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523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docx

第七单元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春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下册学案

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期间,西欧各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研究。

2.那时,大学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镇。

以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群体。

他们有稳定的科研经费来源和工资收入,还发行期刊,组织学会,进行学术交流。

3.在这种氛围下,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19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完善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因此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4.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1.时间:

19世纪后半期。

2.领先国家:

德国和美国。

3.最突出的特点(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4.重要发明(主要成就)

(1)电力广泛应用

时间

国家

发明成果

影响

1831年

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完成了“磁生电”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①特点:

电力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

②有了电力作新能源,电车、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

电力在工厂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人类迈进了电气时代

——

——

后来,人们根据法拉第的研究成果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879年

美国

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

(2)内燃机的出现及应用

时间

国家

发明成果

影响

19世纪

后期

欧洲人设计出内燃机

①在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内燃机日益重要,带来了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

②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

③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兴起,并开始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早期汽车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3)电讯的发展

时间

国家

发明成果

19世纪中期

美国

莫尔斯首次试拍有线电报成功,为近代电讯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19世纪晚期

苏格兰

贝尔研制有线电话成功

19世纪晚期

意大利

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4)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

②史实:

20世纪初,美国人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大批量生产汽车,最终成为著名的汽车大王。

5.影响

(1)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新的工业部门纷纷兴起,并开始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带动了西方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19世纪后期,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帝国主义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后半期

动力机器(能源)

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主要特点(标志)

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进入时代(影响)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发明成果

飞梭、珍妮机、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工厂制度

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有线电话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工业门类

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冶金业、采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共同影响

都推动了科技进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精神

一、选择题

1.(广西柳州中考)右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新型交通工具,它们的出现促使哪一新能源广泛使用( )

A.煤炭B.太阳能

C.石油D.原子能

2.(绍兴中考)交通工具伴随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开始于( )

A.文艺复兴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3.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是( )

 

①火车机车 ②电脑 

 

③汽车 ④白炽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湖州中考)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思维导图(见右图)。

其中内容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世纪初,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大批量生产汽车的是( )

A.美国人亨利·福特B.德国人卡尔·本茨

C.美国人莫尔斯D.美国人莱特兄弟

6.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史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7.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情况。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为( )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百万吨)

3.2

295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飞机的试制成功

C.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D.殖民扩张的需要

8.工业与科技革命催生了新的职业。

以下职业按出现先后进行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B.汽车司机——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C.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汽车司机D.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火车司机

9.有学者指出,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人类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你觉得这位学者用以区分两个时代的主要根据最有可能是( )

A.能源动力B.交通工具C.机床设备D.工厂制度

二、非选择题

1.(湖南怀化中考)读图,回答问题。

图1 177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图2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1)根据图1,指出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

图2中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发明有关?

(请举出两例)(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能源的利用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

(2分)

 

2.(绍兴中考)千年数据看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1300-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

中国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

西欧

593元

676元

771元

1204元

注:

按照1990年国际元单位计算。

——资料来源: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从数据识趋势。

上表中相比中国,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500年到1820年,西欧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分)

 

图1 中国与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图2 中国科技研发支出和部分学段入学率情况

注:

1978、2016年我国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6.5万人、704.2万人;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2017年我国成为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2)从数据析联系。

图2所含信息对图1所示的我国发展趋势有什么影响?

(2分)

 

(3)从数据悟启示。

中西千年发展历程的上述回顾,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何启示?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A 6.D 7.A 8.A 9.A

二、非选择题

1.

(1)工业革命的推动。

(1分) 内燃机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的发明和使用。

(2分)

(2)煤炭和石油的大量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注意趋利避害,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

(1)该时期内,西欧人均GDP赶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2分)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分)

(2)图1反映了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总量上赶超欧元区。

图2所反映的我国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要制度创新;要科教兴国;要改革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