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4286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docx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

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D.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

“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

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

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

补的动机。

”欧洲航海家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指

A.政治和军事动机B.经济和政治动机

C.经济和宗教动机D.政治和宗教动机

3.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说:

“土豆是大航海时代进入英国的……大约在1588年,即在阿尔马达无敌舰队抵达英国的那年。

可以肯定,引进土豆这一平凡事件,从后果看,比敌对双方的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海面的较量,意义更加深远。

”作者意在()

A.主张英西联合殖民扩张B.说明殖民扩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C.、反对英国争夺海上霸权D.强调土豆对英国及欧洲的重大意义

4.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背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

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

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了委托人手中。

材料主要说明()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5.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

“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

”马克思认为英国打败荷兰反映了()

A.荷兰商业国家的衰落B.英国工业资本战胜荷兰商业资本

C.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D.英国商业资本战胜荷兰工业资本

6.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

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这表明()

A.专利权使许多科学家致富B.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C.英国政府鼓励获得专利权D.专利保护法保障发明创造

7.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19世纪90年代

9.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10.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传统经济”、“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其中的“起飞阶段”指()

A.手工工场阶段B.工业化阶段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D.福利国家阶段

11.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12.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13.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政策。

这里的“干预”的本质含义是()

A.采取改革措施B.加强计划调控C.实行计划经济D.全面整顿金融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银行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

“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

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

”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D.举办公共工程

16.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向。

这表明了()

A.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B.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罗斯福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D.罗斯福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17.美国“新经济”时代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   )

①美国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②冲破凯恩斯主义理论,基本实现了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③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技术的推动起到重大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8.“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

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B.有利于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持续提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9.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

亿美元。

“+”为顺差,“-”为逆差)下表反映了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从上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了

B.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受到来自日本和西欧的威胁

20.下列示意图,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21.“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

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

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D.改革开放

2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2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B.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D.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4.1922年有一苏俄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巿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会是(   )

A.不加干涉   B.联合 C.限制       D.消灭

25.在国内外地人的进攻下,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粮食产地,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维埃政府在工业上的措施是()

A.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全部国有,高度集中C.优先发展重工业D.扩大企业自主权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个,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其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摘自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说明其成因。

(5分)

 

材料二:

由于工厂主们缺乏更高层次的组织管理能力,加上工匠们囿于传统的僵化思维和日益落后的知识体系,英国未能突破作坊式生产的局限,也未能把握住将19世纪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机会。

当美国人在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把从法国人那里学来的标准化制造、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组织管理术以及现代会计实务这些重大创新发扬光大之后,英国的制造业就逐渐落后了。

美国人使工业真正全面实现了现代化,使工厂真正成为工厂。

……首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较为复杂的工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后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和地理优势崛起为最大的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国家,这是美国在担当世界工厂期间的发展路线图。

——摘编自刘夙《“世界工厂”今昔》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英在工业现代化方面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并不断强化该地位的原因。

(5分)

 

(3)我们应当吸取大国崛起的哪些历史经验?

(3分)

 

27.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本题。

材料一:

下图为1820——1870年世界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1820—1870年世界贸易的特点及成因。

(5分)

 

材料二:

读国际关税水平(平均税率)表

国别

1928年

1932年

美国

40.0

40.7

加拿大

23.3

27.4

法国

8.7

17.5

德国

7.9

23.8

意大利

6.7

23.1

英国

9.9

23.2

日本

5.5

5.4

阿根廷

18.8

28.8

荷兰

2.1

4.7

澳大利亚

22.4

41.2

平均值

14.0

23.8

(2)据材料二分析,与1928年相比,1932年主要国家的关税税率变动状况如何?

这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6分)

 

材料三:

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增长率示意图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长的原因。

并归纳指出影响不同时期世界贸易的重要因素。

(6分)

 

28.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的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

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须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