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s390盾构机适应性分析报告.docx
《广佛s390盾构机适应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佛s390盾构机适应性分析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佛s390盾构机适应性分析报告
1概述
我公司S390盾构机预计于2010年3月20日对广州至佛山段项目施工17标段【南洲站~燕岗站】盾构区间右线隧道进行掘进。
本项目投入德国海瑞克公司生产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编号为S390),经过对拆散和组装过程中盾构机的各部件进行检测,以及总结以往掘进过程的维修保养记录,对S390盾构机作了客观、真实的适应性分析。
S390为我公司专门针对广州复合地层而于2007年购置,目前已经在广州地铁6号线3标【海珠站~一德路站~文化公园站~黄沙站】盾构区间完成掘进2550m,没有出现大的机械设备方面的故障。
实践证明,S390具有适应不同地层、功率大、掘进效率高等特点和优点。
S390盾构机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详细尺寸如下表:
序号
名称
重量
尺寸(长×宽×高)mm
数量
备注
1
刀盘
56t
φ6280×2600
1
2
前盾
82.5t
φ6250×2900
1
3
中盾
86t
φ6240×2580
1
4
盾尾
28.1t
φ6230×3595
1
5
螺旋输送机
23t
13400×1200×1400
1
6
拼装机行走梁及安装机
26.7t
5000×4000×3800
1
7
前桥架
10.8t
9720×3300×3455
1
8
后桥架
11t
9000×3300×3455
1
9
1#台车
26t
11500×4500×3500
1
10
2#台车
37t
11900×4750×3500
1
11
3#台车
27t
12300×4850×3500
1
12
4#台车
25t
11000×4500×3500
1
13
5#台车
20.5t
9000×4500×3500
1
14
6#台车
22t
2500×5000×1000
1
15
电瓶车
25t
5665×1400×2100
2
16
管片车
10t
3000×1400×700
3
17
渣土车
20t
5400×1400×2300
6
18
浆液车
15t
5600×1400×1700
2
19
50t-22.5m龙门吊一台拆成散件。
针对我公司承接的广州至佛山段项目施工17标段【燕岗站~石溪站~南洲站】区间右线盾构工程,我们组织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对S390盾构机进行了综合性能的分析,以保证S390盾构机以良好的性能投入该工程使用,为广州市地铁建设、为广州人民再立新功。
2工程概况
【燕岗站~石溪站】盾构区间隧道右线长1502.65m,起点设计里程:
YDK26+586.076,终点设计里程为:
YDK28+088.726;区间包括盾构隧道、2个联络通道其中2#联络通道与废水泵房共建。
【石溪站~南洲站】盾构区间右线长度1088.961m(短链0.571m),本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1500米,最大纵坡为25.25‰。
区间的起讫里程为YDK28+749.223~YDK29+330.608。
盾构区间设置1个联络通道、1个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合建)。
始发井设在南洲站,盾构机在石溪站过站,吊出井设在燕岗站。
该区间线路从燕岗站出发后,穿工业大道下,到达石溪站,石溪站~南洲站区间工点起于工业大道南的石溪村附近,沿工业大道向东南延伸,至南洲,沿路两侧建筑物密布,局部线路穿越建筑物下部。
本段区间包括一组曲线,曲线半径为1500m。
盾构隧道衬砌外径6000mm,内径5400mm,建筑限界
5200mm,衬砌环宽度1500mm,厚度300mm,楔形量38mm,最小回转半径175mm,采用右转弯楔形衬砌环[Y]作为通用环的组合形式,通过在360°范围内旋转衬砌环以拟合隧道曲线。
衬砌环由一块封顶块(夹角15°)、两块邻接块(夹角64.5°)、三块标准块(夹角72°)组成,封顶块位于楔形量最小位置,封顶块、邻接块及标准块均采用钢筋制作。
管片环采用错缝拼装,管片可以出现通缝,但通缝环最多两环。
拼装时,封顶块先径向搭接2/3,径向推上,然后纵向插入,衬砌环间错缝拼装。
3工程地质
3.1地形地貌
燕岗~石溪区间起点为工业大道始端燕岗站,沿工业大道向东南延伸,沿线地形起伏石溪较大,地面高程为7.60~19.60m。
起点位置地势较高,地面标高最高为19.60m,后沿线路延伸方向地势逐渐下降,至五凤村,地形变较为平坦,地面标高降至8.0m左右,线路两侧密布建筑物群。
地貌单元起点至五凤村段,里程约为YDK27+00~YDK27+700属风化残丘,五凤村至石溪段,里程约为YDK27+700~YDK28+250属于海陆冲积平原。
石溪~南洲区间工点起于工业大道南的石溪村附近,沿工业大道向东南延伸,至南洲,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8.17~7.42m。
沿路两侧建筑物密布,局部线路穿越建筑物下部。
在地貌单元上属海陆交互相冲积平原。
3.2地质构造
1、地层岩性
隧道穿越的岩层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土层(Q3al)<4>,残积土层(Qel)<5>,岩石全风化带<6>,岩石强风化带<7>、岩石中风化带<8>、岩石微风化带<9>。
本工程盾构线路主要穿过软土砂层,部分位于一般的软硬混合地层中。
淤泥或淤泥质土,淤泥质砂主要分布在里程YDK27+700~YDK28+250,深灰色,以粉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砂,含约20~30%淤泥或淤泥质成分,松散、饱水,有泌水现象,局部地段为淤泥与淤泥质砂互层状分布,厚度1.40~5.00m,平均厚度3.20m。
。
中、微风化地层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粉砂岩或细砂岩次之,粉砂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局部层理清晰,呈柱状,锤击声较脆。
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岩石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c=5.20~27.5MPa,平均13.61Mpa;粉砂岩或细砂岩岩石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c=10.53~51.67MPa,平均23.88MP。
2、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根据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建委1990年《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1:
1800000),广州市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本区里程YDK27+700~YDK28+250段,在地面以下20m范围内,普遍分布有淤泥质砂及陆相冲洪积沉积的细砂,在地震作用下易液化。
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隧道洞身设计的位置,围岩所穿过的<3-1>、<3-2>、<4-1>、<4-2>、<5-1>、<5-2>、<6>、<7>、<8>九个岩土层中的<4-1>、<4-2>、<5-1>、<5-2>、<6>为弱~微透水层,土体中基本无水,可视为相对隔水层,<3-1>、<3-2>是冲洪积成因的中细砂层为透水层,渗透性强,为主要含水层。
<7>,<8>是基岩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透水性差,仅裂隙中含少量裂隙水,为弱含水层,K=0.020~0.11m/d,可视为相对含水层。
本段砂层较厚,连通好,且和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富水性强。
4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相应措施
4.1工程特点
本标段盾构隧道线路全长2591.611单线延米,S390盾构机掘进右线。
其中盾构机一次性掘进1502.65m。
线路条件较好,地面建筑物较多。
一次性进行长距离掘进对盾构机本身的性能及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针对这个特点,我公司会选用性能优良的盾构机、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施工管理的措施。
4.2工程重点和应对措施
工程重点
:
施工中处理主要不良工程地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软土、淤泥质砂层发育,强度低,易失稳;
(2)泥灰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的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在开挖中基坑边墙、隧道顶板及边墙易失稳;
(3)泥灰岩、泥质粉砂岩含泥量高,开挖暴露后易干裂;
(4)隧道洞身围岩多为强~中风化岩,岩石天然抗压强度较大。
有些地段岩石风化不均匀,夹层较多,呈上软下硬,对盾构施工不利
(5)部分隧道结构切穿<3-1>层冲击洪积粉细砂含水层,<3-1>砂层与珠江水存在较大的水力联系,受潮汐影响明显,富水性强,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盾构开挖面的稳定。
针对措施:
(1)建立严密的监测网,对于地面沉降及进行监测。
并制定警戒值;
(2)设定准确的土仓压力值,严格控制土压平衡,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3)确保同步注浆和及时二次补浆,设定合理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采用殊管片确保管片围岩间隙及时充填密实;
(4)对盾构掘进进行严格线形控制和盾构机姿态控制,减小轴线偏差和及时纠偏,减小超挖和对围岩的扰动;
(5)根据监测信息,及时优化施工参数。
工程重点
:
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换刀具的施工措施
措施:
虽然工程筹划中,盾构机换刀均在有利地质条件下进行,但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可预知性,在换刀时应有充分的考虑及应对措施。
(1)换刀应选择在对地面建筑物和管线影响较小的地段。
(2)如果换刀地段地质较软弱或含水量较多,则对换刀地段进行注浆加固,以改良土体,以利于换刀。
当遇到换刀过程中对土体进行加固定的情况时,还应注意地层加固对盾构机及刀盘的握裹力,造成盾构机在换刀后不能推进的危险。
(3)防止盾构机被土体加固的浆液握裹而不能推进的措施:
采用水泥浆而非双液浆进行加固;在加固施工前,利用盾体上预设防六个注浆孔向周边地层注膨润土,以保持土体和盾体之间的低磨擦力;在注浆过程中,不时转动刀盘,以防止加固浆液对刀盘内土体硬化后,造成刀盘无法转动。
(4)利用盾构机配套的超前勘探系统对换刀地段进行勘探,详细了解所处地层的地质情况,盾构机应在中风化、微风化地段更换刀具。
(5)在中风化、微风化地质条件更换刀具的危险主要来地下泥水的涌入,换刀在气压状态下进行,并配备小型抽水机等应急设备。
(6)盾构机配备人孔气压舱及相关设备,人员进出、作业均在设备保障的前提下进行。
4.3工程难点及应对措施
盾构机长距离掘进通过复杂地层是本工程的难点。
盾构机在本区间要进行一次性的长距离掘进,掘进距离约1502.65m,且穿越的都是复合地层。
隧道下部大部分为<6>、<7>号地层,上部大部分为<3>、<5>号地层,总体上呈现上软下硬的地层分布。
针对于上述难点,在施工中拟采取的措施如下:
1、软硬不均地层掘进
做好地质补充勘察工作,对地层变化较大地段、长距离地段、拟更换盾构机刀具处的地质补充勘察,准确掌握洞身地层工程地址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为选择合适的盾构机类型及掘进模式及掘进参数提供可靠的基础技术资料;
对出土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土仓压力,当发生偏拉时可有效阻止盾构姿态的进一步恶化;
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控制地表变形;
放慢推进速度,严格控制油缸的分区推力,实时调整盾构姿态,防止刀具异常损坏;
做好掘进施工筹划,加强刀具计划管理,
(1)根据各段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掘进模式和掘进参数
(2)根据各段的地质情况及以往类似地层的施工经验,合理选择与配置刀具。
(3)有计划的选择盾构机刀具的更换位置,施工过程中结合既定换刀计划进行控制。
(4)掘进施工过程中根据掘进参数变化、碴土性质、温度及时分析掌握刀具情况,确保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的刀具磨损情况始终处于可控状况。
(5)做好掘进施工过程控制,防止盾构机抬头,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6)为保证软硬不均匀地段、全断面岩层地段管片安装质量和管片背后空隙的回填质量,采用同步二次注浆,在地下水量较大地段,二次同步注浆,确保被背后回填效果,加强管片拼装质量和防水材料粘贴质量的检查,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管片的安装精度,并进行管片的姿态监测,确保盾构隧道的线形和质量
2、地表沉降控制
(1)控制掘进中的盾构姿态,尽可能减小对地层的扰动;
(2)针对不同地质,合理选取掘进参数,保持掌子面稳定,防止或减少地层失水;
(3)“掘进与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及时填充环形间隙,必要时进行二次补强注浆;
(4)加强监控量测,及时分析反馈,指导施工。
地表沉降控制重点区域为多栋建筑物与内环路桩基的沉降控制。
为此专门成立地表沉降控制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盾构机到达该段前100米时重点监测该段,每天至少一次,数据变化大时,每天两次,同时每天分析沉降的发展趋势,结合监测信息合理选择掘进模式和掘进参数,确保盾构机顺利通过.
3、岩层粘粒含量较高地段掘进及相应措施
标段有约35%左右的洞段为<6>(全风化泥质粉砂岩)、<7>号地层(强风化砂岩、泥质粉砂岩),在该地层掘进时由于刀盘工作中温度较高及其挤压作用会使岩层失水,存在碴土粘结刀盘而形成泥饼和堵塞进碴口的可能。
因此在施工中对碴土改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另外,当盾构机在较硬微风化岩中掘进时,会对盾构机的刀盘、刀具产生较大的磨损。
为顺利通过粘粒含量较高地段,特采取如下措施:
1、制定合理详细的补勘方案。
2、加强刀具管理、进行合理的刀具配置和选择造当的换刀位置。
3、选择合理的掘进模式、严格控制掘进参数。
4、加强盾构姿态的控制。
5、加强渣土改良与管理。
6、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铰接密封和盾尾密封的防水效果。
7、加强管片背后注浆。
4、浅埋层地段盾构掘进施工措施
勘查资料显示,在本工程YDK27+300~YDK27+900地段为隧道拱顶浅埋深区,其中最浅处只有6.23m,且隧道洞顶位于淤泥质土层中,本区段的淤泥质土层多处于欠固结状态,在受扰作用下易发生软土震陷,进而引起地面塌陷。
针对该地段的地质特点,结合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制定以下措施,保证该地段的正常掘进。
1、结合现有地质资料和补充地质勘探资料,事先了解并掌握每20米距离段内的地质特征及各岩层厚度情况。
2、在盾构掘进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认真做好浅埋深、弱稳定性地层注浆加固工作。
3、在此地层掘进必须控制掘进参数,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推力不宜太大,刀盘转数不宜太快(一般为1.0r/min左右),刀具贯入量不宜太深(一般为5mm/转)。
同时掘进期间要经常、有计划地检查刀具、刀盘状况,防止结泥饼。
4、加强盾构机推进线路和姿态控制,尽可能减小对拱顶隧道弱稳定性地层的扰动。
5、避免在隧顶土层浅埋深地段换刀。
6、根据地质资料,提前预测,选择合理的掘进模式。
7、通过向土仓和刀盘添加泡沫或膨润土改良碴土,防止形成泥饼。
8、控制出土量,防止坍塌。
9、如遇喷涌,开启保压泵。
5工程工期及工程筹划
5.1工程工期
盾构开工日期暂定为2010年3月15日,具体开工时间以广州地铁公司业主、总监理工程师签发的开工令为准。
所有工程竣工时间为2012年9月之前完成。
5.2工程筹划
为达到关键节点工期的要求,在业主提供施工条件后,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业主和监理的指导和帮助下,精心组织施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施工工序。
首先尽早进行管片生产,进行管片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和三环试拼装试验,确保盾构机在掘进前达到业主要求的管片存储量要求。
加快盾构始发的准备工作,确保右线盾构机于2010年3月15日前到达始发条件,并精心组织施工,保证盾构机的掘进速度,按时到达燕岗站并吊出。
盾构区间施工确保业主对总工期的要求主要是保证盾构机的顺利掘进,确保隧道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设计和业主的要求,如管片本身的质量、管片拼装质量、隧道防水质量,以及隧道轴线控制等。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制定安全预案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只有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6盾构机适应性分析
6.1盾构机最小转弯半径的计算
盾构机曲线转弯示意图见图3。
图3盾构机曲线转弯示意图
从图可知:
R≈(1/2)×(AB+BC-X)×(180/(3.14×а))
式中:
AB为前体长度;
BC为盾尾长度;
X为铰接角度为最大时前体和后体之间的错开量;
а=1.40
所以:
R≈(1/2)×(1730+2590-150)×(180/(3.14×1.4))≈154000mm
故:
本盾构机在最大水平铰接角度1.40时,可取得最小理想转弯半径154m。
盾构机在设计的转弯半径能力上有足够的富裕量完全满足本标段的使用。
6.2盾构机盾尾间隙对管片转弯的适应性计算
1、盾尾间隙的计算
本台盾构机的盾尾壳体厚度为40mm;盾尾尾刷板的厚度为30mm,盾尾外径为6230mm,管片设计外径为6000mm,
则可计算出盾尾间隙X=
=45mm。
2、盾尾间隙对管片转弯的适应性计算
盾尾间隙X
X=(X1+X2)
其中X1为盾构机在曲线上施工时必须的最小富裕
式中:
L为盾尾覆盖的衬砌长度,L=(3270-(2000-1200))=2470mm;
R为隧道最小曲线半径,R=206000mm;
D0为管片外径,D0=6000mm。
所以:
=7.51mm
X2为管片组装时的富裕量
考虑到管片本身的尺寸误差、拼装精度、盾尾便移等,通常要取一定的富裕量。
通常X2选取30mm。
盾尾间隙X=(X1+X2)=7.51+30=37.51mm。
6.3盾构机盾尾间隙对管片转弯的适应性计算
图4
(δ=楔形量/2,D=管片直径)
点P
其中L
=750+1730+2590=5070m
(铰接最大角度考虑铰接油缸的最大行程150mm,
最大值为1.4°)
L
=2000-1200=800mm
点Q
点V坐标:
X
=X
点V与X轴、Y轴的角度
最小内接半径R
R
=
=171828.245
超挖量(刀盘相对管片拼装曲线的超挖,不是超挖刀的超挖):
超挖量必须为71.486mm(盾构机75mm+15mm=90mm,满足要求),最小转弯半径为175m。
(其中,盾构机的盾尾间隙为75mm,刀盘边缘和盾体外壳的半径差为15mm。
)
6.4S390盾构机刀盘组装
针对广州的复杂地质情况,S390盾构机作了许多改进,特别是刀盘和刀具配置,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S390盾构机共配备99把刀具。
其中包括:
6把中心滚刀、5把边缘滚刀,8把正面滚刀,32把边刮刀,64把小齿刀。
滚刀分别布置在以下指定位置:
中心滚刀:
1-3、2-4、5-7、6-8、9-11、10-12
正面滚刀: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边缘滚刀:
31-33、32-34、35-37、36-38、29-30
图5S390刀盘刀具布置图
6.5S390盾构机评估测试内容
1)、刀盘
评估项目:
钢结构、刀具安装座(刀箱)、刀具、硬化层、耐磨条、泡沫注入管、旋转接头
(1)、钢结构
刀盘结构完好,测量刀盘结构尺寸无变形。
刀盘正面中心区域局部磨损补焊耐磨钢板已修复,其他部位采用进口耐磨焊丝焊接硬化网纹硬化层。
刀盘背部周边区域局部磨损补焊耐磨钢板,其他磨损部位采用耐磨焊丝堆焊或做硬化层处理。
(2)、刀具安装座(刀箱)
边刮刀安装有轻微磨损,采用耐磨焊丝堆焊补其尺寸后做硬化层。
正面小齿刀安装座迎土面硬化层重新堆焊耐磨焊丝。
单刃、双刃滚刀刀箱完好,测量无变形,焊逢完好。
(3)、刀具
刀具部分更新,根据广佛线【海~黄】区间地质情况分析,始发阶段安装14把双刃滚刀、6把中心滚刀,32把边刮刀,64把小齿刀。
(4)、硬化层
刀盘硬化层基本完好,个别部位将重新焊接耐磨网纹。
(5)、耐磨条
刀盘结构周围耐磨条有轻微磨损,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堆耐磨焊丝,补齐耐磨条尺寸。
(6)、泡沫管线
泡沫注入管线无堵塞。
(7)、旋转接头
旋转接头性能完好,施工过程中无泄露,解体旋转接头部件,更换磨损严重的密封。
2)、前盾
评估项目:
主驱动螺旋输送机入口螺旋输送机前闸门压力(土压)传感器水、气、泡沫通道土仓气压调节系统主驱动齿轮油循环系统集中润滑系统人闸至土仓闸门
(1)、主驱动
主驱动系统运转正常,拆解主驱动密封系统检查密封,检测密封之间存留的密封脂,各项指标正常,无渣土,粉尘挤入驱动密封系统。
主驱动外密封有轻微磨损,已经更换。
检测主驱动齿轮箱中齿轮油,各项指标正常,判断主驱动齿轮、齿轮圈完好,设备组装试运转后更换齿轮油,
(2)、螺旋输送机入土口
螺旋输送机入土口前部靠近土仓位置有轻微磨损,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堆焊耐磨焊丝,螺旋输送机入土口法兰盘部位有轻微磨损,制作硬化层,焊接耐磨网纹。
(3)、螺旋输送机前闸口
前闸口完好,闸口驱动油缸完好。
(4)、土压传感器
土压传感器功能完好,拆解清理后更换传感器密封。
(5)、水、气、泡沫通道
土仓承压壁通道堵塞,疏通清洁后,涂润滑脂。
(6)、土仓气压调节系统
土仓气压调节系统运转正常,气压调节设备需清理,空气管路需清洁。
(7)、主驱动齿轮油循环系统
齿轮油循环系统运转正常,维护期间清洁齿轮油热交换器,组装调试后更换齿轮油,更换滤芯。
(8)、集中润滑系统
集中润滑系统运转正常,清洁处理后更换润滑脂滤芯。
(9)、人闸至土仓闸口
闸口密封完好,检测闸门无变形。
3)、中盾
评估项目:
推进油缸中尾盾连接部位铰接油缸人闸推进系统液压阀组污水排放系统
(1)、推进油缸
推进油缸密封性能完好,施工过程中油缸无损坏。
油缸铰接部位转动不灵活,计划全部拆解清洁注入润滑脂。
(2)、中尾盾连接部位
中尾盾连接部位轻微锈蚀,除锈后涂抹润滑脂。
(3)、铰接油缸
铰接油缸结构完好密封完好,油缸两端连接部位积累浆液、渣土较多,个别需进行清洁。
注入润滑脂,油缸连接管线无破损,接头无泄漏。
(4)、人闸
人闸密封性能完好。
人闸内刀盘控制面板功能正常。
照明设施完好,各类记录仪表完好。
人闸闸门密封完好。
闸门无变形。
(5)、推进系统液压阀组
推进系统液压阀组表面油污、杂物积累较多,需清洁处理,阀组各部件工作正常,接头无泄漏。
(6)、污水排放系统
启动隔膜泵单向阀及阀座完好。
污水排放管线沉积物较多,需清洁全部污水排放管线。
启动隔膜泵进气压力调节器完好。
4)、尾盾
评估项目:
盾尾密封刷铰接密封止浆板注浆管盾尾外形
(1)、盾尾密封刷
盾尾密封刷破损较严重,将全部更换。
(2)、铰接密封
填料密封稍有磨损,已备新。
密封压板需打磨除锈。
(3)、止浆板
盾尾止浆板破损严重,需全部更换。
(4)、注浆管
盾尾注浆管内部淤泥积浆液较多,需疏通。
(5)、盾尾外形精度
盾尾无变形。
5)、螺旋输送机
评估项目:
螺旋轴螺旋输送机机体螺栓输送机驱动、传动后闸门
(1)、螺旋轴
螺旋轴叶片良好。
(2)、螺旋输送机筒体
螺旋机前端筒体内壁下部有轻微磨损较,上部完好,下部筒体内壁制作硬化层,并将筒体转动180°后重新安装使用。
(3)、螺旋输送机驱动、传动系统
螺旋输送机驱动系统工作完好,传动行星减速箱工作正常,减速箱齿轮油需更换。
(4)、螺旋输送机后闸门
螺旋输送机后闸门密封有磨损,需更换,闸门滑动铜板完好。
6)、管片拼装机、管片吊机、管片进给小车
评估项目:
拼装机头拼装机驱动齿轮、齿圈管片吊机进给小车
(1)、拼装机头
拼装机头已打磨、除锈。
特氟隆垫板有轻微磨损,准备备件。
(2)拼装机驱动齿轮、齿圈
拼装机柱齿轮室(防尘圈)完好。
拼装机头微动作油缸连接段锈蚀,除锈,注润滑脂。
(3)拼装机驱动齿轮、齿圈
拼装机柱轮室(防尘圈)完好,打开检查时发现,齿圈表面完好。
7)、液压系统
评估项目:
液压油管线液压系统控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