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403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十三)(人民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4分,第Ⅱ卷为材料问答题,共46分。

第Ⅰ卷

本卷为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2.《后汉书·方术列传·公沙穆》注引《谢承书》曰;“穆尝养猪………使人卖之于市。

”《盐铁论·散不足篇》言:

“负粟而往,挈肉而归。

”这说明

A.农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B.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C.汉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D.当时商品交换的形式单一

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4.以下历史现象,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王大令众人日协田

B.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C.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D.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5.下表数据的变化说明近代中国()

1870—1894年中国进口鸦片比重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对外贸易总量减少

C.海关税收主要依靠鸦片税D.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6.下表是根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

担)。

该表反映了()。

A.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B.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7.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里主要抵制的是()

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8.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商展开竞争

C.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D.完全改变“重农抑商”的国家政策

9.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

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10.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

该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最主要是(  )

A.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B.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C.国家统一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姻”()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12.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

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

13.“在昔闺中韵事,日焚香读书,曰燃脂写韵,今则以吸烟代之。

吾人如涉足梨园及游戏场所,可见粉白黛绿者流,十之七必以纸烟实其樱唇,恣吸若狂,而昔人之所谓口脂香者,悉变为烟臭矣。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这说明当时部分女性()

A.社会地位逐步提高B.思想获得彻底解放

C.经济收入大幅增加D.价值追求严重畸形

14.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哥伦布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

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班牙王室对海外财富的追求B.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为迅速

C.海上探险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D.哥伦布借传教之名进行殖民掠夺

15.1700年英国粮食总产量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

计量单位)。

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圈地运动的影响B.新技术的使用C.工业革命的推动D.殖民扩张的刺激

16.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

这表明()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17.1879年,一位在西非的德国巡视员说:

“我们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囗囗囗口并与他们竞争是明智之举”。

“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文化使命”。

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口囗囗口”可能是()。

A.君主立宪B.文化传统C.殖民技巧D.工业技术

18.某班黑板报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首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从工业领域整顿全国经济。

农场主经营良好可以使用“蓝鹰’标记。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娠,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文中与历史不符的有()。

A:

0处B:

1处C:

2处D:

3处

19.罗斯福说: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下列哪一种做法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20.二战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

但也导致出现“英国病”,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过11年的努力,“英国病”基本治愈。

依据所学推理下列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内容的是()。

A.加大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B.增加货币供应量

C.限制工会权力,压制工会运动D.提高国有企业的比例

21.下表是依据《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苏俄的相关资料改编而成。

对此的正确解读是()。

A.经济资源日益集中到政府手中B.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危机D.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基本建成

22.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3.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苏联在1991年的状况与沙皇俄国在1917年时的情形很相似……1917年8月的科尔尼洛夫起义,它使临时政府陷入混乱状态,并增强了人民群众进行根本改革的意识……1991年“国家紧急委员会”的叛乱起到了科尔尼洛夫起义的作用,叶利钦担当了列宁的角色。

材料中“列宁的角色”主要指()

A.夺取国家正确的号召者B.进行武装革命的倡导者

C.组织国家联盟的倡导者D.资产阶级政权的仇视者

25.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

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

这反映出()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26.“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材料表明,欧元的诞生与流通()。

A.标志着欧共体建立B.终结了美元的主导地位

C.加速了冷战的结束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7.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导致国际原油供应锐减,美国原油进口价格从每吨4美元上涨至12美元。

这一状况()。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B.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增强

C.是经济危机发生的社会根源D.促使世界能源结构发生剧变

第Ⅱ卷

28.(24分)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

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5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注:

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哪一类企业的发展居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居于主导的原因。

(4分)

材料三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

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化化进程》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并概括材料三中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7分)

材料四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

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

……“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4)依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

(6分)

材料五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一任务。

……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却是以资源的极度浪费、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等为代价的,它只完成了初步工业化的任务,在新的时期,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很难培养出竞争优势,所以,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5)依据材料五,指出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问题。

(2分)

29.(12分)材料一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

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

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自《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

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30.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

“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

”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众多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

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材料三:

不同时代的票券图片

 

图一:

六七十年代发行的粮票和布票图二:

当今某超市的购物券

请回答:

⑴有人说“图片可以解说历史”。

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清明上河图》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4分)

⑶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国为什么大量发行如图一所示的粮票和布票?

图二的证券与图一中的证券有何本质的不同?

(4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A

B

B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A

C

A

C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A

D

C

C

C

D

B

28.

(1)生产方式变化:

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2分)前提:

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条件:

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和圈地运动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海外市场和劳动力;手工工场的专业分工,使机器发明成为可能,技术条件是根本性的因素。

(3分,答出三点即可)

(2)外商企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2分)原因:

外商企业随着《马关条约》允许外资在华投资设厂成为主导。

(或是外国加紧资本输出)(2分)

(3)背景:

苏联是一战后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中,孤立无援;苏联的工业实力落后,缺乏工业化的资金、技术和市场。

(4分)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3分,答出三点即可)

(4)特点:

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

(3分,答出三点即可)意义: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3分)

(5)问题:

资源极度浪费、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2分)

29、

(1)主题思想:

根据地形来进行城市选址。

(2分)

分布特点:

早期主要集中于北方,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逐渐向南方发展;早期围绕行政中心或集中于战略要地,后期围绕经济中心分布。

(4分)

(2)状况:

市、坊严格分开;街道纵模有序,呈棋盘状。

(2分)

成因:

君主专制加强;隋唐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抑制;加强对人民和商业活动管理的需要。

(4分)

30.⑴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了解北宋时期的城市面貌、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的生活状况,是研究北宋历史不可多得的材料。

(2分,相似表述即可得分。

⑵原因:

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带来联系与出行方式的变化;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⑶图一中的证券是当时物资缺乏,日用品供应不足而发行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2分)

不同:

图一中的证券是物质匮乏时计划经济的产物,而图二中的证券则是商家进行产品促销的产物。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