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小班.docx
《观察记录小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记录小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记录小班
观察记录小班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一)
小班幼儿日常活动中的观察笔记
————记小沈的普通话进步
观察对象:
小班幼儿小沈
观察时间:
小沈平时一直由妈妈给他接送,因此每天来园较早。
今天他又早早的第一个到校,妈妈一个劲地跟他说:
“快叫老师早呀!
”小沈没有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
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说:
“小沈早上要跟老师怎么说呀?
”他还是低着头不看老师,我跟他说:
“那你就看一眼老师吧,”他还是不肯看,更不用说说老师早。
他妈妈叹口气说:
“咳,这孩子真是的就是这样不肯叫人,总在背后说,在家里也一样。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跟小朋友一起说话时声音很响亮,可一到集体面前说话时,他就不敢大声说,刚开始甚至还不敢上台。
观察时间:
在与小沈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非常不正确。
有一次,他在唱歌曲:
“小金鱼”。
“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
“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要好听。
你说说看:
“孤孤单单。
”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祝让气从嘴里发出来。
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
由于他一直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
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
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
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
“现在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
”他说:
“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
”“不孤单。
”“那我让这条鱼离开他会孤单吗?
”“你有姑妈吗?
”“有几个姑妈?
”我变着方法试着跟他谈话,其实是想让他练习发“孤”的发音。
通过反复的练习,小沈对孤的发音有了进步,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
观察分析:
在观察中发现小沈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
小沈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
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
比如:
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
“卡嘴巴”。
这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词。
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
长此以往从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措施:
1、家园共育
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普通话发展情况,让家长平时也注意倾听孩子的普通话,如有不正确的,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家长平时也能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
在班级网页与家园栏里共同宣传有关普通话的知识。
2、给孩子提供在集体面前说话的机会
观察小沈的行为,每次让他到上面来唱歌或念儿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么拉衣服,要么拨指甲。
我没有及时的批评他而是先告诉幼儿到上面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后再表演。
于是我就选择他感兴趣的活动,他很喜欢唱歌,所以我就选择他很喜欢唱的歌曲让他到上面来唱,以减少他的窘迫感。
这样多叫他,他在集体面前说话更加自如了。
早上不肯叫老师早,我一开始先应用小红花来刺激他,这种方法虽然不是那么妥当,但对低幼儿童来说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当我在发小红花时我就跟他说:
“小沈,如果你叫了,那老师就把小红花发给你,这招还蛮有用的。
所以有时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红花来刺激他,于是他就叫了。
并在平时的孝敬教育时也引导孩子要主动跟别人打招呼,跟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别人,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与孩子个别交谈
小沈平时来园较早所以我经常利用早上的时间与孩子交谈。
在第二次的观察中我就引导孩子如何来正确的发音,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
托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点让孩子学说正确的发音,但过于反复的练习,又会使孩子的学习显得过于枯燥,所以我及时的应用方法,通过相关这方面的谈话活动来练习幼儿的发音。
比如我在让幼儿学念“孤”时就寻找与“孤”相应的字词来让幼儿练习。
所以我就问幼儿有没有姑妈这事。
平时还可以利用给孩子穿脱-衣服、放学后等一些时间与孩子个别谈话。
倾听孩子的发音并及时地给予纠正,让孩子的错误发音纠正在萌芽状态。
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普通话发音有了明显的进步,在集体面前说话更加大胆了,现在他也能主动举手了。
早上来也能跟老师说老师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动说老师再见,但有时还会不肯说或者只跟一个老师说,不过比以前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二)
观察时间:
2019.9.27
观察地点:
小五班教室
观察幼儿:
张雨恩(小小)
观察实录:
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小小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
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小小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
“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
”小小看了我一眼,终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张雨恩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
。
。
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
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
不过,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一、“积极鼓励”策略
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小小较快地完成一件事。
“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
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
我们期待着琰琰的变化,相信她一定会有好转。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三)
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情况
今天区角活动时,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益智区,熟练的拿起了一盘积木,把积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
接着他拿了小方块积木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玩起了垒高。
过了一会儿,他把小方块积木全部都垒了起来。
他看了看桌子,发现没有了,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发现他有点心不在焉了。
这时,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盘其他的玩具玩起来了……
观察分析
我在观察他是在瞎玩,还是有目的的在操作。
如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所转移,就应及时介入,启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继续进行建构。
措施与结果
在幼儿刚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进行指导。
之后当我发现孩子对于本次活动的兴趣有所减弱时,我就及时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了引导,为他寻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让孩子们到图书区看图书,请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看,培养他们保护图书、喜欢看书的习惯,孩子们都显得比较高兴,刚开始的时候,还纪律还比较好,可是后来却发生了好几件事:
1、几个小男孩拿着图书当方向盘开汽车,嘴巴里还不时的发出:
“滴滴、叭叭!
”的汽车叫声,有的还把书卷起来当话筒唱歌;2、好几本书都掉在了地上,却只见孩子从书上踩过的脚印,没有一个人会弯腰见图书,面对这幅场面,我说:
“书宝宝已经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了,怎么没有人把书宝宝送回家呢?
看!
这本书宝宝已经在哭类!
它可伤心类!
”没人反应,最后还是乐乐小朋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3、在看书的时候,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叫:
“看!
我这里有奥特曼!
可好看类!
”这么一叫,引来了旁边小朋友的兴趣,于是旁边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后你争我抢,可怜的那本图书,只听“哗”的一声响,撕破了!
4、书然在图书区呆了很长时间,只见他拿了一叠书,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叠书往椅子上一放,当垫子做。
我的反思:
面对以上孩子们在阅读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我觉得应该要即使去引导和纠正,因为当孩子们形成了某种不良的习惯后,要去纠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让孩子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是一种可行的办法,让她去体验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去尝尝行为产生后的苦果。
任何的说教都没有幼儿直接的经验感受来的真切,来的有效!
材料投放:
各种运水的工具
观察要点:
孩子们用各种运水的方法
孩子们在用我们收集的各种工具装水,他们发现有些不能装水的东西,如:
有洞的瓶子、漏斗等,想办法后也能让他们装进水的。
他们都觉得篮子是不能装水的,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
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们。
悬念设置策略是指教师将幼儿在一次区角活动结束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找答案的教学策略。
每次区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主动性加以保护,并使之延续和发展,使孩子们能比较持久地对探究物发生兴趣,教师必须将幼儿相互交流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鼓励幼儿继续探究,直到发现它的秘密为止,这样为下次的区角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老师下一次的区角活动的精心准备提供了目标要求。
例如:
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
这个问题激发了幼儿下一次探究的兴趣,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深入下去。
观察实录:
我向幼儿介绍完今天的活动内容后,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去玩了。
果果一开始选择去做手工:
撕贴雪花;玩了不一会儿,她又去玩橡皮泥了。
后来她来到了表演吧,跟多多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多多想离开,她不让多多走,只听见她说:
“快点坐好,小脚是怎么放的?
小手怎么放?
坐得不神气的小朋友我就不喜欢他了,我要叫他到外面去!
”我听了禁不住笑了起来。
分析与思考:
果果刚才说的那些话都是我平时无意间经常说的。
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是天生的模仿专家,平时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追随的对象。
你平时无意间的一句话,他们都记在心里了。
虽然表面上看幼儿模仿老师的语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得仔细深思一下:
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对我们敲醒了警钟。
幼儿没有分辨好坏的自控能力,他们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启示:
“人之初,性本善”!
每位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是后天的引导,良好的教育能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拙劣的教育往往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这样一来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人人反思。
良好的教育语言是平时教育的一种支持手段。
改掉自己平时的口头禅,改掉粗鲁的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这样幼儿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更好地得到发展。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四)
观察内容:
美工活动
观察时间:
20**年10月
观察幼儿:
岳嘉琦
观察方式:
随机观察
观察过程:
今天我上一节美工课《印树叶》,孩子们用颜料给树叶印画。
我事先采集了一些纹路比较清晰的树叶,准备好各色水粉颜料。
我示范后,孩子们兴趣浓厚,争先恐后的要进行印画。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一上手,画面一团糟,满手都是颜料,衣裳、桌子都带上色了。
我想了想,改变了主意。
由老师给树叶涂色,让孩子压、印。
没印几幅,岳嘉琦瞪着大眼睛一本正经的说:
“老师还是让我们自己做吧!
”话音刚落,孩子们渴望的目光都投向了我。
我又改变了主意:
教孩子们用水彩笔在树叶上涂色再进行印画。
孩子们兴奋极了!
教师评析:
岳嘉琦是个聪明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孩子,孩子的话发自内心的渴望!
作为老师怕麻烦,剥夺孩子动手的机会,实在惭愧!
幼儿园的教学就是要体现孩子的主体性,让每个孩子动手参与,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设计考虑周全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
有机会还是要让孩子用水粉自己印画。
益智活动:
小兔过河
材料投放:
水彩笔、操作图片
(一)(上面画有木桩,有的涂了颜色,有的没涂颜色,涂了颜色的木桩是按红、黄、红、黄的顺序来涂色的)、操作图片
(二)(上面第一排是许多红色小旗贴纸,第二排是许多蓝色小旗贴纸,第三排右边是按红、蓝、红蓝、的顺序排列的小旗,右边是空白),小白兔过河故事磁带、录音机。
观察时间:
20**年5月22日上午10:
20-10:
50
观察地点:
小班活动室内益智区活动操作区。
观察实录:
益智区里小白兔过河的录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儿听得入了迷,在听到小兔子遇到麻烦过不了桥时,围拢来听故事的小不点们着急了,大家都想帮助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来益智区的小朋友们每人拿了一张操作图,先是观察,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相互交流,思瑶观察得很仔细,好像发现了什么,小手开始去拿水彩笔。
绳洁好像有点过于着急,拿到操作图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颜色来,旁边的一丹没经过仔细观察也匆忙地涂起来。
在老师的进一步提醒下,绳洁、一丹终于发现了涂色规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务。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白兔顺利地过了河,为了感谢大家,小白兔带来了好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旗贴纸,但要请小朋友们为这些小旗贴纸按照前面的规律排好队,排的正确的才能拿到小旗贴纸。
在拿到第二张操作图时,孩子们没有像拿第一张时那么着急,而是仔细地观察小旗的颜色,找到规律后再动手操作,所有来益智区的孩子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贴纸,成功的喜悦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学习形式排列ABAB型,间接目的是培养小班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涂色能力。
活动由故事导入,以优美的情景和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每个环节过度的都非常自然。
但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受限,关键环节仍需老师及时有效地引导。
从操作材料完成情况看,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不足之处在于:
同操作材料
(一)比,操作材料
(二)难度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
应适当提高操作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才能“够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