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200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离骚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了解“楚辞”的特点,把握《离骚》的内容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能力目标

1.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

2.分析诗人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知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怀王,参与议定国事和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

两次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度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传统。

作品:

《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知背景]

屈原与楚怀王同祖,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受到重用。

当时秦楚争霸,屈原主张明法度,任贤能,联齐以抗秦,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推动了合纵联盟的形成,但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路线遭到楚国保守势力子兰、靳尚等人的诋毁和破坏,因而被怀王疏远。

怀王贪而轻信,误中秦国“绝齐得地”的计策,愤而与秦战,兵败地削,又受骗入秦,客死异邦,这使屈原受到沉痛打击。

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对秦国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加紧迫害屈原,策动上官大夫进谗襄王,结果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自沉汨罗,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诗人受尽打击迫害,被逐流浪,始终眷恋祖国,在此期间,先后写成了许多激情满怀的诗篇,《离骚》就是其中之一。

[知常识]

1.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离骚》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

“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等注本。

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6)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荒唐,没有准则。

今义:

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

(2)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善于取巧。

今义:

细致,精巧。

(3)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改变措施。

今义:

改正错误。

(4)竞周容以为度

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5)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6)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随水流而消逝。

今义: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7)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修长的样子。

今义:

形容色彩繁杂。

(8)自前世而固然

古义:

古时候。

今义:

前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修

(2)善

(3)固

(4)相

(5)信

(6)反

(7)之

(8)以

(9)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

(1)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名词作动词,束缚)

(2)鸷鸟之不群兮(名词作动词,合群)

(3)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

(4)屈心而抑志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5)步余马于兰皋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步行,赶着)

(6)回朕车以复路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

(7)驰椒丘且焉止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疾驰)

(8)忽反顾以游目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

(9)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10)何方圜之能周兮(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圆凿)

(11)谣诼谓余以善淫(形容词作名词,淫荡的事)

(12)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推重,看重)

(13)哀民生之多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悲伤)

(14)亦余心之所善兮(形容词作动词,崇尚,爱好)

(15)高余冠之岌岌兮(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16)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

译文: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2)谣诼谓余以善淫。

(状语后置)

译文:

造谣者把淫荡的罪名强加给我。

(3)步余马于兰皋兮。

(状语后置)

译文:

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

(4)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

译文:

不了解我也罢了啊。

(5)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译文:

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谪。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被动句)

译文: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节选自《离骚》,诗人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的闪念,表明自己九死未悔、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表现了执着追求的高洁品质和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提示:

诗人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达不愿同流合污的坚定决心。

2.从第一段中找出能表现诗人高尚品德的爱国情怀的诗句。

(1)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样,是千百年来人们自励自勉的名句,怎样准确理解其含意?

答:

提示:

这句诗的字面意思是:

这是我内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这里表达的是屈原宁死不屈,不与昏庸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与上文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十分相近,这是不是重复?

请简要分析。

答:

提示:

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

通过这一段感情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示出来了。

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了什么内容?

分析“众女”“时俗”的表达效果。

答:

提示:

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6.“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表明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

提示:

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7.“延伫”“步”“止息”等词,让我们看到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

提示:

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8.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其中的“独”字说明了什么?

答:

提示:

“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知识解读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从而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炼字的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答题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常常考查炼字,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

(1)要结合前后文作答。

虽然考查的是某一个字的作用,但不能孤立地分析该字的作用。

如上面的题目中的“独”字,要结合“好修以为常”来分析,“好修以为常”的意思是“喜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的处世态度,以及自豪之感。

(2)要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如分析“鸷鸟之不群兮”中“群”字的表达效果,就要结合屈原被小人诬陷这一背景来分析,“群”字说明了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

(3)要结合修辞手法来分析。

如分析“背绳墨以追曲兮”中“绳墨”的表达效果,就要结合比喻修辞来分析作答,“绳墨”形象地比喻法度,说明了当时社会中“法度失控”的社会现实。

“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为什么一腔忠诚却劝不回那一心入秦自投罗网的君主?

为什么君主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

“举世皆醉我独醒”,于是他选择了汨罗江的清流。

屈原抱石沉江的举动,你赞成吗?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答案:

观点1:

我不赞成!

即使无力回天也不能自尽,殊不知,你这样做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寻找解脱,也太自私了。

你应该知道,挫折打击正如自然界的风雨,应等闲视之。

观点2:

不赞成。

你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你,何必抱石沉江,做无谓的牺牲。

究其实,这实在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屈大夫啊,你应坚强地活下来!

你不知道吗?

活着就有希望。

观点3:

理解屈原的行为。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不得已才投江的。

比喻手法的运用

[课内·回扣]

“比”即打比方,以此物比他物也。

《离骚》多用比喻手法,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喻君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喻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喻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喻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喻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喻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课外·拓展]

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如“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一句中用“青松”比喻信念,通俗易懂。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如“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一句中把“气度”(胸怀)比喻成“大海”贴切生动,抓住了二者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迁移·运用]

请运用比喻手法,描绘某一自然现象。

200字左右。

写作示例:

朝霞的形状变化无穷,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红领巾在空中飞舞。

太阳就快出来了,这个时候,天空完全是红的,仿佛天空拉上了一道红色的天幕。

这时,一个亮闪闪的红点从东方跳了出来,一瞬间,半个太阳从山顶涌出来,犹如半个火球在大盘里滚动。

又过了一会儿,整个红日从东方一点一点地升上了蓝天。

它是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那么可爱。

照得天和地都红了。

朝霞,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温暖与幸福。

素材主题

坚守气节

[课内·提炼]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身心俱焚,屈原仍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

清白是他做人的准则,清醒是他为政的要务,因此,“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

他始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用死来践行自己的气节,屈原的气节超脱了历史。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课外·延伸]

1.嵇康与山巨源绝交

魏晋名士嵇康不与贪官污吏合作,表现出高贵的节操。

嵇康曾在魏朝担任过一个小官,但他由于看不惯司马氏集团的所作所为,便到乡下隐居起来。

他的好友山涛(巨源)给他写来一信,劝他不要与司马氏集团顶撞,要克服自己恃才自傲、自命清高的脾气,好继续去做官。

嵇康读完信后,立即提笔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在信中,他主张君子百行,循性而动,各附所安,论述了自己入山林而不返的理由。

嵇康采取庄子拒辞楚王之相的做法,表现出对贪官污吏批判的态度。

所以,他写完信后,让好友阮籍看,阮籍竟双手颤抖,泪光莹莹,哽咽着对他说:

“我从你身上看到了真正的人的骨气,你真是一个与邪恶势力格斗的勇士!

我即使不能像你这样疾恶如仇,也可以在醉乡沉睡不醒。

而山涛,可惜我们尊他为兄长,想不到竟会为了官位而背叛自己的气节。

”后来,嵇康被司马昭以“轻时傲世、乱群惑众”的罪名加以杀害,被害前,他还在刑场弹了一曲绝世之作《广陵散》,琴声不乱,音调激越,回荡在杀人刑场的上空,表现着他高尚的情操。

2.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

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笔纸都要靠朋友周济。

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

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是清廷,明是明朝,王夫之就这样借这副对联表现了晚节的大忠。

这正像宋韩琦所说,“保初节易,保晚节难”,“莫差老圃秋容淡,要看黄花晚节香”。

3.名言警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

(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5)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苏轼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8)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运用·点拨]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

失去了珍珠,蚌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

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气节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在表现。

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

(时间:

40分钟分值:

55分)

一、基础巩固(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

③延伫乎吾将反(延长)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⑤⑦⑧

C.②③④⑥⑧D.①③④⑥⑦

解析:

选C②诼:

造谣、诽谤;③延:

久久;④朕:

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⑥攘:

忍受;⑧苟:

只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C.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析:

选CA项,规矩:

法规;B项,流亡:

随水流而消逝;D项,以为:

把……作为。

3.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的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鸷鸟之不群兮②屈心而抑志兮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④固前圣之所厚

⑤高余冠之岌岌兮⑥回朕车以复路兮

⑦謇朝谇而夕替⑧哀民生之多艰

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C.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D.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解析:

选D依次为名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诗经》用写实精神来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相比较,《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热情,富有浪漫气息,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

B.《离骚》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C.文学史上常用“风”“骚”并称,“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D.《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解析:

选D“政治叙事诗”错,应为“政治抒情诗”。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纵粉身碎骨也不改志向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

,。

答案: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二、阅读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

(11分)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

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选自屈原《涉江》,有删节)

6.“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写诗人因地点生疏迷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5分)

答:

答案:

表现出他对前途渺茫,感到惶惑苦闷的心理。

7.最后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答案:

运用对比和比喻,痛斥了楚国朝政的混乱和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诗人不可遏抑的悲愤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早发昌平岛①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③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④,心赏独泠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在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前往贬所途中。

②鸣榔,击打船桨,指船出发。

③积气,指天。

④魏阙,代指朝廷。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

B.春风吹拂,解缆扬帆,从首联所写的内容看,诗人并没有明显的孤寂感。

C.颔联对仗工整,描写早发昌平岛所见,画面明丽生动。

D.颔联写一轮朝阳从海上升起,北归的大雁落在烟波浩渺的江边,给读者一种凄冷的感觉。

E.尾联直抒胸臆,写虽然远离朝廷,但眼前的美丽景色足以慰藉自己的心灵。

解析:

选DED项,“凄冷”错误,“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太阳从海上升起,怎能是“凄冷”;E项,尾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身在江湖但心存朝廷,所以,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9.颈联中“冲”“溢”两字颇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解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炼字。

题干中已经给出了锤炼的对象——颈联中“冲”“溢”两字。

首先把握诗句中所写的景物:

积气和浮光,再分析“冲”和“溢”的意思,前者是说雾气直冲云霄,后者是说水面波光充溢天地。

这两个字的效果是展示了景物的浩大壮阔。

答案:

“冲”字写出了长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的气势;“溢”字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阔大场景。

“冲”“溢”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象的宏大与壮阔。

三、语言运用(16分)

10.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可与日争辉。

为了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屈原,请你建立一个介绍屈原的专题网站,并说说你的网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5分)

答:

答案:

专题网站包括:

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美政”思想简介,对屈原的诗歌特色简介,屈原的相关评价,研究屈原的图文资料等。

11.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可适当增删词语。

(5分)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答:

答案:

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

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

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6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答案:

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

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