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4780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docx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

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

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后:

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3)素称发达,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成就

(1)冶铜: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2)冶铁: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

①商朝:

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

烧出成熟青瓷;北朝:

烧出成熟白瓷。

②唐朝: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宋朝: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④明清:

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4)丝织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②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③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④明清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误区警示]官营手工业是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产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形态

(1)家庭手工业:

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出售。

(2)民营手工业:

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历程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知识点拨]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

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原因: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表现

(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出现“丝绸之路”,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知识点拨]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其形成于秦汉时期,至宋元时期,瓷器出口逐渐成为主要货物,故又称“海上陶瓷之路”。

同时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主题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1.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的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2.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

(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

(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

(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3.古代手工业由以官营为主到以私营为主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4)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材料一 

(1)材料中的瓷器最有可能出现于哪种手工业经营方式?

这种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答案 方式:

官营手工业。

特点:

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生产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

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2)官营手工业的技艺传承有何弊端?

其难以推广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弊端:

封闭性。

原因:

新技术不能服务于社会,应用范围小;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艺传承具有封闭性。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3)材料表明了手工业发展的何种经营方式?

有何特点?

答案 方式:

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形式。

特点: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数字法理解“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主题二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行业及明清时期

的资本主义萌芽1.古代青铜器冶炼的特点

(1)从商周到秦汉时期,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业发达,其中商周时期特别繁荣。

(2)青铜冶炼技术高超,工艺精湛,外表华美。

(3)当时青铜器种类和数量多,但用于生产方面的较少。

2.古代纺织业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原因

(1)政府重视:

如商朝曾设专职官员;官营手工业水平高、规模大等。

(2)技术不断提高。

(3)丝绸之路开通,丝绸外销数量增多。

(4)私营作坊的兴起及发展。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的原因

(1)日用品和艺术品结合,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给世界人民带去了美的情趣。

(2)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4.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稀疏,微弱(只在江南个别地区和少数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到成熟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明代《松窗梦语》

(1)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 材料说明明代杭州地区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材料二 

(2)材料中图1、2、3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

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

地位:

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

认识:

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方面成就突出,工艺水平很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生计)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3)依据材料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答案 实质: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特征:

①为购买劳动力而进行的商品生产;②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图示法理解“资本主义萌芽”

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答案 A

解析 “工商食官”即西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

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 C

解析 江宁织造局由皇帝派人管理,可见其属官营性质,因此其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3.杜甫“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赞叹的瓷器是(  )

A.白瓷B.青瓷C.青花瓷D.彩瓷

答案 A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君家白碗胜霜雪”,可以判断诗中赞叹的瓷器是白瓷。

4.“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首诗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冶金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应在阅读材料理解信息基础上,结合“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东国”和“易桑麻”等内容思考即可选定A项。

5.有一碑文记载: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

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

材料四的纺织业中心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 

(1)丝。

棉取代了丝。

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用各阶层穿着。

(2)齐国的临淄。

苏州。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纺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纺织业中出现的雇佣劳动关系。

这种变化说明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基础巩固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答案 C

解析 “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属于生产工具,金属制品的普遍使用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

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

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答案 B

解析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3.中国古代制瓷业发达,五大名窑出现于(  )

A.宋朝B.元朝C.明朝D.唐朝

答案 A

解析 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4.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答案 C

解析 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就是男耕女织。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

5.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

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

答案 B

解析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6.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

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答案 A

解析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与西亚阿拉伯世界的交流密切。

而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是为了对外贸易的需要,故选A项。

能力提升

7.

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程度型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技艺先进,却没有向现代机器生产转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府政策的影响等,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是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

8.《明史》记载:

“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以上材料表明(  )

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产品用于皇室、贵族消费,不在市场上流通。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A项说法错误,由“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说明B项正确。

C、D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近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整船文物多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

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

请分别说出理由。

(2)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答案 

(1)泉州沉船来自今天的东南亚地区;因为东南亚地区盛产各种香料。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因为出水的铜钱最晚是南宋高宗时期的。

(2)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或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

(3)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或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瓷器、铁制品,进口的多是香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分别根据沉船运载的货物和出水的铜钱可判断出沉船的年代;第

(2)问,可联系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得出“宋代外贸繁荣”的结论。

【学思之窗】(教材第10页)

思考: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11页)

一、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试举例说明。

提示 

(1)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

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

(2)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

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3)享誉世界。

“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二、学习延伸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除冶金、制瓷和丝织业外,还有许多行业领先于世界,试通过调查、搜集资料予以说明。

提示 可以从古代制漆、造纸、印刷、造船等行业进行资料查找,加以说明。

以下内容请删除

怎么学习高中文科历史

1.上课好好听讲。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

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

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

不会的忘记的,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

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

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

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

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

考前一定要看书。

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记下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

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非常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建议自己制作,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人物,再按顺序排列。

着有助于理清思路。

如何能学好高中历史

1.以史为论据,理清线索历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以我们书本上讲述的为依据,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应该是少之又少。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论据,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们需要的线索,不要断章取义。

2.唯物的历史观,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掌握史实,尊重史实,这些才是我们解答历史学科问题、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的问题思维习惯。

此外,历史也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学科,涉及我们人类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活动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中西的结合比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具体历史背景和世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

小编推荐: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3、加强训练,注重总结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重要结论、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以及小专题的总结和掌握,以及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进而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