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736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docx

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

 

一、内容摘要……………………………………………………………………2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2

三、红外线转速表的工作原理…………………………………………………2

四、单元电路设计………………………………………………………………4

五、总体设计………………………………………………………………………8

六、组装调试………………………………………………………………………8

七、心得体会………………………………………………………………………10

八、电路用到的器件………………………………………………………………11

九、参考文献………………………………………………………………………12

 

一、内容摘要

我们设计的是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

转速表用红外线发光管,通过光学原理实现对转速的测量,通过计数锁存电路、延时电路、脉冲电路的相互有机组合可以使测速范围达到了从0转/s到9999转/s,实现近距离测量;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四位数数字显示红外线转速表。

转速表用红外线发光管。

测速范围为00009999转/s,实现近距离测量;

(2)转速表用红外线发光管5GL发射的红外线,由接收管3DU5C接收被测转动体的转速脉冲;

(3)组装、调试红外线转速表;

(4)画出完整的电路图,写出设计、调试报告。

 三、红外线转速表的工作原理

3.1红外线转速表采用的红外线探头有直接试和反射式两种。

直接式探头、发光管和受光管在被测物体的两边,发光管射出的光线直接照射到受光管上,被测物体运动时阻挡光线,产生计数信号,这种探头经常用做光电计数。

反射式探头、发光管和受光管在被测物体的同测,当探头接近物体是,接收到脉冲的红外线信号,用于测量转速比较方便。

3.2测量转速的探头根据测量距离可以采用透镜系统,也可不采用透镜系统。

当被测物离开探头距离在15cm以内时,无需采用透镜。

探头设计是可采用小功率发光管5GL和光敏受光管3DU5C。

组装电路如图2-1所示,两管并排放置,两个管子的中心线夹角很小,使它们在10cm15cm远处相交。

这种探头靠接近物体上漫反射回来的光线工作,对全黑色物体,接收灵敏度很底,对白色物体和镜面反射体接收最灵敏,也能接收到其他颜色物体的反射光,但相应的探头距离要近些。

         

       图1不加透镜,接收漫反射光的探头

测量转速的探头经常用透镜系统,根据光学的折射反射原理,发射管和接收管都固定在探测架上,通过透镜聚焦。

在探测架中间用半透膜使发射的红外线折射向转动体,又能使从转动的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通过半透膜射向接收管。

半透膜上最好涂一层只能透过某个单色波长的物质,或用单色性很好的滤色玻璃制作,使它只能透过固定波长的红外线(例如0.93μm),这样对于对抗杂散光的干扰更有利。

3.3为了提高反射红外线的能力,通常在转动物体贴上一小片红外线反射纸,反射效果极好。

有时用镜面、铝箔、洁白平滑的纸、白油漆等也能提供反射性能。

当转动物体转到反射纸恰好对着从发光管发出的红外线时,接收管接收到光信号,从单位时间内收到光信号的次数便可测出转速。

3.4红外线转速表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

为了使红外线转速表不怕可见光干扰,系统可以设置振荡器和波形变换电路,使发射的红外线通过脉冲功率放大和调制,当受光管收到脉冲信号后,电路把调制发光管的脉冲信号和受光管接收到的脉冲信号选通出来,对收到的光电信号,必须“卸调”调制脉冲,即实行解调,从中取得真正需要的转速脉冲输出信号,解调后输出信号送入计数控制门计数。

            

图2红外线转速表电路原理框图

秒脉冲电路可以得到1kHz的秒脉冲信号,通过1秒脉冲电路得到闸门时间(脉宽)为1秒的闸门信号,该1秒的脉宽就是转速表的取样时间,是计数控制门的输入信号。

为了在测量过程中,只让显示数字在每次测量结束后自动改变一次数据,要对计数显示“锁存”,所以电路需要一个延时1锁存信号。

在计算器每测量依次转速后,使计算器自动清零,故设置延时2电路,以提供延时清零脉冲。

计数、锁存、译码显示电路完成光电转速表的转速数据显示。

 

四、单元电路设计

1红外发射及接收电路

5GL最大工作电流10mA,正向电压UF<=1.3V;3DU5C暗电流0.2mA,光电流1mA。

于是计算出R1=500,R2=5K。

 

图3

2秒脉冲电路

系统所需要的秒脉冲由定时器555定时器所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提供。

其中1脚是电路地GND;8脚是正电源Vcc,工作电压范围为3~18V;2脚是低触发端TR;3脚是输出端OUT;4脚是主复位端R;5脚是控制电压端Uc;6脚是高触发端TH;7脚放电端DISC。

R1、R2和C为定时电阻和电容,C1为电压控制端稳定电容。

输出矩形脉冲的周期等于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之和。

用一阶RC电路的三要素法可求出电容的充放电时间。

充电时间即高电平脉冲宽度T1=0.7(R1+R2)C。

放电时间即低电平脉冲宽度T2=R2C。

R1=72.14KR2=30.43K.C=10uFC1=10nF

555外引脚

图4

3秒脉宽电路

用D触发器CC4013构成。

(2分频)

功能说明:

“3”端口接秒脉冲;“2”端口的输出作为“5”端口的输入,“1”端口作为整体信号输出接与非门。

 

图5

4计数控制电路

图6

用4×2输入与非门CC4011和非门4009构成。

具体连接如下:

5延时电路

用单稳态触发器CC4098构成。

tW=0.45RextCext

CC4098单稳态触发器的管脚功能图如图所示.触发器从TR+或TR_端引入(上升沿触发用TR+端,下降沿触发则用TR_端).输入端

接“1”时,单稳态触发器按触发工作,接“0”时,Q端输出“0”,

输出“1”。

Rext和Cext是外接的定时元件,其值决定输出脉冲宽度(暂态时间)。

电路本身的传输延迟时间仅由内部单元的延时决定,与Rext和Cext的值无关。

CC4098的真值表如表11-6-2所示.

    按照设计要求锁存信号脉宽可为5-10s,秒脉宽信号下降沿触发。

tW1=0.45Rext1Cext1=9sRext1=200KCext1=100uF

2)清零信号脉宽1s,锁存信号下降沿触发。

tW2=0.45Rext2Cext2=1sRext2=460K×2Cext2=4.7uF/2

 

6计数/锁存/译码/驱动CC40110

计数/锁存/7段译码/驱动器CC40110是CMOS集成电路,内部计数器采用“约翰逊计数器”结构,按二—十进制加/减方式工作,锁存器将数据锁存,译码器、驱动器和输出驱动七段显示器,电源范围为3V~18V,输出驱动电源可达10mA以上。

CC40110逻辑图和引出端功能图如图所示。

a~g为驱动器输出端,和七段显示器连接;R为清零端,R=“1”

时,计数器复零;CPu是加法计数时钟,CPd是减法计数时钟;Qco输出进位脉冲,Qbo输出借位脉冲;

为触发器使能端,

=“0”时计数器工作,

=“1”时,计数器处于禁止状态,即不计数;LE为锁存控制端,LE=“1”时,计数器锁存。

CC40110各引出端具体功能参见下图。

“5”端口接清零;“6”端口接锁存;“9”接计数脉冲;“10”是进位

输出。

7显示电路

BS201A:

最大工作电流Im=10mA,

正向电压Uf<=2V,

 

 

五、总体

图13

六、组装调试

1调试用的仪器

(1)数字万用表或指针式万用表

它可以很方便地测量交、直流电压,交、直流电流,电阻及晶体管β值等。

(2)示波器

用示波器可以测量直流电位,正弦波、三角波和脉冲等波形的各种参数。

用双踪示波器还可同时观察两个波形的相位关系,这在数字系统中是比较重要的。

调试中所用示波器频带一定要大于被测信号的频率。

(3)信号发生器

因为经常要在加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则在调试和故障诊断时最好备有信号发生器。

它是一种多功能的宽频带函数发生器,可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对称性可调的三角波和方波。

必要时自己可用元器件制作简单的信号源。

以上三种仪器是调试和故障诊断时必不可少的,三种仪器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调试及故障诊断的速度,根据被测电路的需要还可选择其他仪器,比如逻辑分析仪、频率计等。

从电路焊接组装中得出经验,一般分模块进行焊接,焊接好后调试该模块,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各模块焊接好后,验证输出输入正确后,才将各模块之间连接起来进行整体的调试。

2故障分析与排除

常用检查方法

1、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查找故障部位,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1)检查接线,在面包板上接插电路,接错线引起的故障占很大比例,有时还会损坏器件。

如发现电路有故障时,应对照安装接线图检查电路的接线有无漏线、断线和错线,特别要注意检查电源线和地线的接线是否正确。

为了避免和减少接线错误,应在课前画出正确的安装接线图。

(2)听通电后有否打火声等异常声响;闻有无焦糊异味出现;摸晶体管管壳是否冰凉或烫手,集成电路是否温升过高。

听、摸、闻到异常时应立即断电。

电解电容器极性接反时可能造成爆裂,漏电大时,介质损耗将增大,也会使温度上升,甚至使电容器胀裂。

2、电阻法

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电阻和元件电阻来发现和寻找故障部位及元件,注意应在断电条件下进行。

(1)通断法

用于检查电路中连线是否断路,元器件引脚是否虚连。

要注意检查是否有不允许悬空的输入端未接入电路,尤其是CMOS电路的任何输入端不能悬空。

一般采用万用表电阻挡R×1或R×10挡进行测量。

(2)测电阻值法

用于检查电路中电阻元件的阻值是否正确;检查电容器是否断线、击穿和漏电;检查半导体器件是否击穿、开断及各PN结的正反向电阻是否正常等。

检查二极管和三极管时,一般用万用表的R×100或R×1K挡进行测量。

在检查大容量电容器(如电解电容器)时,应先用导线将电解电容的两端短路,泄放掉电容器中的存储电荷后,再检查电容有没有被击穿或漏电是否严重,否则,可能会损坏万用表。

在测量电阻值时,如果是在线测试,还应考虑到被测元器件与电路中其它元器件的等效并联关系,需要准确测量时,元器件的一端必须与电路断开。

3、电压法

用电压表直流挡检查电源、各静态工作点电压、集成电路引脚的对地电位是否正确。

也可用交流电压挡检查有关交流电压值。

测量电压时,应当注意电压表内阻及电容对被测电路的影响。

4、示波法

通常是在电路输入信号的前提下进行检查。

这是一种动态测试法。

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有关各点的信号波形,以及信号各级的耦合、传输是否正常来判断故障所在部位,是在电路静态工作点处于正常的条件下进行的检查。

5、电流法

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工作电流、各部分电路的分支电流及电路的总负载电流,以判断电路及元件正常工作与否。

这种方法在面包板上不多用。

6、元器件替代法

对怀疑有故障的元器件,可用一个完好的元器件替代,置换后若电路工作正常,则说明原有元器件或插件板存在故障,可作进一步检查测定之。

这种方法力争判断准确。

对连接线层次较多、功率大的元器件及成本较高的部件不宜采用此法。

七、心得体会

紧张而又辛苦的两周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老师下达给我们的任务的时候,我仿佛经过了一次翻山越岭,登上了高山之巅,顿感心旷神怡,眼前豁然开朗。

电子课程设计是该课程是对我们进行的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也是电子课程全部结束后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环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的迈开这一步,就是为了明天能稳健的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很累。

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是,仔细回味这一周来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的喜悦即刻使我倦意顿消。

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这一步,是我人生中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自己成熟了许多。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

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事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记得又一次取数取错了,到最后才知道不行,只好毫不犹豫的重来。

但以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的耐心教导,想到以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一定要养成一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风度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的两周的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老师。

不管是上课还是课余时间,或者是双休时间,问您的问题,您都会耐心的给予解答。

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谆谆教导启发了我,是您的殷切期望鼓舞了我。

通过设计电路,完成电路各个功能模块,我们加深了红外线测速器的了解,知道了这个红外线测速器具有原理简单、易于理解、简单易做的特点,同时由于它的研究型不是太高端,正好适合我们这样刚刚完成课程的学生,这样就加深了我们对各个课程学科的理解,而且由于各个功能模块的独立性,可以在完成整体电路时把它拆分成很多独立的模块,这样就加速了课题的研究进程。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它的很多缺点,比如,由于此次应用的是光学原理,而光却是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完成的测速仪可能精度不高,或者不稳定,这些虽然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技术,材料加以弥补,可是根本的原理不变,这个缺点是难以解决的,只有变化了测速器的构成原理,这个问题才会得以解决。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

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

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专业知识问题,最后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们学也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们表示感谢!

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八、电路用到的器件:

1555定时器1片

2CC401104片

3数码显示器BS201A(共阴极)4片

4CC4013(双D触发器)1片

5CC40981片

6CC40111片

75GL(发光管)1只

83DU5C(光敏受光管)1只

9CC40091只

10电阻、电容若干

九、参考文献

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杨宗善主编1995.1。

2《新编实用半导体器件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杨帮文主编2004.9

3《新编CMOS4000系列集成电路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杨帮文主编2006.10

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科学出版社唐治德主编2009.1

5《数字电子技术试验》重大出版社夏鸣风主编20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