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345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docx

中国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塑料软包装的现状与展望

 

曾艳菊

 

  近20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壮大起来,其中塑料包装行业已成为中国塑料工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已达到4000亿元,占国民经济总值的2.2%,在国民经济42个主要行业中跃升到12位。

近年来,包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包装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包装行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我国软塑包装行业现状

  我国塑料包装材料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行业,在包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建设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软塑包装行业占包装工业产值近三成,塑料薄膜是软塑包装所用基材,“十五”期间,其生产量的增长仍然保持“九五”时期年均15%的发展速度,国市场对塑料薄膜的需求量以每年9%的速度继续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论是生产量的增长,还是需求量的增加,都高出近一倍。

我国塑料薄膜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仅以PP薄膜为例,我国人均消费量为9公斤,世界人均消费量为17公斤。

目前我国塑料薄膜的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40%,是塑料制品业中产量增长最快的。

我国现有塑料包装材料规模以上企业8000家,其中薄膜制造企业2240多家,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有65家,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5家,超过5万吨的企业有5家;丝、绳编制制品企业4300家,泡沫塑料厂家500多家,包装箱及包装容器679家。

  我国生产塑料薄膜所使用的合成树脂主要有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和聚酯等。

加工方式为吹塑、双向拉伸、流延等。

塑料薄膜的市场约2/3用作包装材料,农用薄膜约占30%,其余用于电工、感光和电子信息材料等。

  我国目前有BOPP生产线180条,生产能力244.31万吨,平均年增长率在15%以上,各种BOPP薄膜基本满足了国市场的需求。

2006年BOPP产量为169万吨,比2005年仅增长5.6%。

BOPP行业经过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获得发展的生机,主要表现在:

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根据2006年63个企业的统计数字分析,申达、塑料集团、宏铭新材料、大东南、恒创、金菱里克、伊美、富陵、亚朔科技、揭阳运通、德冠、金氏集团、永宁等13家集团公司,产量在4.5万吨~16.8万吨之间,合计产量为102.8万吨,占总量的60.8%。

产量在2万吨~4万吨的有21家企业,产量为49.9万吨。

这两项34家企业合计产量为152.7万吨,占总产量169万吨的90%,这充分表明BOPP规模化、集团化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规模小、质量差的企业已基本上退出市场,行业中从原有87家企业减到现在的60多家。

可以说,靠低价的无序竞争局面已有所好转,依靠核心竞争力的秩序正在形成,BOPP行业已经获得平衡增长,正在向集约型增长和规模化效应方向发展。

  我国现有CPP薄膜生产线190条,其中国产线119条,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加上进口线近70条,生产能力30万吨,两项合计生产能力50万吨,在原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压低的环境中,企业处于微利状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

2006年,CPP薄膜企业克服原料涨价,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保持了稳定增长和较好的发展,全行业在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方面也取得新的进展。

多层共挤CPP薄膜具有优异的低温热封性和良好的透明度,最符合制袋的基材,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高温蒸煮膜品质提高,扭转了过去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渐立足于国;金属化薄膜市场发展速度快,2006年莱宝包装材料公司投巨资引进AppliedFilms镀铝技术的生产线,将使低档次的镀铝技术设备部分被淘汰。

CPP薄膜保持平稳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国产专用料性能技术指标能满足要求,如石化开发成功镀铝级PP膜专用料,该产品稳定剂加入量少、成本低,可应用于镀铝膜,替代通用流延膜专用树脂,市场前景看好;石化成功开发耐高温透明专用料NR—03,解决市场短缺的高耐热PP专用料,对流延薄膜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同时,在2006年里,国产流延薄膜技术设备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如三信电子设备公司、仕诚公司、俊嘉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无论机械结构、机械性能都有很大提高。

三信公司得到财政部门包装研发资金支持,正在建设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仕诚公司新推出的宽幅3米、线速度500m/min的流延机都处于国领先水平。

事实证明,我国CPP行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走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提高CPP设备国产化产品的质量,才能保证流延薄膜行业稳定增长的态势。

  2003年以来,BOPET发展势头迅猛,新增生产线近30条,新增产能40万吨,而2004年,实际产量仅16万吨。

2006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产量仅为32.5万吨,BOPET薄膜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改变,2006年在没有新的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市场仍然是供过于求,品种单一,市场围窄是主要原因。

因此,开发新产品,赋予新的功能,才能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专业化薄膜,这方面行业潜力很大,如高强度化膜、高透明膜、抗静电膜、表面导电膜、难燃膜、热封膜、热收缩膜等。

如钟恒公司的新型双点拉伸,采用ABC三层共挤、双螺杆挤出、薄膜宽幅达到8.2m、线速度400m/min的先进技术。

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技术力量和市场需求,有选择地开发专用膜,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形成你无我有,避免产品雷同。

这方面大华塑业公司虽规模小却立于不败之地。

而富维薄膜公司虽是万吨级企业,积极发展专用膜,他们利用地方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建立技术中心,开发特种聚酯薄膜实验线,提高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提高竞争力。

开发功能性BOPET薄膜,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是行业的新趋势。

  BOPA的发展不容乐观,近两年全国有13家企业引进18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7.48万吨,到2005年底,大部分生产线将投产,预计生产量将达到4万吨,而全国食品、药品、印刷业三大市场,2005年需求量3.7万吨,生产能力过剩,值得高度重视。

2006年,12家引进的BOPA薄膜厂家,新投产的仅有昆仑集团九天塑料薄膜公司,而金田塑业公司已停产。

从根本上说,提高BOPA薄膜的质量和技术是关键。

从国际国市场来看,BOPA的应用有其局限性,主要用于蒸煮袋、冷冻肉真空包装、鲜肉、奶酪、香味食品及包装盖材。

其它基材已抢先一步在上述行业应用,BOPA起步晚,市场开发难度更大。

同时,尼龙的特性属高结晶度聚合物,加工难度大,已引进的生产线某些工艺技术还不成熟,成膜性差,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摸索经验,不断调整工艺条件,提高成品率。

在下游的应用上难度也不小,特别是BOPA薄膜的吸湿性、防水性差,与复合工艺技术要密切配合,才能获得广泛的应用。

同时,其它多层共挤薄膜在冷冻肉获得应用,也是BOPA的竞争对手,值得关注。

总之,BOPA薄膜市场开发、扩大应用任重而道远。

  中国软包装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软包装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2006年中国包装用塑料达到893.34万吨,年增长率达到10.6%。

而软塑包装膜的年增长率更高,达到14.2%,其中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复合膜(袋)达到17.6%的年增长率;多层共挤包装膜年增长率达到22.5%,这些都标志我国的软包装用材料提升了一个新层次,正在向又多又好的方向转变。

2006年各类塑料包装容器(桶、瓶、箱)产量达130万吨。

在600多家企业中,年产5000吨以上25家左右,1万吨以上4家。

从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看也均有所提高,市场流通量明显增加,产销趋于平稳发展的态势。

主要产品产量分析见下表:

表12006年塑料包装材料主要产品产量分析

 

2005年产量

(万吨)

2006年产量

(万吨)

增长率

(%)

 

软包装薄膜

392.5

448.34

14.2

 

其中:

1、BOPP

160

169

5.6

 

2、BOPET

30

32.5

8.3

 

3、BOPA

2.7

2.84

5.1

 

4、CPP

25

26

4

 

5、功能性复合膜(袋)

85

100

17.6

 

6、共挤包装膜

89.8

110

22.5

 

塑编制品

220/240亿条

230/250亿条

4.5

 

包装容器

120

130

8.3

 

泡沫包装材料

40

45

12.5

 

包装片材

35

40

14.3

 

合计

807.5

893.34

10.6

 

  1979年,罐头厂在全国率先引进了一套瑞典利乐包装公司的复合纸砖形无菌包装设备,用来包装甘蔗汁、果汁、豆奶、菊花茶等液体饮料。

  从1984年起,食品及饮料企业又陆续引进了瑞典、美、日、德等国家生产的无菌包装生产线设备,使中国的软包装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材料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购物袋、商品袋、垃圾袋、保鲜袋等;而工业品包装、家庭用品包装、服装包装、药品包装等也大量采用软包装。

据了解,目前食品软包装占软包装市场份额的60~70%,其次是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约占市场份额的25%。

  中国软包装发展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如软包装与同类包装所占的比重,发达国家已占65%,有的已超过70%,而中国只占5%。

此外,茶类、酒类等无菌软包装也有待开发,这预示着软包装需求量将迅速增长。

  中国复合软包装材料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十年,通过大规模的引进原材料薄膜生产设备、印刷设备、复合设备(干式、湿式、挤出、共挤设备及加工设备),再加上与印刷、复合等后加工技术相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日益积累,软包装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地发展,使中国软包装行业用十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五、六十年走的路。

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塑料包装工业获得了高速发展,当时塑料包装年产量为19.1万吨,1990年达到85万吨,1995年达到151.4万吨;1990年塑料复合薄膜制品产量3.8万吨,1995年达到12万吨;1991年复合基材产量为4.5万吨,1995年达到10万吨。

1990~1995年间复合基材和复合软包装年增长率均为25%。

  2005年塑料软包装产量超过150万吨,销售额达到33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低于塑料行业的平均水平,为12%左右;占整个包装工业销售总产值的10.25%。

  据统计,2005年底大大小小软包装企业达6000多家,按我国目前的食品生产量比例,所用复合软包装需求量达200万吨左右,复合软包装材料现已成为国的较成熟的主要包装材料之一。

  在复合软包装产品的生产方法上,中国目前以干式复合为主,引进的宽幅高速干式复合设备已超过400台套左右,如包括国产的复合设备可达到数千台套。

干式复合产品是最具有亲和力的包装形式之—,它质地轻盈,柔软,手感舒适,又适合多彩印刷,信息传递效果佳,易使消费者产生良好信任感,同时有多种软包装功能材料相补充,既可以分别满足对水蒸汽、气体、油脂、有机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