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9139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①P:

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

9黄圆:

3绿圆:

3黄皱:

1绿皱。

②解释:

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

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

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

F1:

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

3绿圆(1yyRR、2yyRr):

黄皱(1Yyrr、2Yyrr):

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

1YyRr:

1Yyrr:

1yyRr:

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

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

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

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

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2)ZW型:

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

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

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

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

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

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

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附:

遗传学基本规律解题方法综述

  一、仔细审题:

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

A、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B、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A、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C、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伴性遗传:

A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B、♀♂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C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

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

  二、掌握基本方法:

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

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例:

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

P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注意:

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

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

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

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

例:

AaBBCc产生22=4种配子:

ABC、ABc、aBC、aBc。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

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

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

必须熟练掌握二、1)例:

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

∵Aa×aaF是Aa和aa共2种[参二、1⑤]Cc×CcF是CC、Cc、cc共3种[参二、1④]∴答案=2×3=6种(请写图解验证)4、计算表现型种类:

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只问一对基因,如二1①②③⑥类的杂交,任何条件下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子代有多少基因型就有多少表现型]例:

bbDd×BBDd,子代表现型=1×2=2种,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2×2×2=8种。

  三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1、正推类型:

已知亲代(基因型或纯种表现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等),只要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即可解决,熟练后可口答。

  2、逆推类型:

已知子代求亲代(基因型),分四步①判断出显隐关系②隐性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而显性表现型的基因型中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待定,写成填空式如A?

);③根据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基因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小结:

总原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规律上的,所以应采取“化繁为简、集简为繁”的方法,即:

分别计算每对性状(基因),再把结果相乘。

1、正推类型:

要注意写清♀♂配子类型(等位基因要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子“组合”成子代时不能♀♀相连或♂♂相连。

  2、逆推类型:

(方法与三2相似,也分四步)条件是:

已知亲本性状、已知显隐性关系

(1)先找亲本中表现的隐性性状的个体,即可写出其纯合的隐性基因型

(2)把亲本基因写成填空式,如A?

B?

×aaB?

(3)从隐性纯合体入手,先做此对基因,再根据分离比分析另一对基因(4)验证:

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若无以上两个已知条件,就据子代每对相对性状及其分离比分别推知亲代基因型

  五、伴性遗传:

(也分正推、逆推两大类型)有以下一些规律性现象要熟悉:

常染色体遗传:

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相等。

伴性遗传:

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不等(男女平等);女性不患病——可能是伴Y遗传(男子王国);非上述——可能是伴X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患者较多(重女轻男);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男患者较多(重男轻女);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六、综合题:

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要是自由组合。

  所有的遗传学应用题在解题之后都可以把结果代如原题中验证,合则对,不合则误。

若是选择题且较难,可用提供的A—D等选项代入题中,即试探法;分析填空类题,可适当进行猜测,但要验证!

2、测交原理及应用:

①隐性纯合体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与杂合体产生的配子受精,能够让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所携带的基因表达出来(表达为性状),所以,测交能反映出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从而推知被测杂合体的基因型。

即:

测交后代的类型和数量比=未知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量比。

②鉴定某一物种(在某个性状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方法:

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有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则它是杂合体;后代只有一个性状,则它是纯合体。

  七、遗传病的系谱图分析(必考):

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①只要有一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②只要有一双亲都有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①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病中:

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②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病中:

双亲都有病,有女儿表现正常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患者较多;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男患者较多;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2.反证法可应用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判断(步骤:

假设——代入题目——符合,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名词:

1、基因突变:

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

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

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

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

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

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包括: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

1、基因突变①类型:

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

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

③意义:

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

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

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

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

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

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

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a、诱变因素:

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

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c、缺点:

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

d、如青霉素的生产。

  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

①类型:

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意义:

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

);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

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

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

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又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二、染色体变异

  名词:

1、染色体变异: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

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5、二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如:

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

),

  7、一倍体:

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

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

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

a、成因: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

(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b、特点:

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

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

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

形成原因:

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

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

特点:

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

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

花药离体培养法。

意义:

大大缩短育种年龄。

单倍体的优点是:

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4、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5、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

①诱变育种:

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

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

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

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④多倍体育种:

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名词: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5、优生学:

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

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亲”指由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亲属。

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

7、“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

  8、“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语句:

1、单基因遗传病:

a、常染色体隐性: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b、伴X隐性遗传:

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常染色体显性:

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d、伴X显性遗传:

抗VD性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唇裂、无脑儿。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常染色体病:

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b、性染色体遗传病。

  4、优生及优生措施:

a、禁止近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b、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C、提倡“适龄生育”:

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到29岁。

d、产前诊断。

  5、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

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

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

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

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

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

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

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

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

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

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

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

(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

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

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

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

雌性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