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7138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docx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练习2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后练习(26)

1.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另在《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失街亭》中选取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个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

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1)假如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2)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学了许许多多课文。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选择你最欣赏的一篇课文,写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

示例: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冒险家的宣言不是普通人能够响应的;一个反叛者的行动也不是长者们可以容忍的。

现实的人们有太多太多的美味可供享用,却少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举动。

因此,我喜爱房龙的《宽容》。

答:

3.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

(字数不超过50个)

“国学”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20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九十年代再掀热潮。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

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

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外,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

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依《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月10日,在北京当建筑商的武汉市黄陂区居民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汉的农民工发放工钱,提前连夜从天津驾车回汉,一家五口在河南兰考市大车祸中不幸遇难。

其在天津工作的弟弟孙东林为替哥哥完成全部结清农民工工资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后事,赶在腊月29将筹集的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了60余名农民工的手中。

他们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人称他们为“信义兄弟”。

假如他们能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请仿照下面为“暴走妈妈”陈玉蓉拟写的颁奖词,为他们拟一份颁奖词。

要求语法结构相似,有一定文采。

示例:

千里奔走,用脚步丈量一份伟大的亲情;割肝救子,用真情挽救儿子的生命。

她用脚步和真情,阐释了什么叫“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关于“0”的联想。

在你的眼里,“0”是什么?

请根据自己的想象,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例句:

“0”是一只空杯,等待你用创造的双手去斟满美酒;“0”又是一个绝望的陷阱,是意志消沉者的滴滴悔恨的泪珠。

仿句:

  

6.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

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赏心悦目的,是耀眼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心驰神曳的,是光线将祖屋分明的棱角隐去,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令人陶醉的,是道道金辉,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斑驳的树影中,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A.B.

C.D.

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如果你想了解森林,那就去欣赏林中的小溪,溪水流淌着森林快乐的呢喃。

8.将下面的句子变为被动句,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要保留全部信息。

经北京奥组委授权,于2005年1月5日正式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将让全世界人民发现和了解中国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度,特别是北京这个城市及中国的历史、文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下面这个句子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针对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的正常训练,很多外国媒体都提到了此次训练正值奥巴马宣布美国回归太平洋以及亚洲海上纷争升级之际,日本一些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海军完全是有意对日本施压,但美国国防部11月24日的表态称中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依据下面的示例,以“故乡”为意象另写一首小诗。

要求句式与示例相似。

【示例】故乡是一枚小小的金发卡

别在岁月的鬓角

从春到秋

晴也闪亮,雨也闪亮

 

参考答案:

1.答案:

假如当初齐威王没有听取邹忌的巧妙劝戒,又怎能出现“诸侯来朝”的繁荣景象呢?

假如当初马谡能虚怀若谷,认真听取王平的建议,何至于痛失街亭,被斩谢罪呢?

解析:

 

2.答案:

示例:

在平凡的生活里,一个先驱者的使命不是任何人可以肩负的,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也不是每个人可以替代的。

现实的“山民”有太多太多的梦,却很少追梦。

我喜欢韩东的《山民》。

解析:

 

3.答案: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儒学、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

4.答案:

(哥哥)千里驱车,用生命换取一份庄严的承诺;(弟弟)代兄偿债,用责任实现哥哥的遗愿。

他们用生命和责任,阐释了什么叫“信义”。

5.答案:

“0”是一只前进的车轮,等待着你用开拓的精神去推动;“0”又是无所作为者的锁环,是懦弱者的一只救生圈。

6.答案:

B

解析:

根据文中“隶楷行草”的顺序和这四种字体的不同特点来排序。

7.答案:

示例:

如果你想了解高山,那就去询问山中的瀑布,瀑布宣告着高山博大的情怀;

如果你想了解沙漠,那就去聆听大漠中的驼铃,驼铃的叮咚是沙漠温柔的倾诉。

8.答案:

中国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度,特别是北京这个城市及中国的历史、文化,将通过北京奥组委授权的,于2005年1月5日正式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被全世界人民了解和发现。

解析:

分析给定句子的句子成分,主语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谓语是“让”,兼语是“全世界人民”,兼语的谓语是“发现和了解”,兼语的宾语是“中国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度,特别是北京这个城市及中国的历史、文化”。

然后让宾语作为主语,运用被动句式重新组合句子成分。

9.答案:

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举行正常训练。

很多外国媒体提到中国此次海军训练正值奥巴马宣布美国回归太平洋以及亚洲海上纷争升级之际,日本一些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海军完全是有意对日本施压。

美国国防部11月24日的表态称中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解析:

此题考查长短句互换的能力。

原文针对同一现象“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的正常训练”,有三个“主语”表示了看法,只要将作原文状语的内容独立成句,并分别说明各方面的反映就可以转换成独立的三个或四个句子。

10.答案:

答案示例:

故乡是一支轻柔的摇篮曲

绕于游子的耳际

从早到晚

醒也听见,睡也听见

(句式1分,修辞1分,内容2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增强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例如,我国高铁就创造了技术引进带动技术创新的佳绩,引领了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闪亮名片。

在吸收先进科技的同时,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目光长远,积极谋求自主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例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第三个载人航天大国:

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天眼”将我国推向国际天文学观测和研究的最前沿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10767米,使我国成为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之一……

我国现今已经具备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

科技投入稳步提升,已接近世界科技强国的水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在2015年就达到7915万人,在2016年则增至8327万人,自2005年以来,每年新增的科研工作者人数居全球首位:

我国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

但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够强,人才发展机制仍需健全和完善;学术生态仍需净化,创新文化尚需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囯建设科技强国的探索》

材料二:

[Failedtodownloadimage:

http:

//192.168.0.10:

8086/QBM/2019/6/20/2229706192896000/2232391959879680/STEM/f52d9fba42d04b2c9c5f0b55006b3db2.png]

——摘编自《华为2013-2017年报》、《凤凰财经》

材料三:

全球范围内,惠及民生的科研一直马不停蹄。

世界首个已故捐献者子宫移植孕育的婴儿在巴西诞生并健康成长。

除了大脑,现代医疗的进步已经让人体主要器官移植成为现实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当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得到一份DNA检测报告,通过DNA检测给新生儿做一个类似“占卜”的健康隐患测算。

人类未来也许再也不怕疾病,所有的疾病在出生时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城市装上眼睛耳朵,和一个巨型大脑,让它变成传感城市。

如今,多伦多的一个叫Quayside的智慧城市计划项目,希望从头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社区,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去建设,它以一个巨大的传感器网络为基础。

这个网络将收集各种信息:

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以及人们的行为等数据。

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许会都变得更加可控。

立足民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与生命。

——摘编自《中国科普网》

1、下面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3年-2017年,华为集团的营业收入和科研投入皆保持增长态势,这5年间,其科研投入和营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B.《2018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名(部分)》既反映了各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的创新能力。

C.若图2榜上企业均保持现在的科研投入比例,可以预见,几年内谷歌集团就会成为全球科研投入最多的企业。

D.苹果公司的科研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但其营业收入高,所以科研投入资金绝对数仍然保持在全球前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科技人员增加的速度自05年以来每年均居全球之首,且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这些都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B.杂交水稻技术、载人航天工程、“天眼”工程、无人潜水器……这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已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之列。

C.将来,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将可能得到一份关于DNA的检测报告,这也许有助于我们及早去发现并且治疗疾病,进而让人类不再惧怕疾病。

D.智慧城市建设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均有较高的要求,在高新技术的保障下,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未来就能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

3、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

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西洋社会有些像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直至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清楚不乱。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常由若干人组成。

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合适,因为一个人可参加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不可能同时出现某根柴。

我们称这种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为“团体格局”。

西洋家庭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来”,你知道和他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西洋,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包括哪些人。

为什么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名词,我们会不清不楚呢?

这表明我们的社会格局和西洋格局不相同。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得清楚的柴,而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这就是“差序格局”,描述了一种按离自己距离远近来判定亲疏的人际格局。

这种格局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上。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这个网络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在我们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每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

这个圈子是“街坊”。

有喜事要请酒,有丧事要助殓。

这是生活互助机构。

可这不是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

范围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厚薄而定。

就像贾家大观园,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便更多了,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

“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中国人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源于此。

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就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

在团体里,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去。

这不是人情冷热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摘编自费孝通《差序格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中国人不清楚“家”的概念,所以导致了“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不同。

B.每个人在“差序格局”中都是影响他人的圈子中心,圈子波纹到哪,影响就到哪。

C.“差序格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我们社会具有“亲属关系”与“地缘关系”。

D.在中国社会中,“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这让中国家庭可大可小,大可至一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举朋友写信的事例,把西方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概括为“团体格局”,分析了西洋人的“家庭”构成。

B.第三至四段紧承西洋社会特点,从“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两方面举例论述了中国社会格局特点。

C.第五段对比中西方社会格局特点指出:

中国社会中一些“人情冷热”问题,在西方社会属于“权利问题”。

D.作者虽不像提出“团体格局”那样鲜明地提出“差序格局”,但却围绕“差序格局”展开论证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把西洋社会格局比拟为柴捆有缺陷,这体现出作者思维的严谨与缜密。

B.西洋人认识“家”透彻深刻,中国人对此却比较模糊,这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C.在“差序格局”中,亲属关系社会网络虽然包含的人不尽相同,但以“己”为中心。

D.中国人深感世态炎凉,是因为那些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木恩典

李丹崖

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

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

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

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

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

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

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

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

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

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

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

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

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

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我不是过激。

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

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照做。

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时会散发出奇特的香,这种香有一种用生命换来的美。

B.文中关于羊吃草的描写,色彩鲜明,用词精准,比喻形象,具有一种艺术美。

C.作者借古人亲近自然草木,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抨击今人远离自然。

D.全文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由实而虚逐步揭示了草木恩典的内涵。

2、文章是以“草木”为核心谋篇布局的。

请简要说明。

3、结合全文,说说“草木恩典”的具体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

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

范遂流寓西州。

西州平,归乡里。

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

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

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

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

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

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

“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范诃之曰:

“君困厄瞀乱邪!

”语遂绝。

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

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

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

建中初,迁蜀郡太守。

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

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

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无襦今五绔。

”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

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1、下列对文中黑体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B.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C.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D.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度是廉范的表字,“叔”表示兄弟排行第三,“度”字与“范”字意义相近。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与现在的博士含意不同。

C.洛阳,古代地名,因在洛水之南的名,古代将山水之南谓之阳,反之则谓之阴。

D.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手段,通常于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燃火以报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范出身名门,为人非常孝顺。

廉范是战国名将廉颇的后代,他的父亲遭遇战乱客死他乡,十五岁时,他西迎父亲灵柩,回归故乡安葬。

B.廉范知恩图报,设法解救恩人。

邓融在征聘廉范为功曹之际,被上级审查,关进监狱,为营救邓融,他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的狱卒。

C.廉范以谋克敌,灭掉敌人威风。

在云中太守任上,匈奴进兵入关,廉范以于夜间点火把的方式迷惑敌人,次日清晨与敌交战,大获全胜。

D.廉范为政地方,处事变通灵活。

在蜀郡,以前条令禁止百姓夜间活动,火灾却时常发生,廉范废除旧法,严格要求百姓储水,百姓便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

“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