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477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docx

最新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优秀名师资料

2012年北京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选择题

海淀西城东城朝阳丰台大兴房山密云石景山顺义通州21(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

和丁。

物质甲乙丙丁

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的化学式相同

B(只有丙物质属于单质

C(若16g乙参加反应,则生成的丙质量为32g

D(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是生成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的2倍2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鉴别NaCO和CaCO固体粉末加足量稀盐酸A233

除去CO中的CO通过足量NaOH溶液B2

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NaCO加适量CaCl溶液C232

除去CaO中的CaCO加足量水D3

23(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

Ni+2HCl===NiCl+H?

?

Ni(OH)+2HCl===NiCl+2HO22222

?

NiO+4HCl===NiCl+Cl?

+2HO2222

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

是复分解反应

B(镍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反应?

既是中和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D(Ni(OH)、NiO和NiCl中Ni的化合价都相同222

24(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

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正确的是

ABCD某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大小小NaOH

溶于水中所得固体>7<7>7<7溶液的pH

25(下表中的选项不符合右图所示曲线的是(((

选项横坐标纵坐标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锌粉的质产生氢气的体积A量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产生气体的质量B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生成沉淀的质量C酸钠溶液的质量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入食盐晶体的质量

西城

2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中的CO点燃2

B除去CaO中的CaCO加水溶解并过滤3

C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D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

”、“◎”、“?

”分别表示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属于分解反应B(可能是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C(“◎”可能是催化剂D(4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23(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

1200?

1300?

时,氯化硼(BCl)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B(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C(该反应中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24(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

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气球选项滴管甲烧杯?

滴管乙烧杯?

滴管甲滴管乙

A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氢氧化钠

B盐酸镁盐酸碳酸钠

C水氢氧化钠水硝酸铵

D水氧化钙盐酸镁烧杯?

烧杯?

25.已知反应CuCl+2NaOH=Cu(OH)?

+2NaCl。

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22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氧化A(P点表示的溶液pH=7铜质B(M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量\g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g

D(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东城

21(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O还原为FeO、FeO或Fe,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2334(((A(生成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固体反应物的

B(在实验室完成此实验,一定要对尾气进行处理

C(一定量的FeO还原为FeO时,消耗的CO最多23

D(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222(今年2月,河北某化工厂因硝酸胍(化学式为CHNO)引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643经济损失。

硝酸胍通常是白色针状晶体,能溶于水和乙醇,摩擦或受热均能得到氮的氧化物

而引发爆炸。

下列有关硝酸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胍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

B(硝酸胍爆炸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硝酸胍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撞击或暴晒

D(硝酸胍受热得到氮的氧化物,说明它易挥发

23(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鉴别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点燃闻气味?

食盐水和水测pH蒸发结晶?

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加水溶解加入盐酸?

镁条和铝条在空气中点燃加入稀硫酸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4(20?

时,在密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将4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硫酸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恰好中和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点

C(恰好中和时消耗硫酸的质量是mgD(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为T?

25(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SO、SO和O。

已知:

SO、SO都能被碱23223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硫酸铜粉末质量为

10.0g,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A(试管+粉末)BC

反应前42.0g75.0g140.0g

反应后37.0g79.5g140.0g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A(3CuSO===3CuO+SO?

+2SO?

+O?

4322

?

B(4CuSO===4CuO+2SO?

+2SO?

+O?

4322

?

C(5CuSO===5CuO+SO?

+4SO?

+2O?

4322

?

D(6CuSO===6CuO+4SO?

+2SO?

+O?

4322

朝阳

2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

A木炭粉,Cu,盐酸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NaOH溶液、浓硫酸通气、加热、收集CO,CO,2

C水过滤、烘干CaO,CaCO,3

D盐酸溶解、蒸发、结晶NaOH,NaCO,23

22.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CO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

氧化反应,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COCOO2OCO+O?

CO(式中标ad2adadad2

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不是同种物质ad

B(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C(从反应效果看,CO与O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2

D(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比较铝和铜的金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铜比铝活泼A属活动性

检验集气瓶中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集气瓶中已集满木条火焰熄灭B否集满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

探究物质溶解于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物质溶于水都能溶液温度下降C水的热量变化铵晶体,充分搅拌使溶液温度下降

检验水垢中是否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垢中含有碳酸D含有碳酸盐通入澄清石灰水水变浑浊盐24.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下列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25.右图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O分子2

D(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则此溶液

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36:

883

丰台

21(右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

1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mL氢气

C(理论上若得到4g氢气,可同时得到32g氧气

D(该反应说明谁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2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选项ABCD

实验鉴别CO和中含有的除去CaO中的除去NaOH溶液除去CO22

CaCO目的CH中少量的少量CO34

Ca(OH)2

方案1闻气味滴加适量NaCO点燃加水溶解,过滤23

溶液,过滤

方案2看颜色通入适量CO,将气体通入澄清石滴加足量稀盐酸2

过滤灰水

23(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纵坐标表示的量

?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加入水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质量剩余固体质量

A(?

?

B(?

?

C(?

?

D(?

?

?

2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把t?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1

t?

,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2

A(a>b>cB(c>b>a

C(b>a=cD(b>a>c

25(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

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

71B(2:

71C(1:

79D(2:

79大兴

21(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1

B(t?

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2

C(t?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甲析出3

的晶体质量大

D(把t?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时,两溶液的溶13

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2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燃着的木条A2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B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CO稀盐酸C23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稀硫酸D

23(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向一定量NaOH向一定量不饱和向等质量的Mg、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溶液中加水KNO溶液中逐CO溶液MgO中加入稀盐酸中加入Na323

渐加入KNO固3

24(右图中甲、乙、丙是3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

若X为稀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