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9559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 附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附答案

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题库综合试题C卷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在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试图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结”,对实验结果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A.双盲控制

B.纳入处理

C.重复验证

D.随机取样

2、某研究者欲全面了解并研读近五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成果,应检索()

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B.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C.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D.CNKI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3、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

A.家庭教育

B.礼文教育

C.侍从教育

D.社会教育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5、“曹冲称象”反映了曹冲的()

A.抽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6、某硕士生将选题定为“高考改革研究”,导师否定了他的题目。

这一选题违背了()

A.问题有研究价值

B.问题提出有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C.问题表达必须具体明确

D.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7、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法案是()

A.《大学令》

B.《帝国大学令》

C.《高等教育法》

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8、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A.社会机器的平衡论

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

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

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

9、“朱子读书法”中有“居敬持志”一条,其中“居敬”的确切涵义是()

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

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

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

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

10、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A.身体的养育

B.知识的学习

C.德行的塑造

D.礼仪的培养

11、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12、在教育测量统计中,适用于次数百分比统计而不适用于中位数,等级相关系统统计的测量类型是()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1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

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A.联系儿童生活

B.采用韵语形式

C.图文并茂

D.内容生动有趣

14、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A.人本主义取向

B.科学主义取向

C.解释主义取向

D.历史主义取向

15、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A.《福斯特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    

C.《费舍教育法》   

D.《巴特勒教育法》

16、“物理不外于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孟轲

B.荀况

C.朱熹

D.王守仁

17、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A.摇头   

B.系鞋带   

C.心算   

D.作文

18、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A.改革科举

B.发行报刊

C.兴办学堂

D.译介西书

19、某校有2500名学生,先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20、某本科生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中小学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的行动研究”。

这一选题最容易受到质疑的方面是()

A.创新性

B.价值性

C.具体性

D.可行性

21、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明确提出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实施合式的学习的个别教学制度是()

A.葛雷制

B.昆西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22、发生在教案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案的评价是()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3、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问题解决

24、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25、研究者在某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经测验得到:

三年

(一)班(25人)的平均分是85分,三年

(二)班(29人)的平均分是87分。

问三年级的平均分是()

A.85分

B.87分

C.86分

D.86.1分

26、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A.最高   

B.最低   

C.中等   

D.最高或最低

27、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还有()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

28、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9、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于()

A.冲突论

B.文凭理论

C.结构功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30、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

A.乡村教育

B.普通教育

C.师范教育

D.职业教育

3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戊辰学制”的指导原则,对1922年“新学制”标准进行了调整,特别提出()

A.“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B.“使教育易于普及”

C.“根据本国国情”

D.“谋个性之发展”

32、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极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题是()

A.难度低

B.效度低

C.信度低

D.区分度低

33、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经典课程是为了()

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

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

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

D.便于学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

34、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是()

A.追求优异

B.生计教育

C.提高效率

D.教育公平

3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6、19世纪前半期,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

A.宗教神学知识教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并重

B.贵族子弟与中产阶层子弟同堂学习

C.古典学科与现代科学并行不悖

D.社会团体与政府合作管理

37、将要解决的问题、要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是()

A.因果分析

B.归纳分析

C.比较分析

D.系统分析

38、在全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4年级小学生)中,研究者抽取了教育水平好、中、差的3个县域,然后在每个区域按照城乡抽取4所学校,并从4所学校中随机抽取20位4年级小学生。

这种抽样的方法是()

A.分段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39、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40、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4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42、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   

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43、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A.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C.原始性文献

D.综述性文献

44、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的原因。

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5、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

B.信号学习

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 

D.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2、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3、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学科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

 

2、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3、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4、简述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5、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某研究者欲以“谁上职校——职业教育价值观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以及普通高中家长、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分析该地学生不愿意就读职业院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请回答:

(1)该地区有一所职业高中(在校生:

200人)、一所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

400人)、一所普通高中(在校生:

800人)。

现拟从中抽取14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使样本与总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采取何种抽样方法?

如何抽取样本(写出步骤)?

(2)请按问卷指导语的要求,拟出一份问卷指导语。

(3)为进一步了解“谁念职校”的深层次问题,研究者还拟对教师进行访谈,请按访谈调查的要求拟出一份访谈提纲。

(至少包含5个问题)

 

2、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

这一做法最容易引起学生何种行为?

如果要使行为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部外部条件以及理由是什么?

这一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强化。

 

3、某研究者欲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区初中开展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出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寻求相应的对称。

请回答:

(1)该地区有三所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定点初中,共有96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其中A校256名,B校360名,C校344名。

现拟从中抽取12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使样本与总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采用何种取样方法?

如何抽取样本(写出步骤)

(2)请按问卷指导语的要求,拟出一份问卷指导语。

(3)为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深层次问题,研究者还拟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调查,请按访谈调查的要求拟出一份访谈提纲(至少包含5个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A双盲法能够控制霍桑效应(心理效应)。

2、D,解析:

本题选D。

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

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

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和附录。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C

4、A

5、D,解析:

本题选D。

发散思维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6、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选题的基本要求。

选题的基本要求有:

问题有研究价值:

问题提出有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达必须具体明确;问题研究要具有可行性。

高考改革研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读者不能从“高考改革研究”六个字中解读出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

因此,在问题表达必须具体明确中要求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本选题的缺点就是过大、过于笼统。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7、D,解析:

1968年在法国巴黎大学生五月风暴运动的直接触动下,11月份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

这个法案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故本题选D。

8、C

9、C,解析:

“居敬持志”是指读书的关键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

“敬”是指读书时态度端正,精神专注。

“持志”即有坚定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答案选C项。

10、C

11、C

12、A

13、B

14、B

15、B

16、D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17、B

18、B

19、B

20、D,解析:

本题选D。

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包括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21、C道尔顿制的原则就是自由与合作。

22、D

23、A

24、A

25、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在已知各组平均数和各组频数的基础上,求得的总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

总的平均数=(85×25+87×29)/(25+29)≈86.1。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26、C

27、A

28、A

29、B,解析:

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

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

故本题选B。

30、D

31、C,解析:

戊辰学制的七条原则:

1.根据本国情;2.适应民生需要;3.增高教育效率;4.提高学科标准;5.谋个性之发展;6.使教育易于普及;7.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32、D,解析:

本题选D。

标准差各量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验的心理特征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通常情况下,用于选拔和鉴定分等的测验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者有较高的鉴别力。

区分度低的题目,好生与差生的得分无规律或差不多。

33、D,解析:

早期教会学校开设儒学课程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学习儒学的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并有助于他们立足于中国。

其实质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带有强烈的殖民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现。

答案选D项。

34、B

35、D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6、D

37、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38、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的方法。

概率抽样的方法有: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本题运用的是分段抽样。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39、A

40、A

41、C

42、B

43、B只有教育年鉴有大量的各年份的数据。

44、C

45、D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参考答案:

错误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

他们主张:

(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

他们主张:

(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

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

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

(1)社会依据。

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明的阶级性。

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确定。

(2)人的依据。

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曼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教育体系,造就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代新人。

2、根据知觉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知觉类型可以划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发现,人在感知和抽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威特金把在知觉时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影响的称为场依存型,把容易受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的影响的称为场独立型。

这两种认知风格是中性的,没有孰好孰坏。

具有这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如下差异,

1、专业上,场依存型学生喜欢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对抽象和理论的东西更感兴趣,较喜欢自然科学。

2、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在记忆活动中,场独立型的学生善于对缺乏组织的材料记忆和学习的效果比的场依存型学生好,而场依存型的学生更擅长记忆和学习包含社会性内容的材料。

在问题解决方面,场独立型的学生更能打破定势思维,从习惯的解题模式中摆脱出来,采用新的解题方法。

3在学习动机上,场依存型学生较易于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3、答案要点:

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案要点:

1.内涵:

学科德育指: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任何学科都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2.特点:

德育内容丰富性;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过程协同化;德育效果的综合性;德育途径多样化。

3.实施方式:

直接的德育途径:

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途径:

其他学科课程中的德育任务。

主张德育渗透于一切课程和教学过中。

2、答案:

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观念。

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

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3、答题要点:

(1)梁启超认为国势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

明确地将“开民智”与“兴民权”联系起来,认为“今之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2)他提出教育应当确立宗旨,应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有所分析选择,并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培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的“新民”

4、参考答案:

社会中心课程论也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