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4511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docx

山香教育心理学章节答案报告

认识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含义。

2.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万绿丛中一点红”体现了刺激的对比。

3.B【解析】注意的集中是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

4.C【解析】本题考查随意注意的特点,随意注意是人类特有的。

5.A【解析】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6.A【解析】本题考查注意分配的含义。

要注意区分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

7.C【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

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8.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一件事情上持续的时间,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9.D【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10.B【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11.A【解析】本题考查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2.B【解析】本题考查绝对阈限的含义。

13.D【解析】本题考查差别感受性的含义。

14.C【解析】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逐渐下降的过程,视觉的暗适应是感受性逐渐升高的过程。

1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暗适应现象。

暗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暗适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感受性逐渐升高即感觉阈限逐渐下降的过程。

16.D【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本题考查的味觉的感觉适应过程。

17.A【解析】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的现象是联觉。

18.B【解析】月明时感到星星稀少,这是感觉对比现象。

19.C【解析】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的感觉对比为继时对比。

20.D【解析】本题考查知觉选择性的特点。

21.B【解析】知觉的规律性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整体性。

22.D【解析】此题容易混淆,一旦能认出某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而不是感觉。

23.A【解析】本题考查听知觉的含义。

24.A【解析】越强烈的刺激越容易被选择知觉。

25.C【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从噪音的背景中区分出别人喊自己的名字属于知觉的选择性。

26.A【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理解了的事物即使它的细节改变还能进行再认。

27.C【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理解性的含义。

28.A【解析】用红笔划出重点是为了使事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29.A【解析】对整体的知觉是优先于对个别的知觉的,这是由知觉的理解性决定的。

人们一般首先知觉整体从而识别事物,才对事物的细节进行知觉。

30.D【解析】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

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

31.C【解析】从简单的特征中认识事物,是由于人们对事物存在过去的认识经验,这种受过去经验影响的对事物的认识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32.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在不同光线下虽然旗子的颜色存在差别,但是知觉的恒常性使人们看到旗子是红色的。

33.C【解析】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并且不可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

34.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敏锐性的含义,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35.A【解析】本题考查实物直观的含义。

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等。

36.C【解析】了解历史主要是靠记载的文献之类的信息,所以必不可少的是语言直观。

37.B【解析】本题考查信息加工观点下记忆的阶段,分别是编码、存储和提取。

38.C【解析】学生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是再认,回答填空和问答题时候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39.D【解析】考查回忆的含义。

40.A【解析】本题考查情景记忆的含义,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一事件的记忆。

41.C【解析】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是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而陈述性记忆是一种事实记忆。

42.C【解析】根据理解而进行的记忆是意义记忆,而有目的的记忆是有意记忆,注意二者的区别。

43.B【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4.C【解析】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它是个体将过去经历过的情绪情感体验保存在记忆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被重新体验到的过程。

45.B【解析】短时记忆存储时间短,存储量小,瞬时记忆存储时间很短,并且存储量大。

46.A【解析】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在4秒之内。

47.B【解析】这种知觉现象被称为动景运动,它产生的原理是由于瞬时记忆,而不是由于错觉。

48.A【解析】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主要的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主要的编码形式。

49.D【解析】声像记忆和图像记忆容量上没有差异,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较长,局部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50.B【解析】考查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存储时间1分钟以内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一般来说,短时记忆在脑内存在的时间是30秒左右。

51.B【解析】本题考查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就是5~9个组块。

52.C【解析】C项属于注意现象,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记忆现象。

53.D【解析】略。

54.A【解析】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两种,主要是听觉编码。

55.B【解析】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均衡的。

56.B【解析】略。

57.B【解析】本题考查永久性遗忘的含义。

58.D【解析】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记忆的干扰属于倒摄抑制,反之为前摄抑制。

59.C【解析】早上学习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早晚受到的是单一抑制的影响。

60.C【解析】学习后立即睡觉没有之后学习的影响,即没有了倒摄抑制的影响。

61.D【解析】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复述分为两种:

一种是机械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

62.A【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相关线索,有了线索,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提取线索。

63.D【解析】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第一次应该在学完后复习,第二次复习在一天后,第三次复习在一周后,第四次复习在一个月后。

64.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表象的概念,但表象、想象及后象三个概念容易混淆。

表象与想象的主要区别是看形象是否“新”,表象是过去的形象,而想象则是对表象进行加工形成的新形象。

65.A【解析】本题考查再造想象的含义。

66.B【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7.A【解析】看完文学作品,头脑中产生主人公鲜明形象的过程属于再造想象。

68.B【解析】本题考查表象的含义。

表象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69.B【解析】本题考查再造想象的含义。

70.B【解析】想象的前提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想象的材料是表象。

71.B【解析】幻想是有目的的故而不是无意想象,幻想是脱离现实的故而不是再造想象。

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空想,但是幻想并不是空想的一种。

72.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含义,注意区别言语和语言。

言语是一种交流行为,而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73.B【解析】本题考查言语的含义。

74.A【解析】本题考查对话言语的含义。

75.D【解析】略。

76.C【解析】本题考查对话言语的特点。

77.C【解析】本题考查书面言语的特点。

78.A【解析】本题考查内部言语的含义。

79.B【解析】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言语理解的第一级水平。

80.D【解析】言语理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

一是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第二层次是句子的理解,第三层次是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81.C【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82.B【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医生通过诊脉得知病人的病情属于思维的间接性特点。

83.C【解析】儿童在发展语言之前就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的,如他们能够通过对各种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的概括,区分“叔叔”“爷爷”等。

84.A【解析】人类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85.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

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86.C【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质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87.C【解析】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分类过程。

88.B【解析】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把段落综合起来进行理解是思维的综合过程。

89.B【解析】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

注意概括和综合的区别。

90.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91.D【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

92.C【解析】概念的内涵提供了概念的本质属性。

笔的本质属性是书写工具,而概念的外延表明了笔有哪些种类,其他三个选项是笔这个概念的外延。

93.B【解析】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结合形成的。

好职工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属于析取概念。

94.D【解析】变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95.B【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在人脑中对各种道路的表象进行思维的过程是形象思维过程。

96.C【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没有直接采用算术题的形式,而是用苹果来进行运算,在进行运算时使用了苹果这个表象,属于形象思维。

97.C【解析】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98.A【解析】发散思维是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是寻求唯一答案的思维过程。

99.D【解析】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100.D【解析】本题考查思维敏捷性的含义,敏捷性主要关注的是思维的速度。

101.B【解析】思维的广阔性指个体思维的广度,指能够全面地对事物进行考查。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广阔性的含义。

102.B【解析】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深刻性的含义。

103.D【解析】思维灵活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则爱钻牛角尖,不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04.B【解析】“人云亦云”表明自己的思维没有独立性,无法判断他人观点的对错,是思维缺乏批判性的表现。

105.D【解析】本题考查思维敏捷性的含义。

106.D【解析】思维灵活性主要指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107.B【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108.A【解析】略。

109.B【解析】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

110.A【解析】刚出生的婴儿没有想象,到1岁半以后开始出现想象的萌芽。

111.B【解析】新生儿动作发展遵循由大到小、由近及远、由无意到有意的原则。

112.B【解析】个体的发展遵循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顺序。

113.B【解析】2~4岁是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