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626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docx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献给正在拼搏在求职路上的弟兄们

我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徐家骏

   作者背景:

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像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功成身退)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因为陌生吧,因为有那么多不确定因素,尽管每个人对未知的变化会产生一种防御的心态,但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如有事情都确定了还有什么意思呢?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为什么会麻木呢?

是因为事业的忙碌,丧失了自我嘛?

)。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这就是在他乡很容易激动的事情,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冷漠了,可是还是自己的眼光有问题吧)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

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很好奇这样的公司会有怎样的文化和运转模式呢?

)一篇是唐东风写的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

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

文中讲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1.8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

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

当时就有了兴趣。

  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寄了一份简历。

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

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

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

连工资有多少都没有机会问(太顺利了会有很多疑问?

)。

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幸好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

总的说来,就是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

(报纸无形的作用)

  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

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统管理员兼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们的ALPHA8200和我们的软件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

IT的发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了。

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进的系统。

我见到我们居然有2G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

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撂给我一本书《ORALCEADMINISTRATOR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

(怕——永远是自己眼光的问题。

  当时正好是公司ERP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动不动CRASH。

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OneBookMan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

说实话,那时候对ERP、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

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BUG没校验出来。

经过又返回去重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

当时真是心中大喜,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BUG定位出来并交回给ORACLE处理了。

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

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输出的。

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

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

  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

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

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

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

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

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的洞可能得毙命。

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

要保证不崩溃只有两条路:

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

2)依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

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预,系统才能跑下去。

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

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

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

  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

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

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

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

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

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

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

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苦尽甘来)。

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

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妙不可言,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门,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气,内心偷着乐。

还有另一次,当我们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解决种种问题,终于顺利升级成功ERP系统后,那种感觉也象打了胜仗的将军,充满胜利的喜悦。

记得当时正是刚谈女朋友,给她写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书,成为太太后,她有一次跟我说,你那玩意儿叫啥呀,那能叫情书吗?

通篇都在讲你如何如何工作的,象工作汇报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

还有一次,我们的EMAIL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

那时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海外还根本没有什么公司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靠EMAIL和国际长途,天象塌下来一般,我们跟主管国际市场的徐直军汇报、最后向老板汇报请示是否应该报公安,因为当时的故障现象很象DDOS攻击。

系统停了整整七天,我们请了各路专家,日夜攻关,试了N个方案,大家象大禹治水一样过家门而不入。

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木马“冰河”的攻击,但却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障依旧。

最后一天晚上,我与阿韦坐在科技园一号楼冰冷的网络机房,看着系统一封一封的邮件,连接了,又中断了,一筹莫展,濒临崩溃。

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又祭出了我的“二分法”(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一下,再一次提到方XX的重要)体力活,测试了一封空邮件,能成功;测试了一封大邮件,失败;取其中间值,又失败;再取中间值,成功;再取前两次的中间值,成功……一直到深夜,试了N次,终于总结出了规律!

再一验证,只要在某个大小的地方,比它大的统统收不到。

重要发现!

然后改用PING包,发现在一千四百多字节的地方,再大就PING不通了,现象可重复。

再去想理论,如果按协议理解,这也不可能啊,即使MTU调小了,大包超过MTU也应该自动分片啊?

除非是MTU在某个地方调小了,而协议又有异常。

发现这个规律后,阿韦立刻跟电信联系,果然是一周前电信调整了路由器MTU并且CISCO的路由器有BUG引起。

问题就此解决,当时吸了口气,那种舒坦啊!

没经受过类似极限考验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那种快乐!

这种快乐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需要别人来表扬,甚至不需要别人知道。

能够有机会也能用心去体会这种快乐的人,怎么会不热爱工作?

(我现在还没有体验过这种工作的快乐,可是依稀记得初中的时候为一道数学题苦思冥想,睡觉的时候也想,突然灵光一现:

有了!

那种快乐现在还记得,也是我喜欢上数学了,但是现在却没有那么多的热情了。

  工作也肯定不是只有成功和荣誉,有时候我也做很多蠢事和傻事,或者由于幼稚被人骗,或者是由于轻率导致工作失误。

有一段时间,ERP系统岌岌可危,系统容量面临崩溃。

我多次大声疾呼,几乎每一次有机会见到CIO郭总都大呼小叫一番。

郭总当时刚来我们部门,一开始觉得我这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