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458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docx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进一步推进我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管理效益;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的真正落实;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对我校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修订。

一、贯彻执行要求

制度是一种刚性约束力,必须成为人人遵守的纪律,必须予以全面的贯彻落实。

要不抓则已,一抓到底,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必将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在贯彻制度过程中,努力做到:

1、贯彻制度要调动好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贯彻制度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3、贯彻制度要结合平时检查评价,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4、贯彻制度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5、制度要全面落实但也要注意重点贯彻,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弱势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自新修订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发布之日起,原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刻停止使用;全体教师遵照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日常教学活动。

三、具体内容(附后)目录如下:

1、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2、学校领导专题讲座制度

3、学校领导、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4、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

5、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6、教学会议制度

7、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8、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9、教研活动要求

10、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1、备课要求

12、学生作业要求

 

(一)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1、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1)项目填写齐全。

(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听课记录的核心内容。

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点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二)学校领导专题讲座制度

1、学校校长:

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学改革背景和学校教学实际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分析报告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

此外,要参与教导主任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教导主任:

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校本教研情况,要从优点(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专题结构,每学期2次。

(三)学校领导、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集体学习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两周1次,教师每月1次,并做好笔记记录。

(2)要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

每学期都要拟定学习内容安排表,包括时间、内容、主题、主讲人等。

(3)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要改变照本宣科,要为教师提供多种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

(4)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有主要学习内容解说及研讨记录,其中研讨记录要成为学习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学要求

(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4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并在学校博客上发表。

(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

提倡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

(3)提倡对学习笔记进行简笔画装饰。

(4)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写下所感所悟。

(5)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以及摘记日期。

(四)学校领导参与教研制度

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参加学校教研组长会并深入各教研组活动,校长每学期2次以上,教导主任每学期4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

(五)学校领导指导青年教师制度

1、坚持重点培养,塑造名师

每位学校领导确定自己的培养对象,其中校长至少带1名、教导主任至少带2名教师。

2、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

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其中校长每学期不少于3节,教导主任每学期不少于6节(在听课笔记上端注明“重点”字样),并有评课指导记录。

(六)教学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每学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总结布置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3、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有专门的会议记录,诸如奖励升级、评选先进、举行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竞赛活动、大型会议以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重大事情有详细记录。

4、每项活动都要有过程活动记录,归档备查。

 

(七)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每学期在学期初对教师学科计划做好检查,备课每月检查两次、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期末检查一次,教研活动记录每周检查一次、学生作业本每月检查一次、学生评价记录每月检查一次;每学期教学分析、卷面分析两次(期中、期末)、听课记录每学期检查一次,对教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及评价手册要随机抽查1次。

2、职责要求

教导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配合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教导主任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

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

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

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

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教师通报。

(八)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要求

(1)制定以师德、能力、出勤、实绩为重点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与细则。

(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含等级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

(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

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写出评语鉴定;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升级的依据。

(九)教研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形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1、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研组分别为语文教研组,成员为全体语文教师,数学教研组,成员为全体数学教师,每组由一名骨干教师任教研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

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形成学校把关--教导处--教研组的管理网络。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

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大型教学活动不少于3次,小型活动根据学校安排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安排。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各教研组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3、做好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过程记录等。

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活动记录本要留足记录活动过程的篇幅。

4、活动内容、形式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评课、说课、竞赛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

教研组活动可围绕如下内容进行: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学习研讨课程标准、研究教材,集体备课、说课,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二十四字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等,如①这个教学内容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②这个难点我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突破;③谈谈我的一次教学得与失;④这个内容我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一道题的多种解法;⑥后进生的成绩是如何提高的;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应用……每个教师每次只谈一个问题,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

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

5、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框架为总结成绩、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十)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

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要体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的观念。

(2)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

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

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

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

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①贯彻、践行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

②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

好的教学措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

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

要从“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④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制定的措施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

(5)后进生辅导:

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

3、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十一)备课要求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

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检查的管理,并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

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资源共享”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

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也是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

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优选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总的要求是把握总的教学目标:

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

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而应根据学科性质,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

上课要做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导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

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

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

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

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

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

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特别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着重课堂生成知识的开发。

④练习设计,练习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要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依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

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

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语文、品德、外语、社会、自然、劳动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课书要有板书设计。

数学课要求新授、复习课有板书设计。

(6)教学后记(课后反思),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可写下教后感。

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

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

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

学情如何?

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

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如语文课。

——部分学科备课的重点要求

(1)作文

每学期作文8篇,要有指导和讲评备课。

作文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提倡教师写下水文。

讲评备课应包括:

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集体评议、进行修改几个部分。

日记每月不少于15篇,以片段练习为主。

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语文课堂作业的形式布置,不单设日记备课。

教师要注重口头作文的训练。

(2)数学学科:

复习课板书应体现知识网络。

(3)英语学科:

要有必要的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

(4)品社(生)学科:

不要求教案中反映出“重、难点”环节。

(5)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目标确立时应区别于学科课程,要把侧重点放在能力、情感、行为习惯、非智力因素方面。

(6)体育学科:

教案中要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关于备课管理的几点意见

(1)提倡教案内容实用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

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

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3)关于资源共享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

特别是青年教师,可参考优秀教案,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

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

(4)保证备课的时间专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保证备课时间的专用,不要本末倒置,侵扰正常备课乃至教学的其他环节。

 

(十二)学生作业要求

1、作业的功能

(1)巩固和检查功能:

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2)深化和提高功能:

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3)体验和发展功能:

侧重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

2、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

以巩固教学效果最佳值为数量标准,避免数量过大,次数失控,讲求科学性,不搞无效的机械重复。

(2)比较性作业:

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判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考查,在比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归纳性作业:

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系统进行分类归纳,可以起到新旧联系,扩展知识面,找出知识内部联系的作用。

(4)思考性作业:

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需要笔答。

(5)创造性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经验进行创造。

(6)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亲身体验,培养操作与运用的能力。

4、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品社、科学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书面作业。

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

(2)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①语文作业要改变单一的只抄生字、词语和造句的呆板模式,把朗读、口语交际、练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实践中学习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

可不必强调课课有、人人有书面作业。

作文日记的习作内容,可以参考课后练习和练一练的题目要求。

也可以因人、因地、因季节、因本班实际合理调整。

每学期作文8篇,观察实践性习作必须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实践、思考、构思的时间,力求减少作业的盲目性。

日记每周不低于3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布置,提倡教师尽可能全部批阅,随时讲评,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打好基础。

②数学作业要体现数量要适量,形式要活,针对性要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一、重复无效的劳动。

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

可不必强调天天有、人人有作业。

③英语作业可分为书面、口语或听力等不同形式,要注意把作业与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相结合。

书面作业每课书安排一次即可,以会抄写字母、句子为准,口头作业要突出交际性,灵活性,教师可同时安排个人背诵、合作表演、创编对话等不同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听力作业可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安排。

(3)各学科教师要注意对作业效果的及时批改和反馈。

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因班级人数而定,每次精批数量占班级人数2/3。

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