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593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docx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修改版

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第二篇:

微观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11门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作为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国内外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倍受重视,同时也是理工类、信息类、外语类、艺术类等专业学生的热门选修课程。

西方经济学,首先是相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言的;其次本课程所谓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专院校通行的课程,即经济学,英文为“Economics”,通常称之为主流派经济学。

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几个世纪以来,针对市场经济中一系列理论问题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

当代中国,西方经济学已经是一种普及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它是经济、贸易、金融、投资、会计、统计、管理、国家政策、国际经济合作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已成为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因此,大学生学好西方经济学将对学好专业知识和未来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意义。

2.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和职场就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必要的评论,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中的错误理论具有基本的鉴别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要求

(1)理解微观宏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了解微观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

观经济政策。

(3)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与调节、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开放经济的收入决定等,特别强调掌握各部分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增强学生所掌握理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4)要求学生掌握每一部分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每一部分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主要方法。

(5)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了解某些理论的错误、缺陷和不足。

2.本课程学习的相关知识要求

本课程一般以具备微积分数学基础和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为基本条件,但由于受课时限制,因此,对于本课程相关的数学模型与公式只讲授结果应用,而不进行数学过程的推导。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理解:

资源的稀缺性2.掌握:

稀缺性与资源配置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理解:

微观经济学2.理解:

宏观经济学3.理解:

二者的关系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了解)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第一节供给与需求

1.掌握:

需求的基本理论2.掌握:

供给的基本理论第二节均衡价格

1.熟练掌握:

均衡价格的形成

2.掌握: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第三节弹性理论

1.熟练掌握:

需求弹性及其计算2.理解:

需求弹性与收益3.了解:

供给弹性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1.了解:

基数效用论

2.掌握: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3.熟练掌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熟练掌握:

消费者均衡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1.了解:

序数效用论2.熟练掌握:

无差异曲线3.理解:

消费可能线4.理解掌握:

消费者均衡第三节理解:

价格与收入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了解: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第四章生产论

第一节理解:

厂商的含义与目标

第二节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理解: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掌握: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3.熟练掌握:

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第三节两种要素的配置:

要素的最佳组合1.掌握:

要素最佳组合的边际分析2.熟练理解:

等产量线3.理解:

等成本线

4.熟练掌握: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第四节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规模经济1.熟练掌握:

规模经济的含义与成因2.理解掌握: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3.理解掌握: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4.掌握:

适度规模第五章成本与利润

第一节成本理论

1.理解:

短期成本2.理解:

长期成本3.理解:

机会成本第二节理解:

收益分析

第三节熟练掌握:

利润最大化原则第六章厂商均衡理论(市场结构)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

1.熟练掌握:

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2.理解: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3.熟练掌握: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4.掌握: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与市场效率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

1.熟练掌握:

垄断市场的含义、条件与成因

2.理解:

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

收益与边际收益

3.熟练掌握:

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与

差别订价策略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

1.熟练掌握:

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与

条件

2.熟练掌握:

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

衡与非价格竞争策略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

1.熟练掌握:

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

条件与特征

2.了解:

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3.掌握:

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第五节理解:

不同类型市场的评价第七章分配理论(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理解:

工资、利息与利润的决定第二节社会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政策1.理解: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2.理解:

平等与效率

3.理解:

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1.了解:

模型的基本假定2.理解:

商品需求和要素供给3.理解:

商品供给和要素需求4.理解:

一般均衡第二节福利经济学

1.了解:

福利经济学概述2.理解:

帕累托效率

3.理解: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理解: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6.理解:

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7.了解:

补偿原理8.了解:

社会福利函数9.理解:

效率与平等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矫正)

第一节理解掌握:

市场失灵(垄断低效率、

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二节理解:

微观经济政策(对垄断管制、

解决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的决定、解决不完全信息的思路)

第十章国民收入(经济)核算

第一节理解:

国民收入帐户

第二节熟练掌握: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第三节掌握: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与公式

2第四节了解:

其他经济指标与核算缺陷第十一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第一节

消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理解掌握:

消费的含义与影响因素2.理解掌握:

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3.了解:

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4.了解:

消费函数的拓展(特例)第二节

储蓄

1.理解掌握:

储蓄的含义与影响因素2.理解掌握:

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3.理解掌握: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第三节

投资及其决定

1.理解掌握:

投资需求与决定因素2.理解投资的类型3.理解掌握:

投资函数

4.理解掌握:

资本边际效率及递减规律第四节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1.熟练掌握:

乘数原理2.理解:

加速原理

3.理解:

几个重要的乘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流转、决定与调节

第一节简单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1.理解:

均衡产出的含义2.理解:

储蓄、消费和投资

3.掌握: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第二节复杂国民收入的决定

1.掌握: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2.理解: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节1.理解:

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失衡2.熟练掌握:

国民收入的调节

第十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一节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1.理解掌握:

IS曲线推导与经济含义2.理解:

IS曲线的变动与提出目的第二节利率的决定

1.理解掌握:

货币需求2.理解掌握:

货币供给

3.掌握:

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决定4.理解:

均衡利率的变动

第三节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1.理解掌握:

LM曲线的推导与图2.掌握:

LM曲线的经济含义与目的3.理解:

LM曲线的变动与斜率

4.理解:

LM曲线的区域与分析第四节

IS--LM分析

1.理解: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2.理解:

一般均衡的稳定性与非均衡区域

3.掌握:

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4.掌握:

IS-LM分析的意义

第四节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框架1.理解:

基本内容

2.理解:

有效需求决定就业水平3.熟练掌握:

有效需求不足及其原因4.熟练掌握: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主张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熟练掌握:

宏观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第二节需求管理政策

1.熟练掌握:

财政政策及其应用2.熟练掌握:

货币政策及其应用3.理解: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三节供给政策

1.理解掌握:

收入政策含义及其应用2.理解掌握:

人力政策含义及其应用3.了解:

增长政策4.了解:

产业政策

第四节理解:

相机决择与政策协调第十五章就业、失业与通胀理论

第一节就业与失业理论

1.理解:

失业与充分就业

2.熟练掌握:

失业的类型与原因3.熟练掌握:

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

1.理解:

通胀含义及衡量

2.熟练掌握:

通胀的类型及其原因3.熟练掌握:

通胀的影响及其治理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了解:

凯恩斯观点-失业与通胀不会

并存2.理解:

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胀之

间的替代关系

第十六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

1.理解:

经济周期的含义2.了解:

经济周期的阶段3.掌握:

经济周期的分类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

1.掌握:

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2.理解:

经济增长源泉3.掌握:

经济增长模型

4.了解:

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

第一节了解:

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开放经济的中国民收入均衡1.理解:

开放条件下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2.理解:

国民收入均衡的变动

3.掌握:

其他因素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

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调节1.了解:

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2.理解:

内外均衡的不同情况3.理解:

最优政策的配合第四节对外经济政策1.了解:

对外贸易政策2.了解:

汇率政策3.了解:

对外投资政策

第三篇: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案绪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案绪论

一、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

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而言,满足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

稀缺性是对社会资源有限性状态的一种描述。

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

换句话说,经济学是选择的学问。

二、表示资源配置的两个经济模型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涵义,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曲线;

市场运行图。

1.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其意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意义:

①反映了经济学的涵义和特征;

②说明不同的资源配置取向;(动画)

③可以说明选择的机会成本。

(动画)

2.市场运行图

三、价格的作用与资源配置

1.市场经济运转靠什么?

2.价格机制是怎样实现资源配置的呢?

价格机制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

3.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

四、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的表达方式

经济学可用四种表达方式:

文字、几何、代数、算术。

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个人的偏好。

2.经济学十大原理

五、经济学的基本定律、基本

内容和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定律是理性人都无一例外地追求“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MUi/Pi=λ。

i=1,2,3,…n

1.经济学的基本定律

六、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1.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规范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实证方法是排斥价值判断、描述经济过程的分析方法。

它研究现象间的联系,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

2.学习经济学要注意的问题

(1)前提条件

(2)防止主观性

(3)防止合成推理谬误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经济学家谱

绪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讨论及思考题

1.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与人类行为相关的资源配置和利用。

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是有限的。

选择性:

欲望无限和稀缺资源产生了选择的必要,资源的多用途性提供了选择的可能。

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选择主要是解决稀缺性产生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问题――从而产生了经济学。

2.不能取代。

利益动机、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理性人竞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市场有序交换可以实现双赢、多赢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

“我从来没有看到那些假装为了公共利益而从事贸易的人做出多少好事来。

”斯密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警惕披着公共利益外衣的阻碍竞争的垄断行为以及串谋说服政府、妨碍贸易的管

制行为。

人的动机都是自利,自利动机借助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

市场竞争将能利用自利人性来降低价格、造福整个社会,不过,斯密对商人保持戒心,反对垄断和管制。

斯密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

斯密:

“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3.人们经常面临“有与无”的选择,例如,看电影还是上课?

与张先生结婚就要拒绝王先生的求婚;买了房子就要放弃买股票。

但经济生活中,人们面对得更多、更广泛的仍然是“多与少”的数量权衡取舍,:

①很少有人遇到“体面穿戴+饥肠辘辘与裸体出门+鸡鸭鱼肉”的两难选择,但却常常遭遇“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多了,会计学、心理学、人口学上花的时间就少了;新增加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就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打零工的时间”的苦恼;②是用更多的时间打工挣钱储蓄货币呢,还是少加班、干自己喜欢的事储蓄健康和快乐感受?

③一国资源更多地用于大炮生产(军需品)还是更多地用于黄油(民用品)生产;④任何社会都需要在效率与平等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是牺牲效率、降低工作激励、追求平等,还是从效率提高、馅饼增大中逐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4.

(1)供求状况决定价格波动并引起资源投入量的变化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竞争,市场价格上升,激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产品供给量;同时,抑制和减少需求量。

最终,形成供求均衡,价格也趋于稳定。

反之亦然。

供求失衡会通过价格变化达到均衡,竞争压力会通过价格变化来释放。

资源配置状态或结果表现为供求均衡且价格趋于稳定。

(2)价格变动引起资源在不同部门或产品间的流动

工资、利息、利润的变动引导劳动、资本、企业家在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间的流进流出,租金的变动引起土地用途的变化。

所以,价格最终决定了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进流出,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使生产者扩大规模并使其他部门的厂商把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该种商品的生产。

一切物体的运动无不是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

要素和产品的流通无不是受到价格机制的作用。

价格高低反映了要素和产品的稀缺程度。

5.是的。

选择、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最小化、最大化、竞争、资源利用等等问题,都是由稀缺引出来的。

不同意。

如果可以通过斗私批修减少欲望,就等于取消了欲望无限、资源稀缺假设,经济学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控制欲望是心理学问题、减少和管理欲望是个人在经济流程之外追求幸福的方法,经济学还是依靠分工、交换、发展生产来解决稀缺性问题。

参考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享受)/欲望。

6.边际的含义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其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导数值。

例如,自变量---产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收益的改变量为5个单位、成本的改变量为3个单位,我们说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经济活动是可取的并且可以继续行动;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行动;最优化水平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经济学运用边际分析法时,要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开启经济决策王国大门的钥匙。

练习题或案例题

1.16个小时的函数方程式为16=X+Y;18个小时的函数方程式为18=X+Y,方程式的变化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线移动。

参考图4.2.当收入总额为6万元时,平均税率=(5×20%+1×50%)/6=25%;边际税率=50%3.参考图1.

第四篇:

考试小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1.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

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基础是生产目的论和价值实现论。

2.采购企业着手决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大致特征和数量的阶段是生产资料购买决策过程中的(C)

A.确定产品规格B.认识需要C.阐明总体要求D.确定订货

3.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

4P:

产品、地点、促销、价格。

4.企业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的基础和前提是在综合比较、分析。

(市场细分)5.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

微观营销环境指那些与企业有双向运作关系的个体、集团和组织。

包括营销渠道企业、客户、竞争者、公众。

宏观经济环境指会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等。

6.职权、身份、地位、说服力都属于。

(D)

A.环境因素B.组织因素C.个人因素D.人事因素

7.消费者市场购买和消费的基本计量单位主要是指个人和。

(C)

A.企业B.经济组织C.家庭D.公司8.人的购买动机来源。

内在条件:

内在需要;外在条件:

诱因。

9.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计算。

(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营业资产(或投资额))

10.公共关系与广告的不同之处。

(1)广告需要购买媒体的时间或空间并使用其传播企业想传递的品牌,产品等信息;而公共关系则无需为媒体的报道支付酬金。

(2)企业公关活动是通过新闻发布等手段来吸引媒体给予报道,至于媒体报道什么内容将由媒体决定,也就是说,广告要支付费用,控制广告的传播内容;而公共关系不支付费用,也不能控制媒体报道的内容。

11.几种类型的定价方法的了解。

(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12.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时应采用的广告策略。

(1)引入期。

教育性广告

(2)成长期。

揭示产品新特新(3)成熟期,强调品牌

(4)衰退期。

数量减少,强调忠诚。

13.某企业选择仓库设置地点时,使仓库尽可能接近运量大网点,从而使较大运量的商品走相对较短的路程。

这种方法被称为(C)

A.重心法B.最大运量法C.最小运距法D.最小运费法

14.不同的促销工具对购买者知晓、了解、信任和订货等不同购买准备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了解他们的差异。

15.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不同的人或家庭至少一次展露在媒体计划下的数目称为(B)

A.展露的频率B.展露的送达率C.展露的影响D.加权展露数

16.企业销售人员在访问推销过程中可以亲眼观察到顾客的反应,并揣摩其心理,不断改进推销陈述和推销方法,最终促成交易。

这说明人员推销具有(C)A.公关性B.针对性C.灵活性D.复杂性

17.企业为了使预期的销售定额得以实现,还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其中最为常见的是(C)

A.奖金B.旅游C.佣金D.销售竞赛18.在市场营销专业化组织类型中,产品型组织形式的优点是(c)

A.能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B.注重整体观念

C.能避免权责不清和多头领导的矛盾D.产品经理能获得足够的权威

19、处于(C)的产品,可采用无差异性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A、成长期B、衰退期C、导入期D、成熟期

20、(C)调查是为了解市场中出现的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的专题调查。

A、探测性B、描述性C、因果性D、预测性

21、密集增长战略。

该战略主要是在现有的业务范围内,寻找机会进行发展①市场深入,也较市场渗透;②市场开发;③产品开发

22、多元化增长战略。

如果原来的经营框架已无法开展,或有更好的机会,可考虑发展与目前业务无关但有较强吸引力的业务。

①同心多角化—面对新市场、新顾客,以原有技术、特长和经验为基础增加新业务。

②水平多角化—针对现有市场和现有顾客,采用不同技术增加新业务,这些技术与企业现有能力没有多大关系。

③综合多角化—企业以新业务进入新市场,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