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4711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docx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

【摘要】媒体技术以它的形象、生动、直观、涵盖量大等优势,被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本文阐述了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示出常规教学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在日其高涨的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负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作了些浮浅的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多媒体是指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媒体系统。

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现在的素质。

教育在大力呼唤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加上有限的生物实验、挂图,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和教法陈旧的不足,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多媒体教育手段正是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而是通过其特有的优势,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让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人才规格多样化,这些均较好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但是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仍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课堂教学中应尽量把每个活生生的的生命现象展示出来,让学生去感知、去体会、去探索,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验生物学的生动性和实验性。

多媒体不仅可以将教材中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化宏观为微观、化微观为宏观,还可以轻松地实现快和慢、大和小、远和近之间的转换。

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1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1.1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

初中生,特别是城市中的初中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各种生物几乎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

使学生既能够看到天空中飞翔的杜鹃,海水中遨游的鲨鱼,又能看到非洲的狮子,南极的企鹅,澳大利亚的袋鼠。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单一的课堂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初中教学教学来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南宋朱熹也指出:

“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说: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许多初中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学生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术语”,而是希望通过视、听来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现象和奥秘。

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若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手段的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可亲可近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身心会倍感轻松愉快,思维也异常活跃。

例如:

我最近在讲初一生物第十章心脏有关知识之前,先出现一段心脏的3D模拟动画,3D心脏模型做旋转运动,然后模拟电镜技术,仿佛带领学生进入心脏的内部遨游,再配上“咚哒、咚哒”的背景音乐,很容易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进一步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媒体虚拟现实场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美妙的生物界。

多媒体技术走进生物课堂,以其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变化的场景,鲜明的创意一下就能扣人心弦,在上课一开始始就能牢牢捕捉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1.2收集和梳理多媒体资料信息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准备编写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信息。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简单的、呆板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挂图、小黑板、录像等十分有限的辅助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由此获得的信息自然是相当有限的,同时缺少灵活性、交互性和重复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新的教学仪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从Internet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用于生物学课件的制作,或同行制作的课件精品。

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梳理多媒体资料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和高效。

1.3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1.3.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真实反映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生物学研究提活生生的生命,如何体现“生物学姓生”呢?

八年级血液循环这节内容,可以通过精心准备,借助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集图、文、像等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饱览各个整个选环过程,这就避免以往只能用挂图一幅幅讲述,学生听了、看了,仿佛是在雾里、云里,感觉很枯燥、乏味,很难体味血液循环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和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转变的过程,对知识自然缺乏全面的理解。

1.3.2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学既向微观方向发展又向宏观方向发展。

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1.3.3多媒体教学能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

首先中学的生物教学在知识方面,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

在教学内容上任课老师有很大的自主性,必竟“生物学”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就像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有关。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也应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大信息含量,增加知识密度呢?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生动,利用文字闪烁、图形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而且速度快,效果更好。

在听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中,上课开始,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画面:

茂密热带雨林、炎热干旱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雪山、鸟儿飞翔的天空、多彩多姿的海底世界、鹿群狂奔的草原,从而引出课题:

不同的生态因素形成了如同画面上战线的各种生存环境,与此相适应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

其实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生活着形态万千的动植物。

那么,这些动植物是如何与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呢?

——这不仅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的深入,还通过动画把学生带入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低草低现牛羊”的诗境;展现高原上气憾冰雪的奇松异木,沙漠里高大的纺锤树,挺拔的仙人鞭;冻土带中勇御贫瘠和寒冷地衣、苔藓;水中舞动丰姿的海带、自由自在的单细胞藻类,以及红树奇特的生殖方式等。

生动的形式,丰富的画面,加大了知识的密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这无疑为学生积累信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空间。

其次传递速度的优化——在提高信息密度、知识密度的同时,扩大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空间。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

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学中应当强化的得到充分强化,应当淡化的得到及时有效的淡化、弱化处理,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

在生理教学中,一些结构,像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现代电教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

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如果采用X光摄影,则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管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等情况;再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的生长、胃肠的消化全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30秒钟就可以看到3个小时胃对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其节省时间、提高传递知识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

而提高传递知识效率的结果是:

一方面增加课堂知识密度、信息密度。

如生理课中“血液”一节,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2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放录像演示,仅需1课时就完成了任务。

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1】如讲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时,在放录像之前,让学生推想白细胞是怎样进行吞噬的?

引导学生的丰富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

学生推想出了五六个方案,而哪一个方案是正确的呢?

这时再演示录像,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原本一节课的内容现在30分钟就能上完,还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这节课相关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4不同的课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

新课: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既有宏观世界的又有微观世界的,其空间跨度很大。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

使用多媒体既可以展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又可以再现细菌、病毒的生殖过程。

对一些细微的结构,如耳的内部结构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大再现。

利用多媒体技术还不受时间的限制。

在课堂上可以用很短的时间演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如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胚胎发育的过程等。

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心脏的跳动,利用动画不仅可以形象地向学生演示这一过程的细节,而且可快可慢,随意调节。

习题课:

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必须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不同形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已学的知识。

一单元内容较多,可采用通过投影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科学的认识体系,把握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而不是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单元知识点只作简单的堆集或串联,否则将会陷入“教不得法”的泥潭之中。

多媒体的要点是:

(1)用投影片浓缩单元教学内容。

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2)用板书提示重点、难点或易出错之处。

(3)采用笔、口、板书、投影等多种形式结合进行练习。

(4)设计小型书面测验题进行教学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2】

复习课:

第一、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网络。

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时把有关的知识依据其内在联系加以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体系,使学生逐步建立一个点实、线清、面广、体全的生物知识网络联系,学生的理解就会很深刻。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进行对比复习,突出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用于生物复习课中,可以重点突出,事先把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投影片,在复习时用投影仪投影,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

第三、能有效解决生物课复习的教学信息量大时间不够用问题。

在几个月的多媒体教学运用中,让我切实地体会到了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而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在于它能大量地节约板书时间,从而为其它教学内容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也为复习课在教学量上的充足提供了条件。

 特别是在考试测验的复习中,学生手中并没有相应的复习资料,上课的内容(包括要评讲的例题和让学做的练习)只能由教师从参考资料中搜集、筛选后才用于教学上的。

如,我在复习八年级疾病与免疫这章时,用电子课件及课件间超级链接,集文字、图片、动画于一体,一节课可以完成区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非传染病中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害;为什么人会生各种病,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中考知识的要点,还能扩展点计划免疫的意义知识,这样就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比较重要一章的复习任务。

这样不仅充分利用时间,而且又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可谓是事半功倍。

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梳理各章节知识点脉络,必须做到内容系统化,归纳总结以往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

若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既费时又费力,复习效果也不好。

若辅以多媒体手段,教师课前制作好课件,上课时就可分层次、分步聚,边讲解边播放,这样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扩大知识覆盖面,教学跨度大,信息容纳多的优点,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较多的知识,加大复习课堂容量和密度。

实验课: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是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以模拟进行补充。

例如: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及黄绿色的叶绿素b,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

二是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

“传统”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印象不深刻。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验的过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会较为理想。

当然,计算机模拟是有限度的,不可一味地追求、过分地依赖。

生物科学毕竟是以真实的实验、学生自己探索为主,强调“现象教学”的一门实验科学,计算机模拟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生物实验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固化、活化、深化。

如前所述:

用多媒体课件示范基本操作要领,通过投影平台分析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步骤,效果是显著的。

1.5突出课堂的重点,淡化难点,传递方式的优化

反映出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势: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生物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化学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

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

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如我在听实习学校老师上的初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个概念(光合作用)、发展一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一个写法(光合作用公式)。

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

一位教师选择的逻辑思路是

(1)在教学中首先演示三个实验。

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

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观看光合作用的录像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两个方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的公式,使学生熟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

这样由实验提供“现象”,录像深化“概念”,投影示范“公式”。

在课堂上我将多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

初中生物课里还有些生理学的内容。

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过程时,传统的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

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

以我现在上的中学生物八年级有关心脏的内容为例,根据大纲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了解心率和心输出量等知识。

重点是心脏的结构,而难点是心脏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课本中关于心脏的位置和形态是这样叙述的:

人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其中一个班没有多媒体,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语言表达之外,还要演示心脏的挂图、模型及猪或羊的心脏实物,还可让学生用手指在自己心脏的位置。

另一班有多媒体,这一切都变得更容易实现了。

则可以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活动的人体图像,配合语言讲解,指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既可用静态结构图(例如课本上的图和挂图)观察心脏构造,又可使心脏在三维空间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翻转,还可配上文字解释和有关声音,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此基础上,接着就可讲解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腔:

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

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

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更可以发挥多媒体声、图、文、动画、视窗、色彩等多种媒体和手段的优势。

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出心脏的结构图以及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形象。

用鼠标指示心饥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动脉相通,讲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应的运动,最后再展示心脏全貌。

这样,可以更加形象逼真。

在讲解这部分的难点——心脏瓣膜时,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

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为了形象生动的讲解,可以在荧屏的图像上,跟随血液流动的路线逐个说明,房室瓣只能转向心室开,所以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只能转向动脉开,血液也就从心室流向动脉。

在讲解中,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演示慢镜头动画、局部放大和定格图,既有利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又利于学生的观察思考。

另外,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多媒体教学有很强的形象性、生动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接下来的一课就是血液循环,因为血管互相交错,学生不易读懂。

为帮助学生快速读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该图分解为心脏、体循环、肺循环三幅图,分别引导学生读图,最后把三幅图放在同一屏幕上的三个位置,利用动画技术在学生眼前使三幅图移动到一起重叠起来,构成血液循环图,从而使血管互相交错。

这样,学生难以读懂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快速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6递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古语曰:

“信其道方能亲其师。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输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接受,易相信,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

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如我在讲八年级上册心血管疾病这里时,涉及到冠心病的概念,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

但冠状动脉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这一结构,并使用了动画病变的过程。

这样,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同时也有理有据,形象生动地将复杂的“冠状动脉”结构简单化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认为:

课让老师讲“活”了。

对老师的敬佩之情,顿时升华,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4】

2.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现状的研究。

在生物教学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

不论是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反面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但是在生物教学众多媒体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方面。

2.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

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此处主要是指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仍须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扬长避短,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5】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优势和价值,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的彻底现代化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堂课下来连一个粉笔字也不写,基本上是由计算机操纵,教师只是操作事先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这是不对的。

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经常面对学生,视学生表情而教学,这种情感教学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媒体难以达到的。

另一方面,过多使用多媒体,学生往往只是“看热闹”,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反而有碍于学生的积极思维。

例如,一段录像播放时间过长,就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

因此,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有主次之分,切莫本末倒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曾今看到一些教师的生物学课件,其画面上琳琅满目,好像做课件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呈现在屏幕上,一堂课45分钟一分钟都没离开过多媒体。

事实上,课件的文字不必像电视剧中的"中文字幕",不是要把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而应该是把那些不易说清、不易道明的事情在屏幕上通过图像影像来表达清楚,或者是通常情况下不易观察到的太小、太快或太慢的东西在学生面前放大、慢放或快放而已。

所以,要更好的说明问题,最好就是一段时间里屏幕上只有教师想要的东西,而且将其放在屏幕的主要位置,既大又清晰,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看得明白也记得清楚【6】。

2.2盲目性,将课本中的知识点罗列再现。

幻灯片式,把挂图、图例搬到屏幕上

现在仍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只是教材的搬家。

当前学校生物教学中制作课件多数局限于为教师讲课服务,简单地用Powerpoint把课本中的图形、图表和图解不加选择或修改制作成幻灯片式,按设计好固定式的思路来讲解和演示,进行满堂灌,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

课件不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堂课将课本中的有关知识进行甲、乙、丙、丁式罗列,形成“教案搬家、课本搬家”,知识繁杂。

这样仅仅是方便了教师讲课时的板书而以,造成给学生增加负担,无所适从,还是无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

在制作课件时,不可将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否则仍然是“灌输式”、“流水课”,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初中生好奇心强,周围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而上课则要求学生把有限的注意力尽可能多的倾注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