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9437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精品学案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Word版含答案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目标导航]1了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概况。

2理解20世纪30年代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重点)。

3正确认识西班牙内战的性质(难点)。

4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原因(难点)。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发展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简况

①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重创日军,歼敌两万人。

②敌后战场:

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

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2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起因:

为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

①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速胜企图没有得逞。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3)败因

①意:

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

军队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

对意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

[思维点拨]

意、德、日法西斯政权在对内实行恐怖统治的同时,在东北非、西南欧和远东地区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扩张。

二、西班牙内战

1.背景

(1)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共和国。

(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打击了保守势力。

2.爆发:

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佛朗哥将军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3.各种势力的态度

(1)德、意向叛军提供装备,并派出军队直接参战。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

(3)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

4.性质:

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5.结果:

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重点精讲]

1.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活动采取了纵容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国际联盟没有把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苏伊士运河仍然对意大利军队开放。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再加上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背景:

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过程

(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3)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影响:

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威胁世界和平。

[易错提醒]

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因此,西班牙内战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有国际力量参与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思维点拨]

“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的形成,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侵略集团的形成,加强了法西斯国家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的合作,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知识图示

主题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史料一下图所示为2005年的日本新版教科书,该书对卢沟桥事变作了这样的叙述: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然后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史料二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

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势力。

所以,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

史料三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说:

我们“指望出现一个友好或中立的西班牙。

如果那里建立了一个共产党或法西斯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保有通过地中海或取道大西洋的交通安全了,这是实行不干涉政策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无论哪一方获胜,我们的前景都必然是令人不安的,因此我们必须考虑直布罗陀的最终地位问题”。

(1)说明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仍然坚持侵略史观,歪曲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2)说明意大利法西斯看重埃塞俄比亚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此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3)说明面对法西斯对西班牙的侵略,英国继续推行绥靖政策,没有对西班牙人民的正义要求进行援助,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1)据史料一,指出日本教科书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哪方引起的?

结合史实说明,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叙述,反映了日本对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答案

(1)中国。

史实: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态度:

反映了日本推卸战争责任,否认战争罪行的态度。

(2)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自然资源丰富,

法西斯国家企图控制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扩大战争做准备;遏制英法,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势力。

(3)埃塞俄比亚1935~1936年抗意民族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它不畏强暴、坚持抗敌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的启迪。

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

从作用看

对法西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从过程看

在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都受到英、法、美绥靖政策的抑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从结果看

反法西斯国家和地区国小力弱且各自为战,很难独立取得斗争的胜利,未能遏制二战的全面爆发

原因

力量对比

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无法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

大国政策

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使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国际环境

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1.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际联盟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一国投赞成票。

这件事情说明()

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

当时德国已经退出国联,所以排除含①的选项,由此可得答案。

2.20世纪30年代,下列国家的国内斗争中最能反映出当时国际政治势力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是()

A.中国B.埃塞俄比亚

C.捷克斯洛伐克D.西班牙

答案D

解析西班牙内战中,德意法西斯势力公开武装干涉,苏联和国际进步人士给予了热情支援,西方大国纵容侵略,因而最能反映当时国际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3.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以德国空军轰炸格尔尼卡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其目的在于()

A.揭露西班牙政府的腐败

B.展示自己艺术上的成就

C.控诉法西斯分子的暴行

D.控诉西班牙内战的罪恶

答案C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小镇,1937年曾遭到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基于悲愤,创作了这幅名画。

按照毕加索的解释,它表现了愤怒、暴行和死亡。

材料二协议签订后,希特勒对他的党羽说:

“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三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

“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格尔尼卡的悲惨遭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当时的世界大国对西班牙的命运各采取了什么态度?

(3)材料三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

这一协定的签订与德日的侵略扩张有何关系?

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答案

(1)西班牙国内出现了佛朗哥叛乱,德国借口支持佛朗哥;西班牙战略位置重要,控制西班牙可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切断英法与其殖民地的联系;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试验场。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苏联支持西班牙反侵略。

(3)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有利于联合进一步侵略扩张。

欺骗了英法,英法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

解析解题时一是要理清二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之所以得逞,与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二是要正确认识法西斯打着反共的旗号,行进一步侵略之实。

[基础达标]

1下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

它反映了()

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

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

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

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

答案B

解析依据图中的英文“CHINA”以及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来判断,本题应当选B。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其后不断蚕食关内领土,直至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题干时间。

2.1940年日本天皇忧心忡忡地说:

“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

”这说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B.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的主要军事力量

D.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答案C

解析A、B、D虽符合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和作用,但与题干材料的观点不符。

3.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

“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许就能安静下来。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答案C

解析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减少其对西欧国家的威胁,正是绥靖政策的体现。

4.在美国的西雅图、英国的伦敦等地,有许多国际纵队的纪念碑(如图)。

这些国家纪念国际纵队最有可能是为了()

A.弘扬国际主义精神B.铭记绥靖政策教训

C.歌颂前苏联的伟大D.彰显法西斯的罪恶

答案B

解析在西班牙遭受法西斯侵略之际,国际纵队的战士们英勇地投入了战斗。

但与此同时,西方大国却推行罪恶的绥靖政策,致使法西斯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最终局部战争演化成全球性的世界大战。

当前,西方各国纪念国际纵队,就是为了铭记绥靖政策的教训。

5.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

“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D.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传染病”可以看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之一,英国统治者视消灭“共产主义传染病”的德、意为其“最有益的朋友”,说明英国的态度实质仍是推行绥靖政策。

6.“国际纵队”中有100多名中国籍战士。

西班牙内战失败后,一批“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听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情况后,坚持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有22名医生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和西班牙具有相似的国情

B.“国际纵队”的国际主义性质

C.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帮助西班牙,西班牙也必然会帮助中国

答案C

解析“国际纵队”是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组成的,当时共产国际号召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反击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这充分说明法西斯的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是当时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此以后……其(德国)陆军实力总数不应超过十万,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

……德国之总参谋部及其他类似之组织均应解散,并不得用任何形式重新成立。

……德国之强迫普及征兵制度应予以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

——《国际条约集1919~1923年》

材料二1937年,英国枢密院议长哈里法克斯奉张伯伦之命和希特勒会面时,称颂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右派蒂埃里·穆尼埃谈到法德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时说:

“(战争)不仅法国可能战败和遭受蹂躏,而且德国的战败也会意味着一种可以信赖的制度的瓦解,这种制度是防止共产主义革命,也许还是防止欧洲立即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堡垒。

换句话说,法国的胜利,实际上成为法国的失败。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材料一所作的规定出自哪个国际条约?

它反映出缔约国对德国的何种心态?

(2)材料二中,哈里法克斯为什么称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谓“法国的胜利,实际上成为法国的失败”?

(3)据材料二、三,英法当时推行了一种什么政策?

这种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对德和约(或《凡尔赛和约》)。

相互矛盾的心态,一方面限定德国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又为德国保留相当兵力。

(2)因为德国纳粹政权仇视共产主义,对内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对外与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反共联盟。

理解:

在穆尼埃看来如果法国战胜德国,则意味着防止共产主义革命的堡垒瓦解;苏俄革命会影响到法国;因此,法国对德国军事上的胜利将导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3)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实质是帝国主义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达到祸水东引的反共反苏政策。

解析第

(1)问根据材料一不难得出是《凡尔赛和约》,持何种心态要进行分析:

一方面不允许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另一方面又允许其保留十万陆军,反映了缔约国矛盾的心理。

(2)问注意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3)问较容易,只要把握其本质及目的即可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