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391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docx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

巩固园林绿化成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提高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作

2009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

局办公室

 

上世纪90年代末,南宁市把“中国绿城”定位为城市品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至2008年底,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8.98%,市区内绿树成荫,处处鲜花,“半城绿树半城楼”已成为南宁城市园林绿化的形象写照。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南宁与国内外一些先进城市相比,城市园林绿化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还存在着差距,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偏低是最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绿化覆盖率的基本定义和重大意义: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指报告期内在城市建成区的用地范围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是: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用地总面积(绿化覆盖面积:

所有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投影面积只能计算一次,不重复相加计算)。

该项指标与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一起被统称为“绿化三项指标”,是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发展水平最核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此外,在国家园林城市测评工作中,由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往往通过卫星遥感测定,具有直接、快速、客观、准确的优点,其已经成为了园林城市审查测评工作的首要条件之一,起到了“一票否决”的作用,即一个城市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如通过遥感测定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不到指标要求,可立即终止审查程序,其它方面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二)南宁市近年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减的基本情况:

 

2001—2008年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减情况一览表

年份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

增减值(公顷)

绿化覆盖率(%)

增减值(%)

2001

115.7

4427

298

38.26

0.79

2002

119.7

4642.9

215.9

38.78

0.52

2003

124.7

4874.5

231.6

39.09

0.31

2004

125

4947.5

73

39.58

0.49

2005

170

5488.6

514.1

32.29

-7.29

2006

170

6495

1006.4

38.21

5.92

2007

179.06

6770.54

275.54

37.81

-0.4

2008

179.06

6980

209.46

38.98

1.17

注:

“-”表示“减少”

 

如表所示,8年间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共增加2553公顷,年均增加300多公顷。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共增长0.72%,年均增长值约0.1%。

绿化覆盖率增长情况又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四年呈逐年小幅增长的趋势,稳中有升,但涨幅较小,年增长率均小于1%;后四年则大起大落,增减幅度很大,特别是2005年和2007年出现下降,而2006年又大幅增加,指标波动十分异常。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努力创造优美、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2008年11月南宁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南发[2008]29号),提出2010年要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

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19项基本测评指标中,建成区绿化覆盖排在第5项,标准值为≥45%。

而南宁市2008年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38.98%,差值达6.02%,缺绿化覆盖面积约1200公顷。

如按2001至2008年8年的年均增长值0.10%计算,要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标准值,南宁市需要60年。

因此,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当年前我市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此外,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综合财务司编制的《2007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全国城市绿化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前三名的城市分别是江苏常熟、湖北十堰、山西晋城(详见下表)。

2007年江苏常熟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55.72%的高标准,比南宁市高出约16个百分点,差距可谓巨大。

与同样是省会城市,同样是1997年第四批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南京市相比,南宁市也相差2.67个百分点。

 

2007年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前十名排行榜

排名

园林城市

批次

城市(城区)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

江苏

第六批

常熟

55.72

2

湖北

第五批

十堰

45.43

3

山西

第八批

晋城

44.13

4

辽宁

第四批

大连

43.31

5

山西

第八批

长治

42.69

6

河南

第八批

许昌市

42.57

7

安徽

第三批

马鞍山

42.07

8

河北

第八批

廊坊

41.88

9

辽宁

第九批

沈阳

41.65

10

江苏

第四批

南京

41.61

由此可见,南宁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在全国仅处于中游水平,其发展形势比较严峻。

二、影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减的主要因素

(一)绿地面积增减

绿地面积与绿化覆盖面积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绿地面积是基础。

从绿化覆盖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绿化覆盖面积可以等于绿地面积,也可以大于绿地面积,但不会小于绿地面积。

因此,绿地面积多,绿化覆盖率就高,绿地面积少,绿化覆盖率就低。

而绿地面积增减主要受到新建绿地、绿地性质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新建绿地多,绿地面积总量大,绿化覆盖率相应就高。

反之,绿地建设项目少,绿地面积增速跟不上建成区面积扩增,绿化覆盖率必然就低。

建成区绿地面积总量是决定绿化覆盖率高低的最基础因素。

(二)建成区面积扩增

建成区用地总面积是计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分母,从2001年到2008年南宁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情况与绿化覆盖率变化的对应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出其之间的必然联系,前四年建成区面积按年均3—5平方公里,覆盖率按年均约0.4%的增加值平稳增长。

然而到了2005年,南宁市进行区划调整,建成区一年间猛增45平方公里,是南宁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年增长值的10倍以上,直接导致南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直线下降7.29%,2005年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32.29%,跌落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值以下。

由此可见,建成区面积对绿化覆盖率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植物品种选择及其生长、消亡

绿化覆盖率是一个变化的数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植物品种选择、生长、消亡,以及自然、人为灾害,甚至季节变更,都对绿化覆盖率产生影响,都是直接关联的因素。

比如,阔叶乔木比棕榈科绿化覆盖面积大;树木养护愈好,其冠幅增长愈快,绿化覆盖面积愈大;植物如受到人工修剪砍伐、病虫害、极端气候、火灾等因素影响,其绿化覆盖面积则会相应减少;部分植物冬季枝叶凋谢,绿化覆盖率将出现短时降低等。

(四)绿化模式

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是测算绿化覆盖率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决定了绿化模式的多样性,即不受绿地面积的局限,可以在有限的立地条件下,实现绿化覆盖面积最大化。

比如说,一株种在树池中的成年乔木,其树池面积虽然有限,但其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却可以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

南宁市已有很多成功实践的案例,如城市道路的“行道树模式”、朝阳广场的“硬质铺装+乔木模式”、机场高速路边坡的“坡面绿化模式”、立交桥的“垂直绿化模式”、盛天铭城房地产小区的“屋顶绿化模式”等,这些都已成为提高绿化覆盖率的有效方式。

南宁市在坚持“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方面是比较成功的,“行道树模式”得到了全面的推广,道路绿化成果显著。

但在倡导和推行“硬质铺装+乔木”、“屋顶绿化”等绿化模式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社会参与度低,热不起来。

(五)政策因素影响

政策因素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政府政策引导和专业技术支撑两大块,比如政府在打造中国绿城品牌,创建国家园林城、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宣传表彰绿化先进单位、个人,创建花园式单位、绿化达标单位等工作中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各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深化和执行《南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绿地率指标规定、项目规划条件以及绿地率面积计算等等方面,这些政策因素对城市绿化工作影响极其深远,是评判一个地方绿化工作好不好、顺不顺的根本性因素。

目前,南宁市在政策引导方面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主要问题是相关的观念、政策更新不够快,不敢大胆借鉴和尝试新经验新办法,导致城市绿化的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绿化覆盖率指标偏低。

三、对策与措施

(一)要以规划引领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扩增城市绿地

一是结合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借建设“中国绿城”、“中国水城”的契机,开展好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及修订工作,重点抓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南宁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专项规划》、《五象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内河水系两岸绿地规划等编制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科学统筹进行规划,均衡城市各类绿地布局。

二是要切实提高规划的执行率,通过规划安排项目,以项目,特别是大型公共绿地建设项目,带动发展。

三是要避免建成区面积扩增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按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增长计划,同时进行科学测算和统筹安排,确保绿地面积与建成区面积同步增长。

(二)要以“绿”为本,持续推进全民植树活动

提高绿化覆盖率要始终坚持以“绿”为本的原则,坚持走“大种树、种大树”的路子,持续推进每年在市区内增种百万株树木工程项目。

南宁市自2006年开始每年按城区人口人均种植一株树的标准实施增种树木工程,城区树木总量得到大幅提高,成效十分显著。

但是,从2008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却不容乐观。

南宁市建成区范围内现有2795个单位(居住区),其中2249个绿地率不达标,占单位总数的80%。

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建成区内可供绿化的空间还有很多。

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成林,花成片,植树成景”建设目标,广泛调动各城区、开发区、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工作中来,继续推进建设生态南宁年均种植百万株树木工程,特别是绿地率不达标的单位(居住区),要深入进行整改,按指标要求辟建绿地,增种树木,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掀起全民绿化植树的热潮,为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奠定基础。

(三)要坚持适地适树,以种植常绿阔叶树种为主

一是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着眼长远效益,不盲从和急功近利,要坚决杜绝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从而确保苗木成活率和极端气候下的保存率;二是要坚持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原则,常绿阔叶树种的冠幅往往是棕榈科、竹类、针叶树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提高绿化覆盖率的作用最大,如扁桃、人面果、樟树、秋枫、南洋楹、火焰花、榕树等。

(四)推行“五绿工程”,多种绿化模式并举

大力推行“五绿工程”,即在建成区内实施“见缝插绿、屋顶覆绿、垂直挂绿、拆违建绿、改造增绿”工程,倡导“行道树模式”、“硬质铺装+乔木模式”、“坡面绿化模式”、“垂直绿化模式”和“屋顶绿化模式”,尤其是目前应用不多但代价小、前景广的“屋顶绿化模式”。

同时,还要充分挖掘绿化潜力,将停车场、广场、立交桥、人行天桥、硬质铺装场地等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进行绿化改造,增种树木,提高绿量,改建成生态停车场、绿色广场和园林景墙。

(五)创新思路,突破技术难关

比如可以进一步研究修改完善现行的《南宁市城市绿化工程绿地面积计算若干规定》,解决广场绿化、停车场绿化、屋顶绿化由于绿地面积折算问题导致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如只要栽有成片(两行两列以上)阔叶乔木(胸径大于等于7cm,棕榈科除外)的地面停车场,在满足植物覆土要求的前提下,株行距小于等于7 m的,种植乔木的地块可全部计算为绿地面积,地下或半地下建筑顶部绿地、屋顶绿地和架空层绿地不再受高度的影响,均可折算成绿地面积等。

通过修订计算办法,实现有效刺激,全面推动广场、停车场和屋顶绿化。

(六)加大管养经费投入,提高绿化养护水平

从南宁市的现状情况看,建成区内已有乔木数量达一千多万株,街道绿化养护面积已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绿化养护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系十分重大。

但从现状情况看,很多单位安排的绿化养护经费明显不足,城市道路绿地养护经费每平米也不足3元,缺口很大。

因此,要重点研究出台相应的绿化养护标准,并按标准进行定额测算,以此为基础推行绿化养护承包机制、监督考核机制,足额安排落实绿化管护经费。

(七)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切实维护绿化成果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解决认识问题。

不少人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识并不到位,认为园林绿化仅仅是城市的装饰,不知道或不接受园林绿化是城市环境重要基础建设的理念,致使园林绿化成果得不到像保护建筑物、道路、水系、电力那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通过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城市绿化的重大意义,自觉加入到绿化建设和维护工作中,形成人人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加大破坏绿地的处罚力度,研究成立专业的绿化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对滥砍滥伐、破坏绿化的毁绿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结语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高楼林立,每开辟一块绿地就是最有人气的一块福地。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建成区内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内可供绿化的地块已经越来越少,且代价昂贵。

在此形势下,如何新增绿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而在对绿化覆盖率的深入探讨中,我们不难发现,绿地面积与绿化覆盖面积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

由于绿化覆盖率增长方式比绿地率增长方式更为灵活,且代价小,见效快,因此加大力度发展绿化覆盖面积也就成为了弥补城市绿地面积不足、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这是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