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471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新余四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余四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新余四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

训有之: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

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

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

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

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清源山记

王慎中

登高望远,揽山水之奇变,娱耳目于清旷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浊,天下之乐宜无逾此者。

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羊叔子登岘山以临汉水,至于参佐相语,悲咽怃然而罢,何情之反也?

以景公之愚,睠然揽齐国之富,恐其一旦忽然去之而死,而不得免其意之卑,而晏子笑其不仁,宜矣。

叔子慨然顾其一时之功,爰而难忘,虑他日之易泯,抚当身之权而不足以自慰,可谓贤者。

其当乐而哀,以身为累而不得尽悦生之性,亦何以异于不仁者之悲嗟乎?

富贵之君侯,功名之卿士,穷天下之欲无所不足,志满气盛,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何所不得,宜其兼得于山水。

而牛山、岘山之胜反以出涕而兴嗟,彼其念富贵之可怀,而伤其不得久,有喜功名之甚,冀于垂永而患其无闻,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宁独不乐而已,且为之感慨而哀。

孰知夫苍崖翠壁,发舒气象而凌薄光景,亦导忧增戚之物也。

当其戒具往游,固以酣乎奢佚之骄羡,倦乎勋伐之劳动,思取乐于山水之间,以适耳目之娱。

卒之求须臾之乐而不可得,岂非以其所都者厚,与所挟之高,起于濡恋矜顾而然耶?

富贵功名者之于山水,其果不得以兼取也。

清源山者,泉州之名山也,余尝以暇日往游于其间。

好事者往往撰酒肴跻山之巅,就予而饮食之。

因辄相命为游,攀援险绝,探讨幽窈,极意所止,有从有否,不为恡也。

顾视其踽踽寂寥,崎岖而盘桓,何足以望牛山之傧从,岘首之宾僚?

然吾未尝不乐,而客之从者未尝不与吾同其乐也。

以吾之早废于时,习于富贵之日浅,而顽拙不适用者,曾无秋毫之长,可以挟而待,后欲为濡恋而无所可怀,欲为矜顾而无所可喜,而山水之乐,卒为吾有。

吾虽困于世,于物无所多取,而独得之于此。

彼富贵功名者,于天下之欲穷矣,而于天下之乐犹有所憾。

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既以语客,复记之如此。

(选自《明人清源山游记三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参佐相语,悲咽怃然而罢怃然:

怅然失意的样子

B.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备享:

充分享受

C.攀援险绝,探讨幽窈,极意所止探讨:

讨论

D.顾视其踽踽寂寥,崎岖而盘桓

顾视:

回头看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B.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C.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D.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有富贵的君侯,拥有功名的卿士,在欣赏美景时反而流泪兴叹,他们是为不能够长久拥有它们而伤心。

B.那些拥有功名富贵者常常搜求穷尽天下快乐的欲望,什么都要得到满足,由此来看,功名富贵与山水之乐不可能兼得,因此,只要拥有了前者那就寻求不到山水之乐。

C.常常与友人相互结伴出游,攀登险峻的山岭,尽管跟从一起沿崎岖山路盘桓而上的人并不多,但自己与同游者都十分快乐。

D.说自己被时代废弃,享受富贵的日子少,因而为人愚笨不适用于社会,没有什么可以眷恋顾惜的外物,却独独能够得到这山水之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当乐而哀,以身为累而不得尽悦生之性,亦何以异于不仁者之悲嗟乎?

(5分)

译文:

(2)卒之求须臾之乐而不可得,岂非以其所都者厚,与所挟之高,起于濡恋矜顾而然耶?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残红:

此指将熄灭的灯焰。

金猊:

狮形的铜制香炉。

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8.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旨在营造出一种凄寒的氛围,试分析词人是从哪些角度表现这种凄寒之感的?

(5分)

9.词的下阕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2)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两句写出了春夏两季鲜花芬芳、树木繁茂的美丽景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二叔

汪培君

二叔会看风水,谁家修宅基必来找他去看。

二叔乐颠颠去乐颠颠回,从不收钱。

我问二叔为什么?

他反问我,你为什么喊我二叔?

我回答按乡邻辈分。

他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村里人见面该长称长称,该平称平称,从不像城里人老张小李地叫?

我说,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

二叔就说,亏你还是村里的人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为自家人干点事,能收钱吗?

我是村里的书记。

我吃了一惊,想不到二叔对乡邻的认识这么到位。

二叔不收钱,别人过意不去,就给他弄包烟弄瓶酒啥的。

我不抽烟,但爱喝两盅,就常去二叔家蹭酒喝。

二叔总是一撇嘴说,放着受贿的好酒不喝,来喝我这劣酒。

我说我听您的,明天起开始受贿。

二叔就故意拉长了脸说,你敢,我第一个实名举报你。

——还加菜吗?

我问还有什么?

他指了指院子里的公鸡。

我说麻烦,八月十五送我家去吧。

二叔说想得美,来吃有你一口,不来吃连鸡毛也没你的。

我们村后面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块几十亩地的大沙湾,沙纯,层厚,被县城一个开发商看中了,要买。

我摇摇头不答应,说二叔说过,大挖大掘是开膛破肚,伤元气,破风水。

开发商贼精,笑着拍了拍我,财大气粗地说:

呵,学会谈生意了,不就是想要高价嘛,说。

谈成了价,我问乡亲们卖不卖?

只有二叔反对,说沙里藏金,那片沙滩是咱村里的金,金木水火土金占第一,挖走了就是五行缺首。

风水破了,咱村非变穷不可。

二叔知道我不信,特别盯着我说:

若是不信,你就等着遭报应吧!

二叔遭报应的声音被挖掘机声盖住了,沙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

当然,票子则源源不断地飞进村里的账户。

与此同时,我请开发商给我们建了一个新村,一家一院,整整齐齐,亮亮堂堂;油漆的街道,笔直坚硬,平滑如镜。

我对二叔说:

二叔,我行使一下手中的权力,您先选完我们再抓阄。

二叔说你小子想让我腐败呀,一家人,要抓都抓。

我问二叔,看着这么漂亮的房子有何感想?

他说,我没敢想。

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想,要不,我当人头,你怎么当不了呢?

报应还真来了!

第二年的雨特别大,水积在沙坑里,越积越多,渐渐溢出,淹掉了三百亩玉米。

这下村里炸了锅,都说是报应,弄得我灰心丧气。

二叔却杀了公鸡叫我喝酒,我以为他会教训我,没想到他说:

要干事,就别怕嚼舌头。

我知道二叔是心里埋怨我,口头上安慰我,但我仍然感激。

不久我找到了改造它的办法:

其余的地作为口粮田种粮,把这三百亩弄成经济田,挖土筑堤,堤上栽果树,池里养莲藕。

有那一坑水作保障,藕池里就断不了水。

二叔急了,找到我家吼:

你小子怎么又要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荷花开了,没想到招惹了好多城里人来看,于是几家农家乐、一些小摊贩便应运而生。

天天人来人往,把个小村庄弄得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一天,我对二叔说,给您安排个工作,去当巡逻员,照看着花果,帮一下有需要的游客,给您重金。

二叔说,你别埋汰我了,要找就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代表咱村形象。

二叔是个瘸子。

我说人家争破头地抢,你却让,是不是腿短心眼也……二叔一瞪眼打断我:

胡说八道。

告诉你,别看二叔走路一歪一歪的,二叔的心眼不歪!

原村址还闲着,我想不出干什么用好,就问二叔。

不料二叔立刻冲我吼道:

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我与二叔的一些故事,表现了二叔对乡村真挚深厚的情感和正直无私的品德。

B.二叔认为农村按辈分称呼人,使得全村人亲如一家,因此,为村里人办事便不能收钱。

C.二叔假意拒绝我到他家蹭酒喝,言谈中还警告我不要受贿,他也绝不会向我行贿。

D.我要高价卖大沙湾,只有二叔反对,他预言的报应也成为了现实,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

E.我对村里的改造成就了小村庄旅游业的兴起,对此,我颇为得意,但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

(2)小说中的二叔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一位?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6分)

(4)小说中四次写到二叔说开膛破肚破坏风水之类的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愚昧无知还是另有什么深意?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陈省身:

捷足占鳌头

冲破乌烟阔壮游,果然捷足占鳌头。

昔贤今圣遑多让,独步遥登百丈楼。

这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写陈省身的诗。

作为老师和证婚人,杨武之深谙陈省身的抱负与为人。

陈省身对此曾说:

誉不敢承。

然论为学态度,则知己深谛我心也。

陈省身潜心研究数学70余年,成果累累,在二十世纪全球数学家排名中,仅有两位中国人,他名列31位,华罗庚位列88。

陈省身晚年回顾自己的数学道路曾总结:

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

1930年,19岁的陈省身以最优等毕业生的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选择清华,走的正是这条路。

陈省身曾回忆:

1930年,清华决定办研究院。

我看清楚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但家里不能供给我,所以必须要找公费。

刚巧,那年清华开办研究院,三年毕业后授硕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派送出国两年。

另一个目的,是想跟孙先生做点研究。

孙先生就是孙光远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是当时中国数学家中唯一在国外发表论文的人。

因清华研究院算学系里只有陈省身一个学生,入学第一年,陈当了系主任熊庆来的助教,给学生讲高等数学,实际内容是解析几何。

次年,才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个数学研究生。

20世纪30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最快的时期。

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

1930年初,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

清华大学由于庚子赔款,经费相对充裕,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维纳。

数学系也邀请国外名家来华访问,其中有汉堡大学著名的几何学家布拉希克。

布氏做了一组演讲,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

陈省身曾回忆,布拉希克的演讲深入浅出,大开眼界,使他深切考虑到去汉堡读书。

这是一次重要而关键的选择。

他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

他看到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是所谓大型微分几何,与拓扑学有密切关系,其系统研究,那时刚开始,而他还未曾入门。

那时候的心情,是远望这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

陈省身后来形容。

用美国退回的钱一般都去美国,去德国未免会有些周折。

张奠宙说,彼时杨武之教授是清华数学系的负责人,多方奔走终于成行。

陈省身仅用一年半就取得博士学位。

按照派遣留学生的常规,取得博士学位至少得三年。

此后,他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E嘉当,读常人难懂的天书,攀登几何学的高峰。

1937年夏,26岁的陈省身回清华任教,直升正教授。

彼时,抗日战争爆发。

清华、北大、南开合并成立联合大学,从北京撤至长沙,又西迁昆明。

次年,华罗庚从剑桥学成归来,成为教授。

战时的西南联大条件艰苦,陈与华还有一位老师同住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房子很挤。

但日后陈省身回忆那段岁月时说,三个人一清早没起床就互相开玩笑。

虽然物质上艰苦,但生活很有意思。

在煤油灯下,他们萌生出整体微分几何和堆垒素数论的重要工作。

在西南联大六年,陈省身写了十多篇论文。

杨振宁当时就读西南联大物理系,他曾回忆,陈教授是联大极出色和受欢迎的教师,和华罗庚等一批青年教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热烈气氛。

在陈省身认为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应属第一。

1931年,比陈省身年长一岁的华罗庚也以管理员身份进清华。

张奠宙描述,他们夜以继日地听课、讨论、研究,目标是在国内外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陈省身在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包括严志达、王宪钟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

陈省身曾感慨: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运。

尤其幸运的是这好学生对我的要求和督促,使我对课材有更深入的了解。

陈省身在清华还收获了幸福的婚姻。

郑桐荪教授十分赏识才华横溢的陈省身,有意纳为女婿,杨武之夫妇便促成了这桩婚事。

陈省身与妻子郑士宁相濡以沫60余年,在妻子60岁生日时,陈省身特地赋诗:

三十六年共欢怒,无情光阴逼人来。

摩天蹈海岂素志,养儿育女赖汝才。

幸有文章慰晚景,愧遗井臼倍劳辛。

小山白首人生福,不觉壶中日月长。

(选自《新京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引用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的诗,主要是为了说明陈省身在数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对此陈省身颇为认同,则知已深谛我心也。

B.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维纳。

C.陈省身去汉堡留学读书主要起因于听布拉希克深入浅出的演讲,为此,他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申请后顺利地被派往德国汉堡。

D.在西南联大时,陈省身认为结交的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应属第一;陈省身所结交的众多学生中也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严志达、王宪钟等。

E.文中大量引用陈省身的话,直接写出了他的人生历程、生活状态和内心想法,表现了传主的精神风貌,同时使得这篇传记更为真实。

(2)陈省身总结自己的数学道路时说:

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

请简要概括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6分)

答:

(3)这篇传记的最后两段写了陈省身在清华收获幸福婚姻的情况,你认为是否可以删掉?

请说明理由。

(6分)

答:

(4)陈省身能捷足占鳌头,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他在为学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5年前,法国企业开始进入波兰,到今天在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

,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

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晚清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下野政客的故居随处可见、

记者在市中心葡萄牙阿尔法玛旧城区看到,几乎整个街区都被烧烤烟雾所笼罩,街边烤沙丁鱼的摊位

A.触目皆是比比皆是俯拾即是

B.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触目皆是

C.比比皆是俯拾即是触目皆是

D.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俯拾即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继续走低的影响,我国将迎来原油价格调整的窗口期,全国大部分省市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格将进入五元时代。

B.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C.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构成,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和上海石库门,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D.据悉,德国之翼4U9525航班是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途中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涉嫌蓄意坠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生活方式绿色化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认同。

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

在衣着的选择和穿用上,在一日三餐的制作和食用中,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都要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理念

什么是绿色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要爱护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

同时通过示范,让人们明白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

其次,需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以自身主动参与和践行,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新方式

要引导人们自觉在生活细节上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

A.B.

C.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咏花诗绝大部分是写梅花的,写樱花的仅有两首。

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全唐诗》中关于梅的,多达948首。

因为这是暖相气候造成的影响。

唐代最初的200年一直是很温暖的,直到公元9世纪初,气候发生显著的突变,成为了冷相气候。

,仁明天皇把紫宸殿庭院里原本种的右橘左梅,改为右橘左樱,用樱花替代了中国流行的梅花。

这说明,

,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

17.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明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