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271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docx

丹江口新农村建设0820

 

湖北·丹江口

丹江口水库怀抱里的美丽乡村——牛家河新农村建设规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00九年六月

 

项目名称:

湖北省丹江口市牛家河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质等级:

乙级

证书编号:

旅规乙25-2004

项目负责:

李江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项目成员:

张保伟董继元赵永景

编制日期:

二00九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1

第一节规划背景1

第二节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原则1

第三节规划依据2

第四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特点2

第二章规划范围、性质及发展目标3

第一节规划范围及性质3

第二节规划目标3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7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7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7

第三节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现状7

第四节旅游资源概况8

第四章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9

第一节经济发展概况分析9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9

第三节经济发展目标预测9

第四节产业发展规划10

第五章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11

第一节土地利用形势11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12

第三节土地利用分区13

第六章新农村旅游规划15

第一节项目区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15

第二节旅游开发条件综合(SWOT)分析19

第三节旅游规划总体目标20

第四节旅游总体规划20

第五节客源市场分析与规模预测21

第六节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23

第七章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24

第一节村庄建设现状24

第二节规划原则及用地组织24

第三节社区建设用地总体布局25

第四节社区建设规划26

第五节农家乐建设规划27

第八章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30

第一节规划构思30

第二节道路规划30

第三节给水排水规划30

第四节电力电信规划31

第五节环卫环保规划31

第九章新农村特色产业规划33

第一节茶产业33

第二节水果产业34

第三节牲畜养殖业35

第四节狩猎场建设35

第十章重点工程建设36

第一节牛家河新农村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工程36

第二节农民增收致富工程37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39

第一节生产发展、经济增长,收入增加、生活富裕39

第二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39

第三节管理民主39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管理40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机构40

第二节加强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各相关部门的合作40

第三节创造条件,吸引外资40

第四节稳步实施,适时调整40

第五节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40

附表1牛家河村土地利用现状表(2008年)41

第一章规划总则

§1规划背景

近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己把“三农”问题列到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每年发出的“一号文件”均有关于“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重农思想”。

2006年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旅游促“三农”,深入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引导“农家乐”健康发展,推动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建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中,提出村镇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区域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在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建设和国土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区域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2006年完成1000个整治示范村的规划编制任务,2008年完成所有建制村建设整治规划编制任务。

强化村镇规划的实施、监督和管理。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的推动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丹江口市牛河林区牛家河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战略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指导本村新农村建设及管理,切实改善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丹江口市牛家河新农村建设规划(2009—2020年)》。

§2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1.1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速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重点是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文明村创建。

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题,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基础,达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具体要求是:

   

(1)以农村生产发展为根本,以农民持续增收为基础,促进村庄的自主发展。

   

(2)以改善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实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降低村庄建设的社会成本,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3)有效整合农村的各种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4)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村民自治”方针,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5)尊重自然,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保留和延续农村地方特色、历史文脉,保护好农村的整体环境景观。

   

(6)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与政府服务引导作用之间的关系。

1.2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2.1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牛家河村的森林覆盖面积达85%,是湖北省级森林公园的腹地。

因此,牛家河的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产业的优化组合,推广应用环保的生产技术,使生态环境总体向良性化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2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牛家河山多地少,充分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规划的重中之重。

牛家河村人口1100多人,而耕地面积仅有1200余亩,在规划的方案中应集中体现坚持集约节约发展的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地政策和标准,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超标占地。

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非农用地,引导散居农户和村落整合集中,提升功能,形成适于设施配套的人口规模,确实需要新建、扩建的,也要尽量利用荒地、薄地。

1.2.3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1.2.4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结合村庄的实际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本着“量力而行、规模适度、经济适用、适当超前”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要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村科技成果,真正达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实际效果。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大拆大建,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1.2.5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   

村庄建设要统一规划,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完善农村电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普及农村沼气,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保护农村文化遗产,综合开发建设具有田园风光的新农村。

§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2003;

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5.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6.《湖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6;

7.《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8.《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2006.7;

9.《湖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7.2;

10.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2007.9;

11.《丹江口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7.9;

12.《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工作规划》;

13.与本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

14.规划组现场考察以及规划要求方所提供的数据资料。

§4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的重点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实施“以工补农,城市支农,财政哺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含义,其工作重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发展新农业

农业是农村的首要产业,千百年来,它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模式和传统的农业类型,它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当人民群众开始向生活要质量的时候,传统的农业逐步衍生出了一大批新的农业产业,如观光农业、经果林业、规模养殖业、都市农业等,而这些新的农业产业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并逐步建立起适合当地的新型农业是首要任务之一。

4.2培育新农民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因受制于教育程度不高而难以掌握一些新技术,导致一些对农技相对较高的农业类型普及率偏低,而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也大多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缓慢,因此,加强和完善对农村居民各种技术的培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4.3塑造新风貌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总体上讲不容乐观,人居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农村地区的自然村落多、分布散乱、经济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对农村地区大量的村落进行合理的拆并,通过整治整合塑造全新的农村人居风貌。

4.4配套新设施

由于农村地区的自然村落分布较散、规模较小,导致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代价高昂,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为广大农村配套以前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基础设施。

第二章规划范围、性质及发展目标

§1规划范围及性质

1.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区市丹江口市牛河林区牛家河村的地域范围,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界定范围为:

东起李家山村,西至光顶山村,南接驷马沟村,北靠小尖山村,总规划面积约8.6平方公里。

1.2规划性质

本次规划是集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社区规划、生态规划和产业规划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1.3规划发展思路

就牛家河村而言,目前经济主要依靠基础农业和茶业为支撑,考虑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距离丹江口市15公里,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靠近武当山和丹江口水库,境内有凤凰山,神仙山庄,观音堂等旅游景区,所以牛家河村的发展在做好农业和茶业这个基础的前提下,尤其应强调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走以农业、茶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农业、茶业的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做好几个方面,具体归纳为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即:

◆一个目标:

即和谐农村建设,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发展)和人与人的和谐(文明的提高)。

◆一个中心任务:

即经济发展,抓住以生态农业和茶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农家乐的乡村旅游业、餐饮接待业,并大力发展茶业文化。

◆一条主导产业链:

即绿色农业——延伸产业(农业产品浅加工、绿色服务业)。

◆一个窗口:

即能够反映牛家河村自然生态及丰富资源的窗口,通过一个重新整合的村落风貌,来表达这个窗口的形象。

◆一种新面貌:

即牛家河新的物质环境与精神面貌,物质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的美化和生活物质内容的丰富,精神面貌指人的满足感增加,对未来充满希望。

同时,规划的主要内容,重点也需围绕这五个“一”来展开,包括:

(1)合理布局村庄发展用地,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2)理顺村内道路交通,处理好内外交通的联系;

(3)改造村庄生活环境,包括卫生、生活、生产、旅游接待环境;

(4)营造特色村庄景观,包括建筑风貌的统一,突出牛家河的自然景观特色;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环保等。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推动牛家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改造旧村庄,建设农村生态家园。

从而带动整个牛河林区的新农村发展,力争使其成为湖北省的新农村示范村,争创国家级生态村。

1.4规划建设分期

本次规划分为三个时期:

近期规划:

2009年-2011年;

中期发展:

2012年-2015年;

远期展望:

2016年-2020年。

§2规划目标

2.1总体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牛家河村最具特色产业——茶产业打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牛家河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社区,把牛家河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力争用2年的时间,村级集体年经济收入增加30万元,村民年纯收入增加到4000元以上,把牛家河村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生活富裕安康,乡风文明向上,村容环境整洁,民主法制进步”;村民和集体双富裕;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双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2近期目标(2009年—2010年)

2.2.1生产发展形成新格局

(1)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茶叶采、摘、炒;农事体验;林中散步等“农家乐”方式经营,不仅就地消化了农产品,吸收农民就业,形成家庭收入,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茶业产业,打造“凤凰”茶叶品牌,重点打造高品质茶叶。

到2010年,建成茶叶基地千亩,优质茶叶占60%以上,茶叶产业全部通过国家绿色认证。

大力发展果园经济,引进新品种,扩大经济林(特别是柑橘、樱桃)基地规模,其中现已建成柑橘基地700亩,使牛家河村做到季季有水果的新景象。

(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无公害防治面积达到100%,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应用面积达到80%。

大力发展木耳,油菜等产业。

此外,每年引进蔬菜瓜果新品种5个以上,培植和扶持蔬菜瓜果试验科技示范户2户以上。

(4)形成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率达到100%,农副产品运输机械化达到100%。

(5)农业服务体系。

农技推广落实到位,每户要有一个茶业产业生产技术人员。

发展农产品营销协会,培育至少2名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2.2.2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

(1)农民人均纯收入。

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目前的2852元增加到4000元以上,2010年以后年均增幅不低于8%。

(2)住房条件。

人均住房面积40m2左右,全部达到砖混结构标准。

(3)消费水平。

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000元/年,食品消费占生产生活消费的比重(恩格斯系数)接近0.38。

彩色电视普及率达到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7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100%,计算机入户率达到10%。

(4)卫生医疗。

加强重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与通报,村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力争实现省级卫生标准。

(5)教育。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儿童教育率达到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国家“两免一补”实施范围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初中毕业生全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取得绿色证书。

(6)计划生育。

晚婚率达到85%以上,晚育率达到90%以上,育龄妇女节育措施率达到100%,基本杜绝计划外生育现象。

2.2.3乡风文明展现新风尚

(1)文明创建。

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立村组文化室、报刊宣传栏,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反对封建迷信,杜绝宗派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村组文明家庭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达到70%。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牛家河村建成文化娱乐活动室一个,并建成一条文明街,在醒目位置设有宣传栏、村务公开栏、阅报栏,发挥好宣传教育阵地作用。

(3)新型农民培养。

积极培育有文化、懂农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致富科技能手占农业劳动力的比例达到60%,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95%。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民事纠纷村内调处率达到100%,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群众性上访事件发生,农村社会稳定。

2.2.4村容村貌呈现新变化

(1)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村组内主要干道,村主干路硬化率达100%,道路两旁种植树木作为林荫道。

农村生产机耕路砂石化率达到80%,排灌渠系通畅。

维修泵站一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基本农田标准化,达到“保水、保肥、保土”,“宜耕、宜灌、宜种”的综合效果。

在村组的适当位置修建一处占地400m2的停车场。

(2)村庄建设。

在村组的东南面入口处,按照田园风格,修建牛家河新农村大门。

村庄建设实现规划科学,统一布局,宅间通道达到消防要求。

村庄整洁有序,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农户庭院实现果化、净化、美化、香化。

(3)“三改”。

改善农民生存条件和人居环境,改厕、改厨、改圈。

村内柴草堆、粪堆、垃圾堆得到彻底清理,实行垃圾集中处理。

基本解决“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等脏、乱、差现象,村庄内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

2.2.5民主管理健全新机制

(1)村组班子建设。

村组班子中致富能手比例达到100%,群众对村组班子的满意度达95%以上。

(2)村务公开。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完善“三会”决策机制(支部提议、党员代表审议、群众代表大会通过),村内“一事一议”等重大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有序,村民对村务公开满意度达到95%以上。

2.3中期发展(2011年—2015年)

中期发展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和实施:

(1)进一步继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强村并实现全体村民增收致富;

(2)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村管理制度的完善;

(3)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生态旅游;

(4)继续推进农家乐建设和发展。

2.4远景目标(2016年—2020年)

2.4.1远景规划展望到2020年,人口规模1250人。

2.4.2美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

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村庄整洁有序,绿化覆盖率高,垃圾、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实现“三净”,即:

农民饮水干净、田园干净、家居洁净。

努力营造红砖碧瓦,绿树葱笼的新农庄,建成“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良好生态环境。

2.4.3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特色优势进一步突出,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生态农业模式逐步推广,茶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成为丹江口市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的后花园。

2.4.4著名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基地

延续村落原有的布局结构,整体景观条件良好,将村中较为平坦的神仙山庄入口处建设为旅游接待中心,在村组的各个片区各形成一处具有特色的旅游景观,开发出一条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新线路,成为丹江口市乃至湖北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基地。

2.4.5力争将牛家河发展成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争创国家级生态村。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汉水中上游。

地跨东经l10°08’—l10°34’,北纬32°14’—32°58’之间。

位于鄂西北东部,地处汉江中上游、鄂豫两省交界处,东临鄂北重镇襄樊市,西连新兴汽车城十堰市,南接千里房县和神秘的神农架林区,北交豫南大市南阳市。

项目区牛河林区牛家河村位于牛河中心集镇所在地,距丹江城区15公里,南水北调二期水位线紧邻该村边沿。

林区主干公路牛凤路穿心而过,贯穿牛河的两大河流汇集该村,形成“三叉口”,注入汉江。

牛家河村南高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背靠黑石山脉。

森林面积覆盖率为87%,是省级森林公园的中心。

牛河地处秦岭大巴系,地貌为南部高、东西部为二高山区、北部为低山库区。

平均海拔280米,境内有四方山、光顶山、小尖山等三座山峰,其中四方山海拔584.5米。

境内地质构造为片麻岩和叶岩。

牛河紧靠汉江之滨,属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照条件充裕,年降水量为800—950毫米,年降雨日数平均为95天。

湿度适中,年均无霜期为180至210天,年降雪期集中在11月底至次年的1月,年均降雪5—10次,积雪厚度平均为7厘米,最厚可达30厘米。

§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牛家河村全村幅员8.6平方公里,耕地871亩,其中田地763亩。

全村共有3个组,340户,总人口1114人,人均耕地0.78亩。

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1913亩,粮食总产量597240公斤。

2008年特色产业茶园面积360亩,当年采摘3000公斤。

各种水果总产量115000公斤,其中柑橘254亩,产量100000公斤,占各种水果总产量的87%。

家禽20000余只,禽蛋产量35000公斤;水产品产量为60000公斤;黑木耳产量5000公斤。

本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油菜等,经济作物以茶叶、木耳、柑橘等为主。

现全村已发展柑橘百余亩,茶园数百亩,山林面积为1500亩,畜牧产业以黄牛、牲猪、鸡、鸭、小家禽饲养为主。

表1-1牛家河村基本情况

2008年牛家河村基本情况表

总户数

总人口

土地面积(亩)

农村劳动力(人)

人均

收入

(元)

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

农业从业

非农业

其他

水田

旱地

340

1114

763

108

614

400

359

60

253

2852

§3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现状

3.1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1.1道路现状

牛家河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和一条环形道路,全长5.2公里,道路宽度为4米,为柏油硬化路面;现有农村道路6.8公里,宽度3.5米。

3.1.2电力现状

全村由市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两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1.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由自来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以直排为主。

3.1.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大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并通移动电话。

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3.1.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集镇,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3.2人居环境现状

3.2.1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