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539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docx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必修1-5)

必修1

《沁园春·长沙》

1.万户侯:

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2.

《烛之武退秦师》爵位: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

公、侯、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

公、侯、伯,无子、男二等。

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

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寡人:

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各代体制习惯虽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古代对男子、女子的称呼

男子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

父(读第三声)--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读第四声)--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丈夫--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

匹夫--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

须眉--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

女子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称。

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

拙荆--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

粉黛--古代美女代称。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

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

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媪--古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乎。

娘--古代指母亲,少女或泛指妇女。

4.寡人:

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

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荆轲刺秦王》

6.《战国策》

7.卿:

1)古代高级官名。

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称荀子为“荀卿”

3)君主称臣民;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4)古代夫妻互称: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5)姓。

8.足下: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朋友之间的敬称。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麾下、膝下;在下:

自谦词)

9.邑:

1.通称诸侯的封地;2.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10.仆:

称自己的谦词。

鄙人、敝人、愚

11.祖: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

后世沿之,多于路旁亭舍或在野外临时设立帷帐,备酒肴送别行人,故也称祖帐、祖送、祖道等。

12.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13.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汉承秦制,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秩二千石。

”属官有太子门大夫5人,庶子5人,洗马16人,舍人、太子中庶子、太子御骖乘、护太子家等,可知中庶子确无掌管车马之职。

在秦、汉以后,中庶子一直是太子宫官,职掌侍从太子,与皇帝身边的侍从相似。

南北朝时期仍称中庶子。

隋代太子官署有门下、典书二坊,各设庶子,门下坊为左庶子,典书坊为右庶子。

唐代改称左、右春坊,以比朝廷的门下、中书省,有左春坊左庶子与右春坊右庶子;高宗时一度改成左右中护,不久恢复旧称。

后代沿置。

清代无官署而仅留官名,并且官无职事,只用以备翰林官的迁转。

清末废置。

)郎中:

宫廷的侍卫。

(郎中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

14.箕踞:

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5.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

四匹马拉的车。

16.封邑制度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也叫“采地”、“采邑”、“食邑”。

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

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

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

17.九宾:

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8.五音: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

变徵声调悲凉。

 

六律:

律本为定音竹管,后指古代音乐专门名称: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八音:

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子八类。

雅乐:

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

俗乐:

与雅乐相对。

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

宫廷宴会中也用称为“燕乐”。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歌曲名,被认定为高级音乐。

后来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歌曲名,被认定为通俗音乐。

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鸿门宴》

19.古代“座次”安排:

(1)官职:

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

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

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

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

(5)四面环坐:

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如: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20.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

四匹马拉的车。

21.窃:

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22.竖子:

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23.左司马:

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24.山东:

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25.古代坐姿与礼节【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

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

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26.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

语出《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疏:

“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

”注:

伯和孟的区别:

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荷塘月色》

必修二

27.鹢首:

古时画鹢于船头,所以把船头叫鹢首。

28.敛裾:

这里是提着衣襟的意思。

裾:

一种有前后襟的衣服。

《诗经》两首

29.有关年龄的文化常识:

幼年泛称——总角(泛指男女少年时代,尤其注意不分男女);13、14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束发;20岁(男)——弱冠。

30.筮本是用草木类预测。

后来指称扩大了,广义的筮即起卦手段,也包括非草木类型的起卦手段。

31.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2.猃狁:

1.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称呼。

2.对外国侵略者的称呼。

3.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

33.路:

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时战争是车战。

34.象弭鱼服:

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形容装备精良。

35.六艺:

含义有二:

1.六种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礼、乐、射、御、书、数。

2.指六经:

《易》《书》《诗》《礼》《乐》《春秋》。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其中《乐》早已失传,甚至其存在与否都众说纷纭)六义:

诗经学名词。

语出《诗·大序》: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

36.绳墨:

木工打直线的墨线。

比喻规矩或法度。

37.箜篌: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38.诗书:

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

(孔雀东南飞)

39.妾:

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40.公姥:

公公和婆婆。

41.结发: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

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

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42.黄泉:

在中国道家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亦是九狱九泉之一。

日本、朝鲜半岛的文化中也有相近说法。

43.秦罗敷:

“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44.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

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45.床:

古代坐具。

46.新妇:

当时对年轻妇女的泛称。

下文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新妇”是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47.我自不驱卿:

卿,本处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48.初阳岁:

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49.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50.初七:

支农里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51.下九: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52.不图子自归:

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的同意后,娘家派人来接,才能回娘家。

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按照这种规矩说得责备的话。

53.主簿:

太守的属官。

54.义:

是对男子的美称。

55.适:

出嫁

56.六合:

(1)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庄子·齐物论》。

成玄英疏:

“六合,天地四方。

(2)又指一年十二个月中季节相应的变化,如仲春和仲秋为合,仲夏和仲冬为合。

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

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履至尊而制六合。

——贾谊《过秦论》

57.榻:

是一种坐具。

58.仕宦于台阁:

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

59.窈窕艳城郭: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60.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61.黄昏: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62.人定:

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

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

漏刻指很短的时间

补充天色纪时法、地支纪时法

十二时: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时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

时间:

23-11-33-5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补充:

五更报鼓计时法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诗三首》

63.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

的人。

64.子:

对对方的尊称。

衿:

古式的衣领。

青衿:

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6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由于该诗描写的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此后也成为北齐、隋唐两宋学子的制服,这里作为贤士的代称。

古指读书人。

这里代指有学识的人。

66.阡陌:

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兰亭集序》

67.癸丑: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补充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三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3)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

子、丑、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的万能公式:

天干计算法:

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

68.暮春:

春季的末一个月。

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69.禊,一种祭礼。

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70.流觞:

为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71.若合一契:

契,用木和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72.彭:

即彭祖,传说曾活到八百岁。

73.殇: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赤壁赋》

74.望:

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晦: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

农历每月第一天。

75.斗牛: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76.匏樽:

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77.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78.蜉蝣:

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

79.浮屠:

梵语音译,本义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0.终南捷径:

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

卢藏用

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

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81.禄:

古代官吏的奉给。

必修3

《蜀道难》

1.蚕丛、鱼凫:

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2.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

战国时代。

人们将黄道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配属于各个诸侯国,称为分野,春秋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

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

3.子规:

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蜀记》曰:

“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

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

子规,鸟名也。

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锦城:

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杜甫诗三首》

4.白帝城:

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补充:

急暮砧:

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明妃: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成“明妃”。

《琵琶行》

6.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7.左迁,贬官,降职。

8.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9.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10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2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3.五陵年少:

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

补充:

善才:

当时对琵琶师的通城。

九江郡:

隋置,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

《李商隐诗两首》

14.九州,战国时代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传说中中国的上古行政区划,起于春秋、战国时代,《书·禹贡》:

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泛指全中国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17.莫愁,古时,洛阳的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此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

18.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9.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寡人之于国也》

20.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1.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2.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23.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24.孝悌:

孝顺父母称之为“孝”,敬爱兄长称之为“悌”

25庠、序,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教,教化。

补充:

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鸡豚狗彘:

豚,小猪。

五亩之宅:

先秦时五亩约合现在一亩二分多。

谷不可胜食也:

谷,粮食的统称。

《过秦论》

27.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8.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

29.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履至尊,登帝位。

六合,天地四方。

30.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31.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七庙,天子的宗庙。

七庙:

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唐]杨炯《盂兰盆赋》:

"上可以荐元符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者也。

"

战国四君子: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君子”。

二周:

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

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

万乘:

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师说》

33.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34.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补充: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

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下辖六部:

吏部(管文官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刺史】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州的最高在行政掌管。

【博士】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

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武帝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晋置国子博士。

唐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杏坛】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