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799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docx

枣阳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

枣阳二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题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

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3.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

4.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

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品种

1913年

1916年

1920年

1925年

1928年

1931年

1936年

原料

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

38.7

43.2

37.5

38.9

34.8

32.5

23.2

制成品

12.2

11.0

14.6

13.8

13.3

13.6

16.3

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依然较快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杨德才教授言及近代某次战争时说:

“这场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其不仅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

这就是通过索要巨额战争赔款,切断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供给。

”材料所说的“这场战争”的后果是

A.清政府提出“预备立宪”的方案

B.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洋务派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自救运动

D.国民政府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6.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3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表中的统计信息反映了下列哪组年份的经济状况

A.19491952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

7.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8.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表明党()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

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9.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

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摘自林增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10.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的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1.宋朝范成大诗云: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12.晚清时的《申报》评论说:

“厘卡之多,犹不止倍于关税之数,其司事巡丁之可畏,亦不止倍于税关之吏役。

”这种现象不利于()

A.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

C.民族工业品的市场竞争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13.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

“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

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这次会议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14.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

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

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

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

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5.《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

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对上述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开始启动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体现了美国人对洋务运动仍缺乏了解

D.说明了中国主动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

16.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提示语: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依据提示,我们应该挑选的答案是

A.上海B.厦门

C.广州D.汕头

17.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

均以1978年为100)。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农业

工业

总产值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

总产值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

197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79

108.8

100.8

107.7

108.5

104.9

103.4

1980

112.8

103.4

109.1

117.9

109.9

107.3

1981

120.2

106.2

113.2

122.8

115.2

106.6

1982

133.4

109.7

121.6

132.2

118.8

111.

3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提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反映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18.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

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

C.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D.交通条件的限制

19.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

所谓“插柳”是指

A.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B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C.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20.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8%

1942年

58%

78%

49%

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需要B.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C.国际援助的增多D.官僚资本的膨胀

21.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

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

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22.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

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

)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23.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

24.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

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26.“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

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

”据此,请判断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7.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因坚决禁烟而被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途经吐鲁番县城,他在日记中写道:

“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卡井”这种奇特的水利工程最初起源于(   )

A.关东地区       B.关中地区     C.新疆地区       D.江南地区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

“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

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A.大幅度增长B.下降C.增长乏力D.不增不降

29.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

他说:

“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

”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30.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31.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

歌词中的“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B.劳资矛盾尖锐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

33.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4.“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35.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36.据资料统计:

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37.下表中中国对外贸易最为恶化时期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类别

年份

货物数量交易指数

物价指数

进口

出口

出入差

进口

出口

入差

1905

96.6

62.5

—34.1

81.2

90.4

9.2

1916

73.7

102.3

28.6

81.2

90.4

9.2

1920

75.9

119.3

43.4

175.7

112.8

—62.8

1926

130.5

141.1

10.6

150.8

152.9

2.1

 

A.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B.中国出口产品多为原材料

C.袁世凯统治时期压制民族经济发展D.工业产品价格高于原材料价格

38.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39.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

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

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

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一一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

40.《元史·食货志》记载:

“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

”下列对此记载的解析正确的是()

A.唐之飞钱是最早的纸币

B.唐、宋、金、元都发行过纸币

C.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对元朝发行纸币有促进作用

D.唐、宋、金发行了新的金属货币——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4分,42题15分,43题11分,共40分。

41.(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宋之际,地处东南山区的徽州由于未遭金军的蹂躏,故在靖康之乱后,有大批的移民迁入。

加上,徽州人多地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南宋时已有大量徽州人迁移到长江沿岸地区,“比年(淳熙前后)多徙舒、池、无为界中”。

到了明清,人地矛盾愈益紧张,故小民“能以生业著於地者,什不获一,……其势不得不散而求食于四方。

于是乎移民而出,非生而善贾也”,明清时期的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输出地区,史籍记载:

“九州四海尽皆歙客,即寄籍者十之五六”,徽州商帮因此蜚声远近。

材料二吴章,(安徽)休宁人,从小跟随父亲吴道遐侨居杭州,后到常山经营盐业,便入籍常山,“性慷慨,好行其德,旱则施粥,冬尝给棉,设姜茶,济贫乏,行事有足称者”。

徽商及其后裔入籍当地,入试登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衢州府的文化发展。

——材料一、二均摘自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

材料三2010年6月20日~23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

本届徽商大会以“承接转移、创新共赢”为主题,实际揽资1200亿元$到会客商3757人,参观展馆人数近10万人次,取得了丰硕成果。

——摘自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网站

(1)依据材料一,归纳在徽州形成商帮的原因。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徽商的哪些特点?

(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

“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则商货成本愈重。

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

另一个资本家写道: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下同)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之便利。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材料三 1957、1992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

1957年产量

1992年产量

535万吨

8000万吨

1.3亿吨

11亿吨

粮食

1.95亿吨

4.42亿吨

棉花

164万吨

452万吨

(1)根据材料一,指出l912~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7分)

(2)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3)从材料一至材料三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的发展状况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分)

43.(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公社)将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的农业社的财产无条件地全部上缴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和调拨;将社员自留地……以至生产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公社化之初,在一些地方的公社中一度……按人供给口粮,进而实行吃饭不要钱……把公社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团等单位,公社可以统一指挥调动。

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力的无偿调拨。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改变农村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设立村民委员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根据宪法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至此,原来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被撤销,相应地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人民公社时代作为村级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也被撤销,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

(3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在农村撤社设乡的原因,这一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分)

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此题根据1984年时间和厂长经理呼吁‘松绑’信息容易确定是C。

2.C      3.A      4.C      5.B      6.B      7.C      

解析:

C到D点变化反映出1960-1965年期间的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应该与党对国民经济进行八字方针有关

8.D      9.C      解析:

可用排除法。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结合材料可知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对中国的掠夺;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A      解析:

“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反映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说明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C      解析:

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读取与理解。

从“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判断A、B;从种植的“桑”“麻”,可判断D;古代小农经济容易受到天灾、苛政、战争等因素影响,具有脆弱性,因此C是错误的。

12.C      解析: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材料显示民族工业承受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这增加了民族工业的负担,不利于民族工业品的市场竞争。

13.C     

14.D      解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项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外国通商贸易,而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导致的认知。

15.D      解析:

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开始启动,A不符合题意,排除A。

从材料“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

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可以推断出B正确,它解释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B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B。

从材料“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可以推断出美国人对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缺乏了解,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C。

洋务运动是满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动地向西方学习,因而具有被动性的特点。

而D说明了中国是主动地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16.B      解析:

厦门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7.B    解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后,故C可以排除;1978—1982年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是因为农村实行改革,农业生产率提高,故A说法错误;工业体制改革后劳动者积极性才2调动,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后,故D不正确。

18.C      19.A      20.A      21.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当时国社会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我国无力保护民族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