文也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及音乐特点?

答:

早期:

《台湾舞曲》管弦乐作品,钢琴曲《素描五首》,声乐作品《台湾山地同胞歌》。

这个时期的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中期:

管弦乐《孔庙大晟乐章》,钢琴曲《北京万华集》,声乐以古代诗词编写的艺术歌曲,合唱《凤阳花鼓》。

这个时期它的声乐创作较多,它的合唱大多基于中国原来曲调作多声合唱处理的编成。

晚期:

交响诗《泊罗沉流》,钢琴组曲《乡士节令诗十二首》。

后期的作品是先前风格的综合。

5.简单介绍马思聪一生的音乐成就?

答:

小提琴曲《内蒙组曲》等;

交响乐《山林之歌》等;

在抗日期间写的抗日歌曲《控诉》等;

还有大型声乐套曲《祖国大合唱》等;

晚年时期的歌剧《热碧亚》和舞剧《晚霞》。

6.概述马思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小提琴作品的音乐特点?

答:

有《内蒙组曲》《牧歌》等。

特点:

(1)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民歌曲调。

他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格。

(2)其次在音乐发展自由变奏,是他最常用的手法。

(3)马思聪通过它的小提琴曲努力发挥提琴的演奏技巧。

7.解放区在研究应用民间音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答:

研究方面:

(1)冼星海《民歌研究》。

(2)吕继《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建立了“民间音乐研究会”的分会。

应用方面:

(1)革命民歌《东方红》

(2)开展对民间音乐的采集,介绍和研究工作。

另外对传统民歌小调,歌舞进行加工改编。

如《生产忙》。

(3)以旧秧歌为基础,再广泛吸收当地的民歌。

如《夫妻识字》。

(4)在创作不仅是戏曲民歌的音调并且还吸收了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音调。

如《白毛女》。

8.《白毛女》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人物性格及推动剧情发展的?

答:

(1)喜儿的基本性格的主导动机是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基础。

(2)当喜儿被黄世仁侮辱想自尽时在她的唱腔中出现了近似秦腔哭音的音调。

(3)当喜儿从地主家逃走时,作者又引进了河北梆子的新主题来描写喜儿的情绪的剧烈变化和发展。

 

中国当代音乐史

 

第一章---第七章

 

名词解释

1.民歌合唱:

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合唱的一种形式。

既包括各地民歌及传统古曲的合唱曲,也包括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歌风格的中小型合唱作品。

2.《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三十周年所作的组歌。

以抒情性和史诗性相结合为其艺术特色。

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浓郁的民族气息。

3.刘德海:

我国近现代琵琶演奏家。

创作过《草原英雄小姐妹》

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是何占豪和陈钢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其曲调多采用戏曲音调,大大加强了小提琴演奏的民族韵味,是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

5.《洪湖赤卫队》:

歌剧,表现了三十年代初湖北洪湖地区的革命斗争,成功塑造了青年女英雄的形象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内心情感。

其音乐是建立在洪湖地区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

6.《江姐》:

歌剧,是据小说《红岩》中女英雄江竹筠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其音乐将戏曲音乐的特长成功的运用到歌剧中来。

7.“语录歌”:

是由“文革”特产的一种歌曲形式。

它盛行和消失都是由于“文革”政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