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1574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docx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问题详解

作业1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

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

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

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

1、制作系统:

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

2、知觉系统:

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

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

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三、论述题

1、答: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2、答:

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四、设计题。

案例简介 

活动名称:

音乐歌唱教学活动《小小乌龟爬山坡》 适合年龄段:

小班 活动目标:

《小小乌龟爬山坡》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

歌词中小乌龟爬山的动作情节能激起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兴趣,幼儿好像自己就是这只小乌龟一样。

 

活动准备:

小拖车子、小乌龟指偶幼儿人手一份,创设游戏情景背景(“山坡”),录音机:

磁带《小小乌龟爬山坡》)比较悠扬欢快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直接出示教具可爱的小乌龟图片,有效地产生“唤醒”幼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精神集中的效果。

 

二、简练引导幼儿了解歌曲背景及歌词,基本部分以不断地创设歌曲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挥想象,(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在我们的身体上还有那些地方可做“山坡”?

大胆唱出来。

) 

三、讲解示,肢体语言亲切可爱,声音非常柔和,充分启动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活动延伸:

开展音乐游戏,以角色游戏的方法充分展开想象与不断的更改歌曲情节,让幼儿体验新活动的快乐情趣。

 我的评价 

教师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并以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本领;活动场景布置科学,富有童趣,活动中没有简单的说教,在自然而然中,幼儿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

教师能站在启发和引导的地位,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

活动中教师自身饱满、向上的情感投入活动,影响幼儿,感染幼儿,幼儿情绪活跃,主动参与。

如在师生对唱时,教师的眼神、手势让幼儿对创编充满了信心,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音乐材料 

活动一 

小班音乐活动《我是一只》 设计意图:

《我是一只》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形象为角色,适合在小班进行教学。

歌曲的容形象生动,相应的动作可爱有趣,更加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引导孩子在边唱边跳中初步习得的歌唱技能并感受歌曲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容,能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变换动作。

  

2、体验歌曲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3、学唱歌曲,乐意与小朋友一起表演。

  

活动准备:

  

1、动物形象(小猫、狗、小鸡、鸭子、老牛、小羊)肉骨头、青草图片 

2、《我是一只》歌曲磁带或录音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

它们怎么叫的呀?

爱吃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并请幼儿表演出来)     

 师:

今天小动物们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是一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听到歌曲里有哪些小动物。

(带着问题听儿歌)  

二、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愉快情绪  

1、完整欣赏歌曲      

师:

歌曲里面有哪些小动物,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

(依次出示动物形象和图片)孩子们欢迎小动物!

  

2、分段欣赏歌曲      

师:

歌曲里面的小动物怎么叫?

爱吃什么?

他们快乐吗?

(可以根据歌词里动物的顺序依次问) 每请一个幼儿回答完之后,师:

让我们一起听听她回答对了没有,依次一段一段的播放歌曲。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与形象的匹配 

1、教师示:

边唱边做相应动作(教师在做动作或是唱的时候可以指着图片提示幼儿该唱哪个动物)  

2、教师引导幼儿念儿歌,并做动作。

  

3、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唱。

 

4、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做相应动作。

 四、体验歌曲,分组表演,大胆展示  

活动延伸: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请幼儿分角色进行演唱表演,把动物图片做成头饰放入区域中,幼儿可以带上头饰表演进行区域活动,并鼓励幼儿回家演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活动二 

小鸡小鸡在哪里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

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

《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

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

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

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在游戏的情景中快乐的学唱歌曲。

 

2、 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磁带以及老狼的音乐磁带。

2、 小鸡胸饰,母鸡头饰。

 

3、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花园” 

活动过程:

 

一、对唱游戏 

1、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花园里的花好漂亮啊请小朋友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师:

“今天天气真好,鸡妈妈带鸡宝宝到花园里去玩,好吗?

” 

2、

(1)学对歌词。

 师:

“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 师:

“小鸡小鸡在哪里?

” 幼:

“叽叽叽叽,在这里。

” 师:

“小鸡小鸡在哪里?

” 幼:

“叽叽叽叽,在这里。

” 

(2)学唱新歌。

 师:

“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

” 弹琴一起学唱。

 

二、游戏《小鸡与大灰狼》 

1、讲故事:

有一只大灰狼,躲在草丛里,每次小鸡出来玩的时候,他就来抓小鸡,小鸡可聪明了,他们变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

大灰狼可真傻呀!

等大灰狼走了,鸡妈妈来找她的宝宝,她轻轻地唱:

“小鸡小鸡在哪里?

”,小鸡就又回到妈妈身边唱歌了。

 

2、幼儿游戏,听到大灰狼音乐,马上变成“小花”不动,等到鸡妈妈来唱:

“小鸡小鸡在哪里?

”小鸡们一起站起来回答妈妈:

“叽叽叽叽,在这里。

” 3、幼儿游戏2——3遍。

 

三、结束活动 

1、师:

“天黑了,小鸡要回家了。

” 

2、听音乐《晚安曲》回家。

 

 

作业2 

一、 填空题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做身体移动。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达尔克罗兹信奉“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的信念并说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是与生命关系最密切的节奏运动。

 

4、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b1 。

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c2 。

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 d1-d2  。

  

5、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 即兴。

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自发咏唱和创编歌词。

  

6.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 动作制作  、  歌唱  、演奏  。

 

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容。

 

8、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

 

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0.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和明确的任务意识。

 

二、简答:

 

1. 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

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2、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 再现音乐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答:

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

以其

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4、 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答:

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5.简述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

 

答:

1、对音符单一的旋律直接提炼节奏型;2、对重拍特征明显的旋律提炼重拍节奏型;3、对拍子突显的旋律提炼拍子节奏型;4、提炼重拍或拍子但在长音处保留长音的时值。

 

三、论述题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及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

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唱。

 

2、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

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四、设计题 

大班音乐活动设计方案——音乐欣赏《四小天鹅舞曲》

 一、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让幼儿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及变化,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轻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2、发展幼儿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初步的合作能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1、教师熟悉理解乐曲,给幼儿讲述《天鹅湖》的故事。

 

2、天鹅湖情境图一幅,设计乐曲图谱一幅、磁带一盘、录音机 一台,以及《天鹅湖》光盘、电视机、VCD。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

 

1、整体欣赏第一遍:

 

(1)欣赏乐曲(A)a段:

引导幼儿用体态感受这一乐段的轻盈、欢快。

 第一遍:

幼儿随教师演示感受这一乐段。

第二遍:

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受这一乐段。

 

(2)欣赏乐曲(A)b段:

引导幼儿用体态感受这一乐段跳跃感的节奏及乐曲的变化。

 

2、大班音乐欣赏渔舟唱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2、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能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渔舟唱晚》。

   

2、古筝一架老师熟练弹奏乐曲。

  

 3、各种小乐器及纱巾、彩带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部分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古筝音色悦耳动听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

提问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部分      

1、老师完整弹奏乐曲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2、分段欣赏:

跟着乐曲打节拍,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3、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三、艺术同构活动      

1、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找找哪图给人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

为什么?

 

2、听第二段音乐(同上)。

     

 四、创造表现部分:

 

1、 简单介绍小乐器和舞蹈道具,请每人选一件自己喜欢的道具。

     

2、自由讨论。

请拿相同道具的小朋友围在一起,试一试怎样使手里的道具随音

乐发出优美好听的声音,有几种方法?

拿丝巾类材料的小朋友试一试优美缓慢的音乐怎么表现?

逐渐加快的音乐怎么表现?

 

3、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作业3 

一、 填空题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 评什么、谁来评 、为什么评 、 怎么评 。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  。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8.幼儿掌握一手歌曲的过程首先是学会歌词,接着是节奏,然后是旋律轮廓和音程。

 

9.集体舞教学语歌曲、器乐曲等教学最大的区别是集体去教学离不开队形和舞步的方向。

 

10. “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是用梳子梳头发意象是风“梳”树的“头发”。

 

二、简答题 

1、以音乐教育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

 

答:

四部分容结构:

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

三个目标维度:

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答:

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

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

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4、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

 

答:

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 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

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四、论述题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

(1)节奏:

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

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3)音色:

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

快与慢

渐快与渐慢。

(5)织体:

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

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

(6)力度:

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7)结构:

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

引子。

(8)风格: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容主题。

   

‖:

 A    |     B     :

‖]    C  |   D  |    B’  | ▏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  

A段表示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 

B段表示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C段表示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 D段表示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出现与消失最后E

段或B’段又是水草。

 

四、设计题 

活动一:

打击乐《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敲敲认识幼儿园常用的几种打击乐器的外形、声音。

          

2、初步学会碰铃、铃鼓、三角铁的操作方法并能跟着《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合 奏。

          

3、初步学习根据音乐创编节奏。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碰铃若干、铃鼓若干、三角铁若干、小鼓一个 音乐磁带《头发、肩膀、膝盖、脚》、电子琴一台

         

幼儿已学会《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歌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教师: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新的朋友,我们一起去找它们好吗?

幼儿听着开汽车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猜一猜打击乐器的名称        

教师:

你们知道是谁吗?

小乐器说要小朋友们来猜谜语,猜对了它们就和你们做朋友哦!

       

1、教师先说谜语后向幼儿介绍小乐器。

        

谜语一:

姐妹一个样,衣服闪闪亮,两人头碰头,叮叮叮叮响。

(碰铃)        

谜语二说铃不是铃,说鼓不是鼓,可摇也可敲,声音特好听。

(铃鼓)      

2、放磁带,幼儿唱《头发、肩膀、膝盖、脚》歌曲,表示对小乐器的欢迎(为后面打击乐伴唱作准备)。

     

 三、听一听小乐器的声音        

1、教师请幼儿闭上小眼睛,听声音猜出乐器的名称。

        

2、教师示小乐器的操作方法,幼儿拍手。

小乐器敲出什么节奏,小朋友就拍出什么节奏。

     

四、幼儿动手敲一敲,掌握碰铃、三角铁、铃鼓的演奏方法。

要求幼儿有表情地演奏乐器

感受欢快的气氛。

        

1、教师讲解、示小乐器的演奏方法。

      

这是碰铃,左手和右手分别拿一个铃,把它们碰到一起就有声音。

      

这是三角铁,左手拿三角铁,右手拿铁棒子,用棒子去敲三角铁。

      

铃鼓的操作不用解说。

       

2、教师:

我们刚才唱的歌是什么节奏的呢?

(4/4)幼儿练习4/4拍,边数1、2、3、4边拍手。

(感受4/4拍的节奏)       

3、幼儿分成三组,教师分发小乐器,人手一份。

       

4、按乐器分组练习,让幼儿感受乐器。

三组都是用老师固定的节奏演奏。

×  —  × — ‖   

边唱歌曲变演奏。

    

5、全体起立

集体练习。

 

放磁带,教师敲小鼓与幼儿合奏《头发、肩膀、膝盖、脚》。

本次三组幼儿继续是用老师的节奏演奏。

×—×—‖       

6、 请幼儿坐下。

幼儿创编4/4拍节奏型。

     

教师:

刚才小朋友是按照我的节奏来演奏的,谁还想用自己的节奏来演奏呢?

幼儿创编节奏

教师适当的引导幼儿

教师逐个抄写在黑板上。

       

×    ×    ×    ×   ‖ 

0     ×    0     ×   ‖       ×    0     0     0    ‖       0     ×    ×    0    ‖ 

7、请幼儿随意的选择自己创编的节奏演奏。

       

8、教师敲小鼓,配班老师弹电子琴,幼儿用自己的节奏集体演奏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9、各组幼儿按老师定的节奏集体演奏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此过程对于幼儿的第一次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幼儿整齐演奏。

     

三角铁

0     ×    0     ×   ‖

铃  鼓

0     ×    ×    0    ‖     

碰  铃

×    0     0     0    ‖       

10、幼儿自由组队,也可交换乐器练习演奏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1、请幼儿上来表演。

     

小结       

教师用小乐器的口吻说:

“今天,小朋友所演奏的音乐,可好听了。

下次我们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开音乐会,好吗?

”(好)。

 教师:

小乐器们要回家了,那我们和他们说再见吧!

(再见)       

幼儿随音乐开汽车离开教室。

 

活动二:

 

大班打击乐活动:

喜洋洋 

活动目标:

 

1、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初步尝试自己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伴奏. 

2、大胆表现,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感知乐曲《喜洋洋》  

用不同声势为乐曲伴奏   

感受过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 

材料准备:

图谱  录音机  磁带   打击乐器 (铃鼓、响板、双响筒、串铃)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一步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热烈、优美的情绪。

 

1、幼儿随老师听《喜洋洋》音乐进场。

(5分钟)

 2、提问 :

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

你听了曲子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想干什么?

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我们来当小演奏家,一起来表演个打击乐《喜洋洋》好吗?

 

(二)、出示图谱,进行声势复习。

 

1、  以“按摩”为主题,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引导幼儿做按摩操,熟悉节奏。

(师:

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操劳了一年了,你们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幼儿:

帮妈妈扫地,做个小礼物,帮他们捶捶背等等。

师:

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幼儿:

可以捶,可以搓,可以揉,可以拍等。

师:

那我们就随音乐来做个按摩操吧。

幼儿随音乐做按摩操。

) 

2、 图谱上画着什么?

咱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幼儿创编声势(如:

*处拍腿,●处拍肩,﹋处摇手画弧线,★处拍等)。

 

(三)、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尝试用打击乐为乐曲进行伴奏。

 

1、分别出示打击乐器,幼儿说说乐器的名称、演奏方法、音色特点等(如:

师出示响板,幼儿说:

这是响板。

然后到前面演示其演奏方法,并说响板的声音很短,很干脆。

) 

2、师出示第一乐段音乐:

 

A、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自由操作,尝试为乐曲伴奏。

 

B、幼儿看图形谱集体用乐器演奏。

问幼儿的感受(如很乱,很吵不好听),并提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