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903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三历史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题2.docx

《高三历史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题2.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试题2.docx

高三历史试题2

宜昌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4.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靖康之变。

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光武中兴

B.绍兴和议

C.庚申之变

D.甲午战争

25.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租借法案。

根据法案规定,总统可以向“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它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

该法案的实施

A.使美国总统突破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B.扩大了美国对受援国的影响

C.推动了美国战后资本的扩张

D.表明美国终止了中立立场

26.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说:

“二十七日戊子记:

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

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完全真实可靠

D.从日记所记内容推断,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7.罗马人留给人类最伟大的财富莫过于《罗马法》,其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就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该法典序言中这样写到: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的真意是

A.古罗马的强盛依靠的是法律

B.皇帝依据法律颁布敕令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

28.陈廷湘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中记载:

按《劳动互助组织纲要》的规定,苏区的农业合作互助合作完全是农民自愿组合的换工、换耕组织形式。

农民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而加入互助合作,获取较单独耕种更多的收益,因而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优化极低下的生产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表明

A.当时苏区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合作经济

B.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是一种土地公有制

C.合作经济是与政府无关的农民自愿组合

D.合作经济的实行适合苏区生产力发展状况

29.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

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

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

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30.“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美国人……不仅要求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更迫切要求了解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

一些美国记者也意识到,运用客观报道手法的纯新闻已无法深入事件的深层,更无法剖析原因与揭示其影响与发展前景,这既不能满足读者要求,也违背记者的职责。

于是,“解释性新闻”应运而生。

这表明

A.先前美国政府政策的“秘密”性

B.罗斯福新政晦涩难懂

C.空前的大危机导致民众的普遍困惑

D.社会民主意识的进一步加强

31.我国古代制瓷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尤其宋代出现了五大民窑:

即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

其中窑址同在今河南省境内的是

A.定窑、汝窑、哥窑

B.汝窑、哥窑、官窑

C.哥窑、官窑、钧窑

D.汝窑、官窑、钧窑

32.1948年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56.6%,1977年美、日、欧共体

九国的经济力量对比见下表:

 

美国

日本

欧共体九国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936

37

152

人口(亿)

2.17

1.14

2.59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18870

7760

1574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8703

6815

6073

这表明

A.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B.日、欧新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

C.美与日、欧的斗争加剧

D.美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动摇

33.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行程于2月18日划上完美句号。

习副主席此行过程中,中美两国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以及中国文化企业与“梦工厂”达成大手笔合约。

美国副总统拜登洛杉矶时间17日晚间宣布,中美两国当日已经就中国电影市场对美进一步开放问题达成重要协议。

中国电影市场对美进一步开放产生的主要影响

A.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多元化

B.有助解决中美两国贸易逆差问题

C.美国电影的准入限制将不复存在

D.美国文化将使中国青年产生信仰偏差

34.黄宇仁在《从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日记》中写到:

蒋介石好游历,喜山居。

(1935年7月27日)游历峨眉山曾作五言绝句:

朝霞映旭日,梵呗伴清风,雪山千古冷,独照蛾眉峰。

绝句中“朝霞、旭日、清风”的表达与下列哪-文学艺术作品风格相同

35.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

顾颉刚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

他在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断言传统的古史完全是后代人的解释垒起来的,并非真实的历史。

其成就被认为是“替中国史学界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对顾颉刚的观点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中国古史是完全不存在的

B.中国古史中存在大量后入主观推理成分

C.中国古史完全是后代人解释的产物

D.中国古史是不真实的历史

 40.(25分)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任何实行层级制管理的国家都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比得上开明的专制君主。

他感兴趣的是技术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

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有效地统治了国家。

他把法律编集成典,使行政机关置于中央集权制下,组织国民教育体系,建立法兰西银行,并就法国的教会和国家间的关系与教皇达成协议。

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

渴望复辟旧制度或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因他结束骚乱和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有些事情,诸如全国性法律的制定和本国与外国的关系问题,是与全国各地都有利害关系的。

另一些事情,比如地方的建设事业,则是国内的某一地区所特有的。

我把第一类事情的领导权集中于同一个地方或同一个人手中的做法称为政府集权。

而把以同、样方式集中第二类事情的领导权的做法叫做行政集权。

这两种集权有些地方界限不清,但从总体上来观察它们各自管辖的对象时,便不难把两者区别开来。

显而易见,如果政府集权与行政集权结合起来,那它就要获得无限的权力。

这样,它便会使人习惯于长期和完全不敢表示自己的意志,习惯于不是在一个问题上或只是暂时地表示服从,而是在所有问题上和天天表示服从。

……我们已经说过,美国不存在行政集权,也很难在那里见到等级制度的痕迹。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中央集权化和地方分权化是现代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基本轨迹。

传统地方分权国家表现出集权化的倾向。

例如英国国家权力体系中尽管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地方自治,但地方政府自治一直是中央政府监控下的有限自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权更成为英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主要趋向。

……与此同时,20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结构非群体化、高度差异化和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中央集权国家表现出分权化趋势。

例如,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高度集权制国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国逐步下放权力,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具备地方自治的集权制国家结构特征。

——2008年、05月22日人民网《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皇帝”和拿破仑在巩固统治方面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他们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后在对待“政府集权”的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2分)并分析美国为什么“不存在行政集权,也很难见到等级制度”?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有何特点,(3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给你的启示。

(4分)

 

 41.(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

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

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

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打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

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

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致命的差错,人民币在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触市场中的格局中必将成为主导货币之一。

未来世界金融市场的格局不出意外应该是多货币主导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人民币与美元预计会成为两大货币,欧元、日元、印度卢比等由于不同原因,恐怕难以与人民币与美元相匹敌。

即使新金融秩序创造出新的基准“世界货币”,人民币与美元也必将成为两大核心货币,但近期内人民币应该继续执行资本项目封闭下的不可自由兑换政策,且不应参与贸易保护主义下的贬值竞争。

——张宁《人民币——未来的世界货币?

评析材料关于世界货币主导格局变化的观点。

(12分)

 

孝感市2012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24.《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记载:

“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材料反映出西汉统治者

A.为了巩固政权而重用庶民

B.变分封制为郡国并行制

C.削弱王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

25.《宋会要辑稿》记载:

淳化五年,“诏日:

古者,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盖所察奇袤而禁浮惰也。

国家算及商贾,以抑末游,既以防民,克助经费。

而当职之吏,恣为烦苛,规余羡以市恩宠,细碎必取,掊克斯甚,交易不行,异夫通商惠工之旨也”。

此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宋朝对工商业采取扶持和利用的政策

B.宋朝对工商业者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政策

C.宋朝的工商业政策在制度上很健全和规范

D.宋朝的工商业政策具有二重性特征

26.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

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

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

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

27.《世界文明史》介绍: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B.条文明细且直接受行政官意志的影响

C.虽有随意性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D.继承了习惯法的传统

28.康德说: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此语反映的思想最可能源于

A.普罗泰格拉B.薄伽丘

C.董仲舒D.苏格拉底

29.1931年6月19日,日本陆军省与参谋本部出台的《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提到:

“务使关东军首脑善体中央之方针,在令后一年里,隐忍持重,避免因排日行动引起纠纷,万一发生纠纷时,应作局部处理,努力不使范围扩大。

”但9月19日,陆军中央部接到关东军司令官的报告称:

“我军正在出动主力,扫荡满铁沿线之中国军,并使之扩大化。

”此材料反映出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由于中国的排日活动引起的

B.日本存在政府和军事集团二元化政治的倾向

C.日本军部并未掌握政府实权

D.关东军与日本政府存在尖锐矛盾

30.右图曲线图反映了我国某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此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个时期?

A.1953-1958年B.1959-1964年

C.1970-1975年D.1979-1984年

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由于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东部各港口继续同阿拉伯商人发生贸易交往,将货物转船运往西方,……但是,虽然这一安排使作为经纪人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感到满意,可其他欧洲人却很不乐意。

他们迫切希望找到某种方法,到达东方,分享财富。

”这表明

A.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控制了东西方商路而使欧洲出现了商业危机

B.英国开始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C.到东方寻求财富成为其他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

D.意大利在欧洲的商业中心地位从此开始动摇

32.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

“……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的代表作是

 

33.“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发展经济建设。

……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以上材料具体说明儒家思想的作用体现在

A.崇儒成为韩国人的精神追求

B.儒家思想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儒家思想的积极成份推动了韩国的现代化建设

D.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运用儒家思想

34.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但占全国总耕地面积95%~97%的集体农庄,只生产了70%—75%的农产品,而占全圉总耕地面积3%~5%的私人土地,却生产了25%~30%的农产品。

这从本质上说明

A.集体农庄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业集体化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农业集体化政策使农民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

D.土地私有制比土地国有制更有生命力

35.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说:

“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主要是意志行动。

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

克罗齐的这种观点

A.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B.认为过去的历史没有意义

C.认为历史之功用在于以古鉴今

D.把编年史与历史对立起来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的战前的水平。

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

当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应该归功于马歇尔计划至今尚存争论,多数认为这样的经济奇迹并非只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因为迹象表明当时欧洲已经露出了的经济复苏的兆头。

现在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并非启动了欧洲经济的腾飞。

——《马歇尔计划: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重建的旗帜》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一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

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

……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以美国的领导。

一(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

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条件和目的。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元”的使用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11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评述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4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汉语词汇中,有些外来事物名称前面常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样,如“夷情”“胡琴”“番薯”“西学”“洋房”,其中“夷”“胡”“番”字多见于古代汉语,“西”“洋”的出现则晚一些,而“洋”字又要比“西”字晚。

虽然“洋”字是以上诸字中最晚出现的一个,但在历史上,由它所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的,如“洋布”“洋钉”“洋行”“洋历”“洋楼”“洋人”“洋油”“洋奴”,我们称这类词语为“洋族”词。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洋族”词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可是,到了后来,“洋族”词的数量急剧下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3版)中可以查到的“洋族”词只有33个了。

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洋族”词的兴衰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的?

(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71年12月,由木户孝允、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日本政府要人组成的日本政府遣外使团自横滨出发,途经华盛顿、伦敦、巴黎、哥本哈根、柏林、罗马等地,对欧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为期长达一年零九个月的考察。

遣外使团于1873年9月归国后,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遣外使团的正式报告书。

报告书对当时的欧美社会有如下的评述:

(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

……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

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

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

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

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

此等于东洋风习相反。

——《明治初期日本关于近代文明的三大争论》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5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政府对待“报告书”的积极应对措施。

(4分)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遭受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最终的结局不同。

请简要分析其结局不同的原因。

(6分)

 

襄阳五中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4.有人认为: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

守宰(地方长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

”下列引自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言论,能驳斥该观点的是

①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②(秦)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③(汉)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④(唐)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5.某著作记载:

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座船厂按城市居民的坊厢编制。

将工匠编为四厢,厢分十甲,甲有甲长。

厂中还设有四十五名监督工匠服役的“作头”。

船匠人身极不自由。

船匠普遍兼营农业,有的甚至依靠驾船载运来补贴生计,生活穷困。

这部著作记载的史实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B.宋代C.元朝D.明朝

26.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

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27.陈独秀在《新青年》,《克林德碑》一文中说:

“……义和拳所请的神,多半是戏中‘大把子’、‘大脸’的好汉,若关羽、张飞、赵云、孙悟空、黄三太、黄天霸等是也。

津、京、奉戏剧特盛,所以义和拳格外容易流传。

”这说明

A.戏剧的盛行是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B.中国古代英雄人物抵抗外国侵略的精神诱发运动

C.中国古代英雄对义和团运动爆发起了决定作用

D.义和团兴起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迷信色彩浓厚

28.“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梗概。

”这段文字介绍的近代中国的信息传播媒介是

A.报纸B.广播C.电影D.电视

29.王桧林在《中国现代史》中说: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国防会议,各省军政长官出席。

蒋要求地方派兵参加抗战。

会后,除原已在前线者以外,其他地方部队陆续开赴前线”。

蒋介石此举的目的是

A.动员地方势力,率先抗战

B.增强抗战力量,削弱地方势力

C.乘机夺取地盘,消灭异己

D.借助抗战时机,抬高自己地位

30.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

“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是颇有意义的。

”你认为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传播模式是

A.单向性辐射B.由内向外辐射

C.多向交汇型D.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

31.马丁·路德指出,主教的权柄与政府的权柄“两者都有上帝的命令,所以应当尽心尊敬、重视,看为上帝所赐世人最大的福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主教在宗教领域的地位

B.强调世俗权力的优越性

C.论证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对等地位

D.强调世俗权力对教权的遵从

32.“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康德

33.“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可恢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4.瑞典诗人海登斯坦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推荐某部文学作品时说:

“我不记得,过去20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

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诺贝尔奖金……”海登斯坦推荐的是

A.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B.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C.高尔基的《海燕》

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35.《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