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7611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docx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

校园环境的认知地图研究分析

摘要:

本次认知地图研究是以吉林建筑大学为调查对象,对学校进行更进一步地了解。

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影响校园意象的要素是:

建筑、场所、道路、标志、边界、区域。

得出学校的公共意象范围、意象空间结构、同一性、认知意象元素与特殊意象元素。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校园内的可意象性强与弱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从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找到环境建设中成功的与有待改善的方面,成功的方面在以后的环境建设中给予支持,对有待改善的方面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且调查主要是通过开放性的调查问卷与意向图。

关键词:

认知环境、意象、校园、地图

正文:

一、调查对象概况:

吉林建筑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始建于1956年,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设立的新中国首批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

1997年学校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等次。

学校已成为吉林省城乡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与决策咨询与服务基地。

2013年更名吉林建筑大学。

学校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1亿元人民币,校区占地面积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学校设有图书馆、行政馆、公共教学馆、实验楼、土木教学馆、逸夫建筑艺术馆以及文体中心等教学中心。

其中吉林建筑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37484.5平方米,设有7个阅览室,研究间一个,有阅览座位2800席。

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其中纸质图书为112万册,电子图书76万册;藏有中外文报刊1400种,其中中文期刊1008种,外文期刊92种,中外文报纸112种。

藏书结构以建筑科学为主要特色,兼有理工、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法律、交通及其它各学科藏书。

二、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开放式问卷调查——认知草图调查

三、公共意向分析:

学校经短期发展,从前一段时间所得到的的20份调查问卷中看,意向率最高的范围集中表达在校园西侧次入口去往校园二食堂的路线上。

本校的设计采用了功能划分与弧形放射式的规划设计。

学校经长期发展,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

四、一般意向元素分析:

凯文.林奇认为城市印象的内容是与物质有关的,可以分为五类:

道路、区域、节点、边界与标志。

但在大学校园这样的中观尺度环境中,影响校园意向的重要因素依次是:

建筑、道路、场所、标志、边界及区域。

五、元素分析:

1、建筑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与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在意象图中出现率较高的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用于学生上课与学习所使用的建筑:

教学楼、系馆楼、图书馆、逸夫楼、实验楼等等。

(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频繁使用的建筑:

学生宿舍、食堂、商贸楼、浴场、医务室等等。

(三)与学生运动有关的建筑或场所:

篮球场、足球场、体育馆等等。

校园总平面呈矩形状,用于教学的建筑呈弧线形,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这三个建筑围绕一个圆形的山坡发散出去,形成一段一段的弧形,非常有整体感,整体中又带有变化。

宿舍多数呈L形,相互拼接,错落有致,最大面积的得到了受光。

学校大多数学生认为具有通体玻璃幕的图书馆是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

校园建筑绝大多数采用东南西北正方向的设计手法,方便学生及教师识别方向,使采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建筑立面装饰多采用面砖贴面,高级灰的色彩肌理使学校建筑更加沉稳,庄重,且具有艺术气息。

调查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总平面图是圆形或椭圆形,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总平面图是矩形或不规则矩形。

65%的同学认为图书馆是在校园建筑中最容易被记忆与识别的环境参照物。

在假设你有外面的朋友来吉林建筑大学,你会带他到哪些地方参观的问题上,60%的同学都选择了图书馆。

30%的同学选择食堂。

在调查表中意向中出现率较高的建筑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用于学生上课与学习所使用的建筑;二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频繁使用的建筑;三类是与学生运动有关的建筑或场所。

其中学习所用建筑代表是图书馆;生活相关的建筑是食堂;运动有关建筑的代表是足球场。

可见学生对建筑的要求既有功能性又有美观性,开阔,阳光充足,标志性。

2、场所

场所:

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特点:

1.占有性2.非空间性3.随机性。

定义:

指的是特定建筑物或公共空间活动处所。

场所与场地的关系:

场所乃有行为的场地。

场所=场地+在场地上发生的行为。

脱离了行为活动,则不能称之为场所。

学校中分为:

(一)生活场所:

学生宿舍、食堂、商贸楼、浴场、医务室等周边环境。

(二)运动场所:

篮球场、足球场、体育馆等周边环境。

(三)学习场所.教学楼、系馆楼、图书馆、逸夫楼、实验楼等周边环境。

调查分析:

校园语境中的场所主要包括花园、广场、操场、校友林、居较高位置的小山丘等等。

其中行政楼前面的小广场与教学楼前面的绿化、校友林与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围绕的小山丘也往往成为校园的节点空间。

这些空间视野空旷,功能明确,尺度宜人,边界清晰而且绿化环境良好,是学生室外与课下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有独特的吸引力,因此可意向性较高。

可以从中找到这些场所的共同特点:

具有明显的边界性、私密性、标志性。

3、道路

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与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学校的主干道采用弧形设计,与教学楼、图书馆等形成呼应.

调查分析:

学校路网呈不规则方向分布,校园主路弯曲设置,道路方向明确围绕建筑设计道路,但是从调查结果上看,只有很少部分同学可以很准确的画出校园全部的路网情况且认为学校的路很绕,不是最便捷的路线。

但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学都能够很快的画出校园的主要道路,尤其对大致东西走向的道路认知较为清晰。

学校主要道路——经过西侧主入口北侧的土木教学楼,路过一食堂,经过学生一公寓与二公寓以及篮球场与实验楼,一直通往二食堂,整条路将教学区与生活区串联在一起,且道路2侧均有整齐种植的橡树与黄金叶等绿化灌木,所以意向率较高。

同校园从二食堂通往南侧次入口的主干道一样,路过食堂与公共教学馆以及学生三公寓与四公寓,文体中心以及南侧篮球场,道路宽阔且笔直,两侧也有统一高大的橡树种植,所以意向率也很高。

其他的部分道路只能将部分学生生活区与部分教学区串联起来两侧建筑格调统一且道路弯曲设置,道路两旁也缺少标志性景观,道路交叉处的节点缺少设计,所以道路节点作用消失。

4、标志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

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与指令行动等作用。

特点:

1、功用性

标志的本质在于它的功用性。

经过艺术设计的标志虽然具有观赏价值,但标志主要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为了实用。

标志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直观工具。

标志有为人类共用的,如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有为国家、地区、城市、民族、家族专用的旗徽等标志;有为社会团体、企业、仁义、活动专用的,如会徽、会标、厂标、社标等;有为某种商品产品专用的商标;还有为集体或个人所属物品专用的,如图章、签名、花押、落款、烙印等,都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尤其兼有维护权益的特殊使命。

2、识别性

标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具独特面貌,易于识别.显示事物自身特征,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是标志的主要功能。

各种标志直接关系到国家、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决不能相互雷同、混淆,以免造成错觉。

因此标志必须特征鲜明,令人一眼即可识别,并过目不忘。

3、显著性

显著是标志又一重要特点,除隐形标志外,绝大多数标志的设置就是要引起人们注意。

因此色彩强烈醒目、图形简练清晰,是标志通常具有的特征。

4、多样性

标志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无论从其应用型式、构成形式、表现手段来看,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其应用形式,不仅有平面的(几乎可利用任何物质的平面),还有立体的(如浮雕、园雕、任意形立体物或利用包装、容器等的特殊式样做标志等)。

其构成形式,有直接利用物象的,有以文字符号构成的,有以具象、意象或抽象图形构成的,有以色彩构成的。

多数标志是由几种基本形式组合构成的。

就表现手段来看,其丰富性与多样性几乎难以概述,而且随着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总在不断创新。

5、艺术性

凡经过设计的非自然标志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性。

既符合实用要求,又符合美学原则,给予人以美感,是对其艺术性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艺术性强的标志更能吸引与感染人,给人以强烈与深刻的印象。

标志的高度艺术化是时代与文明进步的需要,是人们越来越高的文化素养的表达与审美心理的需要。

6、准确性

标志无论要说明什么、指示什么,无论是寓意还是象征,其含义必须准确。

首先要易懂,符合人们认识心理与认识能力。

其次要准确,避免意料之外的多解或误解,尤应注意禁忌。

让人在极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准确领会无误,这正是标志优于语言、快于语言的长处。

7、持久性

标志与广告或其它宣传品不同,一般都具有长其使用价值,不轻易改动。

调查分析:

具分析图书馆(65%的同学第一印象)、逸夫楼、行政楼等意向率较高的起标志性作用的元素均位于距学校西侧次入口位置很近的区域。

且与节点广场相结合,他们所处的环境视野开阔,标志及象征作用突出,可统领组织全局环境。

小尺度环境标志如行政楼前下沉广场,图书馆门前大面积的集散场地、学校次入口空间等,虽也起校园环境标志作用,但代表性不强,比较难给人留下印象。

5、边界

划分区域的界线,空间划分的界线,根据功能,方位,土地划分的界线.

调查分析:

学校西侧紧邻城市主干道,距离西侧次入口近,学校西侧次入口距学生生活区较近,且学校西侧有大面积学生生活区,学生出入也较多。

但学校东西走向太长,学生生活区较为分散,导致西侧生活区的同学对东侧生活区校园北侧属于辅助区,东南侧属于行政区与项目实验基地,学生使用率不高,所以识别率很低,比较少的同学能很清晰的画出东南侧道路及建筑分布情况。

从调查问卷上看,同学们对校园总平面形状持不同印象,50%的同学认为校园的总平面是圆形或椭圆形,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总平面是矩形或不规则矩形,而且90%以上的同学都不清楚学校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区分的界限。

6、区域

土地的界划,可按照位置、空间、功能划分。

调查分析:

在学生的草图纸上呈现出以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行政楼凑成的中心点,开始向四周发散,形成校园整体的布局,整体成为学生活动范围最大的区域。

学生宿舍部分比较集中,多用“L”为建筑造型,形成学生宿舍一大片整体区域。

相对来说,逸夫楼与系管楼因为有主入口与主要干道的的划分,而各自成为一片教学区域。

二食堂东南侧的篮球场则是一片运动区域。

校园东南侧有体育馆与足球场,统一成为一整个运动区域。

7、节点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节点与人的关系密切。

节点首先是连接点,也是简单的聚焦点。

调查分析:

校园图书馆可意象性最强,学生多把这一节点作为绘图七点,校门口、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宿舍楼意象清晰,位置准确。

对于宿舍楼部分,学生对于公寓号没有明确的划分,对各个楼的位置意象较弱。

对一些辅路有丢弃现象。

学校对标示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调查总结及建议

通过对吉林建筑大学校园认知地图的调查,获得了校园公共认知地图。

发现了校园中意象清晰与不清晰的环境所在。

通过认知地图,了解到学校整体校园环境优美,环境舒适,规划很有秩序,有依据性、方向性。

教学部分呈扇形放射状发散,宿舍部分基本呈“L”型拼凑,部分道路也随着建筑的形体走向设置。

校园环境总体简洁,整体。

但校园部分道路呈无规则走向,且无明显与随处可见的道路指示牌,在校学生大部分表示对学校道路规划不清楚,部分学生对学校总平面表示不清楚,且对土木教学馆、公共教学馆、逸夫楼、实验楼、行政楼内部的建筑结构表示不清楚,在楼内部也容易迷路。

因为建筑与道路的使用率不同,所以呈现两极化情况,学生对主建筑与主道路记忆很深,但对其他辅助道路很难留下较深印象,所以可在辅助区与学生生活区多设景观,方便引导学生更快熟悉学校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