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415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项目名称FS00-YF05-0005∕0009地块S1#商业综合楼等6项(房山区房山新城燕房片区FS00-YF05-0005等地块二类居住、商业金融及社会停车场库用地项目)(FS00-YF05-0005∕0009地块S1#商业综合楼、FS00-YF05-0005∕0009地块S2#商业综合楼、FS00-YF05-0005∕0009地块1#地下车库)

结构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结构形式

基础类型

筏板基础

主体结构形式

框架—剪力墙结构

2

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8度

3

抗震等级

二级

4

钢筋类别

HPB300、HRB400E

5

钢筋连接形式

直径<16,绑扎连接

直径≥16mm,机械连接

6

混凝土强度等级

筏板

C35P6

基础梁、地下室外墙、人防墙

C40P6

构造柱、过梁、栏板、压顶

C20

六层以下(含六层)

C50

七层

C45

七层以上

C40

C40

梁板

地下一层、地下二层

C40

其余

C30

楼梯女儿墙外挑檐

C30

主体结构柱、梁、板、墙均采用木胶板模板,使用50mm×80mm木方作为龙骨,以满堂钢管脚手架及带有可调式伸缩头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施工。

支撑及模板侧压力严格校核以保证满足施工要求。

一、基础模板

基础梁与底板底标高相同,基础梁、承台上返,基础混凝土垫层浇注完毕后,放出底板外边线,建筑物四周砌筑240宽砖模,砖模高度为高出基础顶100mm,中间基础梁采用吊模,吊模采用多层板,设斜支撑与筏板相连,以保证吊模的稳定性(见下图),采用φ12对拉螺栓固定,基础梁、承台均设置二排对拉螺栓,承台螺栓间距为500mm,基础梁螺栓间距为600mm。

二、剪力墙模板支设

剪力墙模板采用竹胶板配模,两侧设Ø12对拉螺栓,最底一排对拉螺栓距楼面为200mm,对拉螺栓横向间距为600mm,竖向间距为400mm并仔细检查对拉件是否同时扣于两侧模板,3型扣件是否扣紧,严防虚扣假扣。

剪力墙模板加固采用横竖双向支撑加固,竖向支撑采用50*100mm方木,横向支撑采用Ø48钢管,竖向支撑间距为300mm,横向支撑间距为400mm,并采用斜撑与梁板模板支撑连成一体,防止出现剪力墙整体位移现象,木胶板拼缝处采用双面胶带封严,并用三排50*100mm方木封堵、加固,以防止在竹胶板拼缝处出现涨模现象。

为保证剪力墙的截面,在剪力墙内焊双向间距为400mm的Ø12钢筋,钢筋长度同剪力墙厚度,剪力墙加固见详图。

地下室及车库外墙固定模板的对拉螺栓采用螺栓加塑料堵头,螺栓上加焊50×50×3钢板止水环。

三、柱模:

采用竹胶板模板。

1、柱模板工艺要求

①安装柱模板:

先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

安装前应按图纸尺寸进行加工预制。

②安装柱箍:

柱箍用Φ48钢管扣接,间距400-500,为防柱子跑位,事先用同规格钢管搭接整体固定架子,安装柱箍与固定架子连接成为整体。

③柱模先安装两侧,经较正后,清理柱内杂物,后封另两侧柱模。

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拼合。

④临时支撑柱模应校正三方,支撑杆件采用木楞,其与地面倾角不应大于60度。

⑤柱模的安装,应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支撑。

⑥工艺流程:

搭设固体整体架—弹柱位置线—柱模就位—安柱模—安支撑—固定柱模—检查清理。

2、模板施工顺序:

第一步、弹控制线:

首先根据柱子周围弹出双线(模板线和20CM控制线)。

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第二步、拼装就位:

本工程均方柱,现场互锁式拼装。

四面模板拼接缝应相互错开,避免同一横向水平面有两道接槎。

四片拼好后加上钢管抱箍。

模板安装前要在柱底四周用1∶3水泥砂浆座浆找平。

第三步、截面的校正:

柱钢筋绑扎后在根部预先焊好柱定位钢筋。

柱模就位后调整柱子的轴线位置,调整过程中保证柱子的根部截面满足要求,达到要求后方可加固。

柱底校正以后把木楔子打紧。

方柱上口截面的校正:

调整柱子上口的截面。

第四步垂直度:

最后调整柱子的垂直度。

柱模板垂直度的调整需要在模板上口四周加花篮螺栓,通过调整钢丝绳来调整。

3、调整、校正的措施:

柱子下口:

在浇筑本层楼板砼时,在柱子位置四个侧面各预埋两排φ20以上的钢筋头,作为调整柱模的支点,内排钢筋头预埋两根,离柱边线150mm~200mm,在钢筋头和柱底部间加木楔子楔紧。

外排钢筋头圆柱预埋一根,方柱预埋两根,离开柱边大约一个柱高的距离,使其位置和截面大小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以内。

在调整时必须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操作。

4、其他要求

⑴选装两端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

⑵为防柱子跑位,事先用同规格钢管搭设整体固定架,安装柱箍与固定架子连接成整体。

根据柱的高度及截面尺寸确定模板的下料尺寸。

模板的高度为结构楼地面至本层梁或板施工缝的高度,模板的宽度为柱边长与竹胶合板厚度之和。

柱子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模板,沿竹胶合模板高度方向在其两侧钉50mm×50mm木龙骨,并配制定型梁、柱节点模板。

框架柱模板分列进行支设。

每列两端的一根柱模板先进行校正加固,列中柱模采用依端柱为准拉线尺量逐一校正和加固的方法。

柱支模时应在模板底部留好20cm高清扫孔,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理柱底部杂物后封闭,防止夹渣。

模板使用前必须涂脱模剂,每次拆下后清洗干净。

柱模板的安装采用槽钢卡具加Φ12对拉螺栓交叉固定,当柱宽<600mm时,卡具采用4根螺栓固定,当柱宽≥600mm时,在宽≥600mm边的柱中间加一道Φ14对拉螺栓,螺杆长度等于柱宽+440mm,沿柱高方向第一道设在距楼地面200mm处,以上每450mm加一道,最上一道距模板顶为200mm。

四、梁、板模

1、模板设计

(1)本工程梁、板模板均使用18厚多层胶合板作为面板,使用5×10cm木方作为龙骨,支撑体系使用φ48钢管及配套扣件。

(2)梁板模支设顺序

支设梁板模板应先按照梁轴线位置搭设梁模的支撑钢管,然后安装梁底固定梁侧,同时搭设板模板的支撑--满堂脚手架,铺龙骨(5×10cm木方)及面板,并进行固定。

流程图如下:

施工放线→梁底支撑搭设→满堂脚手架搭设→梁底模支设→梁侧模支设→楼板模板支设

(3)梁底立杆的设置

支设梁模板时,梁底两侧沿梁方向各设一排立杆,间距1000-1500mm,垂直于梁方向立杆间距900mm。

(4)梁模支撑水平杆的设置

梁底模板的水平杆件间距随立杆间距走,梁下的立杆10cm处支撑要设水平杆,以减少杆件自由长度,保证其稳定性。

梁底的支撑系统要与楼板的满堂脚手架连成一个整体,并与已封模好的柱子进行抱箍加固。

(5)梁底模木方的放置

梁底木方的放置根据梁宽的不同而不同,梁宽不大于250mm时,梁底两侧放置两根5×10cm木方,当梁宽大于250mm且不大于400mm时,梁下均匀放置三根木方。

对于梁宽大于400mm(为450mm)梁下木方间距不大于200mm,两边的木方要分别长出胶板边一个胶板的厚度,以放置梁侧模(如图)。

 

(6)梁侧模的支设

本工程(梁高-板厚)均>300mm,需要增加木方以减小胶板的净间距,且保证两木方间距不大于200mm。

将梁侧模放置在底模预留的空缺上(如图),并用竖向钢管固定,当(梁高-板厚)>450mm时,需加设斜撑。

对于梁高超过700mm,需在梁高中部加设M12对拉螺栓。

螺栓间距不大于500mm设置。

梁侧模高度=梁高-板厚。

 

梁底模、侧模节点图

在正常支模以后立即将所有的梁模的一侧侧模加木楔子进行顶紧处理。

如下图:

 

 

(7)板模板的满堂脚手架支撑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条件,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架的搭设材料。

模板支架高H为4m,立杆步距h(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取0.9m,立杆纵距la取1.2m,横距lb取1.2m。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自由长度a取0.1m。

整个支架的简图如下所示。

模板底部的方木,截面宽60mm,高80mm,布设间距0.25m。

(8)板模板下的龙骨间距

胶板下所衬的木方净间距不大于250mm。

(9)扫地杆及垫木

JGJ130-2011规范规定: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每根立杆底部都要设置硬木垫板,垫板厚度不少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长度不小于两跨。

梁板模板支设的具体方法如下图:

 

2、节点做法

主次梁节点、梁柱节点的施工是胶板平台施工的难点,也是施工水平的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各节点的做法特别重视,在施工中严格按方案执行。

(1)主次梁节点

1)次梁模板做法

次梁模板在临近与主梁接头处,下面的木方要提前截断10cm,使主梁侧模的龙骨通过,保证堵头模板的平整牢固。

次梁的底模直接伸到与主梁相接触处,而次梁侧模则要比底模短一个竹胶板厚的长度,即此处模板是次梁的侧模顶着主梁的侧模。

次梁模板如下图:

 

2)主梁侧模做法

主梁侧模在与次梁相交的位置要预留出次梁宽的缺口,次梁下面的空缺用堵头模板封堵,并使主梁最下一根龙骨整根通过,如果主次梁高差在100mm以上,则需在堵头模上口再加一根龙骨固定。

次梁的侧模要顶在主梁的侧模上,因此主梁上口的龙骨要在离开接口边缘一个板厚处断开,以给次梁侧模留下位置,具体如下图:

 

在支设此节点时,要先支设主梁模板,并先固定好堵头模,然后再将次梁底模搭在堵头模的加强龙骨上,并用铁钉固定,然后再进行次梁侧模的安装。

主梁与次梁的接头如下图:

 

(2)梁柱节点做法

对与一些超过700的超高梁和方柱梁头,按下面的方法处理:

在梁与柱节点上使用预先加工好的柱头模,即将柱子四面的模板按照梁截面的尺寸切割出凹槽,与梁模板衔接,浇筑砼时与楼板一起浇筑。

柱头模加工时,要将相对的两片作为一组加工,其中一组的宽度为(柱截面+2倍竹胶板厚),另一组宽度与柱截面相同,这样可以将柱截面误差所引起的模板与柱间的缝隙减到最小,使模板尽可能的贴近柱面,减小柱子浇筑时所产生的界面误差带来的影响。

在支设柱头模时必须在柱与柱头模及梁模接触处粘贴海绵条,并用模板顶紧,防止漏浆污染柱面。

柱头模加工如下图:

 

 

柱子砼浇筑高度应为较高梁梁底向上2cm处,柱头模底至少要低于柱砼表面250mm,以保证加固柱头模时其表面与已浇好的砼表面不发生扭曲、异面的现象。

梁柱节点模板的支设顺序应为先支梁模,再支柱头模,最后封平台模板。

如果颠倒顺序,将导致当梁模板到柱位置时,要先在接触面上贴好海绵条,再将梁的底模侧模均紧紧的顶在柱子上,而不能让梁的侧模顶在柱头模上,因为这样可以使柱头模更容易拆除,这一点与主次梁节点的处理方法不同,在施工中应注意。

加固柱头模时,先用钢管抱箍的方法在柱头模底部进行加固,箍紧后还需用木楔子打紧,在抱箍以上的部分每侧用四个可调头撑紧,然后通过调整可调头的松紧来调整住上口的尺寸。

支设方法如下图:

 

四、模板验收

现场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上报项目部验收,再报监理验收。

1、梁模板验收

梁板验收时,检查梁模板的拼缝质量、截面尺寸、标高、模板加固、支撑情况等项,当全部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板模板验收

板模板验收时,检查板面标高、拼缝质量、表面平整度、模板支撑等项。

检查板面标高,通过剪力墙上建筑50线检查。

3、柱模板验收

柱模板验收时,检查模板垂直度、拼缝质量、表面平整度、截面尺寸、模板加固、支撑情况等项。

五、拆模

1、拆模时间:

非承重墙、柱等模板在混凝土表面强度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模,一般应控制在24小时以上。

承重梁、板模在上层施工时不拆除,下层模板可拆除板支撑,承重梁底支撑待达到设计强度,拆除前有相应的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并经业主、监理审批后方可拆除。

2、拆除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按规格堆放备用。

五、安全措施

1、模架安全控制要点

(1)本方案按扣件抗滑承载力8.0KN设计,扣件采用可锻铸件,其机械性能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裂纹、变形、滑丝、砂眼、锈迹的扣件严禁使用。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必须控在[40KN,65KN]。

(2)钢管材质必须保证,锈蚀、变形严重的钢管不得使用,端头断面不平整的可用砂轮切割机磨平。

(3)该计算方案按壁厚3.0mm考虑,故扣件壁厚必须达到要求。

(4)立杆纵横向间距、垂直方向的净距及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的搭设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步距不得随意加大,且必须按要求加设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距立杆底不大于200mm处,横向扫地杆应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力杆上。

所有扫地杆、,纵横向拉杆必须拉通,不得漏缺。

(5)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3个旋转扣件固牢。

(6)模板及其支承体系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刚度和稳定性且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方案设计要求,浇筑前必须经公司安全部门验收确认安全、质量达到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7)利用框架柱子加固支撑,支撑体系与框架柱连接扣牢。

2、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并应系牢。

(2)按支模工序进行,柱模板未加固前,应设临时支撑以防模板倾覆伤人。

(3)拆模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拉倒。

(4)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以防模板倾覆滑倒伤人。

(5)不准站在梁底模上行走。

(6)注意不要将铁钉乱仍乱放,避免伤害他人和伤害自己。

(7)本工程模板安装高度均在4.2m(3.6M)以上,安装与拆除时,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操作。

(8)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传递模板、工具等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抛。

(9)模板铺设以前必须检查架子及支撑体系是否合格,检查验收完毕后方可实施。

(10)不得在模板支撑的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材料,以防坍塌。

(11)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

拆模间歇时间,必须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

(12)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棒,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下塌,拆模人员要站在门窗洞口外拉支撑,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装拆模板时,作业人员要站立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

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人意识。

(13)拆模必须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无撑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以便下次使用。

(14)支柱模板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附件:

模板计算

一、顶板模板计算

(一)基本搭设参数

模板支架高H为4m,立杆步距h(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取0.9m,立杆纵距la取1.2m,横距lb取1.2m。

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自由长度a取0.1m。

整个支架的简图如下所示。

模板底部的方木,截面宽60mm,高80mm,布设间距0.25m。

(二)材料及荷载取值说明

本支撑架使用Φ48×3钢管,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mm,钢管上严禁打孔;采用的扣件,应经试验,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模板支架承受的荷载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以及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等。

三、板模板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

荷载首先作用在板底模板上,按照"底模→底模方木/钢管→横向水平钢管→可调托座→立杆→基础"的传力顺序,分别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

其中,取与底模方木平行的方向为纵向。

(一)板底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模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如图所示:

(1)荷载计算

模板的截面抵抗矩为:

W=1200×182/6=6.48×104mm3;

模板自重标准值:

x1=0.3×1.2=0.36kN/m;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x2=0.12×24×1.2=3.456kN/m;

板中钢筋自重标准值:

x3=0.12×1.1×1.2=0.158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活荷载标准值:

x4=1×1.2=1.2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x5=2×1.2=2.4kN/m。

以上1、2、3项为恒载,取分项系数1.2,4、5项为活载,取分项系数1.4,则底模的荷载设计值为:

g1=(x1+x2+x3)×1.2=(0.36+3.456+0.158)×1.2=4.769kN/m;

q1=(x4+x5)×1.4=(1.2+2.4)×1.4=5.04kN/m;

对荷载分布进行最不利布置,最大弯矩取跨中弯矩和支座弯矩的较大值。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简图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max=0.08g1lc2+0.1q1lc2=0.08×4.769×0.252+0.1×5.04×0.252=0.055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简图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2max=-0.1g1lc2-0.117q1lc2=-0.1×4.769×0.252-0.117×5.04×0.252=-0.067kN·m;

经比较可知,荷载按照图2进行组合,产生的支座弯矩最大。

Mmax=0.067kN·m;

(2)底模抗弯强度验算

取Max(M1max,M2max)进行底模抗弯验算,即

σ=M/W

σ=0.067×106/(6.48×104)=1.029N/mm2

底模面板的受弯强度计算值σ=1.029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m=15N/mm2,满足要求。

(3)底模抗剪强度计算。

荷载对模板产生的剪力为Q=0.6g1lc+0.617q1lc=0.6×4.769×0.25+0.617×5.04×0.25=1.493kN;

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底模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τ=3Q/(2bh)≤fv

τ=3×1492.812/(2×1200×18)=0.104N/mm2;

所以,底模的抗剪强度τ=0.104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fv=1.4N/mm2满足要求。

(4)底模挠度验算

模板弹性模量E=6000N/mm2;

模板惯性矩I=1200×183/12=5.832×105mm4;

根据JGJ130-2001,刚度验算时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取荷载标准值计算,不乘分项系数,因此,底模的总的变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νmax=0.677(x1+x2+x3)lc4/(100EI)+0.990(x14+x5)lc4/(100EI)

νmax=0.07mm;

底模面板的挠度计算值νmax=0.07mm小于挠度设计值[ν]=min(250/150,10)mm,满足要求。

(二)底模方木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1)荷载计算

模板自重标准值:

x1=0.3×0.25=0.075kN/m;

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x2=0.12×24×0.25=0.72kN/m;

板中钢筋自重标准值:

x3=0.12×1.1×0.25=0.033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活荷载标准值:

x4=1×0.25=0.25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x5=2×0.25=0.5kN/m;

以上1、2、3项为恒载,取分项系数1.2,4、5项为活载,取分项系数1.4,则底模的荷载设计值为:

g2=(x1+x2+x3)×1.2=(0.075+0.72+0.033)×1.2=0.994kN/m;

q2=(x4+x5)×1.4=(0.25+0.5)×1.4=1.05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简图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g2×la2-0.117×q2×la2=-0.1×0.994×1.22-0.117×1.05×1.22=-0.32kN·m;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方木截面抵抗矩W=bh2/6=60×802/6=6.4×104mm3;

σ=M/W

σ=0.32×106/(6.4×104)=5N/mm2;

底模方木的受弯强度计算值σ=5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满足要求。

(3)底模方木抗剪强度计算

荷载对方木产生的剪力为Q=0.6g2la+0.617q2la=0.6×0.994×1.2+0.617×1.05×1.2=1.493kN;

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底模方木进行抗剪强度验算:

τ=3Q/(2bh)≤fv

τ=3×1492.812/(2×60×80)=0.467N/mm2;

所以,底模方木的抗剪强度τ=0.467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fv=1.3N/mm2满足要求。

(4)底模方木挠度验算

方木弹性模量E=9000N/mm2;

方木惯性矩I=60×803/12=2.56×106mm4;

根据JGJ130-2001,刚度验算时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取荷载标准值计算,不乘分项系数,因此,方木的总的变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νmax=0.521×(x1+x2+x3)×la4/(100×E×I)+0.192×(x4+x5)×la4/(100×E×I)=0.518mm;

底模方木的挠度计算值νmax=0.518mm小于挠度设计值[ν]=min(1200/150,10)mm,满足要求。

(三)托梁材料计算

根据JGJ130-2001,板底托梁按三跨连续梁验算,承受本身自重及上部方木小楞传来的双重荷载,如图所示。

(1)荷载计算

材料自重:

0.0384kN/m;(材料自重,近似取钢管的自重,此时,偏于保守)

方木所传集中荷载:

(二)中方木内力计算的中间支座反力值,即

p=1.1g2la+1.2q2la=1.1×0.994×1.2+1.2×1.05×1.2=2.824kN;

按叠加原理简化计算,托梁的内力和挠度为上述两荷载分别作用之和。

(2)强度与刚度验算

托梁计算简图、内力图、变形图如下:

托梁采用:

木方:

100×100mm;

W=166.667×103mm3;

I=833.333×104mm4;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计算弯矩图(kN·m)

 

托梁计算变形图(mm)

 

托梁计算剪力图(kN)

中间支座的最大支座力Rmax=15.013kN;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669×106/166.667×103=10.011N/mm2;

托梁的最大挠度νmax=2.175mm;

托梁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

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0.011N/mm2小于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满足要求!

托梁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max=2.175小于最大允许挠度[ν]=min(1200/150,10)mm,满足要求!

(四)立杆稳定性验算

立杆计算简图

1、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1)立杆荷载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支架的自重(kN):

NG1=3.33×4=13.32kN;

(2)模板的自重(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