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质量检测卷及答案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憎恶(zèng)惶急(huáng)涎水(xián)滞笨(zhì)
B.诘问(jié)疮疤(cāng)晌午(shǎng)镶嵌(qiàn)
C.哀悼(dào)侮辱(wū)筹划(chóu)骷髅(kūlóu)
D.震悚(sǒng)尴尬(gāngà)取缔(dì)愧怍(zuò)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嗥鸣 懊诲 亦复如是 顾名思义
B.狂谰 阻抑 一泻万丈 艰难险阻
C.丰饶 田垄 踱来踱去 巾帼英雄
D.奔弛 泛滥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这棵古槐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茂盛的枝叶,让人叹服生命力的伟大。
B.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
这对于他来说,真是仙露琼浆啊。
C.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我说深圳,是位勇于探险、搏击风浪的青年;是位血气方刚、无所畏惧的勇士;是位气宇轩昂、顶天立地的英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比喻)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
D.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排比)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梦游江南,;游走大漠,;探访名山,;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C.①②③④D.②①④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⑥《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春兰出阳羡山①,一名兴兰。
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
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
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十许年,花叶竞爽②。
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③若弃间。
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④也。
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阳羡山:
山名。
②竞爽:
媲美,争胜。
③若子:
当作孩子一样照顾。
④九畹中人:
指会种兰花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___)
(2)盖气聚而根不伤(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
3.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名兴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无丝竹之乱耳/此易晓耳
C.孔子云/云妙在若子若弃间
D.无案牍之劳形/予用之辄败
4.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
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
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
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
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
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
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
“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
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
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
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
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
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
“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
”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
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
数完以后,母亲问他:
“多少钱?
”
⑩“没记住。
”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⑾“再数数。
”
⑿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⒀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
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
拣谷粒。
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
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⒁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
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
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
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⒁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有何效果?
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⒀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
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选文结尾说:
“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2、月亮村的月亮
吴小军
①月亮三年没回他那粤北深山里的家了,他已经在邻近深圳的一个小县城安了家,实现了进城的梦想。
前几天突然接到村民小组长从家乡的县城打来的电话,说他爸有些不得劲了。
月亮决定,趁着中秋请假回一趟,把母亲去世后一直不肯离开村子的老父亲接过去住。
要不,还真拿不准啥时才回家。
②一跨上山坳,他就真切地想起了老人讲的月亮村的名是怎么来的了。
真是好大个月亮!
就这样银光光、亮爽爽、突兀兀地从两座大山坳处撞入他的眼帘,撞入他的心房。
③“我回来了!
”坐了几个钟头的火车,坐了一个多钟头的汽车,坐了近一个钟头的小四轮,又走了一个钟头的山路的月亮,忘了所有的疲惫,心里豁然亮堂了起来。
④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
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
广财的孩子在城里上民办学校,前些年他爸也没了,他可能有四五年没回村了。
⑤月亮沿着那条走了三十多年,眼下却觉有些陌生的小路下坳。
陌生?
是呀,怎么就陌生了呢?
是三年没走了?
哦,是杂草太盛了,反射着月光,银灿灿的一片,草间这条由乱石铺成的小路,显得瘦了。
⑥下了坳,有一片稍缓的坡地,错落着几座屋子,分别是广发、兴利、黑牛、中坤等人的家,除了兴利是木工,其他几个原先也和月亮一起做泥水工、杂工,后来各自分开,也不知散落到哪处去了。
一路上,经过了秋英、亚菊的家,屋子的窗都黑着,想是也没人在屋。
这些年,村里的人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陆陆续续飘进城里去了,有大城市,也有县城,最差的也到镇上去了。
去了,也慢慢扎下了脚跟。
大家都不愿意回来。
⑦又转过一个山包,是一大片连着的庄稼地,现在全荒了。
转过得水家,月亮看见祠堂了。
守祠堂的孤老头七叔公会点香火。
都是岁月,都是故事。
前些年,祠堂香火很盛,除了年节、醮会,村里红事、白事都在那里上香鸣炮,禀告先人。
祠堂,是一个村的中枢,是圣地哩。
月亮想起了官厅前面两块石碑上刻着的字:
月出满地水,云来一天山。
今天是十四,往年这时候,祠堂已经开始祭祀的一些仪式了,而眼下,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⑧还真有个孤独的人影。
一身黑,佝偻着腰,像村民常用的钩刀。
一勾一勾地,这个黑影,正从这一汪亮光里走到另一汪亮光里。
⑨“爸!
”月亮吃了一惊,“爸,你在这干啥哩?
”
⑩黑影稍稍抬起了头,还是钩刀一般站着。
又低下了头,将手里一个东西放在祠堂与风水塘前面那块大坪的一汪亮光里。
⑪顺着父亲的手,月亮发现,这一片亮汪汪的全是碗、盘、碟、缸之类的容器,全都装着水,从风水塘前一直排到大坪,整整齐齐地,足足有几千个。
天,这是将村里每家的吃饭的家伙都收来了呀?
⑫显然,父亲在用这些东西到塘里盛了水,又摆到了这地上。
⑬“爸,你这是干啥呀?
”
⑭“月亮,那么多月亮。
”父亲指着那些碗盘碟缸。
是啊,每个碗盘碟缸里都有一个月亮!
“月亮圆了,我儿子该回来了,全部人都该回来了……”父亲喃喃地说。
⑮月亮一把抱住父亲,一阵心酸:
“爸,我回来了!
”
⑯祠堂的侧门咿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黑影,像月亮父亲一样的钩刀般的身子,是村里的五保户七叔公,他就住在祠堂的侧房。
他吃力地张了张嘴:
“呀,是月亮回来了。
”
⑰七叔公说:
“村里就剩我们俩了。
”他望着天上的大月亮,“你带他走吧,就剩我和它了……”
⑱银子似的月华笼罩着村庄,梦一般美丽。
⑲月亮不由泪流满面。
(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转过这个坳,是一起做泥水工的广财的家,墙头有的塌了,瓦破了,屋顶上露着的椽子黑了,房门上还挂着几片纸,残的,月光虽然很亮,却看不出红白了。
(从描写角度)
②祠堂一片虚空,分明是一个弧独的老人,正在月光下品着这无边的寂寞呢。
(从修辞方法角度)
(3)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月亮村的月亮”有何妙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对文中人物月亮、广发、兴利、秋英等说说你的心里话。
四、写作题(40分)
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参考答案:
一
D
C
C
B
D
B
(1)①弹琴复长啸②此夜曲中闻折柳③凭君传语报平安④草树知春不久归⑤商女不知亡国恨⑥双袖龙钟泪不干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
1.
(1)这
(2)受伤,被损
2.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
3.C
4.
(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2)(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5.阅金经栽兰花(或:
种兰花、养兰花等)
三
【答案】
1.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
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3.“不小心”其实是故意为之。
这里表现了母亲既要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又要让他不易察觉的细心。
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深厚淳朴的感情。
4.年轻时数钱,充满骄傲和自豪,父母一个挣,一个管,把穷困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两个人相互支持的情分可见一斑;有病时数钱,笨拙可笑,这里数钱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对父亲的关心呵护。
两个人年老时相互扶持的情分感人至深。
【答案】
(1)月亮村的月亮回乡接父亲一路上的所见所感。
(2)①这个句子是对乡村的环境描写,形象地表现乡村一片破败的凄凉之景,反映乡村因人们外出谋生而逐渐败落的社会现实。
②这个句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祠堂比作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一语双关,即象征了乡村老人的孤苦,又暗示了乡村如同老者走向末路,一片萧条。
(3)①一语双关,题目中的后一个“月亮”,既指山村的月亮,也指“月亮”这个人。
②线索作用,“月亮”贯穿全文,以月亮这个人的行踪为线索,也以“月亮”这一物为线索。
③新颖奇特,吸引读者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④揭示主旨,暗示作者渴盼山村月圆人也圆的美好愿望。
(4)示例:
月亮、广发、兴利、秋英,你们在城里住的很开心吗?
城市繁华、拥挤,比不上你们曾经居住的乡村吧。
国家关注民生,对农村人的农业生产、居住、医疗等有许多的新举措,乡村也是发家致富的好地方。
你们回去吧,想念凭你们的勤劳、坚强,一定会将乡村建设的更加美丽,也一定会在乡村那片富饶的土地上走向富裕,实现“中国梦”。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