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749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docx

精选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岳麓版

历史提高班非选择题练习

1.(07年广州一模26题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常服:

……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

……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

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典服志》

[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摘自《明史·典服志》[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依据上述材料,由表及里地概述明朝官服的信息。

(11分)

2.(07年广州一模27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

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

“《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材料二」梁启超:

“今日中国国民,未有可以为共和国民之资格。

”(《新民丛报》第79号)“昨天扰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介于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显然易见。

”(《新民丛报》第76号)“法(国)以革命故,流血断头,殃及善良,祸贻古物,穷天地古今之凶残,未有比之。

”(《新民丛报》第85号)

[材料三“夫我国民既有此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而民权立宪则本乎此精神之制度也,故此制度之精神,必适合于我国民,而决无虞其格格不入也。

”(《民报》第4号)“今之言革命者,其所欲破坏者,异族钳制之势力也,专制之淫威也,社会经济组织之不完全也,凡是皆不适宜于社会者也;而其所欲建设者,民族国家也,民主立宪政体也,国家民生主义也,凡是皆适宜于社会者也。

”(《民报》第9号)

【材料四】“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梁启超和革命党辩论的主要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报纸这种媒体对近代中国革命所起的作用。

(不得摘抄原文)(8分)

3.(07年广州一模28题13分)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

〔材料一】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出席者不足以代表7个邦时,得逐日休会。

【材料二】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中途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读书、读小册子、读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谁的发言。

【材料三】未经特别许可,一名代表不得就同一议题发言两次以上;若一名代表决定就同一议题作第二次发言,需等在座静听的其他代表把他们对这个议题的意见全部说完之后,才能开始第二次发言。

〔材料四]对一项议题作出决定前,即使已经经过充分辩论,只要有一个邦坚持要求,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

[材料五〕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

―摘自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

(不得摘抄原文)(6分)

(2)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7分)

4.(15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12分)(注意:

所回答内容必须在表格范围内,突破表格的部分不计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6分)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

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3分)

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

(2分)“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4分)

(2)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4分)

6.(07年广州一模30题15分)“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全集》第9卷)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

回答:

(l)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创立了什么理论?

(1分)后来有什么发展?

(l分)

(2)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史实。

(4分)

(3)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

(3分)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6分)

7.(07年广州一模31题9分)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

“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

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回答:

(l)材料中的“皮毛”是指什么?

(2分)

(2)概述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3分)

(3)分析明治维新对亚洲邻国的影响。

(4分)

8、(2006年广东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木夹,其无菜者不用木夹。

(木夹,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

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9、(06年广东高考第30题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

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请回答:

(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10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和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

(4分)

10、巨石阵位于英格兰南部一片平坦的田野上。

如图所示,它由一圈非常较大的石头组成。

一些巨石已经倒塌,一些则不知所踪。

我们把建造这些巨石的英国人称为石器时代的人。

很久以前,这里有不少的居住点,巨石阵是他们为了信仰或献祭而修建的神殿。

其中的一些石头来自附近的山区,而另外一些我们称之

为蓝石头的石块,相信是来自威尔士山脉。

请回答:

你认为巨石阵是一个要塞而非神殿吗?

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11、(2006年广东高考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

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

芒图:

《十八世界产业革命》

[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

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

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

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史》;李世安: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马克思指出:

“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

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

‘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

《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

(不得摘抄原文)(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

(3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4分)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本题共11分)

第一层次信息:

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场合的着装有规定。

(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4分)

第二层次信息:

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

(每点2分,共6分。

言之有理,根据试评情况统一给分)(表达准确、全面、有序,另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