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9063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docx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

第七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

第一节朝鲜

一、朝鲜历史分期

1、古朝鲜时期:

约前5—前1世纪。

2、三国时期:

前1—7世纪。

3、新罗王朝:

676—936。

4、高丽王朝:

936—1392。

5、李朝:

1392—1910。

6、日韩合并时期:

1910-1919。

7、临时政府时期:

1919-1945。

8、朝鲜战争与南北朝鲜:

1945-今。

二、朝鲜古代社会

1、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

(1)自然环境

朝鲜半岛多山,高原山地约占半岛面积的3/4。

半岛上有丰富的矿藏、森林、水产和水利资源。

(2)弓山文化和巨石文化

△弓山文化

平安南道温泉郡的弓山里。

原始公社制阶段,没有贫富分化,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简单、殉葬品不丰富。

△巨石文化

前5世纪左右,朝鲜进入青铜器时代。

(3)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古代居民

①中国商周以前时期

通古斯族群的一部分南迁到半岛南部。

朝鲜族是以南部的诸韩土著为主体融合北部的少部分高句丽土著(秽、良夷)形成的。

中国西周初年,夷人中有高夷、良夷。

秽人(沃沮、东秽貊)是纯粹的通古斯人。

沃沮有南沃沮(东沃沮)、北沃沮之分。

殷商时,貊(亦称貉)居山东半岛一带。

周灭商后,迁居东北的各支貊人,初期出现的新称号有发、橐离。

东北地区的秽人、高夷、良夷、貊人(发、橐离)统称秽貊人。

②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

秽貊新族称有夫余、高句丽。

夫余族乃西周古九夷之一的“凫臾”的异写。

高句丽人是高夷(沸流国)中的一支。

前37年,该族加入了夫余族(貊人)。

后来,貊人(发、橐离)、秽人(沃沮、东秽貊)、部分夫余人(貊人),都为其兼并。

不少古代朝鲜人(良夷)和汉人加了进来。

肃慎、秽貊、倭等通古斯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称为东北夷,秦汉之后被称为东夷。

公元前11世纪中期,殷朝贵族箕子来到朝鲜。

周武王封箕子为朝鲜侯。

箕子以武王所封朝鲜为国号,这就是“箕氏朝鲜”。

前194年,中国西汉时期,燕国卫满东逃到朝鲜,建立卫氏朝鲜。

前1世纪初,汉朝设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4个郡,史称“汉四郡”。

前82年,西汉撤销临屯、真番两郡,以其属县并于乐浪郡,同时将玄菟郡后撤到辽东。

2、古朝鲜国家的建立和三国时代

东汉时期,半岛东南的族部落逐渐发展为三个小国——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

韩人最早的国家是辰国,统治者称辰王。

东汉末年,公孙氏设带方郡。

三韩相继建立了新罗、百济、金官(伽耶或加罗)三国,辰国告终。

新罗由朴、昔、金三个贵族家族世袭王位。

百济国形成于马韩地区。

金官国是弁韩人所建。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称“弁辰狗邪国”,或“狗邪韩国”。

《三国史记》称“金官国”。

《三国遗事》称“驾洛”或“伽耶国”。

532年为新罗合并。

朝鲜半岛的历史进入到三国时代。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居民民主要是夫余人、古朝鲜人(秽貊以及汉人、女真人、鲜卑人、句骊人等)。

百济(前18年-660年)。

公元660年,唐高宗派苏定方,联新罗发动了对百济的攻击。

百济亡。

新罗(前57年—936年)。

7世纪,新罗消灭高句丽和百济,实现了半岛统一。

三、新罗的统一和农民大起义

1、新罗的统一

公元前1世纪中叶,高句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313年,高句丽吞并了带方、乐浪,成为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国家。

6世纪上半叶,高句丽占领中国领土(今辽宁省和河北北部)。

高句丽广开土王谈德(亦称好太王)时南征。

其子长寿王巨琏迁都平壤。

百济都城一再南迁。

百济联合新罗打败百济。

642年底,高句丽联合百济,反对新罗。

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军攻灭百济。

668年,攻陷平壤,高句丽灭亡。

735年,唐与新罗划大同江为界,正式承认大同江以南属于新罗。

 

2、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封建制形成的过程

①社会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②阶级结构的变化。

出现了被称为“大家”的统治阶级和“下户”的农奴。

国王将土地、农户封赐给功臣、贵族。

③三国人员对国家承担沉重的义务。

6世纪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个体小生产创造了条件。

统治者释放奴隶,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封建性政策。

(2)封建制的发展

①国王把大量土地赐给功臣和贵族作为“食邑”,特别是国王为取得新的贵族阶层“花郎”团的支持,把大量大地赐予他们,加速了封建食邑制是的发展。

▲花郎道

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

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组织形式,即将年轻人组织到一起进行武艺锻炼。

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临阵无退,杀身有择”。

以此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士。

1955年正式称朝鲜的自卫术为“跆拳道”。

1966年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成立。

②中国唐朝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在封建关系的发展。

新罗太宗武烈王金春秋即位后,积极引进唐制,修订法律“理方府格”60余条,使封建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③新罗土地制度逐步完善。

687年,神文王开始实行禄田制。

722年,圣德统治时,又实行“丁田制”。

④在政治方面,仿效唐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政府设执事省总理政务,下置若干府或部,分掌内务、财政、司法、军事、经济、外交等各项职能,在地方,全国分为州、郡、县和小京。

⑤在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较快。

首都庆州是国内外贸易中心。

3、农民大起义与后三国的割据

889年,梁吉起义。

892年,贵族出身的弓裔参加义军。

弓裔于897年自立。

901年,称王,904年立国号摩震,又称后高句丽。

911年,改国号泰封。

900年,甄萱称后百济王,都于完山州。

新罗、后百济、后高句丽三国鼎立的局面。

史称后三国。

918年,王建推翻弓裔,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

935年,新罗投降高丽。

同年,王建于936年灭后百济,建立了高丽王朝。

四、高丽王朝的统治和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1、高丽王朝的统治

(1)976年,高丽王朝实行了“田柴科制度”。

△田柴科制度

朝鲜高丽王朝实行的一种制度。

政府将国家支配的耕地(田)和山林(柴),授予文武官员、军人及地方土豪(称闲人)。

所授田柴不准世袭。

受田者享有对所受土地的收租权。

这种制度使高丽王朝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控制了全国的土地和农民,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2)在政治制度方面,高丽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等机构,地方上划分十道,道以下设府、郡、县等。

(3)在军事方面,中央设二军六卫,地方有常备军。

2、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1)阶级矛盾的尖锐与人民起义

12世纪初,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田柴科制度无法继续实行。

统治阶级日益奢华。

1176年,公州(忠靖南道)鸣鹤所农民在亡伊、亡所伊领导下起义。

1193年,在庆尚道爆发了以金沙弥领导的农民起义。

1199年,江原道爆发了以孛佐领导的农民起义。

(2)外族入侵与李朝的建立

993年,辽圣宗派军进攻高丽。

1217年,高丽被迫承认做金的属国。

13世纪,高丽遭到蒙古的入侵,屈从于蒙古统治之下。

1388年,高丽王朝派大将李成桂率军进攻中国辽东,李成桂回师发动兵变,夺取政权,于1392年,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是为李朝。

五、李朝的统治

1、李明前期封建制度的发展

(1)科田法的实行

14世纪李朝实行科田法。

国家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租权,授给国家机关和文武百官。

京畿一带土地,按科(等级)授给官僚。

国家又以服军役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授予在地方上的所谓“闲良官吏”(地方土豪),叫做军田。

科田和军田可以世袭,但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田税,其余土地为公田。

实行科田法是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制止封建割据势力。

(2)五家作统法和号牌法的实行

邻保制改称五家作统法,以五家为统,设统首,五统为里设里正,若干里为面,设面长以上为国家地方各级行政机构。

实行了号牌法,10岁以上70岁以下的全体男子均按身份佩带一定的牌子。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机构设承政院、议政府、六曹(六部)和三军府。

承政院负责发布王命;议政府掌管中央政务,下设六曹。

三军府为执掌军权。

在地方,除京畿外,全国分为七道,道以下有州、府、郡县。

(4)加强法制建设

国家颁布《经国大典》,共6卷,分吏、户、礼、兵、刑、工六典.它是李朝的基本法典。

2、党争和李朝的衰落

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大派;功臣勋归官僚集团称“勋旧派”。

靠科举成为新的官僚称“士林两班”或“士林派”。

以后士林派内部又分成东人党、西人党两小派,两小派中又分成几个小派,矛盾越来越复杂。

3、壬辰卫国战争(1592—1598)

(1)壬辰卫国战争的经过

1592年,丰臣秀吉。

李舜臣闲山岛大捷

鸣梁海战李如松露梁海战邓子龙、李舜臣

(2)朝鲜取得胜利的原因

A反对外族的战争,内部齐心。

B战争中出现了英勇的将领和运用了先进的武器。

C中国明朝的支持。

六、古代朝鲜文化

1、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代,高句丽通行中国文化典籍。

新罗仿唐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新罗派遣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

高丽王朝学习中国的教育制度。

372年,前秦符坚遣使护送名僧顺道及佛像、佛经到高句丽,佛教在朝鲜正式传播。

2、史学

金富轼:

《三国史纪》,50卷,朝鲜最早的史书。

一然:

《三国遗事》郑麟趾:

《高丽史》,139卷。

《东国通鉴》《李朝实录》

3、印刷术

11世纪,高丽政府雕版印刷了大藏经6000多卷。

它的书版就有86000多张木板,俗称“八万大藏经”,一直保存至今。

4、文字和文学

李世宗在设方谚文局,召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等学者制定谚文,他们创造出28个字母,其中有11个元音字母和17个辅音字母(现今通用的只有25个),称为“训民正音”。

5、天文学和医学

12世纪,朝鲜人就已观测到太阳上的黑子。

15世纪时,朝鲜人又发明了利用水力计时的自击漏。

1442年,测雨器在朝鲜也出现了。

17世纪编成《东医宝鉴》集医学之大成。

6、中朝人民的友好交往

高丽画家李宁在宋朝时来到中国,被宋朝人誉为妙手。

高丽王朝时期,与宋朝有两条海上交通线,一是从黄海道的翁津至山东的登州(今山东蓬莱县);二是从全罗道的木浦到明州(今浙江宁波)。

17世纪时,两国每年都定期举办“互市”,称“中江开市”、“中江后市”、“栅门后市”。

第二节 日本

一、日本国名称的由来与历史分期

1、日本国名称的由来

  古称“八大洲国”、“苇原中国”、“丰苇原瑞穗国”等。

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将其建国的地方称作“和”或“大和”。

3世纪末4世纪初,邪乌国,又称“大和”政权。

大化元年645年,孝德天皇将国名正式称之为日本国。

720年,《日本书纪》中把“大和”改为“日本”。

1889年,明治宪法定国名为“大日本帝国”。

1946年,宪法称日本为“日本国”。

2、日本历史分期

(1)日本古代

①绳纹时代:

7、8000年前—前3世纪(约中国先秦):

新石器时代。

②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约两汉):

金石并用时代。

③古坟时代(3世纪后半、4世纪初-6世纪)(约魏晋南北朝),大和时代。

④飞鸟时代(593-710年)(约隋唐前期)

⑤奈良时代(710年-784年)(唐代)

⑥平安时代(794年-1184年)(唐五代、宋)

(2)日本中世

①镰仓时代(1192年-1334年)(宋元)

②南北朝时代(1334年-1392年)(元明)

③室町时代(1392年-1573年)(战国时代)

(3)日本近世

①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598年)(明,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

②江戸時代(1603年-1868年)(明末、清):

德川时代

(4)日本近代、现代

 ①明治(1868年-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

②大正(1911年-1926年)(北洋军阀时期)

③昭和(1926年-1989年)(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平成(1989年-)(第三代领导人至今)

二、原始社会

1、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

  北方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族说、南方马来族说、混合说。

明石人、葛生人、牛川人、三日人,均属洪积世人类。

古代日本居民在同自然界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旧石器文化。

2、绳纹式文化(7、8000年前—前3世纪)

  当时的社会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生产工具和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人们开始定居在竖坑式草屋里,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3、弥生式文化(前3世纪—3世纪)

(1)耕田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

铁器和青铜器是从大陆输入的。

(2)在生产技术上,人们划分水田,排水灌溉。

种植水稻,蚕织。

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加,村落规模扩大。

(3)社会分工产生。

父权制由此代替了母权制。

(4)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剥削。

三、古代国家

1、邪马台国

公元3世纪北九州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国家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

邪马台国有“王”和“大人”(贵族),有“下户”(平民)和奴隶,有军队、设置官吏、设立征税机关,并制定法律。

公元238年,卑弥呼派使臣向魏明帝赠献了奴隶和斑布。

魏明帝赐给卑弥呼“亲魏倭王”的称号和金印,并赠送了丝绸、黄金、大刀、铜镜等物。

2、大和国

公元3世纪中期,以日本本州中部的大和地方(今奈良县境内)为中心,兴起了大和国。

(1)政治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起初称“大王”,后来改称“天皇”,是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

△氏姓贵族

大和朝廷提出了等级森严的氏姓制度。

上层贵族分别授与“臣”、“连”、“造”等姓,地方贵族授与“直”、“君”、“首”等姓。

氏姓成为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享受世袭特权的依据。

氏表示家族血缘关系,姓表示门第的尊卑。

大和国就是以大王为首的氏姓贵族统治的奴隶主国家。

(2)经济

  大和国的经济基础是大王的直辖领地(屯田、屯仓)和“部民制”。

  屯田是大王和奴隶主贵族的领地,他们强迫奴隶们大规模地开垦土地,归大王的朝廷所有。

△部民制

“部民制”是大和国时期,朝廷把从事各种行业生产的奴隶编为专业的集团“部”,一切产品都归朝廷征用。

一般把当地居民即氏族集团编成田部,由朝廷发放农具和种子等使之耕种。

大化改新时,部民制被废除,大部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3)外交

  大和国的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半岛。

当时朝鲜半岛上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

公元562年,新罗将日本侵略势力逐出朝鲜半岛。

(4)文化

大和朝廷吸收大陆文化。

大和国接受了中国和朝鲜的生产技术。

古坟是大和时代象征大和国统治者权威的标志。

仁德天皇陵

四、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历史分期

645年大化革新开始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日本封建社会时期。

(1)645年——1192年,天皇和贵族掌权的时期。

①593——710年,飞鸟时代②710年——794年,奈良时代

③794年——1192,平安时代

(2)1192年——1867年,幕府时期。

①1192——1333年,镰仓时代②1336——1573年,室町时代

③1573~1603年,安土桃山时代④1603~1867年,江户时代

2、大化革新

(1)大化革新的社会背景

①5、6世纪以来,日本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个别父家长制大家族不再依靠氏族集团也能独立进行生产,逐渐脱离氏族集团而自立。

旧的氏族制度(部民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

 ②王室和贵族无限制地扩占和地和私民,屯仓(田庄)和部民制度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许多自由农民变为部民,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部民以各种形式反抗贵族的压迫,或反抗负赋徭役,或公然袭击屯仓、田庄,大大动摇了大和国的经济基础。

③在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私地和私民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527年,发生了“盘井之乱”。

大和朝廷内部分为两派:

以苏我氏主张建立起统治各地方首领的新的统治体系;而物部氏主张保留以往的旧统治体系。

苏我氏消灭了物部氏。

当时社会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大小贵族任意无限制的占有和剥夺私地、私民。

 ④在国际方面,东亚大陆政治形势的发展对大和国的统治发生了强烈的影响。

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隋的统一,给善于模仿的日本起到了一个榜样作用。

(2)革新前的准备

①圣德太子的改革与苏我氏专权

(一)削弱奴隶主贵族权力,贵族作官须以天皇封赐加强皇权。

603年制订了“冠位十二阶”,企图制服传统门阀政治的势力。

604年,颁布了“十七条宪法”。

 (三)对外政策,致力与中国平等友好外交,并向隋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607年,圣德太子派以小野妹子为团长的使团出使隋,这是日本向中国大批派遣使者的开始。

高向玄理、南渊请安

圣德太子的改革,使贵族豪强势力受到一定的抑制,中央权力有所提高。

  圣德太子死后,苏我马子专权跋扈。

苏我马子死后,其子苏我入鹿、苏我虾夷来把持朝政。

645年,中大兄皇子和贵族中臣镰足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苏我入鹿。

孝德天皇即位,改年号为“大化”,迁都大阪,中大兄皇子摄政。

646年1月,颁布革新诏书,仿效隋唐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革新”。

(3)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

  ①废除过去贵族占有土地和部民制度,将贵族占有的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有,使之成为公地和公民(奴婢除外)。

  ②实行“班田收授法”。

日本大化革新后至平安时代初期的土地制度。

国家把土地分授给六岁以上的公民。

这些土地不能世袭,死后归公。

受田农民负担租、庸、调的义务,即受田人需交土地税(租)、服劳役(庸)、交纳手工业品(调),并要服兵役和杂役。

  ③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

租庸调都是受田农民(男子)负担的人头税。

  ④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废除世袭制,改为各级官吏都由国家任免。

中央设二官(执掌祭祀的神祗官和最高行政官太政官)、八省(即中部、宫内、民部、刑部、兵部、大藏、治部、式部等八省)、一台(弹正台);地方设立国、郡、里统治机构。

国设国司、郡设郡司,里设里长(每50户为一里)。

⑤废除了贵族控制军事的特权,实行了征兵制。

中央设五卫府,各国设军团。

军权归中央。

由公民服兵役,废除了贵族世袭的军事特权。

(4)大化革新的意义

①大化革新使广大部民摆脱了贵族的直接占有,地位有了一定的改善,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奴隶主贵族世袭的统治特权崩溃了。

因而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实行土地国有和中央集权制,削弱了贵族豪强的特权,抑制了争夺土地和人口的现象,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日本经过大化革新之后,开始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革新标志着日本奴隶制时代的结束,与封建社会的开端。

④改革只是把以前的部民集团及其所有者的关系,按着国家的编制重新加以编组和调整而已。

班田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穷。

3、飞鸟、奈良时代

(1)经济

统治者都效仿隋、唐,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大力奖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在土地管理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文化

①这时期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佛教思想。

日本的佛教有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律宗等。

②封建政府模仿唐制,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③在吸取中国医学的基础上,发展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

建立内药司和典药司,撰写《大同类聚方》、《金兰方》。

④在文学方面,《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集。

现存的最古的历史书《古事记》,最古的编撰历史书《日本书纪》,最古的地方志《风土记》,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以及人物传记《唐鉴真大和尚东征传》等。

汉文著作《日本书纪》、《风土记》、《怀风藻》等。

⑤在美术方面,丰富多彩,绚丽夺目。

干漆造型艺术,不仅应用于佛像,而且也开始塑造人物形象,最杰出的作品是《鉴真和尚像》。

在鉴真主持下,由中日两国能工巧匠建造的唐招提寺内的佛像。

(3)对外交流

日本吸收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技术。

日本与新罗国建立了友好睦邻关系。

4、平安时代

(1)庄园的出现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庄园里直接生产者庄民。

10世纪中叶以后,庄园经济占统治地位。

大庄园主享有“不输”(不纳税)、“不入”(地方国司权力不得介入庄园)特权,庄园不仅经济独立,政治上也脱离政府控制而形成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

(2)庄民的反抗斗争

公出举(50%),私出举(100%)

10世纪,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制基本废驰了

10世纪和11世纪,各地庄民的示威和暴动此起彼伏,宫廷也常被饥民袭击。

(3)武土集团的形成

各地庄官和国司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庄官、领主纷纷组成武装力量。

他们把自己武装成武士,再把自己的族人武装起来叫做“字子”,又把统治下的庄民武装起来,组成“郎党”,形成武士集团。

△摄关政治

9世纪起藤原氏把持朝政。

当天皇年幼时,太政大臣主持政事称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政改称关白。

天皇无实权。

藤原氏一族代代掌握国家的实权,接受全国很多地方领主捐献的广大庄园而成为当时日本最富有的领主。

10世纪时,最大的武士集团有两个:

关东的源氏和关西的平氏。

公元1167年平清盛夺得了朝廷大权,自任太政大臣。

公元1185年,源赖朝夺得政权,在镰仓创立天皇政府以外的新政府。

△武家政治(幕府政府)

日本封建社会中后期武士统治的政权形式。

武士集团首领夺得中央政权所设政府机构为“幕府”,其首脑称“征夷大将军”。

先后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江户),当时朝廷大权为幕府控制,天皇公卿形同虚设。

19世纪60年代,幕府政治结束。

(4)平安时期的文化

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纪贯之:

《古今和歌集》

紫式部:

《源氏物语》清少纳言:

《枕草子》

建筑上的“寝殿造”,绘画上的“大和绘”、“绘卷物”。

5、幕府时代(1192年——1868)

(l)镰仓时代(1192~1333年)

1192年,源赖朝从京都天皇那里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的称号。

幕府设政所、侍所和问注所,各置长官。

△御家人制度

镰仓幕府将军是全国最大的封建主,幕府的统治基础就是武士封建主阶级,将军和武士结成主从关系,称为“御家人制度”。

将军保护家臣(御家人——武士)的祖传土地的所有权,并对有功家臣赐予官职和土地;家臣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的义务。

守护统率境内的武士。

实际上控制了地方的行政。

守护职位多为世袭。

武士充当庄园的“地头”,来代替原来的庄官,住在京都的天皇,有名无实,并受制于幕府。

统治者热心各种学问,北条实时在武藏金泽的“称名寺”建立“金泽文库”。

《今昔物语集》、《平家物语》、《保元物语》、《源平盛衰记》

13世纪后期,各地武士兼并土地;农民运动高潮迭起;一部分支持皇室的武士想利用农民运动,乘机推翻幕府统治。

后醍醐天皇发动讨伐镰仓幕府的战争。

镰仓幕府在1333年灭亡。

(2)室町时代(1336~1573年)

1334年后醍醐天皇改年号为“建武”。

实行以天皇贵族为中心的新政,史称“建武中兴”。

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拥立光严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在京都室町开设幕府,史称“室町幕府”。

天皇逃到奈良的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

足立尊氏在京都另立天皇,史称北朝。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