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357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1819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

2.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重难点)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

(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形成基础:

热量。

(3)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4)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2)形成基础:

水分。

(3)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4)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

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

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

(1)纬度相同的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数量越多。

(2)越往高纬的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数量越少。

(3)山麓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理位置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4)垂直方向自然带分布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分布相似。

[特别提醒] 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250~450毫米/年),且集中于夏季。

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降水量稀少(小于250毫米/年),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

[自主诊断]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  )

2.相邻自然带之间的差异很明显。

(  )

3.我国南稻北麦的差异主要体现了降水的纬度差异。

(  )

4.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5.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

(  )

6.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  )

【提示】 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2.× 自然带之间的差异是渐变的,模糊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3.× 南稻北麦是由于南北方热量差异的结果。

4.√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森林带到荒漠带的过渡,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 垂直地域分异是由于海拔变化导致的水热条件差异,与山地纬度、海拔高低都有关系。

6.×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不仅取决于纬度,还取决于海拔,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的垂直带谱才更复杂。

[合作探究·攻重难]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教师独具)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奇丽风光的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雄奇豪壮的边塞诗,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的情形。

【思考交流】

1.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海陆位置的不同。

2.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归纳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方法技巧] 

1.图示法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

(1)~

(2)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B 

(2)B [从图甲到图丙由于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森林变为荒漠,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

]

2.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

29832146】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

(2)图中__________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

【解析】 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C、H两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两种不同气候类型下形成的同一自然带,在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G、H两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他们都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分析D—C—B—A自然带的更替,这些自然带都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分析H—E—F自然带的更替,这些自然带南北方向上延伸,东西方向上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

【答案】 

(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南坡从海拔仅2019多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多米的山峰,河谷的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公里,自然景象却迅速更替:

低处温暖湿润,常绿阔叶林生长得郁郁葱葱,形成常绿阔叶林带;海拔升高,气温递减,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耐寒的针叶树则渐增加,在2019米以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热量不足,树木生长困难,由灌丛代替森林,出现灌丛带;在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带;53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更高处为高山永久积雪带。

北坡气候干寒,降水量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思考交流】

1.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一样吗?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提示】 不一样。

随着山地海拔的增加,气温和降水随之发生变化,在不同高度产生了不同的水热状况组合,形成了山地垂直气候带。

受气候影响,不同高度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2.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

因为南坡基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属向阳坡。

而北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3.比较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有何不同?

【提示】 南坡海拔低、相对高度大且降水较多,垂直地带分异明显且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归纳总结]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3.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量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1)A 

(2)A (3)A [第

(1)题,分析基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②以上为5000m,判定①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2)题,根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

第(3)题,决定该山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