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9657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docx

天涯观察第529期回到体制内去

天涯观察第529期:

回到“体制内”去

回到“体制内”去

一场卖编制的闹剧河北邢台市柏乡县去年12月进行了一场招聘,拟招收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这场考试过后,有通过者称,根据学历不同,他们被要求缴纳5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公益赞助”。

这件事被认为柏乡县政府是在“变相卖编制”。

  事情曝光后,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反应。

记者11日从河北省柏乡县了解到,柏乡县委、县政府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擅自收费一事作出严肃处理决定,给予该局局长、事件主要责任人兰彦广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该局副局长李建奎行政记过处分。

违规收取53名考生的291万元已如数退回。

“走前门”与“萝卜招聘”招聘现在都在拼爹

  

其实,像柏乡县这样围绕着招聘、编织做文章的事不在少数,仅近期媒体曝光的就有以下数起: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盐山县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于县长特别奖的获奖者做出了规定,获得这个奖项的必须是“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文件中还承诺盐山县将在下一年度为这些单位相关负责人或个人的一位子女在事业单位安排工作。

  

尽管文件中并没有说明究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算是突出贡献,不过《燕赵都市报》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资料发现,在2010年3月4日印发的《中共盐山县委、盐山县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县长特别奖等五项奖励的表彰决定》中提到,获得“县长特别奖”的单位有县公安局和县商务局,获得县长特别奖的个人则有县国税局局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盐山中学教研处的主任和孟店乡东帽圈村党支部书记四人。

其中县公安局和县商务局的某位负责人的子女以及县国税局局长的子女已经分别在事业单位安排了工作。

  

以前遮遮掩掩的“走后门”现在已经以政府文件的面目出现,堂而皇之的走了“前门”。

  新华社乌兰察布1月12日专电(记者林超、邓华、刘懿德)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16名未参加考试的考生却被最终录取,被网友戏称为“隐形考生”、“空降考生”。

  

11日,乌兰察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接受了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承认网帖大部分内容属实,但认为是“简化手续和工作不细致导致的误会”,还公布了16人录取依据。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事业单位招考中一些不透明的做法,难保“空降考生”不再出现。

  据笔者一位朋友介绍,目前在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不少“临时工”。

当然这个“临时工”和人们平常理解的“临时工”的意义不太一样。

他们在这里上班,但没有正式编制,工资也不是财政拨款,而是单位自己支付。

因为国家明文规定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必须考试,所以这些人就利用考试这个机会进来。

考试,成了遮羞布和敲门砖。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萝卜招聘”出现。

当掏大粪也要世袭的时候  

  编制的好处太多  记得前几名有一则招聘,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山东省济南市环卫局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招聘5名淘粪工,当日就引来152人报名竞争,入选比例为3:

1。

相关负责人表示,单位不担心招不到人,“系统内部很多老职工的孩子都愿意干这份工作。

”  是大学生真的青睐这份掏大粪的工作吗?

我看未必。

虽然报纸上天天说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往往还举出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大粪工人时传祥的例子。

但如果让人们在国家主席和大粪工两个工作之间自由挑选的话,百分之一千的人都会挑国家主席。

所以啊,中国报纸、电视上的话,听听而已,当不得真。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去做挑粪工?

答曰:

编制,还是编制。

人们看中的是挑粪工后面的事业编制。

而且一旦进入编制,也许一天大粪都不用挑。

君不见,现在大街上扫地的清洁工,绝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凡是有编制的都是什么班组长,不在劳动第一线了。

为什么人们都这么看重编制,处心积虑、削尖脑瓜要钻进去,是因为编制后面绝大的经济、社会利益。

一旦你有了编制,你就进了体制,你就捧了一个一辈子也用不坏的金饭碗,不仅管你一辈子,搞好了还能管你下辈子。

  

体制内到底有多诱人?

最简单的测试办法,是去体制内的食堂大吃一顿。

曾经去蹭过某体制内单位的食堂,那叫一个温馨:

豪华自助餐琳琅满目,中西小吃样样俱全,末了还每人一个酸奶,只付4块人民币。

而这4块钱还是补助到卡里的,卡内金额每月根本花不掉,于是还可以换最昂贵的牛奶,最优质的花生油。

令俺嚼着嚼着,心里一酸,还是社会主义好!

  

体制内的好处可远远不止这点小恩小惠。

GDP涨得越高,百姓税负越重,体制内生存越美丽动人。

当全中国百姓都水深火热,被房价、物价抽筋扒皮的时候,只有体制内还可以安之若泰。

譬如房价涨上天的时候,体制内的人民能用按市场价只能买一个厕所的钱在黄金地段买一套好房子,大可以安居乐业。

而油价每每和普通民众悍然撕破脸的时候,体制内的人民照样笃笃定定,因为公车即私车,私车也有公家发的名目繁多的油补,大可以姿态高雅,隔岸观火,说不定还可以火中取栗,利益均沾。

体制内且成为一个“世袭”阶层,孩子上学方便,安排工作方便,只要体制存在,该阶层便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回到“体制内”去  

  体制内,旱涝保收如果给“体制内”下个定义,大概意思是指是以国有、集体企业和政府机关等为主体的职工的终身就业制。

它包括:

政府、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机关、学校、医院、场馆等,它们在所有制性质上都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所以与个体、私营、民间完全不同。

这个“单位制”式的体制的最大特征是大包干,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一个单位,那就几乎一切都归单位包了,包括他的医疗、住房、保障、养老、子女入学等,就是过去常说的“单位办社会”。

简而言之,就是说他从吃喝拉撒睡,一直到开追悼会,等于说几乎把这个人的一生全都包了。

  

你看,一辈子旱涝保收,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啊。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

倾向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比例逐年攀升,而倾向外企和私企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眼下倍显金贵的收益,正在指引一代中国年轻人向体制内大量回流。

  

2011年,5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济学家周立群指导下对天津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调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名列前三。

  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2008、2009届毕业生中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发现近九成的学生都报考了国考。

  

2009年,国企在中华英才网公布的“最佳雇主50强”中占据29席,一年后升至33家。

外企则只获3席。

  而在二十年前,外企,尤其是跨国公司,才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

  风水轮流转,20年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体制外的空间充满活力与机会,大批年轻人纷纷走出“体制”,进入外企或下海淘金;20年后,这支悄然转向的隐形指挥棒开始朝反方向指引——年轻人,到“体制内”去!

“体制”热的背后是权力作祟  

  财政收入都已被消耗掉了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进入体制,是因为这个体制掌握着权力,掌握着资源,因而也就掌握着收益分配,一句话,掌握着利益。

  人们常听说这样一句话,“集中力量办大事”。

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在经济领域,就是大规模国家投资,这其实是一个大笔财产通过国家这个渠道由普通纳税人向特权阶层转移的过程。

这就是近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取得高速增长,但普通民众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的原因。

  

有资料显示,国家财政收入也一路飙升,财政收入增速1995年首超GDP增速,持续高速增长至今。

2004年,财政收入较十年前(1994年)增长了505%,而GDP的增幅为342%。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8.3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达到8.9万亿,中国财政收入的增涨速度持续以2~3倍于中国GDP的速度增涨,这一数字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一现象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GDP和财政收入是同步增长的,GDP增涨了,财政也相应的提高。

但中国不是这样,06年、07年、08年、09年这几年,财政收入几乎都是以至少2倍于GDP的速度在增长。

结果就是政府从中国GDP这个大饼里头切出来的份额越来越大。

在07年的时候,中国人整个劳动1年,大概有1/4的钱归了政府了。

而到了2009年,中国GDP1/3的钱归了政府。

按照目前这种方式发展下去,有人预算到2016年,老百姓整个劳动1年,一半的钱会归政府所有;到2025年,可能老百姓做1年自己啥都拿不到,全部归公了。

  

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城镇职工工资占GDP的比例越来越低,社会第一次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财权进一步向政府集中。

  政府有了这么多钱,又是如何支出的呢?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政府承担的社会福利责任却极少。

能享受社会养老的中国人占国人的比例还不到35%,主要还是集中在城镇。

能享受医疗保险的也是社会的少数,而且医疗保障的水平普遍很低。

而教育系统虽然声称是义务教育,但是因为各地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又有个户籍制度,又牵扯一些个“转校费”等各种奇奇怪怪的费用,教育事实上也没有达到完全的社会承担。

  所以,整个中国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被政府在体制内部消耗掉了。

社会精英回归体制的弊端  

  人人都做官,谁来创造财富?

如果一个社会,因其制度原因,导致该社会精英人物纷纷回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弊端?

  我们可以看看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美国为什么是世界第一?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但是大多同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创造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我国一位负责商贸的官员曾经对美国同仁表示,他常常惊讶于美国无穷尽的创造力:

微软、雅虎、谷歌、YUTUBE、TWITTER。

世界各国具有前瞻性的人士也许在猜测,下一个微软或者谷歌将会是在哪一个领域?

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将给投资人士带来怎样的财富创造机会?

  

众所周知,美国的创造性主要来自企业。

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世界上最高的,1998年企业投资已占全国投资的65.1%,是开发高新名优产品的主力军,特别是大企业都设有研究机构。

例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925年成立的贝尔实验室(现属朗讯公司),在1996年以前,平均每天获得一个专利,此后平均每天获得3—3.5个专利。

贝尔实验室是计算机、晶体管、激光、光纤、光通信、蜂窝电话和多种微型激光器的发祥地,是科学家探索、发明和发现的重要舞台。

70多年来,这里有11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有9位科学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有7位科学家获得美国国家技术奖。

  

为什么美国企业创新力、创造力如此强大,因素很多,其中最最要的一点就是,美国企业吸引力绝大部分社会精英。

笔者手头有一份资料,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趋向:

普林斯顿大学多年来选择进入金融行业的比例在2006年达到高峰,而进入政府及非盈利部门工作的比例在2009年达到高峰:

耶鲁大学2010年毕业的的参与就业(或计划参与就业)的本科生中,14%选择金融、商业,2000年最高峰时这一比例为31%。

“工业”这个类别包括制造业、管理咨询、销售、营销、IT行业、工程和房地产;而金融行业至今是哈佛历届毕业生最热门的选择,2011年这一比例为17%,跟2008年的28%相比已大幅下滑。

  

美国及西方的政要,离开政府机构后,往往回到公司、咨询机构和大学、研究生工作,这表明,在这些国家,政府机构和社会之间存在着血液交流的通道。

而在中国,一个人一旦做了官,大概就只能做一辈子官,政府机构和社会之间只存在单向交流通道,且通道极窄。

 在正常国家里,政府只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除了维持必要地经济秩序外,本身并不参与经济运行之中,本身也不直接创造财富。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才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所以,当一个社会的精英纷纷投身政府机构,必然导致经济运行的活力和动力下降,也必然导致企业创造财富能力的下降,导致社会前进步伐的放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