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程序文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241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程序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计量程序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计量程序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计量程序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计量程序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量程序文件.docx

《计量程序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程序文件.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量程序文件.docx

计量程序文件

1.目的:

对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计量技术文件和资料进行管理,确保计量文件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各相关部门适时获得适当有效的计量文件/资料。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以及适应的外来文件,也适应于硬拷贝、电子媒体形式的文件和资料。

3.术语和定义:

3.1内部文件与资料:

指本公司计量检测体系之一、二、三、四阶文件。

3.1.1一阶文件---计量检测体系手册、定量包装“C”标志计量保证能力要求:

用来对外部告诉客户,或对内部让全体员工知道公司计量活动之指导纲要。

3.1.2二阶文件---程序文件:

计量检测体系中表示不同权责单位间横向之整合联系的管(理)制程序文件。

3.1.3三阶文件---指导书类:

计量检测体系中用于各权责部门纵向落实的各测量操作规范、有测量要求的设计、工艺文件、检验标准、自校规范等。

3.1.4四阶文件---表单格式:

用来将程序文件或工作指导书类文件所规定的执行事项予以记录的空白表格。

3.2工作职掌与任职资格表:

各部门制订之有关工作职掌与任职资格之三阶文件。

3.3外部文件与资料:

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技术规范和校准规范、测量设备制造商说明书或操作手册、有测量要求的外部顾客提供的文件。

文件阶属

核准

审查

提出/撰写

文件管制

4.1.1

一阶文件

总经理

管理代表

品工科

品工科

4.1.2

二阶文件

总经理

管理代表

品工科

品工科

4.1.3

工作职掌类三阶文件

总经理

管理代表

部/处主管

人力资源

4.1.4

其它三阶文件

部/处主管

处/科级

部门人员

文控中心

4.1.5

四阶文件

部/处主管

/

部门人员

文控中心

4.职责:

4.1内部文件及资料之编号/发行/回收/销毁由品工科主管中心负责,发放时填写《文件发放记录表》。

4.2集团制度文件与资料收发管制由品工科文管中心负责,所有文件登记于《文件总览表》,发放时填写《文件发放记录表》。

4.3际/国家/行业标准、客户标准、研发提供之技术性文件与资料之收发管制由品工科负责,所有文件登记于《文件总览表》,发放时填写《文件发放记录表》。

4.4供应商之文件及资料发行由采购处负责,发文可不必回收.

4.5客户之文件及资料发行由营业部负责,发文可不必回收.

4.6记录的分类、归档、保存与由各相关部门负责,销毁时填写《质量记录延期使用销毁申请单》,并报文管中心备案。

4.7公司外人员调阅记录由管理者代表核准。

5作业内容:

5.1文件编号如下:

文件类别:

一阶文件:

MM---计量检测体系手册MC——定量包装“C”标志计量保证能力要求

二阶文件:

MP---计量检测体系程序文件

三阶文件:

MW---计量检测体系指导书类Z---暂行文件E---外来文件

四阶文件:

MR---计量检测体系专用表单文件

计量检测体系手册编号:

MM----HDJ---------------2005

编制年号

公司名称拼音缩写

文件类型缩写

计量检测体系程序文件:

MP----HDJ---------------01

序列号

公司名称拼音缩写

文件类型缩写

其他作业文件和记录的编号执行《质量手册》的4.2.3质量文件控制程序。

5.2文件的版本号:

文件必须有统一、唯一的版本号。

版本号原则如下:

以数字1,2,3……顺序排列,版本1表示第一版;当版本变更10次后,若再做版本变更,则原文件编号作废,由文管中心另发放一文件编号,版本重新定为1版,页序均为A。

文件版本填于文件封面之“版本”栏。

5.3页序:

以字母A,B,C……顺序排列,版本1中之某一页修订,若不须变更版本,就该页次而言,页序由A变为B,依次类推。

当任一页序变更到J次时,若再需变更该页序时,则重新发行新版本,版本依序变更,页序均为A。

文件页序填于文件每页之“页序”栏。

5.4段落序号:

章节中的条款按照如下顺序进行段落编写:

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

5.5文件格式:

质量文件每一页必须包括文件名称、编号、生效日期、页次、页序,文件首页还必须包括制定、审核、核准及有效标识。

5.6文件发行、回收与销毁、文件及资料之管制执行公司的《质量手册》的4.2.3质量文件控制程序。

5.7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技术规范和校准规范外来文件由品工科识别、收集,确认为现行有效的最新版本,方可使用。

5.8测量设备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由品工科确认,确保有效性,防止误用过时失效的文件。

6相关文件资料与表单(编号):

名称编号

6.1《质量管理体系》的4.2.3质量文件控制程序M-HDJ-0004

6.2《文件发放记录表》M-HDJ-0004-01

6.3《文件制订、修订、废止申请单》M-HDJ-0004-02

6.4《文件补发申请表》M-HDJ-0004-03

6.5《文件总览表》M-HDJ-0004-04

6.6《文件修订履历表》M-HDJ-0004-05

6.7《质量记录延期使用销毁申请单》M-HDJ-0004-06

 

1.目的:

明确计量检测体系运行相关记录、测量设备相关、计量确认过程、测量过程有关原始记录、检定证书、测量数据的记载、保管方法,确保各种记录内容的完整、正确、可靠、公正,确保计量检测体系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符合标准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所有记录。

定量包装“C”标志要求保留的记录至少有产品标识、批次、最终产品、过程检测、抽样检测、改正与复查、储存,以及计量检定(校准),计量管理(计量设备台帐、《周期检定计划表》及其《实施情况统计表》、《教育训练评估表(主管)》。

3.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品工科总负责管理各项计量记录,编制和保存公司计量检测体系记录和运行记录的清单,汇总填写于《文件总览表》,并每年更新一次。

4.2品工科负责管理保存计量确认的记录、证书,测量设备档案及测量设备的有关记录。

有关测量设备的日常点检记录,由各部门自行保存。

4.3制程科负责收集、保存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检验记录。

4.4检验科负责收集、保存原物料的验收和成品出厂的检验记录。

4.5厂务处负责收集、保存能源消耗计量检测的记录和安全防护检测记录。

4.6生管处负责公司物料进出的计量检测的记录。

4.7制造部负责收集、保存生产过程的计量记录。

5作业内容:

5.1计量检测体系记录的格式与标识所使用的表单格式由使用部门自行提出,应符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要求又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表单应依《计量文件控制程序》的编号原则,赋予表单唯一的编号,并由品工科以《文件总览表》管制格式与版本,确认后统一登记、编号。

5.1.2标有MR-HDJ-***编号的记录及引自质量管理体系表单的记录,均属计量检测体系的受控记录,并按规定的时间或期限进行填写和保存。

5.1.3各部门需要对表格进行增/修/废等变动时,应填写《文件制订、修订、废止申请单》,报品工科文管中心确认登记。

5.2记录的填写

5.2.1记录填写应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工整,用蓝黑色墨水记录,重要的记录必须采用水笔;

5.2.2对填写的数据,不许涂改,但允许杠改或划改,要能清楚地反映更改前的状态;

5.2.3技术与工艺参数,测量与检验标准和其他重要数据变更时,由更改人签名确认,相应部门的主管在变更处签字审核;

5.2.4记录表格不允许出现空项,各相关栏目记录人签名不允许空缺,数据项不需要填写时,应用斜线(/)或标以“以上空白或以下空白”填满。

5.2.5测量、检验等有关记录应有主管审核,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5.3记录的贮存与保存

5.3.1有关大型精密测量设备的记录应长期保存,直至该设备报废后方可处理。

5.3.2计量记录保存期限取决于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计量管理的需要。

计量记录的保存期限由品工科制定,在每年编制公司计量检测体系记录和运行记录的清单时予以明确。

5.3.3其他记录的保存期限,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执行。

5.4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和处置按照质量管理体系4.2.3文件控制和充执行。

6相关文件资料与表单(编号):

名称编号

6.1计量文件控制程序MP-HDJ-001

6.2文件、资料及记录管制程序MP-HDJ-015

6.5《文件总览表》M-HDJ-0004-04

6.6《教育训练评估表(主管)》W-RZC-4202-13

6.7《计量记录一览表》M-HDJ-02-01

 

1.目的:

程序旨在建立一套处理问题的标准模式,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计量检测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名词解释:

3.1显著性异常(纠正):

现有的、现象明显的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异常。

3.2潜在异常(预防):

尚未发生,但有趋势或迹象表明将发生的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异常。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对计量检测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策划和管理。

4.2各部门负责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

4.3品工科负责计量检测体系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结果的验证和评估,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结果。

5作业内容:

5.1管理者代表应根据以下方面对计量检测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策划和管理,以实现计量检测体系的持续改进。

✧计量检测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管理评审结果;

✧计量检测体系的监视活动;

✧内部顾客或外部顾客的反馈意见

5.1.1改进的策划

通过内审、管理评审和顾客满意度调查及计量检测体系的监视,对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涉及的产品质量工艺控制测量过程、产品检验过程、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测量过程、物料能源消耗计量、物料出入库计量测量过程,以及计量确认过程的改进进行策划,组织品保部、制造部等相关部门制订具体的改进计划;必要时,要求由品保部长主持召开公司计量工作会议,讨论确定计量检测体系需改进的方面,确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责任部门,应确定: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5.1.2相关部门制定改进计划,品工科汇总评价后,报相关部门主管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核准后,予以实施。

5.1.3改进计划实施结果,由品工科负责进行验证、评估,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核准。

5.2纠正措施

5.2.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不合格包括:

不合格的体系、不合格测量过程和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5.2.2识别不合格

对计量检测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计量确认过程出现重大不合格,或已造成不合格测量结果;

b)重复出现不合格测量设备,影响到生产和各项测量过程结果;

c)出现严重测量过程不合格,顾客有投诉时,出现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d)内部审核/外部确认发现的不合格;

e)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影响到生产和各项测量过程结果;

f)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计量检测体系文件要求情况;

5.2.3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

A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B内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具体执行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程序。

C外部确认中发现的不合格,由品工科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纠措施,措施验证有效后,报审核组。

D针对出现的其他不合格(如不合格测量过程、不合格测量设备),由品工科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中“不合格事项”栏,确定责任部门。

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栏,并制定纠正措施,经责任部门主管审核并经品工科确认后实施。

5.2.4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品工科对结果进行跟踪验证,并报责任部门主管和品保部主管审核,管理者代表核准。

5.3预防措施

5.3.1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5.3.2确定潜在不合格

品工科要及时重点分析关键测量过程、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和能源计量测量过程参数变化趋势。

5.3.3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品工科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品工科将“潜在不合格”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单》的“不合格事项”栏,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栏,责任部门主管审核并经品工科确认后实施。

5.3.4每项预防措施完成后,品工科对结果进行跟踪验证,并报责任部门主管和品保部主管审核,管理者代表核准。

5.4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4.2.3执行。

5.5品工科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汇总分析并提交管理者代表评审。

6注意事项

6.1执行本程序所产生的记录依《记录控制程序》管理。

7相关文件表单(编号):

名称编号

7.1计量文件控制程序MP-HDJ-001

7.2记录控制程序MP-HDJ-004

7.3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程序MP-HDJ-017

7.4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控制程序MP-HDJ-019

7.5《纠正预防措施单》M-HDJ-0008-06

 

1.目的:

为了对计量检测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对本公司计量检测体系的质量目标在有关部门进行分解,通过策划,制定便于实施,且具有可测量性的质量目标。

2.范围: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目标的分解和质量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3.名词解释:

4.职责:

4.1品保部主管负责制定公司计量检测体系的总目标,并按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提出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分解方案;

4.2生产等部门按职能分解和制定本部门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质量目标;

4.3对不适宜的质量目标,管理者代表负责要求执行单位提出并采取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4.4品工科主导公司质量目标和各部门质量目标的汇整、年度检讨、实现程度的监督检查考核及修改,各部门配合;

4.5总经理批准质量目标实施和修订;

4.6人资处参与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制定和考核。

5.作业内容:

5.1确定与公司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质量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5.1.1消费者意见反馈

5.1.2国家计量相关法律法规

5.1.3以往定量包装计量水准

5.1.4集团、事业群、公司策略

5.1.5便于对计量检测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定量评价;

5.1.6按照计量检测体系有关部门的计量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质量目标的分解;

5.1.7确定的质量目标既要有先进激励性,又要有本年内实现的可能性;

5.1.8制定的质量目标可测量,便于审核或检查。

5.2公司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及修订、审批

5.2.1每年由管理者代表主持编制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计划,并和有关职能部门协商,将各职能部门与计量检测体系分解的质量目标汇总成公司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计划,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下达;

5.2.2管理者代表主导每年质量目标适宜性的检讨工作,需要修订时向总经理提出报告,批准后起草并修订质量目标;

5.2.3当公司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管理者代表应提出修订。

5.3公司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展开

5.3.1各部门的质量目标,要保证量化可测量,便于审核或检查。

5.3.2质量目标要定期(月或季)统计并检讨,当统计值严重偏离目标值时,要采取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5.3.3各部门展开之目标之年度检讨,品工科汇整后由部门主管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核准。

5.4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

质量目标的实际达成状况由统计单位在各职能会议上向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提报。

5.5质量目标

本公司计量检测体系确定以下总的年度质量目标:

1.用于商品量检测的测量设备的配备符合率必须达到100%;

2.A类测量设备的周检率为100%,合格率为98%以上;

3.其他在车间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送检及时率≥95%;

4.顾客满意率92%以上;

5.测量设备报废率<0.5%;

6.出厂产品净含量合格率100%。

5.6各部门分目标

5.6.1品工科

①在外部、内部顾客满意程度信息统计中,满意率为90%以上;

②至少每月一次对全公司实施计量监督检查;

③周检计划排定正确率100%;

④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理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5.6.2人资处:

①每年有关计量方面的培训完成率在95%以上。

5.6.3采购处:

①采购正确率为100%。

5.6.4生管处

①测量设备标识完好率100%;

②测量过程正确率100%。

5.6.5制程科

①测量设备标识完好率100%;

②确保成品净含量合格率100%;

③确保不合格测量过程在4小时内发现。

5.6.6检验科

①测量设备标识完好率100%;

②出厂检验的正确率100%。

5.6.7制造部:

①车间测量设备标识完好率100%;

②测量过程正确率100%。

③每年人为造成的测量设备损坏件数为0。

5.6.8厂务处

①测量设备标识完好率100%;

②测量设备仓储管理完好率100%。

5.7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的监督检查

5.7.1品工科对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分解和公司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5.7.2频率:

每年至少进行2次检查;

5.7.3检查时间:

可分别定在年中和年底,也可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或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或迎接外部审核认证机构的审核同时进行;

5.7.4品保部应将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监督检查结果、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计量检测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一个主要衡量标准,并向最高管理层管理评审会报告。

6.注意事项

7.相关文件表单(编号):

7.1《测量人员培训与考核控制程序》MP-HDJ-005

7.2《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程序》MP-HDJ-017

7.3《计量检测体系目标实施情况表》MP-HDJ-04-01

1目的:

为了确保本公司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人员有能力完成规定的任务,对上岗或转岗人员进行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知识,测量有关技能和质量/计量意识和岗位职责的教育,使有关人员均能满足计量检测体系所规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计量人员(包括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设计工艺、生产、质量检验等部门人员)的能力识别及教育培训和考核。

3名词解释: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专职或兼职计量人员的配备。

4.2人资处负责制定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品工科配合;

4.3人资处负责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培训与考核,品工科配合;

4.4人资处负责制定培训、考核的内容和计划,品工科配合。

5作业内容:

5.1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人员可包括:

✧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者代表;

✧品工科科长

✧计量校准人员

✧出厂检验员

✧测量设备调试、维修人员

✧测量设备保管人员

✧计量管理员(兼职计量员)

✧关键测量过程操作人员

5.2人员职责

品工科配合人资处对各类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及职责进行规定。

其计量职责在《计量检测体系手册》中进行专门的规定。

5.3应确保计量检测体系相关人员具备能力,以完成分配的工作。

5.3.1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人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并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合格。

5.3.2无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采取自校的办法。

从事自校工作的人员必须相应的计量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操作能力。

可以是持证的检定人员,也可以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二年实践工作经验、熟悉设备的操作使用并经人资处考核认可的人员。

5.3.3各部门兼职计量员由品工科拟订,部门主管确定,报请品保部主管、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核准,并经过相关的培训且合格。

5.3.4A类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关键/特殊工序测量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合格。

5.3.5计量检测体系审核人员须经过相关内容的培训,持有内审员证。

5.4人资处编制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培训计划规定培训需求、培训项目、培训师资和培训时间与经费等内容。

培训计划经人资处主管审核,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纳入公司的《年度训练计划》。

5.5每年11月由人资处教育训练组发放下一年度《年度训练需求表》,收集各部门训练需求,要求在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做好实施记录。

具体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注意事项

7附件

8相关文件及表单(编号):

名称编号

8.1质量管理体系的6.2.2能力、意识和培训M-HDJ-0006

8.2《年度训练需求表》W-RZC-4202-01

8.3《年度训练计划表》W-RZC-4202-02

8.4《教育训练签到表》W-RZC-4202-05

8.5《学员请假单》W-RZC-4202-06

8.6《教育训练评估表(学员)》W-RZC-4202-07

8.7《教育训练心得报告》W-RZC-4202-08

8.8《教育训练评估表(主管)》W-RZC-4202-13

8.9《计量人员一览表》M-HDJ-05-01

 

1.目的:

为了避免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错用或误用,防止测量设备的非预期使用而造成产品和过程失控,确保测量设备的确认标识能正确地反映其校准检定状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和生产现场安装或使用的测量设备以及测量设备专用的技术程序。

3.名词解释:

4.职责:

4.1品工科负责测量设备标识选用、发放、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与考核。

4.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在用测量设备标识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在用标识的完整和清晰。

5.作业内容:

5.1本公司使用的测量设备标识种类为:

合格,准用,禁用,封存,报废,一次性确认和验证七类,其中合格、准用标识分为A、B、C三种。

5.2标识的材料

非永久性标识:

采用不干胶纸签,表面覆盖透明防水保护膜。

5.3标识的内容、用途

5.3.1标识样张见本程序附件1。

5.3.2《合格证》标识:

A、B、C绿色长方形。

表明该测量设备按国家、地方检定规程检定后处于合格,并确认合格。

标识上填写计量编号、有效日期及检定员姓名。

绿色小弧形标识:

使用于精小型测量设备上,如小容量玻璃器皿、玻璃温度计等。

标识上填写计量编号、有效日期。

5.3.3《准用证》标识:

A、B、C黄色长方形。

分别表明该测量设备是按有关规定进行自校,并处于自校合格状态准予使用。

标识上填写计量编号、有效日期及批准人姓名。

或者表明该测量设备的部分功能或量限得到确认,能满足特定测量需要,处于合格状态。

标识上填写计量编号、有效日期及检定员姓名。

该标识与限用说明配合使用。

5.3.4《禁用》标识:

红色长方形。

表明该设备已发现故障、超差、超周期等方面现象,或国家规定淘汰、禁止使用。

标识上填写计量编号、禁用日期及批准人姓名。

5.3.5《封存》标识:

深蓝色长方形。

表明该测量设备因工艺改变设计不合理或多余,暂不使用。

标识上填写计量编号、封存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