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2489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9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docx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 

 

                                       

       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              

                    [英]LewisCarroll著

                     

                         赵元任译 

                               

           (英汉对照)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第一版,定价2.15元

    

                             

    

            《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的第一部中译本

                           陈子善

  

   今年初,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的儿童文学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下简称《爱丽丝》)1865年初版本在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0万美金成交,创下儿童文学初版本有史以来最高的拍卖纪录,令海内外文坛瞩目。

    

   《爱丽丝》自诞生之日起,不仅在英国广受孩子们甚至成人们的喜爱,在全世界也已家喻户晓,据本世纪40年代的统计,就已译成20多种文字,有评论家认为此书文学价值达到了除莎士比亚和《圣经》之外无可比拟的程度。

此书初版本存世22本,其中17本已为各国图书馆珍藏,流传在外仅5本。

这册附有卡洛尔为了出版一种适应年纪更小的孩子阅读的简易版本而作的改编计划笔记的初版本拍得如此高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爱丽丝》初版本的拍卖,我不禁想起此书的中译本来。

《爱丽丝》第一种中文全译本出自赵元任(1892-1982)手笔,19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初版。

我藏有一册得之于冷摊的1935年2月“国难后第3版”(“国难后第1版”是1933年4月),书品上好,得暇翻翻,竟翻出不少名堂来。

   赵元任在本世纪的我国文化史上是位难得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他是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音乐家和语言学家,后专攻语言学,有“汉语言学之父”的美誉,曾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聘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他为刘半农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谱写的歌曲也是风行一时,脍炙人口。

但赵元任在文学上最为得意的是早年所译的这本“处女作”《爱丽丝》。

   《爱丽丝》是赵元任在1921年上半年翻译的。

其时,英国哲学家罗素正在华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同时,赵元任还与其后来的夫人杨步伟在热恋中。

杨步伟在回忆录中提到,1921年“三月中罗素忽然大病。

连遗嘱都写了。

因此元任又忙个不停,就终日在我住处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自己的回忆录则称,当时“商务印书馆要我写一本(国语)教科书,并制作一套国语留声片;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这是我的处女作,由胡适命的书名,1922年在上海出版。

”(均引自杨步伟、赵元任《浪漫人生》,1998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初版)。

    

    《爱丽丝》书前有赵元任的长篇译序。

这篇序写得幽默风趣,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爱丽丝》本是“一部写给小孩子看的书”,正因为如此,“原书没有正式的序,小孩子看了序横竖不懂的,所以这个序顶好不做”。

话虽这么说,赵元任还是写了译者序,他在介绍作者生平、《爱丽丝》创作和改编经过的同时,特别提醒读者此书不但是—部给小孩子看的书,还是一部纯艺术的妙在“不通’的“笑话书”,是一部“哲学的和伦理学的参考书”,罗素就多次引用过此书来阐述深奥的哲学问题,因此,就是成年人,如未读过也很有一读《爱丽丝》的必要。

   关于《爱丽丝》的中译,赵元任指出,虽然庄士敦曾把全书口译给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听过,却一直未见有中译本问世。

其原因是“书里头顽(玩)字的笑话太多,本来已经是似通的不通,再翻译了变成不通的不通了,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但赵元任相信《爱丽丝》的“文学的价值,比起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不过又是一派罢了”,他又十分喜爱这部书,就甘愿“冒这个不通的险”来做个“试验”,用语体文(白话文)翻译《爱丽丝》,力图译得“得神”,从而使“这个译本亦可以做一个评判语体文成败的材料”。

   作为“五四”初期外国文学白话文翻译的重要成果之一,赵元任译的这部《爱丽丝》是成功的,可谓名著名译,生动晓畅,适合青少年阅读。

此书的叙事(包括书中的10多首诗)全用语体文(白话文)翻译,但为使书中的对话活灵活现,又恰到好处地采用了一些北京方言,为此,译者特意编制了—份《特别词汇》对照表,供读者参考。

书前还有《凡例》,对翻译体例和译者认为必须交代的注音等问题详加说明,赵元任翻译此书一丝不苟的良苦用心由此清晰可见。

    

   在《爱丽丝》中译本的扉页上还有两段题词,一是抄录孟子的名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借以表达译者对作者的钦敬和对孩子们的爱心。

二是译者自己的一段话:

“我译这书,‘致献’给一个鼓励我译它和鼓励我做无论什么书的人Y.R.”“Y.R.”是何许人也?

一时难以破解,读杨步伟的回忆录,始知原来是赵元任本人,“Y.R.”正是他英文名的缩写。

他把自己翻译的第一部书“致献”给自己,真是有趣,也说明了赵元任对自己的期许。

        

   赵译《爱丽丝》之后,三四十年代还出版过不少《爱丽丝》中译本,如1933年6月商务印书馆徐应昶节译本,1936年5月启明书局何君莲节译本,1948年8月永祥印书馆缩写本,等等。

但影响均远不及赵元任这部全译本。

赵译《爱丽丝》后来还编入商务印书馆”新中学文库”,多次重印,更为广泛的流传。

直至近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还重印了此书,我所见为方平作序的1998年12月版,尽管重印时删去赵元任原序,并在文字上“做了慎审的局部改动”,我以为并不足取。

书中个别地方与今天的语言表达习惯已有距离,其实可用加注的方式处理的。

现在由张晓路翻译的《爱丽丝》最新全译本已经问世(199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可是赵元任译《爱丽丝》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但在早期白话文翻译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显示了一个优秀译本的生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所藏虽然不是赵译的初版本,我仍然宝爱之。

  

   0:

0204-1-3肖毛校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     

                           

                          赵元任译

                          肖毛校对

                           

       我译这书,致献给一个鼓励我译它,和鼓励我做无论什么书的人。

             ——Y.R.  

              

              

             目录

     

 译者序

 凡例

 第一章  钻进兔子洞 

 第二章  眼泪池 

 第三章  合家欢赛跑和委屈的历史 

 第四章  兔子的毕二爷 

 第五章  请教毛毛虫 

 第六章  胡椒厨房和猪孩子 

 第七章  疯茶会 

 第八章  皇后的槌球场 

 第九章  素甲鱼的苦衷 

 第十章  龙虾的四对舞 

 第十一章饼是谁偷的?

  

 第十二章阿丽思大闹公堂     

 

   译者序

   会看书的喜欢看序,但是会做序的要做到叫看书的不喜欢看序,叫他越看越急着要看正文,叫他着序没有看到家,就跳过了看底下,这才算做序做得到家。

我既然拿这个当做作序的标准,就得要说些不应该说的话,使人见了这序,觉得它非但没有做,存在,或看的必要,而且还有不看,不存在,不做的好处。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书。

在英美两国里差不多没有小孩没有看过这书的。

但是世界上的大人没有不是曾经做过小孩子的,而且就是有人一生出来就是大人,照孟夫子说,大人的心也同小孩子的一样的,所以上头那话就等于说英国人,美国人,个个大人也都看过这书的。

但是因为这书是给小孩子看的,所以原书没有正式的序。

小孩子看了序横竖不懂的,所以这个序顶好不做。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又是一部笑话书。

笑话的种类很多,有的是讥刺的,例如法国的Voltaire,有的是形容过分的,例如美国的MarkTwain,有的是取巧的,例如相传金圣叹做的十七言诗,有的是自己装傻子的,例如美国的ArtemusWard㈠,还有种种名为笑话而不好笑的笑话,例如从各国人的眼光里,评判别国人的笑量和审笑宫能,……这样例如下去,可以例如个不完。

但是这部书里的笑话另是特别的一门,它的意思在乎没有意思。

这句话怎么讲呢?

有两层意思:

第—,著书人不是用它来做什么寓言的,他纯粹拿它当一种美术品来做的。

第二,所谓“没有意思”就是英文的Nonsense,中国话就叫“不通”。

但是,凡是不通的东西未必尽有意味。

假如你把这部书的每章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成“阿越这来那她那靠他阿”十二个字,通虽不通了,但是除掉有“可做无意味不通的好例”的意味以外,并没有什么本有的意味在里头。

“不通”的笑话,妙在听听好象成一句话,其实不成话说,看看好象成一件事,其实不成事体。

这派的滑稽文学是很少有的,有的大都也是摹仿这书的。

所以这书可以算“不通”笑话文学的代表。

从前ArtemusWard在一群迂夫子跟前演说,他们听了莫明其妙,以为这位先生的脑子大概有点毛病,过后有人告诉他们说ArtemusWard是一个滑稽家,他演说的都是些笑话,他们回想想,果然不错,于是乎就哈哈哈地补笑起来。

要看不通派的笑话也是要先自己有了不通的态度,才能尝到那不通的笑味儿。

所以我加了些说明,警告看书的先要自己不通,然后可以免掉补笑的笑话。

以上是关于笑话的说明。

但是话要说得通,妙在能叫听的人自己想通它的意味出来,最忌加许多迂注来说明,在笑话尤其如此。

所以本段最好以删去为妙。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又是一本哲学的和论理学的参考书。

论理学说到最高深的地方,本来也会发生许多“不通”的难题出来,有的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的。

这部书和它的著者的其它书在哲学界里也占些地位。

近来有个英国人叫P.E.B,Jourdain的做了一本罗素哲学趣谈书,他里头引用的书名,除掉算学的论理学书以外,差不多都是引用这部《奇境记》和一部它的同著者的书,可见它的不通,一定不通得有个意思,才会同那些书并用起来。

至于这些哲理的意思究竟是些什么,要得在书里寻出,本序不是论哲学的地方,所以本段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原名叫TheAdventuresofAliceinWonderland,平常提起来叫“AliceinWonderland”,大约是一八六七年出版的。

它的著者叫路易斯·加乐尔(LewisCarroll)。

这个人虽然不是“不通”笑话家的始祖,但是可以算“不通”笑话家的大成。

他曾经做的这一类的书有许多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现在翻译的这部和一部叫ThroughtheLookingGlass的。

这第二部书的名字咱们可以译它作《镜里世界》,也是一部阿丽思的游记。

路易斯·加乐尔是—个小孩子的朋友,他自己虽然没有子女,但是他的亲近的小朋友非常之多。

所以他懂小孩子的性情,比一般做父母的还要深些。

他所写成书的那些故事,他曾经在牛津对他的小朋友常讲着玩。

但是有一层:

这些听故事的小孩子虽然真有,可是路易斯·加乐尔这个做故事的并没有其人。

   你们试在《大英百科全书》里查姓加乐尔名字叫路易斯的,一定查不到这个人。

这活怎么说呢?

试在索引里查查看,就知道《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著者的真名字是查尔斯·路维基·多基孙(ClarlesLutwidgeDodgson),他做玩意儿书的时候才叫路易斯·加乐尔。

但是他是以笔名出名的,所以甚至于做他的传的人S.D.Collingwood也题他的传叫ThelifeandLettersofLewisCarroll,1898。

多基孙的生死年是一八三二初到一八九一初,就是前清道光十一年末到光绪二十三年。

他的行业是教师和算学教师。

谁也料不到他是做这类书的人。

后来人知道了路易斯·加乐尔就是他,他还假装着不承认。

他在算学里也稍微有点贡献,不过没有他的“不通”派滑稽文那么出名。

从前《奇境记》这部书初出的时候,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看了非常赞赏它,就命令人们记得把这人以后再做的书随出随送上去。

谁晓得底下一部书一送上去就是一部又难又无味的代数学方程式论!

这都是揭破人家笔名秘密的结果。

所以咱们最好还是就记得路易斯·加乐尔,不再提多基孙这个真名字,免得和算学多生事节。

既然最好不再提多基孙这个名宇,那么这段里多基孙这个名字本来应该不提,所以这段讲多基孙的序也应该完全删掉。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故事非但是一本书,也曾经上过戏台。

戏本是SavilleClarke在一八八六年编的。

近来美国把它又做成影戏片。

又有许多人仿着选个故事做些本地情形的笑话书。

例如美国康桥哈佛大学的滑稽报在—九一三年出了一本《阿丽思漫游康桥记》,勃克力加州大学在—九—九年又出了一本《阿丽思漫游勃克力记》。

以后也说不定还会有《阿丽思漫游北京记》呢。

但是一上戏台或一上影片的时候,这故事就免不了受两种大损失。

一,戏台上东西的布置和人的行动都很拘束,一定和看过原书人所想像惯的奇境的样子相冲突。

这原书里JohnTenniel的插画的名声是差不多和这书并称的。

所以戏台上改变了原来的样子,看过书的人看了它一定失望。

二,影戏的布景固然可以自由得多,不过用起人来装扮成动物,也是很勉强的事情;但是它最大的损失是在影戏总是哑巴的缺点。

①像平常影戏里在前景后景当中插进许多题词进去,更不会念得连气,所以书里所有的“不通”的笑味儿都失掉了。

那么说来说去还是看原书最好,又何必多费麻烦在这序里讲些原书的附属品呢?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部书一向没有经翻译过。

就我所知道的,就是庄士敦(R.F.Johnston)曾经把它口译给他的学生宣统皇帝听过一遍。

这书其实并不新,出来了已经五十多年,亦并不是—本无名的僻书;大概是因为里头玩字的笑话太多,本来已经是似通的不通,再翻译了变成不通的不通了,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我这回冒这个不通的险,不过是一种试验。

我相信这书的文学的价值,比起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不过又是一派罢了。

现在当中国的言语这样经过试验的时代,不妨乘这个机会来做一个几方面的试验:

一,这书要是不用语体文,很准翻译到“得神”,所以这个译本亦可以做一个评判语体文成败的材料。

二,这书里有许多玩意儿在代名词的区别,例如在末首诗里,一句里he,she,it,they那些字见了几个,这个是两年前没有他,她,它的时候所不能翻译的。

三,这书里有十来首“打油诗”,这些东西译成散文自然不好玩,译成文体诗词,更不成问题,所以现在就拿它来做语体诗式试验的机会,并且好试试双字韵法,我说“诗式的试验,”不说“诗的试验,”这是因为这书里的都是滑稽诗,只有诗的形式而没有诗文的意味,我也本不长于诗文,所以这只算诗式的试验。

以上所说的几旬关于翻译的话,似乎有点说头,但是我已经说最好是丢开了附属品来看原书。

翻译的书也不过是原书附属品之一,所以也不必看。

既然不必看书,所以也不必看序,所以更不必做序。

(不必看书这话,其实也是冒着一个“不通”的险说的,因为在序的第一段里,我就希望看序的没有看到这里早已跳过了去看正文,看到入了迷,看完了全书,无聊地回过头来翻翻,又偶尔碰到这几句,那才懊悔没有依话早把全书丢开了不念,给译书的上一个自作自受的当呢!

    

   —九二—年六月一日赵元任序于北京

    

  ————

  编者注

  ①按,当时只有无声电影(或称默片),故译者这样说。

——出版者注

   

  ----

  肖毛注  

  ㈠ArtemusWard:

原书均将这个名字印作ArtemuaWard,估计是印错了。

BrowneCharlesFarrar(布朗,查尔斯·法勒,1834~1867),笔名ArtemusWard,美国幽默作家。

这是我从字典中查到的。

      

     

                                    凡例

    

   一、读音:

读音不拘哪种方音但是除几处特别叶韵外,最好全用标准音。

   二、读诗的节律:

诗里头有两字快读,只占一字时间的,都印得靠近些。

例如第十章第137页:

   “离开了|英国|海岸|法国就|一哩|一哩地|望着|到”一句里头“离”字算八分音符,“开”,“了”两个就都是十六分音符,其余也是同样。

这样念起来才有板眼。

   三、语体:

叙事全用普通语体文,但是会活里要说得活现,不得不取用一个活方言的材料。

北京话的用词比较地容易懂些,但是恐怕仍旧有太土气难懂的地方,所以底下又做一个特别词汇备查。

这个用词的问题与读音的问题绝不相干,例如书中用“多么”是北京俗词。

但是咱们可以照标准音念它“ㄉㄛㄇㄜ,”不必照京音念它“ㄉㄨㄛㄇㄜ”。

   四、翻译:

本书翻译的法子是先看一句,想想这句的大意在中国话要怎么说,才说得自然;把这个写了下来,再对对原文;再尽力照“字字准译”的标准修改,到改到再改就怕像外国话的时候算危险极度。

但是有时候译得太准了就会把似通的不通变成不通的不通。

或是把双关的笑活变成不相干的不笑话,或是把押韵的诗变成不押韵的不诗,或是把一句成语变成不成语,在这些例里,那就因为要达原书原来要达的目的的起见,只可以稍微牺牲点准确的标准。

例如第七章里inthewell和wellin能译作“井里头”“尽尽里头”这种双关的翻译是很难得这么碰巧做得到的。

所以到了第九章Themorethereisofmine,thelessthereisofyours,这是没法子直译的,所以只得译它成一句××××㈠佛的话,“所旷愈多,所学愈少。

”但是这话的内容,离原文差得……㈡

   五、“咱们”“我们”:

英文的we字有两个意思。

“咱们”是对他们说的,听话的人也在内的。

“我们”是对你们或他们说的,听话的人不在内的。

例如第二章里阿丽思对那老鼠说:

  “那么要是你不愿意,咱们别再讲猫罢。

”那老鼠……道,“哼!

还说‘咱们’呢!

……倒好像我也要讲这些事情似的!

”但是底下阿丽思提到她自己家里就说:

  “我们隔壁那个小狗真好啊!

我真想拿它来给你瞧瞧!

”这种“咱们”“我们”的区别非但北京有。

   六、“他,”“她,“它”:

 在这书的大部分里没有分三性的必要,但是有时候原文里的话是特指这种区别的,就不得不用那些怪字,所以索性就一律把三性译作“他,”她,”“它,”复数就加“们”字,成“他们”“她们”,“它们”假如指各性混杂的,例如皇帝和皇后并称,就援法文成例,亦用“他们。

   七、“的,”“底,”“地,”“得”,“到”:

状词用地,例如“偷偷地瞧她的姊姊”,“自言自语地说”。

含有可能意思的用“得”,例如“看得见”,“吃得下”。

含有到某程度的意思的或用“得”或用“到,”例如“吃得饱”,“热得(或热到)她昏昏地要睡,”此外一概用“的”。

“底”字姑且试试不用。

   八、“那”,“哪”:

“那”字念去声,专当指示用;“哪”字念上声,专当疑问用。

   九、“了,”“嘞,”“啦”:

 叙事里用的了字在会话里照真说话自然的声音,分作“了”“嘞”,“啦”三种念法,例如第二章里,阿丽思说,“阿呀,不好啦!

我怕我又得罪了它嘞!

   十、标点符号:

本书所用标点符号同新版的《水浒》、《红楼梦》相仿佛,不另加详细说明。

    

   ——————

   肖毛注

   ㈠据扫描稿看,前面缺了四字,这里用×代替。

另,前面一段引用的英文也缺了半句,这里据原文补出。

   ㈡:

后面不知缺了多少字,扫描稿中没有。

或许,只缺了这两个字:

“远了。

   ㈢:

这段关于“咱们”与“我们”的区别,其实不能细看,知道有区别就行了。

不然,很可能会看糊涂。

这种事情,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有一年,一位沈阳的会计跑到哈尔滨的一家公司核对往来账,提到沈阳方面的帐目时,那个沈阳会计指着自己带来的账页说:

“从咱家的账上看……”听到这里,哈尔滨的会计就打断他说:

“不,应该说你家!

”可是,沈阳会计还是坚持说“咱家”。

后来,哈尔滨的会计总算懂了,在沈阳话中,“咱家”其实就是“你家”的意思,只不过口气比较客气而已。

尽管如此,由于两边的语言习惯不同,哈尔滨的会计最后越听越糊涂,本来很快就能核对出来的账目,竟然用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

    

   12:

3505-4-22肖毛校对

    

    

  

                           第一章钻进兔子洞

                            

   阿丽思陪着她姊姊闲坐在河边上没有事做,坐得好不耐烦。

她有时候偷偷地瞧她姊姊看的是什么书,可是书里又没有画儿,又没有说话,她就想道,“一本书里又没有画儿,又没有说话,那样书要它干什么呢?

   所以她就无精打彩地自己在心里盘算——(她也不过勉强地醒着,因为这热天热得她昏昏地要睡)——到底还是做一枝野菊花圈儿好呢?

还是为着这种玩意儿不值得站起来去找花的麻烦呢?

她正在纳闷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淡红眼睛的白兔子,在她旁边跑过。

   就是看见一只淡红眼睛的白兔子,本来也不是件怎么大了不得的事情,并且就是阿丽思听见那兔子自言自语地说,“嗳呀,啊噫呀!

我一定要去晚了!

”她也不觉得这算什么十二分出奇的事情(事后想起来她才觉得这是应当诧异的事,不过当时她觉得样样事情都像很平常似的);但是等到那兔子当真在它背心袋里摸出一只表来,看了一看时候,连忙又往前走,阿丽思想道,“那不行!

”登时就站了起来,因为阿丽思心里忽然记得她从来没有见过兔子有背心袋的,并且有只表可以从袋里摸出来的。

她忍不住了好奇的心,就紧追着那兔子,快快地跑过一片田场,刚刚赶得上看见它从一个篱笆底下的一个大洞里钻进去。

   不管四七二十八,阿丽思立刻就跟进洞去,再也不想想这辈子怎么能再出来。

   那个兔子洞先一段是一直往前的,到了一个地方,忽然直住下拐,下去的那么快,阿丽思跑的又那么急,连想停都没来得及想也就顺着洞往一个好象很深的深井里掉了下去。

   那口井要不是非常地深,那就定是她掉得很慢,何以呢?

因为她掉了半天还掉不完,倒有工夫四面望望;还有空自己问问,“等一会儿又有什么来了,等一会儿要碰见什么了。

”她先还往下瞧瞧,要看看到底等会儿会掉在什么上头,可是底下漆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于是乎她就回头瞧瞧井壁的四周,看见都是些柜子和书架子:

有时候又看见这里那里有些地图和画挂在钉子上。

她经过一个架子的时候就伸手把一个小瓶子拿了出来;瓶上写的是“橙子玛玛酱”,可是里头都空了,好个失望:

她不肯把瓶扔掉,因为怕掉到底下去砸死了人,所以想法子等再经过底下一个柜口,巧巧的把它又放了进去。

   “呵!

”阿丽思自己想道,“我摔过了这么一大回跤。

那再从梯子上滚下去可算不得什么事啦!

家里他们一定看我胆子真好大啦!

哼,哪怕我从房顶上掉下来,我也会一句都不提的!

”(这倒怕猜得不错,那样摔下来,自然不做声了!

    

   掉啊,掉啊,掉啊!

这一跤怎么一辈子摔不完了吗!

她出声道,“我不晓得现在掉了几英里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