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462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docx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答案

[浙江考试标准]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认识大洲

1.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b

d

认识地区

2.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b

c

d

认识国家

3.认识国家

(1)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

(5)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6)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a

b

b

a

b

d

区域差异

4.区域差异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5)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B

b

b

b

c

区域联系

5.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a

c

c

b

b

考点一|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1)经纬度位置:

纬度大致为10°S~80°N,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热、温、寒三带,经度大致为30°E~180°,东西跨11个时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西与欧洲相连,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1)亚洲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海岸线曲折漫长。

(2)亚洲气候:

类型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大陆性气候广布。

(3)亚洲河流:

呈放射状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印度河、恒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是重要的内流河。

(4)相互关系:

亚洲地跨热、温、寒三带,三面临海,腹地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且地表起伏大,所以亚洲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特征。

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表起伏大,导致河流顺地势呈放射状由中间流向四周,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亚洲地域广阔,内陆地区广大,气候干燥,导致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受地形、气候的影响,亚洲的河流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补给等。

考点二|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占欧洲的一半左右,包括除俄罗斯以外的30多个国家。

其经纬度大致位于40°N~60°N、10°W~30°E之间,属北温带。

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

欧洲西部海岸线破碎、曲折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和海湾。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地形特点: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为广阔的平原,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海岸线破碎、曲折,多半岛、岛屿与海湾;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气候特点:

以温带气候为主,海洋性特征显著;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东部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3)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广阔,有利于农业发展。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乳畜业发达。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干燥,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和多雨,适宜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发展灌溉农业。

3.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能源和资源为依托而兴起的传统工业区,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类如果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会促进区域工业的发展,反之,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或不合理开发利用,则会造成资源的短缺,环境恶化,经济衰退等。

考点三|认识国家

1.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美国由北美洲中部的“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三部分组成。

本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亚热带,阿拉斯加位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群岛位于热带。

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2.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1)地形:

美国本土的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主要由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组成),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矮的山地和高原。

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2)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为主,气候类型多样。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在美国本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太平洋沿岸,自北向南呈现出南北纵列的条带状,这主要是由于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进入所造成。

(3)水文:

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灌溉、发电、航运便利。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差异小;交通线路少,缺少大城市。

(2)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建设加快。

(3)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内部发展趋于平衡,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运输网络化。

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

地区专门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如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

5.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生产地区专门化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农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可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6.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农业现代化

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农业生产方式

政策法规

耕作技术

因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导致农业生态恶化,导致“黑风暴”;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影响食品安全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

实施限耕政策、休耕政策、补贴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

实行保护性耕作 

考点四|区域差异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自然区名称

东部季风区

西北内陆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

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北的非季风区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地区

地形

海拔低,包括第二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以及第三阶梯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m以上

气候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大于4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

高原高山气候,气温低,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

水文

外流区,河湖众多

内流区,多咸水内流区,多咸水湖泊

冰川广布,大江大河发源地,湖泊众多

植被

土壤

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土壤肥沃

自西向东由荒漠到荒漠草原再到草原过渡

以草甸植被为主,土壤贫瘠,高原边缘地区垂直分异明显

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北方

南方

气候

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区,水热充足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旱地为主,耕地面积广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以水田为主,耕地相对较少

自然资源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是小麦、大豆、甜菜、苹果等重要生产基地

以水田为主,是水稻、油菜籽、柑橘、橡胶及热带水果等重要生产基地

工业生产

主要的重工业和能源基地

主要的轻工业和外向型工业基地

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等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

进一步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构建节约型社会等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动力,缩小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与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一致,也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此线以北地区,冬季寒冷,河流、土壤结冰,年降水量800mm以下;以南地区,冬季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多。

此线还是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饮食文化、交通方式等人文现象分界线。

考点五|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是对口帮扶;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三是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1)南水北调:

工程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纵三横”的总体布局。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

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

线路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大

较小

水质

较好

最好

(2)西气东输:

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沿途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分支从四川、重庆到湖南、湖北的输气工程。

(3)西电东送

北线:

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中线:

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主要水电站有二滩、葛洲坝、三峡)。

南线:

将红水河流域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主要水电站有天生桥、岩滩、龙滩)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一般可以对输出地、输入地及沿线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的利弊进行分析。

南水

北调

输出区

有利:

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经济效益)

不利:

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口水质;长江泥沙淤塞,使航道淤塞;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生态破坏)

输入区

有利:

缓解水资源短缺(经济效益);回补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开发,防止地面沉降(社会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生态效益)

不利:

北方灌区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生态破坏)

西气

东输

输出区

有利: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经济效益);推动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