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556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

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横线上,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公平的观念

②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③控制人口规模

④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⑤权利的观念

⑥转变发展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15·上海高考)“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回答下题。

1.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D.东亚、南亚

【解析】 中亚深居内陆,西亚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故选C。

【答案】 C

(2015·天津高考)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下题。

2.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解析】 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只有大量注入淡水才会引起艾比湖的含盐量减小,A选项错误;湖中芦苇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差,鱼类会大量死亡,而不是鱼类密度增大,B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湖水总蒸发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湖水面积缩小,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故答案选C。

【答案】 C

3.(2014·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

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

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亿元

1400

2220

4000

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

3∶86∶11

4∶82∶14

4∶81∶15

采掘业占工业

总产值比重/%

82

79

72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

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

(2)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________。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表中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材料二中玉门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石油开采造成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锐减等信息组织答案,特别注意题中强调的资源、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

(2)因地制宜是地理的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根据当地区位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答案】 

(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4.(2014·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a           图b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

2009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若图a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________,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

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_。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

【解析】 题图显示了北海及其周边国家,图中有油田分布、国家分布、海陆分布、海水深度以及荷兰的位置等信息。

(1)石油泄漏后扩散的方向主要受洋流影响,石油污染直接影响渔业部门。

(2)围海造田实际上破坏了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沿海滩涂湿地,减少了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海的意义在于缓解上述生态问题。

【答案】 

(1)向北(或东北) 北大西洋暖流(或洋流) 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

(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015·北京高考)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

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据此,回答下题。

5.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过度猎狼,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也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故选D。

【答案】 D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下题。

【导学号:

64490097】

6.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利用沼渣及动物粪便等有机堆肥作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农产品具有绿色优质的特点,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答案】 C

(2015·江苏高考)图1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2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

图1         图2

7.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D.缩减生产规模

【解析】 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使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加强科技创新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减少碳排放。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单位GDP碳排放无关,缩减生产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也是不现实的。

【答案】 BC

(2015·山东高考)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8~9题。

8.“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9.“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8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

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

第9题,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选项D正确。

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 8.C 9.D

10.(2015·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

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________。

【解析】 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以参照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进行分析。

【答案】 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环境保护

章末综合测评(四)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湖南长沙检测)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64490098】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        B.全球变暖

C.人口增加D.自然灾害

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森林、草原面积不断下降,耕地和牧场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的结果。

第2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发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进而会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会增加,水资源短缺会加剧。

【答案】 1.C 2.D

3.(2016·黑龙江双鸭山模拟)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图示现单纯追求人类所谓的“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严重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 B

(2016·福建四地六校三联)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4~5题。

4.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B.森林

C.村寨D.梯田

5.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 第4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第5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 4.B 5.C

(2016·福建厦门模拟)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6~7题。

6.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7.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

第7题,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答案】 6.D 7.D

(2016·广东佛山模拟)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完成8~9题。

【导学号:

64490099】

8.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率高B.劳动力投入少

C.科技比例大D.机械化程度高

9.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B.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

C.精深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

D.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

【解析】 第8题,该地种植的水稻经过精深加工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第9题,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促进该区域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不能实现零排放。

【答案】 8.A 9.C

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

A.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B.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D.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11.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故B项正确。

第11题,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有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资源通过海运、陆运从外地运入,不接近原料产地;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托海港,运入原料,运出产品。

故D项正确。

【答案】 10.B 11.D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6·河北唐山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材料一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

省份  

A类

B类

C类

D类

广东

●●●●

●●

●●

四川

●●●

●●●

新疆

●●●●

●●●

山西

●●

●●●●

●●●●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

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监测的项目主要有:

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

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污染指数

主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太原

130

TSP

Ⅲ1

深圳

132

NOx

Ⅲ1

珠海

58

TSP

重庆

128

SO2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3)珠海、深圳同属珠江三角洲地区,但珠海空气质量较好,简述其原因。

(6分)

【解析】 第

(1)题,B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新疆,结合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的特征可知是土地荒漠化;D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因此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

(2)题,重庆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因此其空气污染类型是酸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SO2的排放。

太原虽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但降水少,且沙尘呈碱性,中和了酸雨;北方冬季多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第(3)题,珠海和深圳同属珠江三角洲,但产业结构不同,工业规模不同,因此空气质量有差别。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深居内陆,降水少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2)酸雨 重工业发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北方地区风力大,降水少;地形开阔,利于污染物扩散;沙尘呈碱性,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

(3)工业、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靠近澳门,以第三产业为主;治理力度大;政府管理力度大。

13.(2016·北京石景山模拟)阅读青海省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8分)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等级比例%

年份  

1~3级

4级

5级

6级

总面积(平方千米)

1985

0

9.26

52.13

38.61

11172

1997

0

0

48.3

51.7

10793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

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

(1)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8分)

(2)简述建设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10分)

(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

(10分)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解析】 第

(1)题,B地区因过度放牧,进而引起草场退化。

草场退化的主要表现就是草场面积减少,草场质量下降。

(2)题,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区位优势条件主要从原料、能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第(3)题,从图分析,青海省的两大主导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使环境条件得到改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答案】 

(1)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具体表现:

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

(2)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3)清洁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效益:

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经济效益:

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