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0458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docx

第一届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比赛笔试题和答案

20XX年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师学科基本素养大赛

注意事项:

全卷满分是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至5题是判断题,请在下表打“×”或“√”.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1.两个小灯泡连在电路中,把任意一根导线断开,发现两灯熄灭,那么两灯一定是串联.()

2.用紫外线照在人民币上检验真伪,能看到照射的位置显现出一矩形框,

并发出桔黄色光.这是因为钱币反射可见光.()

3.既然从来没有观察到违反能量守恒原理的现象,那么我们可以说

能量守恒原理是在未来所有的观察中都一定正确.()

4.对气体做了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5.在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侧壁上戳了三个洞,结果水从小洞中喷出的

情况有可能如图1所示.()

6.(6分)学生在测量某一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得到下表的数据

1

2

3

4

5

U/V

0.5

1.0

1.5

2.0

2.5

I/A

0.04

0.1

0.16

0.2

1.3

(1)请根据数据画出电阻的I-U关系图象.

(2)在教学过程中你会如何引导学生处理此组实验数据及画出I-U图象.

 

7.(4分)送水管如图2所示,每秒流经各部分管子的水体积相等.A、B两处上方各有两根粗细相同的细管与外界大气相通,分别支撑着一定高度的水柱(液柱均没到达管口).

(1)若A上方的水柱高如图2,请在图2中画出B上方支撑水柱的液面可能的位置.

(2)水对A点的压强为PA,外界的大气压强为P0.PA______P0(选填“=”、“>”、“<”)

8.(3分)在物理学中,当新的理论战胜旧的理论时,并不把旧理论完全摒弃,而是更准确地划定它的适用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充分起用旧理论、旧模型.请你说出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9.(7分)若已知电风扇电动机内阻为R,当电风扇正常工作时,测出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U,能否利用P=

计算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你判断依据是什么?

若电风扇接通电源后,风扇叶片不转动,为什么容易出现电动机线圈过热着火的危险.

 

10.(6分)请列出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和共同点.在第十二章第六节《二力平衡》的新课教学过程中,你是否将它们进行对比?

为什么?

 

11.(6分)由图3所示实验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

有关,而造成小桌对接触面压痕深浅不同的原因是

.

12.(6分)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是它还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在讲述功的概念时,老师指出: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但学生对老师的说法感到困惑,学生指出:

“如图4所示,小女孩搬石虽搬而未起,但小女孩子搬石头的力是有成效,因为汗都流出来了,至少减肥了,所以她做了功.”

(1)课堂上你会如何回应学生这一说法?

(2)从学生上述的想法,你反思应如何讲授“功”的概念.

 

13.(4分)图5为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装置.

(1)在广口瓶接抽气装置前,有老师先把一条纸条放在抽气管口,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有力证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请你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并指出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14.(7分)为了探究甲、乙两种固态物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某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加热,根据测量结果分别描绘出它们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6所示).实验后对图象进行分析时,该同学感到很困惑:

分析A到D这段时间两物体的升温情况,应可得到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的结论,但若分析D以后的时间两物质的升温情况又可得到乙的比热容小于甲的比热容.你会如何引导该同学分析此实验数据?

 

图6

 

15.(6分)广州某学校的学生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7

97

在分析沸点不是100℃的原因时,很多同学都会脱口而说是由于实验室的气压小于1个大气压.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1)大约高度每上升12米,气压下降1毫米水银柱.

(2)下表是大气压强与沸点的相关数据:

大气压强/mmHg

680

685

690

695

700

705

710

715

720

725

730

735

沸点/℃

96.927

97.121

97.324

97.520

97.714

97.910

98.106

98.300

98.493

98.686

98.877

99.067

大气压强/mmHg

740

745

750

755

760

765

770

775

780

785

790

795

沸点/℃

99.255

99.443

99.630

99.815

100.00

100.184

100.366

100.548

100.728

100.908

101.087

101.26

你认为这些同学回答正确吗?

依据是什么?

16.(6分)小明设计了一种两用仪表如图7所示.

(1)它能利用双刀双掷开关(开关能同时接触ab或cd两个触点)的控制,把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或电压表.请说明:

①当开关接触到ab两个触点时,电流计能作_______使用;

②当开关接触到cd两个触点时,电流计能作_______使用;

(2)若提供一个单刀双掷(四触点)开关代替原来的双刀双掷开关(触刀能同时接通ab或cd触点),请在虚线框内重新设计一个(两档)仪表,分别能作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

17.(14分)图8的密封容器装满水,容器重10N装的水重30N.

(1)分析为什么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2)图9容器重10N装了30N的水,把一重20N的物体放入水中(水没有溢出),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少?

 

(3)“如图8,容器重10N装了30N的水,底面积为0.02m2,水柱高25cm.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压力”

若命制了上述题目为中考题,根据《中考指导书》的要求,该题是否超纲?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8.(5分)两条质量各为20g的扁虫(质量可视为均匀分布).两虫越过一堵非常薄的墙,墙高10cm.甲虫子长20cm,乙虫长度只有10cm,当两条虫子的中点正好在墙头上的时候,哪一条虫克服重力做功多一些?

甲乙两虫子克服重力做功之比是多少?

(g=10N/kg)

 

19.(10分)如图10,一个身高2m的人从湖边高25m的平台上做蹦极跳,弹性绳的一端系在他的脚上,另一端固定在平台上,他从静立开始下落,人跳离平台后,绳绷紧后,身体与绳一直在同竖线.弹性绳的长度和弹性选择为恰好当他的头触及水面时,其速度减小为零.最终静止时,人的头离水面8m.(已知绳的原长13m,弹性系数是500N/m)求:

(1)运动员的质量

(2)跳下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约多少?

(3)跳下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g取10m/s2)

 

参考答案

1

2

3

4

5

答案

×

×

×

×

6.

(1)描点

(2)引导学生知道应把一些明显有错误的点剔除(如第5组数据),使坐标中各点均匀分布在所画的直线两侧,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

7.

(1)

(2)PA>P0

8.

(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

(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微观原子。

(3)参照系应为惯性系。

9.

因为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不等于电流流过电动机时电动机的发热量,只能用P=UI计算电动机输入功率。

若电风扇不转动,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没有转化为机械功率,全部用于线圈的发热,此时P=UI等于P=

,线圈的电阻很小,所以单位时间的发热量很大,因此容易出现线圈过热着火现象

10.

答:

(1)区别: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物体上。

(2)共同点:

相互平衡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相互作用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做法: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分,做法与理由要对应,理由可以从学生状况(认知能力、基础等)、课标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去说。

如:

①我将它们进行了对比。

因为课标是教学的最低要求,我教的学生层次比较好,他们基础扎实,前面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已理解较好,讲平衡力时让学生找出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利于揭示平衡力概念的本质,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或本节内容少,让学生弄清关系密切的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充实课堂内容…)

②我没有将它们对比。

因为初中课标对《二力平衡》的要求是“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即从力的三要素描述二力平衡条件;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力的大小。

没要求“平衡力”概念;课标要求“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要求初中学生掌握“作用力、反作用力”概念。

③我没有将它们对比。

因为新课教学的重点是平衡条件;学生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平衡力”就引入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比,容易混淆概念,造成新的难点,不利于学生学习。

……

11.

压力的大小、压力的作用面积、接触面的材料(软硬程度等);

压强、接触面(或材料)的软硬程度(或抗压能力、强度、硬度等)。

12

(1)小女孩子搬石头的力是有成效,它显示为流汗、减肥,但这个成效不是表现为对石头做功。

因为当物体在力作用下,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时,力才对物体做功。

图中小女孩搬石搬而未起,虽然对石头有向上的力,但石头并没有被向上搬起,即没有在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以她没有做功。

(2)淡化“成效”的意思,直接定义功的概念为“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然后根据概念推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通过画力和距离的示意图,分析做功和不做功的实例,从而巩固功的概念。

13.

(1)因为抽气机开动后是在抽气还是打气学生是无法知道的,通过纸条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知道抽气机工作后是在抽气。

(2)用抽气机逐渐抽去广口瓶内的空气时,音乐声将会逐渐减弱直至听不到。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广口瓶内,音乐声将会逐渐增强。

要让空气重新进入广口瓶的目的是排除学生认为抽气过程,音乐芯片发的声音就是慢慢减少的。

14.

(1)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时间tB以后,甲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要比较A到B与A到C(直线部分,物体还是固态)

△tBA>△tCAQ甲=Q乙C乙>C甲

15.

不正确,若实验测量准确,水的沸点是97℃,查表可知沸点97℃时,大气压强约685mmHg,此时海拔高约900m,学校实验室不可能在此高度。

16.

(1)①电流表;②电压表

(2)

17.(14分)

(1)以容器内的水为研究对象,水受到自身的重力还有四周容器壁给其垂直侧壁斜向下的压力还有容器底部给其的支持力(可用受力示意图表示),合力为零,竖直方向水的重力加上容器壁压力向下的分力等于容器底部的支持力。

所以容器底部对水的支持力大于水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