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7296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docx

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第二轮总复习

2015届高三政治热点专题网络研讨 热点专题一~四

 

(2015-05-2517:

46:

27)

转载▼

标签:

 

2015届高考

 

nba

 

教育

 

室铭硕蓝鑫

 

体育

分类:

 高考文综

热点专题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徐州一中赵彬

【时事背景】

(一)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

“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在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发展的主要内涵,是提质增效、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生产力、创造力和社会活力迸发的闸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始终是我们党的自身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八项规定为肇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深入拓展,以重拳反腐为强劲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二)提出过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个逐步提出和成型的过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则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在这个时候提出,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拎起了中国发展的总纲,确立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主要矛盾、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三)重要意义

通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沿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脉络,我们党对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不断深入。

“四个全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行动指南。

它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

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热点解析】

经济生活

1.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根本上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给政府履行职能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式,同时从严治党,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符合这一要求。

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

“四个全面”是在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改造世界。

“四个全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预见性、创造性的判断,必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实践决定认识。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立足治国理政新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分步提出来的:

针对发展不平衡性、阶段性问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改革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政府和司法公信力下降、法治推进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针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依然严峻,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生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赓续探索的思想结晶。

4.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一度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速度轻效益等片面性问题,统筹经济、政治、法治、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就是要处理好战略目标与三个战略手段协调关系,目标统率手段、手段服从目标;三个战略手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避免单兵突进、各自为政;每个战略举措协同推进,既区分轻重缓急,又不顾此失彼。

5.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四个全面”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

“四个全面”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提出来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众对改变发展不平衡性提出的热烈期盼,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动力支持、制度保障和领导力量,四者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既顺应了人民呼声,又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的红利,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人民;全面从严治党,根本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人民性,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题示例】

1.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劲旋律。

“四个全面”就是协调推进全面 ▲ 、全面 ▲ 、全面 ▲ 、全面 ▲ ,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A.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法治建设从严治党

B.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从严管党

C.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D.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法治建设从严管党

2.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在这一战略布局中,作为战略目标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D.全面从严治党

3.简答题

材料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间经历了3个阶段。

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

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擘画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

“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1)结合材料一,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关原理分析“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发展过程。

(2)“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法的?

参考答案:

1.C

2.A

3.

(1)①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形成,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认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2)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是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同时,每一个“全面”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关联递进。

【思维拓展】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中国发展进步,我国具有怎样的根本制度保障?

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热点专题二 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事背景】

材料一: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

在习近平看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二:

《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

“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材料三: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央确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下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给出了新的任务。

从消费需求看,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九个方面的特征: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材料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热点解析】

一、《经济生活》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突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又离不开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

适应新常态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

4.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二、《政治生活》

1.政府角度:

我国政府的宗旨原则、基本职能、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府必须要加快转变职能,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深层次地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2.党的角度: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3.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综合国力的较量。

三、《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四、《文化生活》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新题示例】

1.(南京二模2)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下列描述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是

A.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

C.资源配置模式从计划调节转向市场调节

D.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2.(徐州一检)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经济发展正从长期中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低速增长

②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③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的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内需拉动

④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3.(泰州二模5)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据此,结合图1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图景预测合理的是

 

 

①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②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

③经济发展的波动趋于平缓④从做优存量转向增量扩能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南通一模2)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的主要统计数据。

下列数据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有

①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增长0.9%

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

③GDP同比增长7.4%,成为24年来的最低增速

④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1.2%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5.(南通一模2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需要智慧的耐心,不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做木头人、无所作为,贻误了宝贵的发展契机。

这种“智慧”表现为

A.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B.对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成长

C.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6.(南京一模35)

信息一:

注:

①2014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左右。

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实际增长6.9%。

信息二:

针对新常态,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通过放活市场、放宽政策,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

(1)根据信息一中的经济数据,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6分)

(2)分析信息二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要求蕴含的《经济生活》依据。

(6分)

参考答案:

(1)①我国经济增速由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但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处于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

(2分)

②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2分)

③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分)

(2)①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2分)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放活市场、放宽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分)(如从财政作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等角度回答,亦可替代要点③)

 

 

7.(12月盐城中学)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具有新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

注: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7.5%左右。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为赢得发展新优势,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国家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努力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进行政体‍制、财税体制、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向改革要动力。

(1)根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数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6分)

(2)请指出材料二中我国发展生产力的措施所蕴含的辩证法道理。

(6分)

参考答案:

(1)①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处于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

(2分)

②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优化。

(2分)

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2分)

(2)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分)

②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2分)

③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分)

8.(泰州37)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

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

可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似乎还不太够用,开销总在增加。

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但当消费支出更多了的时候,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