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381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docx

DL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17页

目  次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前言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 范围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 术语

3 防止炉膛爆炸的有关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可能引起炉膛爆炸的原因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炉膛瞬态设计承压能力的说明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燃料跳闸的延时及附加报警项目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关于下达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综科教[2019]28号文),对DL435—1991《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程》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对DL435—1991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修改了炉膛结构设计压力的规定值;

——增加了术语;

——增加了防止炉膛内爆的内容;

——对有关设备及其系统的要求以及运行操作的规定作了新的补充;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可能引起炉膛爆炸的原因”(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炉膛瞬态设计承压能力的说明”(附录B);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燃料跳闸的延时及附加报警项目”(附录C)。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435—199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电热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郑泽民、高汉襄、袁颖、许传凯。

本标准首次发布:

1991年9月18日。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止电站煤粉锅炉炉膛外爆/内爆在有关设备及其系统方面的基本要求,给出了对设备启、停的顺序及运行操作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电站煤粉锅炉。

2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1

总一次风关断门 mainprimaryairshutoffgate

能严密关闭而阻止一次风送入所有燃烧器的总风门。

一般应装在不含煤粉的气流中,如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一次风机出口或负压直吹制粉系统及贮仓式制粉系统磨煤机的入口。

2.2

火焰检测器 flamedetector

检测有无火焰并提供信号的装置。

2.3

方向闭锁 directionalblocking

当检测到炉膛压力偏离正常值过大时,禁止所有相关的终端控制元件,向可能会增大偏差的方向移动的一种连锁系统。

2.4

风机选型点能力 fantestblockcapability

简称风机TB点。

风机选型时,在其流量—压头特性曲线上所要求的对应点,即在锅炉最大连续出力时,所计算出的风量—压头,再加一定的裕量后,相应在风机特性曲线上的那一点的能力。

2.5

风机控制装置超驰动作 fancontroldevice(s)overrideaction

一种控制动作,即当检测到炉膛压力出现突然偏差过大时,使引风机的控制装置优先于正常自动的动作,快速调节到能保持炉膛正常负压的位置。

2.6

总燃料跳闸 masterfueltrip(简称MFT)

一旦出现危及锅炉安全的危险工况时,切断所有入炉燃料,包括点火器的燃料,它是炉膛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的一部分。

2.7

总燃料跳闸继电器 masterfueltriprelay

当总燃料跳闸时,用于同时解列所有要求解列的设备的继电器。

2.8

全火焰丧失 lossallflame

送入炉膛内的燃料和空气不能燃烧转化为燃烧产物,全炉膛无可见火焰的异常情况。

2.9

局部火焰丧失 partiallossofflame

炉膛中个别燃烧器火焰丧失,而其余燃烧器仍保持着火的现象。

2.10

点火器安全关断阀 ignitorsafetyshutoffvalve(fueltripvalve)

响应燃料跳闸指令,自动并完全切断进入点火器燃料的关断阀门。

2.11

点火器 ignitor

能在一瞬间提供足够的点火能量点着主燃烧器燃料的常设装置(包括电火花发生器和点火的油、汽枪)。

点火器的容量大小与主燃料的着火特性、燃烧器的型式以及对点火器功能的要求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可分为一类和二类点火器。

一类点火器:

用于点着从主燃烧器在任何运行条件下送入炉膛的气粉混合物。

这类点火器所要求的容量较大,一般应在主燃烧器满负荷热量的20%以上。

二类点火器:

只能用于点着从主燃烧器按点火时所规定的风量和煤粉量送入炉膛的气粉混合物,其容量一般在主燃烧器满负荷热量的10%~20%。

上述两种点火器均可用于在低负荷或燃烧不稳时助燃,但不能在炉膛已灭火而尚未按规定要求吹扫前作为抢救灭火的手段。

2.12

启动油枪 warm-upoilgun

用于锅炉启动过程中暖炉、升压、冲管和带低负荷而热功率(通常其总热功率为锅炉满负荷热功率的30%左右)较点火器大的油枪。

2.13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urnacesafetysupervisorysystem(简称FSSS)

是保证锅炉燃烧系统中各设备按规定的操作顺序和条件安全启停、切投,并能在危急工况下,迅速切断进入炉膛的全部燃料(包括点火燃料),防止发生爆燃、爆炸等破坏性事故的安全保护和顺序控制装置。

注:

国外有的厂家所称的“燃烧器管理系统(burnermanagementsystem)”、“燃料燃烧安全系统(fuel-firingsafetysystem)”或“燃烧器控制系统(burnercontrolsystem)”的主要功能与本标准所定义的FSSS是一样的。

2.14

逻辑部分 logicportion

逻辑部分可由继电器或固态元件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构成,是FSSS的核心,所有的安全保护、操作、监视和报警功能都要经过逻辑运算,正确判断发出信号。

2.15

报警 alarm

用声、光信号显示运行工况偏离标准限值或其他不正常的工况。

2.16

连锁 interlock

是一种控制程序,用于某个设备的运行参数已达到限值或已编离限值时,使其跳闸,停止运行;或操作顺序不正确时,使其操作不能继续进行;或某一设备跳闸时,与其直接相关的设备必须随即连锁跳闸,以免事故扩大。

2.17

富空气 airrich

供给炉膛(或燃烧器)的空气和燃料之比,高于燃料最佳燃烧时之比,即过量空气大于最佳值。

2.18

富燃料 fuelrich

供给炉膛(或燃烧器)的空气和燃料之比,低于燃料最佳燃烧时之比,即过量空气小于最佳值。

2.19

燃烧器调风挡板 adjustableairdamper(register)

装在燃烧器前的一组空气调节挡板,用以按需要分配各燃烧器进入炉膛的空气量;装在旋流燃烧器内的通风挡板或叶片,用于调节气流的旋流度,使空气与煤粉得到所需要的混合并卷吸炉内高温烟气,使进入炉膛的煤粉着火、燃烧。

2.20

稳定火焰 stableflame

在锅炉运行范围内,以及在以规定的最大的变化率改变负荷过程中均能连续保持燃烧稳定的火焰。

2.21

燃烧器 burner

将燃料和空气按所要求的速度、湍流度和浓度送入炉膛,并使燃料能在炉膛内稳定着火和燃烧的装置。

2.22

燃烧器关断挡板 burnershutoffdamper

装在每个燃烧器前的关断挡板,用于关断进入主燃烧器的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

2.23

燃烧调节系统 combustioncontrolsystem

自动控制进入炉膛的燃料量和风量以及炉膛负压,使锅炉在指令负荷范围内维持适当的空气/燃料比,保证锅炉炉内火焰稳定和燃料燃烧良好的调节系统,并维持炉膛负压在规定范围内。

2.24

燃煤锅炉的炉膛吹扫 pulverizedcoalfiringfurnacepurge

用送风机和引风机保持恒定的不小于25%锅炉满负荷,也不大于40%锅炉满负荷时的空气质量流量,对锅炉炉膛进行吹扫,其时间取决于下列两者中的大者:

a)不少于5min;

b)使炉膛及其后部承压部件空间得到5次换气。

2.25

炉膛外爆 furnaceexplosions

在炉膛或与炉膛相连接的后部烟道受限空间内,积聚有煤粉、油雾、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当这些混合物的浓度处于爆燃极限范围内时,如遇到点火源即会爆燃,燃烧产物温度骤增,体积膨胀,压力瞬间升高,乃致炉膛损坏,此现象即为炉膛外爆。

煤粉中挥发物的析出愈多,煤粉愈细,则悬浮于空气中煤粉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愈大。

煤粉/空气混合物的浓度只要达到0.05kg/m3,即可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而混合物浓度在0.3kg/m3~0.6kg/m3,最容易爆炸。

2.26

炉膛内爆 furnaceimplosions

炉膛负压过大使炉墙内、外所产生的压差超过炉墙承受压力,导致炉墙向内爆裂的现象称为炉膛内爆。

可能引起炉膛内爆的原因参见附录A。

3 防止炉膛爆炸的有关要求

3.1 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包括:

a)防止炉膛爆炸的要求,涉及到火力发电厂工程的设计、设备的选型和制造,以及安装和运行各个环节。

因此要求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按3.2的要求,对设备作出正确的选择,特别是业主单位应及早参与有关建设的全过程,掌握和熟悉各设备的配置情况和性能,配备能胜任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工作的人员,并编制出相应的运行及维护规程。

b)新建锅炉的各项设备及重要仪器、仪表,未安装完毕并经验收检验合格前,锅炉不应启动。

安全保护系统在未调试合格前,锅炉不允许交付生产运行。

c)随着现代化火力发电厂的设备日趋复杂,自动化水平应相应提高,对重大的自动化操作事项,应配有能连续显示其数据变化的显示器,以便运行人员能迅速作出判断,避免不安全工况的发生。

3.2 对设备与相应系统的要求

3.2.1 炉膛结构设计

炉膛结构设计的要求是:

a)炉膛结构应能承受非正常情况所出现的瞬态压力。

在此压力下,炉膛不应由于任何支撑部件发生弯曲或屈服而导致永久变形。

b)炉膛设计瞬态压力不应低于±8.7kPa(有关说明参见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