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618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 第4课 送 考 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第4课送考含答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二专题第4课 送 考含答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叙事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要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所以,阅读叙事性散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理清线索。

叙事性散文的情节虽不完整,但很有条理。

阅读时,我们不妨首先把握住作文的行文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叙述的。

②巧借联想。

充分展开联想是散文叙事抒情的重要表现手法,为此,我们阅读叙事散文最重要的是抓住联想的结合点,形与神的结合点,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悟散文的意境美。

本专题六篇散文写了六个不同层次的人物形象。

《送考》

  作者通过四个场景的描写,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孩子们被残酷的考试摧残得已经失去了许多童年该有的欢笑和纯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就是今后有好的生活的开始的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

《看社戏》

  本文通过对一次看社戏的经历的记叙,表达了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无奈,发出“生途的坎坷,世事的艰酸”的感慨,说明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来源于大众,那是“原始的”,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艺术。

《铃兰花》

  本文以铃兰花为线索,记叙了小时候的几件事,表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

《北京的春节》

  本文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怀念,体现了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其中透露着作者的淡淡叹惜之情。

《鞋的故事》

  本文以鞋为叙事线索,通过侧面描写、外貌描写以及语言描写,表现了小书绫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个性,表达了对广大农村妇女淳朴美丽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新生活的赞颂。

《怀念红狐》

  读完本文,我们不禁感动于红狐那伟大的母性,感动于朴质的乡民那伟大的人性,进而思考人与动物应如何和谐相处的生命话题。

第4课送考

             对应学生用书P16

一、字音辨读

1.咿呀(yī)    2.欣羡(xiàn)

3.窥知(kuī)4.门槛(kǎn)

5.侥幸(jiǎo)6.霹雳(pīlì)

二、字形辨识

1.    2.

3.4.

三、词语辨析

1.吐露·袒露

辨析

例句

2.情景·情境

辨析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抱佛脚:

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

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老羞成怒:

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3.沸反盈天:

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4.不胜欣羡:

十分羡慕。

5.心灰意懒:

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也说心灰意冷。

6.触目惊心:

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7.手足无措:

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8.茫然若失:

神情迷茫,好像丢失了什么。

             对应学生用书P17

一、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

浙江桐乡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

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二、相关背景

《送考》中作者通过四个场景的描写,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考试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童真;孩子们被残酷的考试摧残得已经失去了许多童年该有的欢笑和纯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埋下了考得一个好学校就是今后有好的生活的开始的观念;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而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西湖招贤寺。

三、主旨把握

文章记述了作者本人送一群小学生到杭州考初中的经历,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以及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世界的向往之情,也流露出了对当时考试制度的反感。

四、结构图示

1.文章一共出现了几个场景?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的内容。

明确:

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1)村民与自然奋斗,学生们只顾埋头读书;

(2)考试之前气氛紧张;(3)等候消息焦虑不安,放榜如同晴天霹雳!

(4)连夜启程来杭入学。

2.出现的人物最多的是第一个场景,出现的人物是“我”、村民和一群学生。

村民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有什么不同?

“我”是如何看这一现象的呢?

明确:

村民:

“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

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车上,连妇人、老太婆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都出席。

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人与自然奋斗!

”——村民关心的是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学生们:

“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观》等书中。

……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

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

‘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

’”

“我”的看法:

“老羞并不成怒,笑着,倚在船窗上吸烟。

”——“笑”表明了作者对学生们不关心生活,只知读些无用的书的无奈。

3.“省立学校的‘省’字仿佛对他们发散着无限的香气,大家讲起了不胜欣羡的。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试分析。

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通感修辞手法,拿用嗅觉感知的“香气”来表达孩子们内心对省立学校羡慕向往的感觉,更能表达孩子们希望能够被省立学校录取的愿望。

4.请概括一下“送考”的过程,看看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

《送考》按时间顺序,先写赶考路上的情形,再写孩子们考试后的情形,最后写发榜前后的情形。

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出发时是乐观轻松;开考前是无比兴奋激动;发榜前是寝食不安,有的得意,有的失望;看榜时是紧张焦急;录取后是骄傲满足。

1.叙述、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

“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

”“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张,是我这枝自来水笔所不能描写的啊!

”“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叫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

”……作者将这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很巧妙地融合在事情的叙写之中,画龙点睛,揭示旨趣,营造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心理、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善于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将感知的触角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通过心理和细节描写,将这一群孩子写得血肉丰满。

学生考老师时用手“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考完之后的“议论纷纷,沸反盈天”,等到发榜时的“寝食不安,茶饭无心”,发榜之时神态各异的张望,以及久等不来之后的咒骂等,极其生动传神。

3.语言自然随意,朴实无华

文章采用拉家常式的自然话语,在不经意中透视出生活的本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本真的心灵闪动。

             对应学生用书P18

阅读《送考》选段,完成1~4题。

我除了早晚听他们纷纷议论之外,白天统在外面跑,或者访友,或者觅画。

省立学校录取案发表的一天,奇巧轮到我同去看榜。

我觉得看榜这一刻工夫心情太紧张了,不叫他们亲自去看,同时我也不愿意代他们去看,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

我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叫他们的先生一个人去看,看了回到茶店里来报告。

然而这方法缓和得有限。

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

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

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

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

有的女学生背地里骂他“死掉了”,有的男学生料他“被公共汽车碾死”。

但他到底没有死,终于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地踱回来了。

“回来了,回来了!

”一声叫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

这数秒间的空气的紧张,是我这枝自来水笔所不能描写的啊!

“谁取的”,“谁不取”,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

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

受到这种霹雳的人有的脸色惨白了,有的脸色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

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

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

我胡乱造出些话来把学校骂了一顿,说它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

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

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叫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

1.作者既然是去送考的,为何学生考试时自己却“白天统在外面跑,或者访友,或者觅画”?

联系全文,说说这是什么原因。

答:

参考答案:

文章开头提到,送考的还有好几个人,因此自己也就没有什么重要责任,颇有闲散心情,可以旁观学生们投考。

2.“我觉得看榜这一刻工夫心情太紧张了,不叫他们亲自去看,同时我也不愿意代他们去看,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作者仅仅是因为紧张就不让学生去看,自己也不愿代学生去看吗?

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种学生紧张的表现的?

答:

参考答案:

作者不让学生去看,自己也不愿代学生去看的原因,固然有紧张的一面,但并不仅仅因为这个原因。

考试是残酷的,作者不想让学生经受考试失败的折磨。

写学生的紧张一是从他们的神情上去写:

先生去了没多久,大家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伸长了脖子张望,有的跨出门槛去等,凡有行人经过都会成为注目的焦点。

二是从语言上去写学生紧张急切的心情,久等不来,就把先生当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言语多有不敬。

3.如何看待学生骂看榜老师的那些话?

答:

参考答案:

这是学生纯真个性的体现。

他们骂老师并不是心口一致,而是反映了他们想知道考试成绩的急切、紧张与不安的心情。

4.为什么说“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

答:

参考答案:

孩子们的喜忧都是写在脸上的。

面对考得不好的孩子,作者想安慰他们,便编出些话骂学校,不料却存在言语上的漏洞,无意中让考得好的人产生了怀疑,足可见他们的心是多么的脆弱。

             对应学生用书P89

(时间:

40分钟 分值:

49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咿呀(yī)    耶稣(yē)

挪威(nuó)不胜欣羡(xiàn)

B.吐露(lù)押赴(fù)

踱步(duó)沸反盈天(fèi)

C.门槛(kǎn)窥知(kuī)

丰子恺(kǎi)露马脚(lòu)

D.侥幸(jiāo)碾死(niǎn)

霹雳(pī)寝食不安(qǐn)

解析:

“侥”读jiǎo。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船仓 脆弱 抱佛脚  愁容满面 老羞成怒

B.理睬蚂蚁携带死而复生陈词烂调

C.残酷捞本紧箍咒心灰意懒谈笑风生

D.欣羡置备缴学费循序惭进冤家对头

解析:

A项,仓—舱;B项,烂—滥;D项,惭—渐。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

哪个题目难,哪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

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B.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废寝忘食,茶饭无心。

C.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

D.受到这种霹雳的人有的脸色惨白了,有的脸色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

解析:

A项,沸反盈天:

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B项,废寝忘食: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不合语境,应改为“寝食不安”。

C项,触目惊心:

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D项,手足无措:

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解析:

A项,否定失当,“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提防被念歪”。

B项,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D项,成分残缺,应在“音像制品”后加上“的人或单位”。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④③⑥②D.⑤④③②①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着眼于两个关键词“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第一处横线前的内容强调的是“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后面紧接着应说有哪些超越,所以第⑤句紧接其后;超越之后应是“改变了”什么,而第①句具体解说对文字和静态图像有哪些改变,故应在第⑤句后面;第④句中的“读、看、听”正对应了前句的内容,故应在第①句后面;第③句是对“网络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的优势的概括;第⑥句是除此之外的其他特点,要注意“还具有”三字,说明应接在第③句后面;第②句是对前面句子中“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好处的阐述。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①我的孩子们!

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

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

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②瞻瞻!

你尤其可佩服。

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你甚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brokenheart(极度伤心——编者),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

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以此来代替汽笛。

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

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

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

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发见了我腋下的长毛,当做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

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

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③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

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

”“生活的艺术化!

”“劳动的艺术化!

”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

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④你们一定想:

终日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日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

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⑤阿宝!

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

”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

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⑥瞻瞻!

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

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

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

“爸爸!

瞻瞻也会裁了!

”瞻瞻!

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

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

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⑦软软!

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

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

“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⑧孩子们!

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⑨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

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

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⑩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

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

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⑪我的孩子们!

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

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

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6.文中写了哪些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

(6分)

答:

参考答案:

瞻瞻:

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抱泥人,喂泥人;模仿爸爸用小刀裁开了线装书……

阿宝:

给凳子穿鞋子。

软软:

摆弄爸爸的羊毫笔。

7.文中写了很多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导致人们失去童真的原因是什么?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抒发了作者对失去童真的悲哀。

②导致人们失去童真的因素:

世俗生活、社会风气、教育弊端等。

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答:

解析:

赏析句子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句子中有“比起你来”,所以应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然后再结合句子的具体含意作答。

参考答案:

用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对大人间的所谓美德进行了批判。

之所以说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是因为大人们已经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真率,“沉默”“含蓄”等都是装出来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现。

9.“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6分)

答:

解析:

作者歌颂了孩子们的真率、自然与热情,批判了世俗风气。

但是作者又清楚世俗的力量无处不在,所以这几句话是反语,是希望孩子们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回答时要紧扣这一点。

参考答案:

世俗的力量太强大,孩子们终究要被世俗改变。

作者这样说是激愤之词,是希望孩子们不要被世俗改变。

三、语言运用(10分)

10.下面是一位网友的微博节选,请根据节选内容续写一段话。

要求:

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50字(含标点)。

(5分)

小时候,我经常纠结:

长大后,是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呢?

长大后,我才发现,

参考答案:

清华、北大是我幻想中的星星;站在大地上,我有更多的理想。

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摘取哪颗星星不一样呢?

11.观察下面丰子恺的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

(5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

漫画内容即画面所能表现的所有信息,正确叙述即可。

启示可从多个角度提出,答案不唯一,只要根据画面延伸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内容:

孩子正在专心地搭积木,垒出了一个门,旁边是散落的积木。

(3分)

启示:

(1)解放孩子的双手,还给孩子个性空间;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从小做起。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