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114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203人,本地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

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

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生活;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自觉抵制黄赌毒和不良的生活嗜好。

 

(二)1、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精神。

激发学生敬佩、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

 

2、让学生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无比骄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四)、1.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基础,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2、让学生认识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1

9.1-9.3

单元一: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1

牟行国

2

9.4-9.10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2、社会文明大家谈

3

牟行国

3

9.11-9.17

2、社会文明大家谈

3

牟行国

4

9.18-9.24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3

牟行国

5

9.25-10.1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3

牟行国

6

10.2-10.8

国庆节放假

3

牟行国

7

10.9-10.15

4、学会拒绝

单元二:

1不能忘却的屈辱

3

牟行国

8

10.16-10.22

1不能忘却的屈辱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3

牟行国

9

10.23-10.29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3

牟行国

10

10.30-11.5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3

牟行国

11

11.6-11.12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单元三: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3

袁誉东

12

11.13-11.19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2、日益富强的祖国

3

袁誉东

13

11.20-11.26

2、日益富强的祖国

3

袁誉东

14

11.27-12.3

3、告别贫困奔小康

3

袁誉东

15

12.4-12.10

3、告别贫困奔小康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3

袁誉东

16

12.11-12.17

4、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单元四:

1、到周边去看看

3

袁誉东

17

12.18-12.24

1、到周边去看看

3

袁誉东

18

12.25-12.31

2、环球旅行去

2

袁誉东

19

1.1-1.7

2、环球旅行去

3、文化采风

3

袁誉东

20

1.8-1.14

3、文化采风

3

袁誉东

21

1.15-1.21

总复习

3

袁誉东

 

                               授课教师:

牟行国袁誉东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内容: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

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累计1课时)

活动一:

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

用什么做交通工具?

怎样传递信息?

吃什么东西?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

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

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

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

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

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

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

”等。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第二课时(累计2课时)

活动三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

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

如:

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

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

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

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

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学内容:

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