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446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2.docx

《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2.docx

选修2

[考纲解读] 1.以海洋科学考察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海洋知识;从世界某海域入手,判断该海域的地形、分析地形的成因,或者以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重大的地质灾害为切入点,运用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灾害的成因。

2.以海陆轮廓图为切入点,考查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世界区域图为切入点,或是以近几年气候变化数据为素材,考查海洋与大气间水热交换问题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分析海洋各类资源、海洋空间、海洋旅游业的开发。

3.以世界区域图或现实的海洋污染事件为背景,集盐度、温度、洋流、径流和气候为一体,对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交通运输等进行综合考查。

考点一 海岸与海底地形

疑难剖析

1.各种海岸类型的比较

类型

组成

地貌特点

形成原因

利用方式

基岩海岸

坚硬的岩石

岬湾相间,海岸线曲折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在海浪的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

港湾、旅游

砂质海岸

沙子和砾石

向海洋缓慢倾斜

河流的堆积作用和海水的冲刷与搬运作用

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

淤泥

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平原河流携带颗粒较细物质的堆积作用

滩涂养殖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植物与泥沼

低洼,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

抵御风浪侵蚀、保护沿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珊瑚礁海岸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

生物堆积作用

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2.海底地形及其形成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类型。

图示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岛弧

海沟

洋盆

洋中脊

位置

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

大陆过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大洋中心

水深

200m以内

200m~

4000m

4000m~6000m

特点

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坡度大

弧形分布

深度大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

中轴为裂谷,其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

成因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

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板块构造说

海底扩张说

对点演练

下图为“某大洋海底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地形为________,B处地形是________。

(2)从海底地形分布特点来看,A多分布在大洋的________(部位),B多分布在大洋的________(部位)。

(3)图中①②③④为大洋底部形成的四座火山,其年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是海底形成的两类不同地形,请你说说其成因。

答案 

(1)海沟 洋中脊

(2)边缘 中部

(3)①<②<③<④ 离洋中脊越近,火山年龄越小

(4)A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的;B是在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下形成的。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A处为海沟,B处为洋中脊。

(2)题,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部。

第(3)题,距洋中脊越近,火山年龄越小。

第(4)题,海沟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形成的,洋中脊是熔岩上升而形成的。

考点二 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疑难剖析

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空间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水平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太阳辐射

分布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洋流

垂直分布

总趋势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000m以下水温差别不大,经常保持低温状态

太阳辐射

特殊海区

水温随深度增加而缓升(逆温现象)

地热作用

(2)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海洋表层水温具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

对同一海区而言:

 

最高温

最低温

影响因素

日变化

14~15时

日出前后

太阳辐射、海水热力性质

年变化

北半球

8月

2月

南半球

2月

8月

2.海水的盐度

(1)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示

海域

赤道附近海区

副热带海区

副极地海区

盐度

太阳辐射

较强

气温

较高

蒸发量

较大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

上升

下沉

上升

降水量

较大

蒸发量、降水量的比较

蒸发量<降水量

蒸发量>降水量

蒸发量<降水量

备注

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总规律是:

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而形成“马鞍”形曲线,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30°附近的盐度最高。

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

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东岸高。

南北大西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均达3.72%;南北太平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分别大于3.65%和3.55%;印度洋最高盐度中心区的盐度大于3.6%

(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盐度的影响

气候

不同纬

度海域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稀释海水,

盐度降低

使海洋盐度产生纬向变化规律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盐度升高

洋流

同纬度

海域

暖流流经海区

盐度升高

使同纬度海区盐度产生差异

寒流流经海区

盐度降低

大陆径流丰富的地区

盐度降低

使大洋边缘盐度低

结冰

盐度升高

使同纬度海区盐度产生季节性变化

融冰

盐度降低

对点演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等盐度线乙的盐度值应为________;甲、乙、丙三条等值线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海区相比,________海区盐度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处等盐度线的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厄尔尼诺”年中,A海域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__的异常天气。

(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34‰ 距亚马孙河河口远近不同的缘故,离河口越近,淡水稀释作用越大,盐度就越低

(2)A 受秘鲁寒流影响

(3)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该处受巴西暖流影响,海水的盐度增加,蒸发增强,盐度值高于同纬度的两侧

(4)异常升高 上升 降水增多

(5)来自赤道附近海区的暖水大量向南入侵,导致表层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物质减少,致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

解析 第

(1)题,据图分析可知,由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口附近淡水稀释作用,盐度值甲处<乙处<丙处。

(2)题,A处受秘鲁寒流影响,B处有暖流经过,A海区盐度较低。

第(3)题,据图可知,①处由于受巴西暖流的影响,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第(4)、(5)题,主要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不利影响。

考点三 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疑难剖析

1.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

海水资源

①海水淡化;②海水直接利用:

沿海工业冷却水、生活冲洗水、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某些农作物(西红柿、白菜、甜菜、苜蓿等)

海洋化学资源

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盐场主要有:

长芦盐场、鲁北盐场、淮北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海底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金红石、锆英石、金刚石、锡砂矿等)、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鱼类、海洋虾蟹类、海藻类

海洋能源

主要包括:

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

海洋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优点:

①可再生,总蕴藏量大;②清洁,不污染环境,可综合利用。

缺点:

①时空变化大;②开发环境恶劣,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

海洋空间

海洋交通和通讯,围海填海造陆,海底储藏

2.海洋环境问题

原因

危害

分布

典例

保护措施

海洋环境污染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

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日本“水俣病”;石油污染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海洋生态破坏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

破坏海岸湿地环境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海岸带

赤潮

海平面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水位上升

海岸带,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

荷兰、孟加拉国以及热带的一些小岛国

对点演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灾害除了赤潮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2)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的月份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往年平均值相比,2010年各月份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普遍较________(高或低)。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赤潮发生的人为原因。

答案 

(1)风暴潮 海啸 巨浪 海冰(任选两个)

(2)5月 日照量大 水温高

(3)低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

(4)大量生产、生活污水入海;沿海海水养殖业发达,饵料污水增多;人类活动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沿海航运发展;外来有害赤潮种类引入。

解析 第

(1)题,本小题考查了海洋灾害的类型。

(2)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的月份是5月。

第(3)题,由于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生产、生活污水入海量减少,同时,加大治理污染力度,因而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较低。

第(4)题,要求回答的是“人为原因”,主要从污染来源角度思考分析。

考点四 海洋权益

疑难剖析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域的划分

图示

海域

内水

领海

毗连区

大陆架

专属经济区

公海

位置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范围或宽度

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

不超过12海里

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超过350海里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超过200海里

海洋权益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享有主权及于其上空和底土

沿海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享有主权及于其上空和底土

沿海国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沿海国家享有勘探、开发包括海床、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沿海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的行为必须遵守沿岸国的法律和规章

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

2.我国的海洋国情与维护海洋权益

国情

现状

海洋大国,但人均海域、海洋资源不足

海洋污染

范围不断扩大,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局部海域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突出

海洋生态

赤潮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海洋划界

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有争议

解决海洋争端的主张

友好协商,公平合理

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地区海上安全秩序;维护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

对点演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海峡,它是我国的________海(水)。

(2)红树林海岸是由红树植物覆盖的海岸,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均有分布。

简述红树林海岸的主要作用。

(3)中国政府曾多次发表声明:

中国政府对西沙、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

简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何重大意义?

(4)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人类应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1)琼州 内

(2)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有利于海岸保护,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3)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的压力;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4)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

A海峡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是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内海。

(2)题,本题考查海岸类型。

红树林海岸既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也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抵御风浪侵蚀的能力,有利于海岸保护,在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3)题,本题考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的意义。

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有利于缓解对陆地的压力;有利于增加资源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第(4)题,本题考查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

人类应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防治海洋环境问题。

典例1

 (2013·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因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解析 第

(1)题,由图示明显看出,图中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速度加快,海岸线变得平直。

这是人类填海造陆、港口建设及河流泥沙淤积的结果。

(2)题,在利用海洋空间过程中,应结合当地海洋空间资源特点,因地制宜,防止过度开发而出现海洋环境问题。

【思维建模】 海岸带开发方式的选址要求

海岸带在开发过程中,不同的开发方式对选址有不同的要求,具体模式如下:

开发方式

选址要求(海岸带环境特征)

海水制盐

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

砂矿开采

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水深较小或矿床埋藏深度浅,开发限制条件少,离后方基地近

海水养殖

水质好,含沙量小,营养盐丰富;水体交换畅通且波浪较小

滨海工业

适宜发展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用水量大的滨海电力和钢铁工业等

海港

地质构造稳定,底质坚硬;潮差较小,含沙量小;水深适宜,能满足港池及航道需要;风小或避风条件好;雾少;冬季冰期短;陆域较宽阔,交通便利

海洋油气田

区位条件好,陆域面积大;水深适宜,离开采区近

旅游区

区位条件好,交通方便,客源丰富,环境容量大;地质地貌类型齐全,自然景观奇异多姿;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源组合优良

港口城市建设

有深水港;淡水资源丰富;尽可能靠近大型矿区;拥有发达的沿海工业、旅游业和便利的交通

典例2

 (2013·江苏地理)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260多个岛礁及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

下图是南海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当前,三沙市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

(3)三沙市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生物海岸中的________海岸,据此,其适合发展的产业为________。

(4)为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低 有多条河流汇入

(2)太阳能 风能(波浪能、潮汐能)

(3)珊瑚礁 旅游业

(4)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任答两点)

(5)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任答两点)

解析 

(1)南海有多条河流汇入,故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低。

(2)三沙市纬度低,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

(3)该地为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故海岸类型主要属珊瑚礁海岸,适合发展旅游业。

(4)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可从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等方面考虑。

(5)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

【思维建模】

1.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类型

种类

特点

主要利用方式及其分布

开发中的问题

措施

海水

资源

直接利用

量大,淡化成本高

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冲洗公厕、作为消防用水、工业冷却水

海水灌溉诱发土壤盐渍化、海水倒灌、地下水污染等

合理灌溉

海水淡化

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沿海城市

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碘等

量大,密度低

方式:

海盐(盐田法、电渗析法、冷冻法)

分布:

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和晒盐的滩涂

成本太高

综合开发

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

量大,不均衡

主要方式:

海洋渔业

分布:

浅海大陆架海域

过度捕捞、物种种群减少、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限量捕捞、休渔制、海洋农牧化等

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多金属结核

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方式:

油气资源的开发

分布:

波斯湾、北海、几亚内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海岸等

海岸线退缩、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石油污染等

合理规划,综合开发

2.海洋能的开发利用

(1)海洋能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

特点

总量大

海洋广阔,海洋能在海水中蕴藏量巨大

密度小

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可再生

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及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污染小

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

时空分布不均

在空间上,海洋能因地而异,具有各自的富集海域;在时间上,它们大多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

(2)潮汐能及其利用

含义

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

分布

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

发电条件

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我国的情况

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沿海有许多地方可以建潮汐电站

(3)波浪能及其利用

含义

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特点

表现

成因

优点

耗能最多的冬季,波浪能量最大

冬季风力较大

随时可以利用

波浪随时有,海面极少平静

缺点

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成本较高

风力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

典例3

 (2011·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 大陆架 浅 光照 (3)③ 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解析 

(1)从图示数据的变化可以分析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

(2)E地处在长江入海口附近,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处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强,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3)①②③地海洋初级生产力,由小到大,其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由小到大。

(4)沿海赤潮对沿海环境、海洋生物都会产生影响。

【思维建模】

1.渔场形成条件分析思路

(1)从温度带看:

我国的浅海渔场多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海水温度适中。

(2)从洋流看:

我国近海既有暖流,又有沿岸寒流。

在这两种洋流交汇的地方,鱼的种类、数量多,易形成渔场。

(3)从海洋环境看:

我国近海有广阔的大陆架,这里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4)从地表径流看: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为海洋浮游生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

2.盐场形成条件分析思路

(1)盐场形成条件

海盐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中地形、气候及海水的盐度等都是影响产盐量的重要因素。

从地形条件来看,盐场多分布在地形平坦、适于晒盐的泥质海滩上;从气候条件来看,要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从海水角度考虑,应分布在陆地径流注入量小、海水盐度较高的地区。

(2)我国的盐场

著名盐场

成因

长芦盐场(最大)

海滩宽广,泥沙布底,有利于开辟盐田;春季风较大,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台湾布袋盐

场、海南莺歌海盐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