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755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docx

数学磨课材料校本教研

梁邱小学数学校本教研

——远程研修

研究问题

1.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对比中,合理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积累估算的经验,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研讨项目

时间

教师参与研讨发言材料

计划:

问题研讨

10.29-11.1

高振法:

在生活中发现估算,应用估算。

刘善东:

提倡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王洪涛:

利用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陈前早:

在估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陈铭:

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李秀英: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低年级学生估算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是:

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教材中的估算内容缺乏生动性及生活色彩。

因此要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其次要让估算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外出旅游要估算花销、完成一件工作要估计所花费的时间、装修房子要估计所用材料的价钱等。

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估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认识估算的意义,那学生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估算的意识。

董勤莲: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因此我们教师要提高对估算教学的认识,用好教材中有关估算的教学资源,挖掘教材中有关估算的题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习惯和能力,教给学生必要的估算策略和方法,使课标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夏京英: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合理性与价值。

周焕东: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张金花: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徐忠辉: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学习

梁士栋: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估算方法的能力。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李以荔: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去挖掘学生的每一处亮点,多给与鼓励、多让学生去参与。

崔文娟:

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生活经验的缺乏是估算教学的一个难点。

焦念玉:

让学生掌握并应用估算,离开生活经验是不行的。

备课:

问题研讨

11.2-11.6

周焕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估算情境,合理渗透估算思想,采取灵活多变的估算方法。

让学生自觉运用估算,提高估算兴趣,形成估算意识。

备课研讨

张金花:

养学生合理选择估算方法的能力,提高估算能力解决生活问题

李秀英: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精确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徐忠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估算情境,合理渗透估算思想,采取灵活多变的估算方法。

徐忠辉: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徐忠辉: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徐忠辉:

估算教学贴近生活,讲求实际。

切合实际

梁士栋: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估算方法的能力。

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李以荔:

在估算的教学中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更能让学生理解。

焦念玉:

估算教学贴近生活,讲求实际。

崔文娟[:

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生活经验的缺乏是估算教学的一个难点。

观课:

问题研讨

11.9-11.11

刘善东:

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方法。

焦念玉:

让学生在课上合作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

梁士栋:

重视估算教学,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

崔文娟[:

估算方法多样化������

高振法:

在教学环境中养成估算意识。

李秀英:

创设情境,在情景中培养估算意识。

董勤莲:

真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陈前早:

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

王洪涛:

改变以往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沙万青:

正确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合作交流,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

夏京英:

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周焕东:

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体会估算策落的多样性。

李以荔: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对比中,合理的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能够不断积累学生估算的经验,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陈铭:

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张金花:

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教材中的估算内容缺乏生动性及生活色彩。

因此要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估算的意义,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其次要让估算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

课后:

问题研讨

11.12-11.14

李以荔[临沂市费县](成员)2012/11/6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对比中,合理的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能够不断积累学生估算的经验,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陈铭[临沂市费县](成员)2012/11/6

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张金花[临沂市费县](成员)2012/11/6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第一次备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例5P98-10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温顾铺垫,激发欲望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数字娃娃,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课件展示〗数数字娃娃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287492702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小朋友,你们喝完饮料后,会怎样处理饮料瓶?

预测:

扔掉、收集起来、扔进垃圾桶。

师:

对,饮料瓶是塑料做成的,可以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质。

喝完饮料后,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我校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请看大屏幕,这是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你能从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跟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吗?

〖课件展示〗二年级一班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

【设计意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渗透环保教育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德育素养。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

预测:

数学信息:

第一周240个、第二周38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

问题: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饮料瓶?

B、第四周和第三周一共收集了几个饮料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饮料水瓶?

……

3、师梳理归纳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

大约啥意思?

生:

不精确、接近。

师:

大约就是说计算的结果接近准确数,和准确数相差不多,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估算(板书课题)。

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4、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5、全班交流,说估算过程。

预测:

190+220=410(个)。

(把192看做190,把219看做220,一个少看2,一个多看1,结果应该非常接近正确答案)

200+200=400(个)。

(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合起来大约是400,一个少看19,一看多看8,这样会比实际的结果少一些)

190+200=390(个)。

(192接近190,把219看做200,两个数都少看了,结果也会比实际少)

师:

同学们说得真棒!

我们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便于我们计算。

这么难的问题大家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朋友能帮我解决吗?

(能)

〖课件展示〗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6、生尝试解决,师巡回指导。

7、同位交流做法。

8、全班交流。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表现的都不错。

你能结合表中的信息提出一个估算问题吗?

提出后让你的同为帮你解决,我想信你一定能行。

9、同位解决。

10、作品展示

生互动评价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猜想大家此时一定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了,那就让我们赶快走进练兵场大显身手吧!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力争走出传统的以“讲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并与同位、全班交流。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我会估算

2、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我设计了二个练习,层次分明,难度不大。

并以图片形式引出问题,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延伸的过程中,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数学小DV

师:

经过努力拼搏,我们终于终于获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

生:

闭眼回顾

2、分享收获

师:

我猜想大家的智慧树上一定是硕果累累的,那就赶快把你丰收的果实摘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

谈收获。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小朋友表现都是最棒的,那就赶快伸出你的双手为自己鼓掌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构建知识网络。

让他们在分享收获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万以内的加法

(第二次备课)周焕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例5P98-10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温顾铺垫,激发欲望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数字娃娃,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课件展示〗数数字娃娃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287492702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小朋友,你们喝完饮料后,会怎样处理饮料瓶?

预测:

扔掉、收集起来、扔进垃圾桶。

师:

对,饮料瓶是塑料做成的,可以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质。

喝完饮料后,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我校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请看大屏幕,这是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你能从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跟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吗?

〖课件展示〗二年级一班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

【设计意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渗透环保教育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德育素养。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

预测:

数学信息:

第一周240个、第二周38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

问题: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饮料瓶?

B、第四周和第三周一共收集了几个饮料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饮料水瓶?

……

3、师梳理归纳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

大约啥意思?

生:

不精确、接近。

师:

大约就是说计算的结果接近准确数,和准确数相差不多,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估算(板书课题)。

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4、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5、全班交流,说估算过程。

预测:

190+220=410(个)。

(把192看做190,把219看做220,一个少看2,一个多看1,结果应该非常接近正确答案)

200+200=400(个)。

(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合起来大约是400,一个少看19,一看多看8,这样会比实际的结果少一些)

190+200=390(个)。

(192接近190,把219看做200,两个数都少看了,结果也会比实际少)

师:

同学们说得真棒!

我们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便于我们计算。

这么难的问题大家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朋友能帮我解决吗?

(能)

〖课件展示〗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6、生尝试解决,师巡回指导。

7、同位交流做法。

8、全班交流。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表现的都不错。

你能结合表中的信息提出一个估算问题吗?

提出后让你的同为帮你解决,我想信你一定能行。

9、同位解决。

10、作品展示

生互动评价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猜想大家此时一定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了,那就让我们赶快走进练兵场大显身手吧!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力争走出传统的以“讲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并与同位、全班交流。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我会估算

2、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我设计了二个练习,层次分明,难度不大。

并以图片形式引出问题,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延伸的过程中,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数学小DV

师:

经过努力拼搏,我们终于终于获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

生:

闭眼回顾

2、分享收获

师:

我猜想大家的智慧树上一定是硕果累累的,那就赶快把你丰收的果实摘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

谈收获。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小朋友表现都是最棒的,那就赶快伸出你的双手为自己鼓掌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构建知识网络。

让他们在分享收获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周焕东(第三次备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例5P98-10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重点: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掌握多样化的估算策略。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下面这些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1.关司小学今年有学生287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小朋友,你们喝完饮料后,会怎样处理饮料瓶?

预测:

扔掉、收集起来、扔进垃圾桶。

师:

对,饮料瓶是塑料做成的,可以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质。

喝完饮料后,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我校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请看大屏幕,这是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你能从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跟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吗?

〖课件展示〗二年级一班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

【设计意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渗透环保教育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德育素养。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

预测:

数学信息:

第一周240个、第二周38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

问题: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饮料瓶?

B、第四周和第三周一共收集了几个饮料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饮料水瓶?

……

3、师梳理归纳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

大约啥意思?

生:

不精确、接近。

师:

大约就是说计算的结果接近准确数,和准确数相差不多,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估算(板书课题)。

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4、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5、全班交流,说估算过程。

预测:

190+220=410(个)。

(把192看做190,把219看做220,一个少看2,一个多看1,结果应该非常接近正确答案)

200+200=400(个)。

(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合起来大约是400,一个少看19,一看多看8,这样会比实际的结果少一些)

190+200=390(个)。

(192接近190,把219看做200,两个数都少看了,结果也会比实际少)

师:

同学们说得真棒!

我们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便于我们计算。

这么难的问题大家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朋友能帮我解决吗?

(能)

〖课件展示〗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6、生尝试解决,师巡回指导。

7、同位交流做法。

8、全班交流。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表现的都不错。

你能结合表中的信息提出一个估算问题吗?

提出后让你的同为帮你解决,我想信你一定能行。

9、同未解决。

10、作品展示

生互动评价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猜想大家此时一定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了,那就让我们赶快走进练兵场大显身手吧!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力争走出传统的以“讲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并与同位、全班交流。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我会估算

2、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我设计了二个练习,层次分明,难度不大。

并以图片形式引出问题,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延伸的过程中,提升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数学小DV

师:

经过努力拼搏,我们终于终于获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

生:

闭眼回顾

2、分享收获

师:

我猜想大家的智慧树上一定是硕果累累的,那就赶快把你丰收的果实摘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

谈收获。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小朋友表现都是最棒的,那就赶快伸出你的双手为自己鼓掌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构建知识网络。

让他们在分享收获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周焕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例5P98-10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温顾铺垫,激发欲望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数字娃娃,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课件展示〗数数字娃娃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287492702

生独立完成。

生1:

492接近500

生2:

287接近300

生3:

702接近700

师:

刚才三个同学回答的都不错,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小朋友,你们喝完饮料后,会怎样处理饮料瓶?

生1:

扔掉

生2:

不对,应该收集起来

生3:

扔进垃圾桶

师:

对,饮料瓶是塑料做成的,可以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质。

喝完饮料后,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我校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请看大屏幕,这是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你能从中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跟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吗?

〖课件展示〗二年级一班六月份捡拾饮料瓶数量统计表

【设计意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又渗透环保教育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德育素养。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

生1:

第一周240个、第二周380个、第三周192个、第四周219个

生2:

……

师:

不错,你能跟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饮料瓶?

生2:

第四周和第三周一共收集了几个饮料水瓶?

生3: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饮料水瓶?

……

3、师梳理归纳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

大约啥意思?

生:

不精确、接近。

师:

大约就是说计算的结果接近准确数,和准确数相差不多,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估算(板书课题)。

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4、生独立完成,师巡回指导。

5、全班交流,说估算过程。

生1:

190+220=410(个)。

(把192看做190,把219看做220,一个少看2,一个多看1,结果应该非常接近正确答案)

生2:

200+200=400(个)。

(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合起来大约是400,一个少看19,一看多看8,这样会比实际的结果少一些)

生3:

190+200=390(个)。

(192接近190,把219看做200,两个数都少看了,结果也会比实际少)

师:

同学们说得真棒!

我们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便于我们计算。

这么难的问题大家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小朋友能帮我解决吗?

(能)

〖课件展示〗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6、生尝试解决,师巡回指导。

7、同位交流做法。

8、全班交流。

生1:

500-400=100(个)

生2:

500-410≈100(个)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表现的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