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4681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docx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措施

现场应急防护与救援

一、应急处置现场防护及装备

现场防护装置是为了保护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等污染危害而设计的装各,包括防护服、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各种呼吸器等,以预防现场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应急处置人员安全防护

(1)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必须挑选业务技术熟练、思想作风过硬、身体素质良好,并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精干的处置小组(进入处置现场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2)安排专人对防护装各的安全性能进行仔细检查,认真检查空(氧)气呼吸器的压力等参数,详细记录每位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

(3)对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人员还应使用喷雾或开花水流进行掩护。

(4)时刻关注事故现场险情变化,发生危险立即撤离。

现场还应准备特效急救解毒药物,有医护人员待命。

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5)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穿(佩)戴不同的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

当处置过程中存在有毒气体或有毒蒸气,应佩戴防毒面具。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眼睛对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敏感,当呼吸系统防护末对眼睛进行救护时,应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当有毒气体或液体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时,应穿全密闭式防护服;在可能接触腐蚀品时,应穿耐酸碱工作服;在处置易燃易爆品是,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部防护:

在没有使用全密闭防护服时,应戴橡胶手套。

(6)在易燃易爆品处置过程中,严禁使用未经防爆认证的通讯工具。

(二)现场应急防护与处置装备

类别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及设备参数

功能

适用环境

1

隔绝式防毒衣

全身防护:

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

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

化工、石油、纺织、印染、造纸、冶炼、酿造、制药、化肥、炼油、制革、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事件

2

简易防毒面具

呼吸防护:

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

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

3

防毒靴套

足部防护:

污染采样、监测

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

4

防酸碱长筒靴

足、腿部防护:

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

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

化工、石油、厂矿、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事件

5

耐酸碱防毒手套

手部防护:

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

防护有毒有害污染物

6

耐酸碱防水

高腰连体衣

全身防护:

现场安全防护、救援、采样、监测

防护酸碱污染物

7

救生衣

现场防护、救援、采样、监测

防护、救援

排污口、沟渠、河流

8

急救箱

现场中毒急救及安全防护

急救、防护

各种污染事件受伤急救

9

投掷式标志牌

现场安全防护、警戒

警戒

各种污染事件的警戒标志

10

插入式标志牌

现场安全防护、警戒

警戒

各种污染事件的警戒标志

11

排水泵、消毒设备、各种堵漏器、堵漏袋、堵漏枪、洗消器;封漏套管、阻流带等

现场处理、救援

现场应急处理、救援

各种水污染事件

12

救护车

医疗卫生部门负责

人员安全救援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1

防毒面具

(接滤毒灌)

呼吸防护:

最短可防毒时间为120min

综合防有毒有害气体、各种有机蒸气、氯气、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氰酸及其衍生物、毒烟、毒物等

化工、油库、气库、石化、冶炼、制药、炼油、制革、交通运输等泄漏、火灾、爆炸等

2

小型消毒器:

消毒设备;洗消剂;各种堵漏器、堵漏袋、堵漏枪、洗消器;封漏套管、阻流袋、封漏胶、封漏剂等

救援

救援

3

各种防化消防车

消防部门负责

事件处置与救援

4

简易防毒面具

呼吸防护

防轻度、低浓度的有害有害气体

防轻度、低浓度的有害有害气体

5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可防毒时间60min

防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

化工、石油、厂矿、交通运输等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

6

隔热/冷手套

现场安全防护

救援、救护

7

防毒手套

现场安全防护

救援、救护

8

高压呼吸空气压缩机

配供正压式空气;压缩空气充气泵100L/min

防各种有毒有害气体

9

气密防护眼镜

现场安全防护

防化学物质飞溅、防烟雾等

10

气体报警器

有毒气体报警、人员安全防护

一氧化碳、硫化氢

11

隔绝式防毒衣

(防化服)

现场安全防护

防有毒气体、芥子气、光气、沙林、耐酸碱等

化工、油库、气库、石化、冶炼、制药、炼油、制革、交通运输等泄漏、火灾、爆炸等

12

阻热防护服

现场安全防护

防火、防热、防静电

化工、油库、

气库、炼油、火灾、爆炸等

13

防酸碱工作服

现场安全防护

防酸碱水蒸气

化工、冶炼、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

14

滤毒罐

连防毒面具,最小可防毒时间为120min

综合防毒

化工、石油、厂矿、农药交通运输等泄漏、爆炸

15

防酸碱长筒靴

现场安全防护

防酸碱物

化工、厂矿交通运输等泄漏

16

防毒口罩

防护呼吸道

综合防护轻度、低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

各种大气污染、爆炸、火灾等

17

风速风向标

测定风速风向、人员安全防护与救援距离

测定范围:

风速0-60m/s;风向0°-360°风向精度:

±3%

18

测距仪

测定距离、人员安全防护

测定距离范围:

0.2-200m

大气污染事件

19

灭火器

现场安全防护

灭火

易燃易爆气体、液体泄漏

20

防爆强光照明设备

提供现场照明

防爆

二.人员疏散与急救

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周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如何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和毒性,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应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疏散距离要求

(1)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

(2)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根据泄漏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3)由于夜间气象条件对毒气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小,毒气云不易散开,因而下风向疏散距离相对比白天的远。

夜间和白天的区分以太阳升起和降落为准。

(4)白天气温逆转或在有雪覆盖的地区,或者在日落时发生泄漏,如伴有稳定的风,也需要增加疏散距离。

"因为在这类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大气混和与扩散比较缓慢(即毒气云不易被空气稀释),会顺风向下飘得较远。

(5)对液态化学品泄漏,如果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C,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二)人员疏散

当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迅速判明污染物性状及危害,掌握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基本情况,根据现场情况认真做好群众疏散工作。

(1)依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及泄漏量,结合现场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等),借助污染扩散模型科学确定污染范围、明确疏散区域;

(2)应急指挥部下达人员疏散命令,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3)封锁污染区域,将污染区域内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4)在污染区域和可能污染区域立即进行布点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疏散范围;

(5)在保障被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的同时及时向社会发布污染事故权威公告,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6)根据现场处置情况和应急监测数据,在确保群众安全的情况下,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公告,被疏散人员返回。

(三)现场急救常识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险,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埋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及时就医。

食入:

给误服者漱口、饮水、催吐,立即送医院。

常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污染物质通过水、"大气和土壤等介质,迁移、转化和累积,进入环境,并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

根据污染对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一般分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突发土壤污染事件、噪声与震动污染等。

针对不同的污染事故,需采取不同的现场处置方法,快速合理进行处置,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减少损失。

本节针对发生频率高、社会影响大的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毒气泄漏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交通事故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以及城市光化学烟雾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结合典型案例,对现场处置方法进行介绍,供现场处置的人员参考。

一、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现场调查处置工作比较复杂,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事件的类别、性质作具体处理。

总体步骤如下所述。

(1)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人员救治病人。

(2)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情况,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可能原因、污染来源及可能污染物、污染途径及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数量及分布、当地饮用水源类型及人口分布、疾病的分布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

(3)形成初步印象,根据以下几种污染特点,确定污染种类。

①化学性污染:

工业为主的污染如造纸、电镀厂等集中排污,冶炼废渣浸泡后突发排放。

农业污染为主的如突发农药、沉船造成的河水污染,农田施农药后暴雨入河污染,化学性污染健康危害多为急性化学性中毒;

②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染为主的污染和医院污水排污污染,其健康危害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

③化学性与生物性混合污染:

健康危害,同时包括急性中毒和急性传染病等。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①个案调查。

全面掌握健康危害特点及相关因素,如有病例要进行详细调查,尤其对首发病例要进行横断面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寻求因果关系。

②污染源调查。

根据源水水系寻找、排查污染源;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和排污成分寻找可疑污染物,并估算排污量;对事故发生地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水流域、地形)做初步调查。

③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人员要测量水流速度,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

采集水(包括污染水体和出厂水、末梢水和有关的分散式供水)、底质、土,必要时采集蔬菜样品等进行可疑污染物成分的检测,并根据毒物量、水流速度、江河湖库断面/水深(截面积)计算可能污染的范围,在污染源下游和饮用水水源地附近设点,同时在上游设对照点进行监测。

④生物材料检测。

对病人和正常人的血、尿、发等进行有关可疑污染物监测;有关微生物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必要的急性毒性试验。

同时调查饮水、饮食情况,采集直接饮用的缸水、开水、食物等相关样品进行检测。

(5)提出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置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提出调查分析结论,调查分析结论应包括,该事故的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污染暴露人群、健康危害特点、发病人数、该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及教训等。

向现场事故处理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以减少污染。

二、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一)基本处置原则和处置措施

1.基本处置原则

①确认污染物危害与毒性,通过初步判断与监测分析,确认污染物及其危害与毒性,按照污染源排查程序,确定与切断污染源并对同类污染源进行限排、禁排。

②确定饮用水源取水口基本情况,确认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及服务人口、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设施管理部门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

③确定地下水取水情况,确认地下水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

④通知:

立即通知下游可能受到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的对象;特别是可能受到影响的取水口,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⑤监测与扩散规律分析:

根据各断面污染物监测浓度值、水流速度、各水段水体严容量、流域河道地形,上游输入、支流汇入水量,污染物降解速率等,计算水体中污染的总量及各断面通量,建立水质动态预报模型,预测预报出污染带前锋到达时间、污染峰值及出现时间、可能超标天数等,污染态势,以便采取各种应急措施。

2.处置措施

污染物的分段阻隔,削减,逐渐稀释,同时,启动自来水厂应急工程或备用水源。

四、毒气泄漏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一)基本处置原则和处置措施

1.基本处置原则

相关部门接到毒气事故报警后,必须携带足够的氧气、空气呼吸器及其他特种防毒器具;并为人员、车辆、个人防护装各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救援的同时应该迅速查明毒源,划定警戒区域,遵循"救人第一"的原则,积极抢救已中毒人员,疏散受毒气威胁的群众。

2.处置措施

大多的毒气事故,都是因为毒气泄漏而造成的。

消防人员可与事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关闭阀门、修补容器、管道等方法,阻止其毒气从管道、容器、设备的裂缝处继续外泄。

同时对己泄漏出来的毒气必须及时进行洗消,常用的消除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控制污染源。

抢修设备与消除污染相结合。

抢修设备在控制污染源,抢修愈早受污染面积愈小。

在抢修区域,直接对泄漏点或泄漏部位洗消,构成空间除污网,为抢修设备起到掩护作用。

(2)确定污染范围。

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及时查明泄漏源的种类数量和扩散区域。

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洗消量。

(3)严防污染扩散。

利用就便器材与消防专业装各器材相结合。

对毒气事故的污染清除,专业器材具有效率高、处理快的明显优势,但目前装各数量有良,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救援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四钟:

堵。

用针对性的材料封闭下水道,截断有毒物质外流造成污染。

散。

可用具有中和作用的酸性和碱性粉末抛撒在泄漏地点的周围,使之发生中和反应,降低危害程度。

喷。

用酸碱中和原理,将稀碱(酸)喷撒在泄漏部位,形成隔离区域。

稀。

利用大量的水对污染进行稀释,以降低污染浓度。

(4)污染洗消。

利用喷洒洗消液、抛洒粉状消毒剂等方式消除毒气污染。

一般在毒气事故救援现场可采用三种洗消方式。

①源头洗消。

在事故发生初期,对事故发生点、设各或厂房洗消,

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②隔离洗消。

当污染蔓延时,对下风向暴露的设备、厂房,特别是高大建筑物喷洒洗消液,抛撒粉状消毒剂,形成保护层,污染降落物流经时即可产生反应,降低甚至消除危害了。

③延伸洗消。

在控制住污染源日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风方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

五、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据统计,近几年由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己约占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总次数的30%。

由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流动性,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不确定性,给应急处置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一)基本处置原则和处置措施

1.基本处置原则

(1)划定紧急隔离带。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事故,首先应由交警部门对道路进行戒严,在末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性状、危害程度时,严禁半幅通车。

(2)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

立即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向当事人询间、查看运载记录、利用应急测设备等方法迅速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危害程度、扩散方式。

根据事故点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依据污染扩散模型,确定合理警戒区域。

(3)迅速查明敏感目标。

在现场勘察的同时,迅速查明事故点的周围敏感目标,包括:

lkm范围内的居民区(村庄)、公共场所、河流、水库、水源、交通要道等。

以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次生污染,并为群众转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应急监测。

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应急布点万案。

通过应急监测数据,确定污染范围。

(5)群众转移。

根据现场危险化学品泄漏量、扩散方式、危害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群众转移工作。

(6)生态修复。

根据污染事故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生态修复万案。

2.处置措施

(1)气态污染物。

修筑围堰后,由消防部门在消防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洗消药剂,在下风向喷水雾洗消,消防水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液态污染物。

修筑围堰,防止进入水体和下水管道,利用消防泡沫覆盖或就近取用黄土覆盖,收集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埋。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防爆泵进行倒罐处理。

(3)固态污染物。

易爆品:

水浸湿后,用不产生火花的木质工具小心扫起,进行无害化处理。

剧毒品:

穿着全密闭防化服并配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后做无害化处理。

(4)应急监测。

 

六、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环境污染引发的、不受既定社会规范约束,具有一定的规模,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1·复杂性

导致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多,参与人员复杂,甚至存在敌对分子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插手制造事端的动向。

2·起因的合理性

绝大多数集体上访甚至闹事都有一定的理由,即有其合理的部分,而真正无理取闹是极个别的,因此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

3·层次的多元性

环境群体性事件存在行为主体在事件作用上的多层次性,是行为人目的的多层次性、参与对象结构的多层次性和可变性。

事件的引发者,左右事件发展方向的骨干,对事件扩大和恶化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附和者,因为事件扩大而滞留的人员等,构成群体行事件的核心层次、附和层次、围观层次和滞流层次,而且四个层次之间随着事态的发展具有迁移性,中心层次可能转化为外围层次,外围层次也可能转化为中心层次。

4·组织性

许多环境群体性事件都有一定的酝酿过程,常常有事件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少数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甚至就是直接的策划者。

5·违法性

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激烈程度加剧,恶性事件上升,多数伴随着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6·反复性

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矛盾的反复性。

从群体自身来看,以聚众闹事的方法来达到某种目的,事实上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这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从而造成群众长期缠诉闹事,处置难度加大。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基本方法和工作要求

对己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既要有预防的措施,又必须讲究控制和处理的策略。

(1)快速反应,控制事态。

环境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情况骤生紧急,各级环保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耍立即赴到现场,组织部署、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尽快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向上级环保部门报送相关情况。

处置此类事件必须立足于"早”化解于"小",着力于"解"。

同时,对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调处,耍做到定领导、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按照"三个不放过",即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的要求,把问题化解、处理到位,并做好后续工作,防止反弹。

(2)梳理信息,稳定情绪。

在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时,信息传播混乱,由于秩序的混乱和人们心理状态的失衡以及情绪波动,人们容易偏听偏信。

因此,必须一万面揭露谣言,控制信息的混乱传播;另一万面及时披露事实真相,正确引导公众的注意力,理顺群众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分而治之,避免混乱。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总是伴着群众获得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些群众短时间内难以觉悟的情况下,开展协调和化解矛盾工作时,应该分而治之,避免因矛盾交织出现混乱。

(4)灵活施策,分类处置。

在处理环境群体性事件时,务必耍弄清事因、群众心态和现场情况,慎重决策,区别对待。

如确因企业污染造成的,耍责成污染企业严格按照环保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进行整改,既要维护企业正常运转,又要维护群众利益。

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帮助群众明晰事理。

同时,一旦环境群体性事件引发肢体冲突时,工作人员应该迅速撤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分清是非,秉公处理。

处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必须公正。

分清是非是秉公执法的依据,不管是何种矛盾引发的环境群体性环境事件,处理时务必公正,任何偏袒和压制,都会导致矛盾的激化和事态的恶化。

(三)如何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

各级环保部门耍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认识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性,切实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防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防止新污染源。

按照环保六次大会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对新建项目;一定要提高门槛,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新的不可控制的环境污染。

二要强化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

各级环保部门要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和完善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三要做好信访排查,强化预防化解。

要全面排查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环境污染隐患,做到"细排查、早发现、抓苗头",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特别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久拖未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跨行政区域的边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认真分析梳理,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单位和贡任人,明确办结和化解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四要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

各级环保部门从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

耍做到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公开、处理环境纠纷公正、污染整治方案透明,消除群众顾虑、欢迎群众监督、取得群众信任。

五要加大执法力度,落实责任追究。

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认真履行环保监管职责,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建立环境违法行为责任鉴定、案件移送等制度,对公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导向,不顾环保要求,随意引进污染企业、干涉环保执法等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追究责任,严肃政纪法纪。

几点说明

目前全世界己知的化学品共有几十万种之多,并且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有新的化合物出现,本书不可能一一介绍,因此本书列举了其中近200种我国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常见的、易对人身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列举了其理化性状,应急防护与处置万法,供各级环保部门开展应急处置的参考。

(一)选择原则

》有毒有害或者本身虽毒性较小,但受热或遇酸碱等其他物质易产生有毒有害的新物质;

》易燃易爆或具有强腐蚀性;

》生产、运输、储存、使用量大;

》易流失到环境中并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率高。

(二)主要内容

本书对化学品主要列出以下内容:

(1)标识:

包括化学名、英文名、常用名以及CAS号。

(2)理化特性:

包括外观性状、分子式、分子量、相对密度、熔点、沸点、蒸气压、溶解性。

(3)稳定性和危险性。

(4)环境标准:

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卫生标准。

(5)毒理学资料:

包括急性毒性、急性中毒表现、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6)安全防护措施:

包括工程控制、呼吸、眼睛、身体、手的防护措施。

(7)应急措施:

包括现场急救、泄漏处理、消防措施。

(8)监测分析方法:

包括现场快速监测分析方法与国家标准实验室分析方法。

(9)主要用途。

(10)-般包装。

对危险化学品列出了以下内容:

》标识:

包括英文名称、中文别名;

》理化特性:

包括分子式、熔点、沸点、闪点、相对密度、溶解度、外观及性状;

》空气中允许极限、水中允许极限、禁忌物/禁忌、危险性/症状、急救措施、防护措施;

>储存、泄漏处理、运输。

(三)参考标准

本部分所引用的标准值,除注明国别者外,均为我国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